高中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液氯 B.干冰 C.酒精 D.硫酸钡
2.如将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物质中,类别相同的是()A.氧气、氧化镁、四氯化碳、水
B.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钙、硫化钾
C.硫酸、碳酸钠、氯化镁、氧化钠
D.硝酸银、氢氧化钠、醋酸钠、氯化钾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B.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C.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剂粒子大小
D.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分类标准是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4.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1∶2∶3 B.6∶3∶2 C.3∶1∶1 D.1∶1∶1 5.下列各项实验操作和方法中,正确的是
A.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
B.可用坩埚蒸发浓缩CuSO4溶液
C.分液漏斗和容量瓶使用前都需要检查是否漏液
D.为了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可直接蒸馏
6.下列反应中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 + CuSO4 = Cu + FeSO4
B.2Na + Cl2 2 NaCl
C.NaCl + AgNO3 = AgCl↓+ NaNO3
D.2KClO32KCl + 3O2↑
7.下列微粒①A l3+②Cl-③N2④S2-⑤CO2⑥H2O2⑦Fe2+⑧MnO42-。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①④⑤⑦ B.③⑥⑦⑧ C.④⑤⑥⑧ D.①②③⑥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氧化B”与“B被A氧化”,“A被B还原”表达的含义相同
B.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9.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可行的是
A.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D.分别配成溶液,再进行焰色反应
10.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A.SO2→S B.I-→I2C.SO32-→SO2D.HCO3-→CO32-11.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④向AgCl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2.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5∶4 B.5∶3 C.3∶5 D.1∶1
13.24mL 0.05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 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2 B.+3 C.+4 D.+5
1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L 1mol/L 盐酸中含有HCl分子数为1N A
B.常温常压下,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
C.实验室分别用KClO3和H2O2制取3.2g O2时,转移的的电子数均为0.4N A
D.常温常压下,16 g 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为8N A
15.体积为VmL,密度为dg·mL-1,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g·mol-1,溶质的质量为m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
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m=
aV
100d
B.c=
1000da
M
C.c=
1000m
VM
D.a%=
cM
1000d
%
16.用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为mol·kg -1,若5 mol·kg -1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为1.3 g·mL-1,则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3.85 mol·L-1B.4.36 mol·L-1C.5.25 mol·L-1D.6.50mol·L-1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稀硫酸与锌反应:H2SO4+Zn=Zn2+ +2-
4
SO+H2↑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2-
3
CO+2H+=CO2↑+H2O
D.向小苏打溶液中滴加醋酸:-
3
HCO+CH3COOH=CH3COO-+H2O+CO2↑
18.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
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 =2ClO2↑+K2SO4+2CO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还原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转移
19.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42-
B.Ca2+、HCO3-、C1-、K+
C.MnO4-、K+、I-、H+
D.H+、Cl-、Na+、CO32-
20.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
[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 水中溶解了58.5g NaCl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mol L -⋅
B .从1L 12mol L -⋅的24H SO 溶液中取出0.5L ,该溶液的浓度为11mol L -⋅
C .配制480mL 10.5mol L -⋅的4CuSO 溶液,需称量62.5g 胆矾
D .中和100mL 11mol L -⋅的24H SO 溶液,需要4g NaOH
2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 .C +H 2O CO +H 2
B .3NO 2+H 2O =2HNO 3+NO
C .2Na 2O 2+2H 2O =4NaOH +O 2↑
D .2F 2+2H 2O =4HF +O 2
2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切开的金属Na 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发生的反应为2Na +O 2=Na 2O 2
B .4.6 g Na 与O 2完全反应,生成7 g 产物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C .Na 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Na ++H 2↑
D .将少量Na 投入到CuSO 4溶液中,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放出
24.如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25.120 mL 含有2 mol 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 ,1.5 mol·L -1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
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中加盐酸,无气体生成
B.盐酸中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无气体,后有气体生成
C.无论怎么滴加,都有气体生成,且生成的气体一样多
D.无论怎么滴加,都有气体生成,且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的气体多
二、填空题
26.下列物质:①Cu ② CO2③ H2SO3 ④ H2O ⑤液态HCl ⑥ H2SO4 ⑦ Ba(OH)2⑧ NaCl ⑨蔗糖⑩NaOH溶液。
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必须填全,否则不得分)
27.按要求写出对应的方程式:
(1)H++HCO3-= H2O+CO2↑(写出符合该离子反应的两种不同类型
....的化学方程
式) ;。
(2)KAl(SO4)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3)足量碳酸氢钙和饱和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1)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
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2)实验室制取Cl2的反应方程式之一为:2KMnO4+16HCl(浓) = 2KCl+2MnCl2+5Cl2↑+8H2O。
浓盐酸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还原性②酸性③氧化性
被氧化的盐酸占反应盐酸总量的;
当标准状况下有11.2L氯气生成时,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
(3)已知下列两个氧化还原反应:O2+4HI=2I2+2H2O 及Na2S+I2===2NaI+S,则三种单质的氧化性顺序为:
29.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l-、NH4+、Mg2
+、CO
32-、Ba2+、SO
4
2-。
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3份 100 mL该溶液分别
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加热时NH4+ + OH-= NH3↑+ 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1对Cl-是否存在的判断是___________(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确定”);根据实验1~3判断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试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
(3)试确定K+是否存在?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
(4)若实验3中沉淀加稀盐酸后再洗涤,如何判断沉淀已洗净,方法是
30.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0 mL 色碘水,然后再注入4 mL CCl4,盖好玻璃塞,按操作规则反复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操作完毕后,油层(即CCl4层)应从分液漏斗的口(填“上”或“下”)放出或倒出,为得到碘并回收CCl4可用法。
31.
(1)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2)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gKOH固体。
(3)如果在定容时仰视操作,则所配得溶液的浓度0.1mol/L(填> , =" ," <)(4)若所用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则所配得溶液的c(OH-)浓度0.1mol/L (填> , =" ," <)
三、计算题
32.已知反应:6NO + 4NH3= 5N2+ 6H2O
(1)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多少?
(2)现有NO与NH3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g。
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3)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NH3(g)溶于0.1L水中,得到的氨水密度为b g•cm﹣3,则该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A.液氯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水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是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液氯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B.干冰是固体CO2,溶于水发生反应:CO2+H2O=H2CO3, H2CO3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离子,溶液可以导电,但是CO2是非电解质,正确;C.酒精是非电解质,水溶液也不能导电,错误;D.硫酸钡是电解质,由于其难溶于水,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不能导电,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及溶液的导电性的关系的知识。
2.B
【详解】
A.氧气是单质,氧化镁合成水是氧化物;四氯化碳是氯化物,它们的分类不同,错误;B.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钙、硫化钾都是盐,种类相同,正确;
C.硫酸是酸;碳酸钠、氯化镁是盐;氧化钠是氧化物,物质的分类不同,错误;
D.硝酸银、醋酸钠、氯化钾是盐,氢氧化钠是碱,物质的分类不同,错误;
答案选B。
3.C
【分析】
【详解】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物中只含氧元素,正确;
B.H2O、KHSO4都可以电离产生H+,前者是氧化物,后者是盐,因此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正确;
C.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微粒直径)不同,错误;
D.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分类标准是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能够导电的为电解质,正确;
故选C。
4.C
【详解】
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根据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都是足量,应按盐酸的量计算产生氢气的量,因为镁、铝产生氢气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由
Mg+ 2HCl=MgCl2+H2↑可知: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1L⨯1mol/L)
1
2
⨯=0.05mol,因为金属
钠活泼,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则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钠,钠与盐酸和水能完全反应,所以产生氢气应按钠的物质的量计算: 2Na→H2↑,0.3mol钠产生0.15mol氢气;所以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3∶1∶1,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点睛】
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量的关系判断金属过量,产生氢气的量由酸决定,又因为金属钠活泼,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钠是完全反应,放出的氢气量大于镁、铝。
5.C
【解析】
试题分析:A.若在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会把过滤其弄坏,错误;B.蒸发浓缩CuSO4溶液在蒸发皿中进行,错误;C.分液漏斗要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在使用前都需要检查是否漏液,正确;D.为了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可向其中加入CaO,然后再蒸馏,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操作正误判断的知识。
6.A
【解析】
试题分析:A.Fe + CuSO4 = Cu + FeSO4是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是Fe+Cu2+=Fe2++Cu,由于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B.2Na + Cl2
2 NaCl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不是离子反应,但由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NaCl + AgNO
3 = AgCl↓+ NaNO3是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Ag++Cl-=AgCl↓,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2KClO32KCl + 3O2↑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不是离子反应,但由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分类正误判断的知识。
7.B
【解析】
试题分析:①A l3+中元素化合价是+3价,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只有氧化性,错误;②Cl-中元素化合价是-1价,是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只有还原性,错误;③N2中元素化合价是0价,介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5价和最低化合价-3价之间,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正确;④S2-中元素化合价是-2价,是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只有还原性,错误;⑤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只有氧化性,错误;⑥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是-1价,介于氧元素的最高化合价0价和最低化合价-2价之间,因此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正确;⑦Fe2+中铁元素化合价是+2价,介于铁元素的最高化合价+3价和最低化合价0
价之间,因此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正确;⑧MnO42-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介于锰元素的最高化合价+7和最低化合价0价之间,因此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正确。
因此在上述物质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③⑥⑦⑧,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的知识。
8.A
【详解】
A.“A氧化B”是说A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B物质;“B被A氧化”是说B具有还原性,A 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被B还原”表示的是A具有氧化性,B具有还原性,B将A还原,A将B氧化,因此它们表达的含义相同,正确;
B.物质失去电子,该物质具有还原性,物质的还原性与失去电子的数目多少无关,而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错误;
C.阳离子能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也可能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如Fe2+既具有还原性,也具有氧化性,错误;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氧化性,但微粒的氧化性不一定最强,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9.B
【解析】
试题分析:A.Na2CO3和NaHCO3都可以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产生,因此不能鉴别二者,错误;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Na2CO3会发生反应:Na2CO3+
CaCl2=CaCO3↓+2NaCl,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3与CaCl2溶液不能反应,无任何现象,可以鉴别二者,正确;C.分别给两种溶液加热,会产生大量水正确,不能产生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鉴别,错误;D.二者都含有钠元素,焰色反应都呈黄色,因此不能鉴别二者,错误。
考点:考查Na2CO3和NaHCO3溶液鉴别方法正误判断的知识。
10.B
【分析】
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这说明所给微粒作还原剂,其中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必须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
【详解】
A.SO2→S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A错误;
B.I-→I2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B正确;
C.SO32-→SO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HCO3-→CO3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点晴】
该题的关键是首先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例如还原剂、氧化剂,被氧化、被还原等。
其次要根据题干信息得出所给微粒中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必须升高这一关键。
最后需要注意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微粒,例如NO2→NO,Cl2→Cl-等,应引起足够重视。
11.A
【解析】
试题分析:①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开始发生反应:Ca(OH)2+CO2=CaCO3↓+H2O;当CO2过量时发生反应:CaCO3+H2O+CO2= Ca(HCO3)2,沉淀溶解,正确;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开始胶体的胶粒的电荷被中和,胶体聚沉形成沉淀,后来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沉淀溶解,形成FeCl3溶液,正确;③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Ba(OH)2+ H2SO4= BaSO4↓+2H2O,硫酸过量,沉淀不能溶解,错误;④向AgCl 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胶体胶粒的电荷被中和发生聚沉现象,硝酸过量,AgCl沉淀不能溶解,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现象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在化学上经常遇到加入物质,当少量物质时形成沉淀,当过量水沉淀溶解,变为澄清溶液的现象。
具有类似现象的有:(1)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当加入少量时胶粒的电荷被中和,胶体聚沉,形成沉淀,当加入盐酸较多时,发生酸碱中和反
应,产生可溶性的盐,沉淀溶解;(2) 向石灰水中通入CO 2,开始CO 2少量时发生反应:Ca(OH)2+CO 2=CaCO 3↓+H 2O ;形成沉淀;当CO 2过量时发生反应:CaCO 3+H 2O +CO 2= Ca(HCO 3)2,产生的沉淀又溶解,变为澄清溶液;(3) 向AlCl 3溶液中加入稀NaOH 溶液,开始发生反应:AlCl 3 +3NaOH=Al(OH)3↓+3NaCl ;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发生反应:Al(OH)3 + NaOH=NaAlO 2+2H 2O ;沉淀溶解,变为澄清溶液; (4)向NaAlO 2溶液中加入盐酸,少量时发生反应:NaAlO 2 +HCl+ H 2O =NaCl+ Al(OH)3↓,当盐酸过量时发生反应:3HCl+ Al(OH)3 = AlCl 3 + 3H 2O,沉淀溶解变为澄清溶液; (5) 向AgNO 3溶液中加入稀氨水,开始发生反应:AgNO 3+NH 3∙H 2O= AgOH↓+NH 4+,形成白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发生反应:AgOH+2NH 3∙H 2O=[Ag(NH 3)2]OH+2H 2O ,沉淀溶解,变为澄清溶液;(6)向CuSO 4溶液中加入稀氨水,发生反应:CuSO 4+2NH 3∙H 2O =Cu(OH)2↓+ (NH 4)2SO 4,形成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发生反应:Cu(OH)2+4NH 3∙H 2O=[Cu(NH 3)4]OH+4H 2O ,沉淀溶解,形成深蓝色溶液。
12.B
【详解】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的反应中,氮元素由铵根中−3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氮元素由硝酸根中+5价降低为0价,被还原,氮气既是还原产物也是氧化产物,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5∶3.
故答案选:B 。
13.B
【详解】
设还原产物中Cr 元素的化合价为+x ,+423Na S O -2e →失去+624
Na S O ,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4L×0.05mol·L -1×2=0.0024mol ;6227K Cr O +()-26x e ⎡⎤⨯-⎣⎦→得到2+Cr x
,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L×0.02mol·L -1×(6-x )×2,氧化剂与还原剂恰好完全反应,即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有0.02L×0.02mol·L -1×(6-x )×2=0.0024mol ,解得x =3,
故选:B 。
14.D
【解析】
试题分析:A.在盐酸中HCl 电离产生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错误;B .常温常压下,
22.4L 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 ,因此其中所含的原子数小于2N A ,错误;C .3.2g O 2的物质的量是0..1mol,由于在KClO 3中O 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变为0价,因此转移电子数目
是0.4 N A ;而在H 2O 2中氧元素化合价是-1价,则制取3.2g O 2时,转移的的电子数为0.2N A ,错误;D .常温常压下,16 g 由O 2和O 3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 ,则含有的电子数为8N A ,正确。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15.C
【详解】
A .溶液质量m=dg/mL×VmL×a%=aVd 100
,故A 错误; B .1L 该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1000mL dg /mL a%Mg /mol ⨯⨯=10da M mol ,则该溶液的浓度为10da M
mol/L ,故B 错误; C .VmL 该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mg Mg /mol =m M mol ,该溶液的浓度为3m M V l L
o 10m -⨯ ,c=1000m VM mol/L ,故C 正确; D .根据c=
1000M ρω可知,ω=a%=cM 1000d =cM 10d %,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明确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解答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B ,要注意溶液体积单位的换算。
16.B
【详解】
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kg -1的H 2SO 4溶液即1000g 水中溶解5molH 2SO 4的溶液,令水为1000g ,则含有5molH 2SO 4,所以m (H 2SO 4)=5mol×98g/mol=490g ,所以溶液体积为()10004901300/g
g L
+=149130 L ,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为5149130
mol =4.36mol/L ,选项B 符合题意。
17.D
【详解】
A.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完全电离,应当拆写成离子形式,A项错误;
B.硫酸为强酸,应当拆写成离子形式,B项错误;
C.碳酸钙为难溶固体,不应该拆写,C项错误;
D.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醋酸分子不拆写,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步骤是对化学式是否进行拆写,有易溶的强电解质在溶液中才拆写。
18.A
【详解】
反应2KClO3+H2C2O4+H2SO4 =2ClO2↑+K2SO4+2CO2↑+2H2O中,KClO3中Cl的化合价从+5降低到+4,得到电子,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ClO2;H2C2O4中C的化合价从+3升高到+4,失去电子,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CO2。
A、KClO3中Cl的化合价从+5降低到+4,得到电子,A正确;
B、KClO3中Cl的化合价从+5降低到+4,得到电子,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ClO2,B错误;
C、H2C2O4中C的化合价从+3升高到+4,失去电子,被氧化,C错误;
D、KClO3中Cl的化合价从+5降低到+4,得到1个电子,则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1 mol 电子转移,D错误;
答案选A。
19.C
【解析】
试题分析:A. Ba2+、SO42-能发生沉淀反应形成BaSO4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Ca2+、HCO3-、C1-、K+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错误;C.MnO4-、I-、H+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Mn2+、I2而不能大量共存,正确;D. H+、CO32-会发生反应形成H2O、CO2而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的知识。
20.B
【解析】
试题分析:A.乙醇与氯化钠溶液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B.NaCl熔沸点高,而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低,乙醇可以用蒸馏的方法获得蒸馏水而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
正确;C .分离CCl 4溶液中的溶质I 2,可以用利用二者沸点的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获得, 错误;D.NaOH 与CO 2、HCl 都发生反应,乙醇不能使用NaOH 溶液除去CO 2气体中的HCl ,应该使用饱和NaHCO3溶液除杂,错误。
考点:考查混合物中杂质的除去方法和试剂的选择的知识。
21.C
【详解】
A .1 L 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 ,溶质的物质的量为1
58.5g 1mol 58.5g mol -=⋅,溶于1 L 水得到的溶液的体积大于1 L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1mol L -⋅,故A 不选;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从1 L 12mol L -⋅的24H SO 溶液中取出0.5L ,该溶液的浓度为12mol L -⋅,故B 不选;
C .配制480mL 1mol 0.5L -⋅的4CuSO 溶液,需要配制500mL 1mol 0.5L -⋅的溶液,所需溶质胆矾的质量为110.5L 0.5mol L 250g mol 62.5g --⨯⋅⨯⋅=,故选C ;
D .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定量关系可知,中和100mL 11mol L -⋅的24H SO 溶液,所需NaOH 的物质的量为0.2mol ,质量为10.2mol 40g mol 8g -⨯⋅=,故D 不选。
答案选C 。
22.A
【解析】
试题分析:A .在反应C +H 2O CO +H 2中,水中的氢元素是+1价,反应后变为氢气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被还原,因此水作氧化剂,正确;B .在3NO 2+H 2O =2HNO 3+NO 中NO 2中的N 元素化合价是+4价,反应后变为HNO3中的+5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NO 2作还原剂;NO 2中的N 元素化合价是+4价,反应后变为NO 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NO 2作氧化剂,因此而水中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因此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错误;C .在反应2Na 2O 2+2H 2O =4NaOH +O 2↑中,水中的元素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错误;D .在反应2F 2+2H 2O =4HF +O 2中,水中的氧元素反应前是-2价,反应后变为O 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
水作还原剂,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的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水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溶剂,也是化学重要的试剂,水参加的反应中有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CO 2+H 2O=H 2CO 3,在水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的是水中组成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如2H 2O 2H 2↑+O 2↑;有的水的组成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水作还原剂,如:2F 2+2H 2O =4HF +O 2;有的是水的组成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水作氧化剂,如2Na+2H 2O=NaOH+H 2↑,有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如2Na 2O 2+2H 2O =4NaOH +O 2↑。
要会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物质的作用。
23.A
【解析】
【详解】
A .切开的金属Na 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发生的反应为4Na +O 2=2Na 2O ,错误;
B .4.6 g Na 的物质的量是0.2mol ,将其与O 2完全反应,由于钠是+1价的金属,因此生成7 g 产物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正确;
C .Na 与稀硫酸反应实质是钠把硫酸电离的氢置换出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Na ++H 2↑,正确;
D .将少量Na 投入到CuSO 4溶液中,首先发生反应:2Na+2H 2O=NaOH+H 2↑,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发生反应CuSO 4+2NaOH=Cu(OH)2↓+Na 2SO 4,因此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放出,正确;
答案选A 。
24.B
【详解】
A 、NaHSO 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24SO -沉淀完全的离子反应为H ++24
SO -
+Ba 2++OH −=BaSO 4↓+H 2O ,评价错误,故A 不符合题意;
B 、向碳酸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离子反应为MgCO 3+2H +=Mg 2++CO 2↑+H 2O ,评价正确,故B 符合题意;
Δ
C、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为红褐色的离子反应为Fe3++3H2O
Fe(OH)3(胶体)+3H+,评价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CO +H2O,评价错误,故D D、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OH−+CO2=2
3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A
【解析】
试题分析:n(HCl)=0.2L×1.5mol·L-1=0.3mol;n(Na2CO3)=2mol,将碳酸钠加入盐酸中,立刻发生反应:Na2CO3+ 2HCl=2NaCl+H2O+ CO2↑,产生气体;n(HCl)=0.3mol,当盐酸反应完全水,反应消耗Na2CO3的物质的量是0.15mol,反应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是0.15mol;当把盐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时,发生反应: Na2CO3+ HCl=NaCl+ NaHCO3,n(HCl)= 0.3mol
n(Na2CO3)=2mol,,反应后的溶液含有Na2CO3及反应产生的Na2CO3,因此无气体产生。
可见A.Na2CO3溶液中加盐酸,无气体生成,正确;B.盐酸中加入Na2CO3溶液,立刻反应产生气体,错误;C.由于向盐酸中加入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而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无气体生成,错误;D.根据反应顺序及物质含有的物质的量关系可知:向盐酸中加入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而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无气体生成,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及反应产生的气体的化学计算、反应现象的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发生反应:Na2CO3+ HCl=NaCl+ NaHCO3,然后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 CO2↑。
向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由于反应开始时盐酸过量,因此发生反应Na2CO3+ HCl=NaCl+ NaHCO3后立刻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 CO2↑。
即加入碳酸钠溶液即反应产生CO2气体;当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时,首先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 CO2↑。
由于开始时碳酸钠过量,因此开始无气体产生,只有当加入的盐酸使溶液中所有碳酸钠发生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后,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 CO2↑,若加入的盐酸不足量,则第二个反应不能发生。
因此当两种溶液混合时n(HCl):n(Na2CO3)<2:1,顺序不同,反应现象不同,最终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不同。
与此类似的反应还有NaAlO2与盐酸、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的混合等。
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及物质的量多少对化学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