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实用汉语修辞》复习指导.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实用汉语修辞》复习指导
兵团电大开放教育学院课程责任教师尚仁俊
木课程的复习,要以教材(李庆荣编著《现代实用汉语修辞》)为纲。
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掌握汉语修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以及汉语修辞的鉴赏能力。
教材有五章,共33节。
现将期末复习的各章各节复习要点分述如下。
第一章概说
一、概念:
修辞、修辞学、语境。
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
1、汉语修辞学的萌芽、发展、形成及其新的历史阶段。
重点了解各个时期的起始年代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修辞著作。
2、修辞与语言三要索的对应关系。
3、修辞与逻辑的区别与联系。
4、修辞与语境。
重点把握修辞的鉴赏的问题,即利用语境的社会、时代;题旨情景;对象、
场合:时间;狭义语境——话语的具体环境等,分析各种文体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表达效
果。
5、理解修辞主体的修养、生活积累、知识素养在修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修辞鉴赏能力的运用。
1、能够分析文学作品(诗歌、小说)和新闻筹文体的修辞表达效果。
2、能够结合各种文体分析修辞是种创造活动。
包括:釆用新鲜活泼的说法表达有关概念、思
想;语词巧妙灵活的运用;旬式选用与内容、创意紧密结合;采用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手
段。
第二章词语的锤炼
一、概念
成语;成语的活用。
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
1、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2、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儿种方法:
〈1〉精心挑选——根据题旨情景,选出最具冇表现力的词语;包括数词、动词、形容词和数最词的选用。
〈2〉修辞点染——文艺作品的多彩之笔:人物描墓的细致传神,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丰富饱满;实词、虚词修饰点染的修辞效果;定语成分的修辞效果。
<3)巧妙配合——相同词语,含有相同语索词语,意义相同相近词语和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配合以提高表达效果。
3、成语的修辞作用:〈1〉意蕴深厚——文化含量高;〈2〉文字精炼——言简意赅;
(3)生动具体一一具有描写性;〈4〉风趣诙谐——夸张幽默;〈5〉新鲜别致一—运用
时取字面义而舍比喻义。
4、成语活用的方式:易字;谐音;拆用;易色;易序;别指等。
5、成语或用的修辞作用——文字简明;内涵丰富;色彩多样;富于趣味等。
三、修辞鉴赏能力的运用。
1、结合实例分析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各种方法在表达思想情感,描率事物屮的修辞效
果。
2、纠正词语运用上产生的毛病。
3、结合语料实例分析成语的修辞作用。
4、结合实例分析成语活用的修辞效果。
5、纠正语言表达上错用的成语。
第三章句式的选择
一、概念
旬式:整旬、散句、对偶、止对、反对、串对;排比;叠用;短句、长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设问句、反问句;口语句、书面语句;顺装句、倒装句。
二、基本理论和基木知识的理解
1、常见的整句——〈1〉对偶;〈2〉排比;〈3〉叠用。
2、对偶从意义上的分类——正对,反对和串对(流水对)
3、対偶的修辞作用。
4、排比的特点——语言结构形式工整匀称;信息量人;语言结构的构成成分鱼贯而F,语言饱满,笔墨酣畅。
5、排比的修辞作用。
排比与对偶的同异。
6、叠用的形成——叠用项只有两项,也可以多于两项;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句子; 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重复运用的词语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儿个;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
7、亞用的修辞特点——<1>整齐一致;〈2〉集屮突出;〈3〉清晰醒目。
8、短语主要特点一一〈1〉明口易懂;<2)感情色彩多样〈3〉实用性强。
9、长句的常见情况——<1>修辞语比较长:〈2〉句子的某个成分由并列词组充任。
10、长旬的主要特点——〈1〉信息丰富;〈2〉气势充畅;〈3〉脉络分明。
11、长句化短的主要方法一一(1)抽出修饰语;〈2〉运川叠句;〈3〉合叙改分述。
12、设问句的修辞作用;设问句运用的方式——<1)多问一答(总括所问,一并作答); 〈2〉“一问多答”;〈3〉多问多答。
13^反问句〈反诘句〉与设问句的同异。
14、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一一具冇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或表赞颂、或表感叹、或表愤懑;或表责难;或表讥讽等)。
15、反问句的运用方式——〈1〉反问句连用;〈2〉“作答”的反问句以强化语气;〈3〉
由正面说明而提出反问以、使语气更肯定、语意更丰厚。
长句具有某些口语句中上不用的特姝句式——““进行”('加以、了以、受到'等)+ (表示动作行为,但具有名词性质:'调查、研究、组织、领导’等美的)宾语”。
1、2、3、4结合语料实例, 结合语料实例, 结合语料实例, 结合语料实例, 结合语料实例, 结合语料实例,
17、常见的单句屮成分倒装的几种情况——(1)谓语置主语前(谓语前置);(2)状语在句首(状语前置);(3)状语在句末(状语后置);(4)定语置于句末(定语后置)。
18、复句中的分句倒装的儿种情况------ (1)联合复句屮的倒装;(2)主从复句分句的
倒装。
三、修辞鉴赏能力的运用
1、结合语料实例分析各种句式。
(对偶;排比;叠句;短句;长句;肯定句;、否定句; 设问句:反问句;顺装句;倒装句)的修辞作用。
2、结合语料实例将长句化简。
3、纠正长句中出现的毛病。
4、纠正双重否定句中出现的毛病。
5、结合语料实例分辨各种情况的倒装句及分析其修辞作用。
6、结合语料实例分析口语句或书面词句在句式上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语言的声音美
一、概念
基本语音段落〈节拍〉;押韵;平仄;双声;叠韵;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
二、基木理论和基木知识的理解
1、汉语音节结构固有特点所赋予的美的形式。
2、汉语声音流程主耍节奏倾向——双音节化。
3、汉语声音双音节的几种情况——〈1〉单音节字(词)的双音化;〈2〉多于两个音节的词的双
音化。
4、遣词造句吋音节的协调。
〈1〉直接组合词语中要注意音节匀称。
〈2〉相应位置上的词语要注意音节一致。
5、四音节、三音节、五音节、七音节语音段落的切分。
6、古代、现代诗歌常见的押韵方式——<2)偶韵〈偶句押韵,隔旬押韵。
〉〈2〉奇奇偶韵
〈四句一组,一、三句和四句押韵〉;〈3〉随韵〈每两句或每四句一换韵,上句随下句押
韵〉;<4)排韵〈数韵押一韵或“一韵到底”〉;<5)交韵〈四句一组,一、三句一韵;
二、四句一韵〉;<6)抱韵〈四句一组,一、四句押一韵;二、三句押一韵中间两句被其外
两句所环抱〉;(7)一字韵〈句句押同韵〉;〈8〉阴韵〈某些句子Z后加上某一虚词,以此构成整篇韵律〉。
7、现代汉语的四声与平仄。
8s双声词、叠音词的语音结构特点及其修辞作用。
9、现代汉语屮的叠音词的分类——〈1〉相同语索或音节的重叠;〈2〉词的重叠。
1()、蒂音词的修辞作用:
<1)语言鲜明突出;〈2〉表情细致生动;〈3〉语音和谐流畅。
三、修辞鉴赏能力的运用协调音节。
分析不协调的音节。
纠正音节不够协调或不够匀称的词语。
分析叠音词的修辞作用。
辨別韵脚。
辨别平仄。
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 一、 概念
修辞格(辞格、语格);比喻:本休,喻体,比喻词(喻词);借代;本体,借体;比拟 夸张;双关;仿词;顶真;拈连;回文;引用 二、 基木理论和基木知识
1、比喻的类型——〈1〉明喻;〈2〉喑喻(隐喻);<3)借喻。
2^明喻、暗喻、借喻的同界。
<1)三者都是借川他物來说明此物。
、比喻的修辞作用(谈说之术):
〈1〉说明事理:复杂一简单浅显;艰深一通俗平易;抽彖一形彖具体。
〈2
〉描述事物:写景、状物、叙事一使描述的对彖具体化、形彖化,引起联想和想彖,提
高感知度。
〈3〉刻画人物:具体,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4、 运用比喻的要求—— <1)贴切;〈2〉新颖;〈3〉巧妙。
5、 比喻的辨别——〈1〉运用比喻与词的比喻义的区别;(2)比喻与含冇比喻语素的词的区
别;<3)比喻与同类事物的比佼的区别;〈4〉比喻与表示猜度,表示不确的语气的 区别;〈5〉比喻与举例的区别。
6、 常见的借代方式——〈1〉部分代整体;<2)具体代抽象;〈3〉专称代泛称;〈4〉特征代
本体。
7、 借代的修辞作用:
<0突出事物的特征、属性,使人获得鲜明、深切的感受。
〈2〉使语言活泼风趣、不一般化。
<3)使本体具有某些含义、情味、色彩附着在所指代的借体上,丰富了语意,增加了信息 含最。
8、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与借喻都有一个“借”字。
即本体都不出现,此为二者的共同点。
二者的区别:
、比拟的类型:
〈1〉拟人——无牛•命的事物拟人化;有牛•命的事物拟人化;抽象的事物拟人化。
〈2〉拟物——人拟为物;一种物拟为另一种物;和人有关的抽象的事物拟为另一•种物。
10、构成拟人的儿种方式:
〈1〉把适用与人或其他物的动词性词语用于被比拟的事物,使具有前者的动作、行为。
〈2〉把适用于人或其他物的形容词性词语用于被比拟的事物,使具有前者的特征、情状。
〈3〉把适用于人或其他物的名词性词语用于被比拟的事物,使具有前者的特征、状况。
<4)让“物”直接作为“人”说话。
11、比拟的修辞作用:
〈1〉风趣幽默;〈2〉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说理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接受。
、夸张的分类——直接夸张;〈〉间接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14、夸张的修辞作用:
〈1〉刻画人物,印象强烈;〈2〉描述事物,感受深切;〈3〉语言冇味,引人入胜。
15、夸张应注意的问题——言语过火,背离事物,无事实依据。
16、双关类型——〈1〉语意双关;〈2〉谐音双关。
17、双关的修辞作用:
(1)寓意深长,耐人咀嚼;〈2〉含蓄委婉,富有机趣;〈3〉尖锐犀利,语言讥刺。
18、仿词的类型——〈1〉相类仿词;〈2〉相反仿词。
19、仿词的修辞作用:
<1)映照对比,言简意赅;〈2〉语言鲜明,风趣幽默;〈3〉尖锐辛辣,语言警策。
20、顶真的分类——<1)直接顶真;〈2〉间接顶真;〈3〉词的顶真;〈4〉词纽顶真;〈5〉
句了顶真。
21、顶真的修辞作用:
<1)结构严密,气势连贯;(2)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描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句子结构一致,音节相
等,相同词语递接,读來如明珠相连,圆活自然,滚滚而下,流畅自然。
22、拈连的类型——〈1〉主谓拈连;〈2〉述宾拈连。
23、拈连的修辞作用:
〈1〉别出新意,寓含哲理;〈2〉彼此互衬,感情深切;〈3〉超乎常规,讥刺嘲讽。
24、回文分类——<1)严式回文;<2)宽式回文;〈3〉词语回文;(4)句子回文。
25、回文的修辞作用:
<1)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表明事物的相互关系;〈2〉表现动作行为或某种状况的來回往复、交替出现;〈3〉或是由于变体有悖事理,或是木体、变体有悖事理、二者相互映照,具冇讽刺效
果;〈4〉由于本体、变体词语顺序不同、避免词语雷同、语言富有趣味;或者由丁•词语回环
往复,感情更显得深沉,并且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26、引用的方式——(1)明引;a)交代出处的明引;b)未交代出处的明引。
〈2〉暗弓|;
<3)意引;〈4〉正引。
<5)反引。
27、引用的修辞作用
<1)议论文字——使论述充分展开,论据坚实有力。
论述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2〉描述文字——丰富情景、语言更具文采。
〈3〉直接引用有关人物的话语——可以表现岀说话人的语气、神情、使人有更真切的感受。
三、修辞鉴赏能力的运用
<1)结合语料实例分析教材所讲述的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仿词、顶真、拈连、回文、引用等十种修辞格的修辞作用。
<2)根据语料实例辩识明喻、暗喻、借喻。
〈3〉结合语料实例辩识比喻——⑴比喻与词的比喻义;〈2〉比喻与含冇比喻语素的词; 〈3〉比喻与同类事物的比较;〈4〉比喻与表示猜度,表示不确定的语气;〈5〉比喻与举例。
(4)结合语料实例,辨析借喻与借代。
<5)结合语料实例,辨析比喻与比拟。
<6)分析语料实例在夸张运用上出现的问题。
<7)结合语料实例,辩识相关仿词与相反仿词。
〈8〉结合语料实例,辩识教材所讲述的I-种辞格。
附:期末试题内容范围与题型
一、期末试题内容范围
试题内容范围全部在教材范围Z内,不超出vv期末复习指导>>所列举的内容范围。
期末复习务必不要偏离教材内容,特别要注意教材结合实际的语言教材所做的修辞鉴赏的分析。
从教材的
分析小学会和掌握对各种修辞现象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提高修辞鉴赏能力。
教材章节内容之后。
编著者一共设计了七个“思考与练习”。
这些“思考与练习”须作为平时
的“形成性作业”逐题完成。
学员期末复习时应该把“思考与练习”当作巩固学习木课程的学
习效果的重要内容来对待。
二、试题题型提示
1、试题有五类:<1)填空(占20%)〈2〉名词解释(占20%);〈3〉单项选择(10%);
<4)简答题(24%); <5)修辞鉴赏分析(占26%)共计100分。
2、填空题范围为〈〈复习指导〉〉的“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部分;名词解释
范围为〈〈复习指导〉〉“概念”部分;单项选择范围为〈〈复习指导〉〉的“概念”和“基
木理论和基木知识的理解”部分;简答范围为〈〈复习指导〉〉的“基本理论和基木知识的理
解”部分;修辞鉴赏范围为〈〈复习指导〉〉的“修辞鉴赏能力运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