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汾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5分)
1. (13分) (2020高三下·浦东新月考)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公共舆论是社会的皮肤
徐贲
①在英语中有一个成语,叫“茶杯里的风波”,意思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小题大做。
最近,美国旧金山市长提议,由于许多美国中小学生喝太多的可乐类饮料造成肥胖,所以应当对这类饮料征收特别的销售税。
市长的逻辑是,加税后饮料价格高了,学童们也就只能不喝或者少喝。
市长的提议一出,立即引起公众的议论纷纷。
这个建议随后又被美国媒体在全国性的电视新闻中报道,俨然成为一场“饮料罐的风波”。
②旧金山市长提议加征饮料税,也许是小题大做,但公众议论市长的建议可不能说是小题大做。
市长代表的是政府权力,政府可以,也有责任告诉公众哪些是对他们有害的事情;但政府不可以,也没有权利去强制公众做那些对他们有益的事情。
在这两种政府行为之间,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
强征饮料税就是后一种行为。
以强制收税限制民众消费某一种商品,不是在表现政府对民众的“关怀”,而是在体现政治权力对社会的不当宰制。
③市长原本也许是出于好意,关心学童健康,他的建议因此可以说是出于公益的考量。
但是,绝大多数公众却并不领市长的情。
他们认为,市长有该管的事,也有不该管的事。
市长干涉了本不该他管的公共事务,威胁到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和秩序,那就决不再是一桩小事。
④美国公众对旧金山市长的批评方式甚为特别。
《旧金山纪事报》上刊登了一些有趣的漫画。
其中有一幅,画的是警察从快餐店带走肥胖的孩子,店外候着一辆大囚车,囚车上是“旧金山警察”的标志。
还有一幅,画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可口可乐瓶子,是一个自动销售机,销售机上的说明是:“50美元一大口”。
有的民众问道,穿高跟鞋会扭脚脖子,该不该加征高跟鞋的税?小学生的铅笔字写得歪歪扭扭,该不该就此在学校里废了铅笔?
⑤民众的讥讽和玩笑是一种既有幽默感,又有公共生活原则的批评。
民众不同意市长的提议,但这个提议毕竟不过是饮料罐里的风波。
再说,加不加税,也不是凭市长一个人说了算,必须通过市议会的立法程序。
民众只是就事论事表示不同意,既没有猜度市长的动机,也没有攻击市长本人。
正因为这样的舆论批评温和而又有节制,所以才格外显出它的理性。
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公民社会中公共舆论常见的特征。
⑥公共舆论是社会的皮肤。
公众对自己周围的事情反应越敏锐,越具理性判断,他们的社会也就越容易保持健
康。
说起美国公众的理性判断,最近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
在2008年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中,希拉里·克林顿和巴拉克·奥巴马的竞争最为激烈。
在爱达荷州的竞选中,奥巴马请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温弗瑞为他站台助选,以拉高民众对他的热情。
⑦但是,欧普拉的助选效果却远不如预期的大。
这是因为选民关心的是候选人的政治主张,他们选的是候选人,又不是那些为他站台的人。
日前的《新闻周刊》上有一张漫画:欧普拉在台上激情发言,台下一位先生在对奥巴马说:“欧普拉在竞选中领先啦!”这又是一则既幽默、又有原则的玩笑。
⑧欧普拉在美国女性电视观众中很有影响,女性选民则是每个民主党候选人都要积极争取的对象。
欧普拉站台后不久,《达拉斯晨间新闻报》的调查发现,在年龄为18到29岁的女性选民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说,由于欧普拉的站台,她们反倒降低了支持奥巴马的意愿。
65岁以上的女性选民中,也有70%表示了相同的看法。
⑨舆论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理智型的,另一种则是冲动型的。
前一种由独立思考主导,后一种受随众心理驱动。
在任何社会中,这两种舆论形态都必然会同时存在。
民众并不因为担心儿童肥胖问题,而情绪性地为市长的解决方案欢呼叫好;民众也并不因为喜欢欧普拉的脱口秀电视节目,而放弃自己对政治人物的独立判断。
这样的民众表现出来的是理智型的舆论。
公民素质越高,理性型舆论就越能有效主导社会的公共意见。
有了这样的舆论,社会肌体也就有了能够感知民意的健康皮肤。
(1)下列对第②段中加点词“宰制”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政府强制公民去做他们认为有益的事情。
B . 强行表达政府对民众生活各方面的关怀。
C . 政府权力越界干涉本不该管的公共事务。
D . 政府发挥自己的职能,对民众强行引导。
(2)下列对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运用喻证,论证了人们能够通过公共舆论是否理性,来感知公民社会是否成熟。
B . 运用比喻,生动说明公共舆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对公共舆论有制约作作。
C . 运用喻证,简要概括,十分分精炼,有助于读者理解公共舆论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
D . 运用比喻,说明了公共舆论对社会的作用,这一表达形象生动,易于读者理解。
(3)下列下列推断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限制民众消费有害健康的商品,这体现出政府对权力的合理使用。
B . 实行符合民众利益的公共政策,维护了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秩序。
C . 民众对公共政策进⾏锐利批评,这说明公民社会仍尚未走向成熟。
D . 公民对公众事件有理性的判断,有助于他们所处的社会保持健康。
(4)第⑨段提出“公民素质越高,理性型舆论就越能有效主导社会的公共意见”这一观点。
下列通过“欧普拉站台助选”这一事例来证明该观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文中援引“欧普拉站台助选”这一事例,首先强调欧普拉在美国女性电视观众中有影响。
B . 接着指出美国女性选民理性地将候选人的政治主张作为投票的主要考量因素,可见欧普拉在选举中没有发挥影响⾏。
C . 之后分析报刊调查统计结果,指出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因为欧普拉站台助选,降低了支持奥巴马的意愿。
D . 这表明了理性的投票者绝非少数。
从而证明了由高素质公民组成的社会中,理性型舆论可以有效主导社会公共意愿。
(5)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2. (12分) (2019高三上·烟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葱
侯德云
朋友老刘在晚宴上讲一个卖葱的故事,刚起头我就笑。
老刘瞪我一眼,说,笑什么笑?我说,我想起《手机》里的卖葱。
老刘发愣,手机里卖葱?电子商务啊。
我说不是,作家刘震云有个长篇小说叫《手机》,里边有个卖葱的故事。
老刘说,奥。
老刘没问《手机》里怎么卖葱。
他不问我也得说,话头赶到这里了嘛,对不对?
我说,《手机》里边的主角叫严守一,哎哎,拍成电影了嘛,电影也叫《手机》,老刘你没看过?老刘摇头。
我用眼睛扫扫别人,也都摇头。
嗨,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我接着讲卖葱。
严守一他爹老严,跟谁一起卖葱(那人我给忘了),一天说话不超过三句的人,跟那谁卖葱,卖得眉开眼笑,都会讲笑话了。
老严的变化,让严守一觉得,世上最好的事,好不过卖葱。
只不过年底时老严跟那谁算总账,那谁在账上做了手脚,还背地里骂老严是二傻,让老严听见,那个气啊,从此不卖葱。
老严委屈啊,说一辈子就遇到一个能说上话的,还骂我傻。
老刘笑了,说《手机》里的卖葱,不如我说的卖葱。
我赶紧收起下巴,说,你说你说。
旁边哥儿几个也催促,你说你说。
下边是老刘讲的卖葱。
很长时间的事,时隔现在十七八年。
那时候,钱还真当钱,不像这阵儿,一百块的票子,你刚掏出来,嗖一声,没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工资也就千把块钱。
东山早市,有两口子,四十多岁的样子,天天来卖葱。
不卖别的,只卖葱,一辆三轮车,装满满一车葱。
半头晌散市,卖光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时候要剩一些。
这两口子长相怪有意思,男的细长,女的墩粗,还没脖子,像个碾盘倭瓜……
说到这里,老刘张开两手比划了一下,碾盘倭瓜你们知道吧?哥儿几个都点头,谁不知道呢,就是扁乎乎圆咚咚的那种大倭瓜嘛。
看我们点头,老刘放心了,接着说,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
两个人的脚也一样,对比强烈。
男的细而长,三五鞋的宽度四五鞋的长度;女的宽而短,四五鞋的宽度三五鞋的长度。
俩人搁在一块儿,看着特滑稽。
他们的三轮车也滑稽。
一个车轱辘,指定是手推车轱辘。
另一个,指定是自行车轱辘。
也不知怎么安上的。
三轮车的车座,一般都是六根弹簧上面蒙一层皮革。
他们的车座不是,是三根弹簧上面缠几道塑料布,透明的。
还没车闸。
车架子上绑一块胶皮,胶皮就是车闸。
胶皮拖地,需要刹车时,男的用右脚,猛踩胶皮。
天天踩,鞋底的前半截,磨出一道沟。
总之这两口子,从人到车,都是一副尴尬相,看着让人心酸。
我常去买他们的葱,因为比别处便宜嘛。
时间长了,混个脸熟,有时还互相唠几句闲嗑。
赶上星期天,闲着没事,我会在葱摊旁站一会儿,看他们忙着卖葱。
我觉得挺有意思。
那天我去得晚,他们的葱已经卖完。
7月的头晌,有烧烤感,两人却不急着走。
女的在清点卖葱的钱,男的在一边看。
两人脸上都笑眯眯的。
我也在一旁看。
我看那两口子,两口子不看我。
女的清点完钱,对男的说,今天不赖,净挣三十六块一毛五。
说完咧开大嘴,无声一笑。
男的也咧开嘴,也是无声一笑。
女的瞅男的,说,二十块,给咱爹买点儿东西。
男的瞅女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十块,给咱闺女买个裙子。
男的点头,说嗯,突然又说,闺女有裙子,你买件衣裳吧。
女的说,我不买,我有衣裳,要不给闺女买个书包,她的书包太旧了。
男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六块,给你买两包烟一瓶酒,晚上你喝点儿。
男的努起嘴唇,是飞吻的姿势,然后咧开嘴,说,你呢,你什么都不买?
女的说,还有一毛五,买根冰棍,我咂咂就行了。
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
我看见男的突然变成顿号,愣在那里不说话,眼圈渐渐泛红。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扭过身子,快走几步,看别的菜摊。
等我再回头时,两口子已经蹬上三轮车,准备出发的样子。
我冲他们摆摆手。
男的背对我,没看见。
女的看见了,也摆摆手。
女的好像对男的说了句什么,随后男的扭头看我,笑笑。
我原地不动,看着他们,直到他们的背影在我眼前消失。
老刘的卖葱故事,起初,引起酒桌上一阵阵哄笑。
有人笑得直拍桌子,有人笑得岔气,还有人不断插话。
可是越往后,笑声越少,结尾处,全场静默。
故事讲完,老刘的话还在继续。
老刘说,那天,我想了很多事,想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想到最后,想开了,我怎么就不能用别人的阳光来照亮自己呢?
话音刚落,桌上响起掌声。
老刘脸色通红。
(选自《天池》2018年第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卖葱”为题目,概括了主要情节,并以此来统率全篇,展开小说细节,塑造鲜明人物形象,表现深刻主题。
B . 老刘对卖葱夫妻所用的三轮车的细致描写,主要目的是通过描写车辆简陋滑稽,来说明夫妻二人生活的艰
辛和困窘。
C . 听到女的只想“买根冰棍”“咂咂就行了”,“男的愣在那里,眼圈渐渐泛红”的细节,表现了男子内心的落寞和不忍。
D . 老刘讲故事,大家先是哄笑、拍桌子,后来静默无声,大家哄笑的是滑稽的形象和车辆,静默于对人间温情的感动。
(2)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老刘讲述的卖葱的故事,却在开头插入《手机》中卖葱的情节,这样写有何艺术效果?
(3)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卖葱夫妻二人的形象的。
3. (10分) (2017高一下·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煞风一往情倚老卖
翁敏华
文题由一种文字游戏构成,叫“成语缩脚”,本文的主人公曾经用来写过信,全信就像一篇密电码,署名即是“大煞风一往情”,把“缩”进的“脚”拖出来就是“景深”二字。
我在这里要记的,是“景深老”,一位多才多趣的老先生———赵景深。
初仰先生,即在袅袅的昆曲声中。
那天上海昆曲研习社恢复曲会,假座我校东部礼堂。
人说前排就座的满头白发的老先生,就是“赵老”———噢,一位面目和善的好先生。
赵老是昆曲研习社社长,讲了一番话,接着就带头唱起了曲子,记得唱的是“窦娥冤”里“斩娥”的【端正好】带过【滚绣球】曲。
这是正旦扮演的窦娥唱的著名曲子,甭说大学教材,就是中学语文书里也选有,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旦角的唱段,赵景深先生反串,这在“四人帮”①被打倒没几年、拨乱反正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个中深意。
就这样,得以步入赵老的家———位于淮海中路妇女用品商店后头的弄堂里,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房子。
导师第一次带我去,还是参加昆曲社的活动。
如同一般上海弄堂房子一样,赵府也从后门进出。
后门上装有门铃(当时很少见),摁铃,三楼窗户便出现赵家保姆的脸,见是认识的人,她就会放下一只竹篮子来,篮底中央躺着一把钥匙,由你自己开门。
后来这空中竹篮晃悠晃悠的场景,整整演绎了两年多———导师去世后,赵先生收我为“私淑弟子”,让我每个周六上他家听课半天,这场景,距今已有三十年,每每想起还令人感念不已:所谓师生,不正是老师交把“钥匙”给你,由你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步入艺术的殿堂么?
正是在赵府,得以拜见蒋星煜、胡忌先生,得以领略华文漪的妩媚、岳美缇的清雅,还有刘异龙的滑稽突梯。
在赵老八十岁的生日家宴上,他夫妇演唱了《长生殿·小宴》,令人推想二位年轻时的风采———好一对夫唱妇随的昆曲伉俪!
回忆赵老的文章何其多也,书也出了不止一本。
但是我还有两件印象特别深的往事,欲记在这里。
其一,在课上,有一次不知怎么的说到了《琵琶记》,说到1957年那次在北京召开的《琵琶记》学术研讨会,赵老说:“其实我那次是揣了两篇论文去的,一篇肯定,”他右手往右边口袋里比划比划,“一篇否定,”他左手又在左边口袋里比划了一下,“到北京去轧苗头②,再决定抛出哪一篇去。
”当即有人打岔。
让我吃惊的是先生的坦白。
先生难道不知道这是“墙头草两边倒”么?就这么随随便便地透露给他众多的弟子们了。
后来,多次想起,慢慢地,我想明白了。
五七年是个什么样的年份?若是谁,为了一部《琵琶记》,被打成右派,值么?“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我心说:先生真是个明白人呐,南方式的智慧。
知识人性格也五花八门,不会只有梁漱溟一种。
其二,有一天课后,赵老收到一封信,拆开看,笑了,再看,笑得更厉害了,直至笑到捂住眼睛、趴在桌上、流出眼泪。
笑得我们也好奇起来,纷纷凑近看信。
信是扬州师院任半塘先生寄来的,没有多少文字,却在正中画了一把破刀,毛笔画的,犬牙似的刀刃,沾着血(红墨水),刀下则滴滴答答血迹斑斑,边上一行直排的字:“赵景深借刀杀人!”原来是,报刊上有人发表文章驳斥任半塘先生在《唐戏弄》里的观点,任先生误以为是赵门弟子所为,故打上门来讨伐。
赵门弟子见状,一个个义愤填膺,张三这个角度,李四那条线索,已经在分工如何反击了。
赵先生去卫生间擦了眼泪,步履蹒跚哆哆嗦嗦地回座,听说后忙制止:“介好白相③一桩事体,一当真就勿好白相④了。
”他用沪语说。
这就是赵景深。
三十年代当编辑,向老舍约稿,信笺中央大大地写个“赵”字,用红笔画一个圈儿:“老赵被围,速发救兵”,老舍一看,立即寄来稿件和回信,在赵景深原画上添一支破围的红缨枪:“元帅休慌,末将来也!”那天看见任先生的信,赵老一定是想起了当年的这桩逸事,故而笑得这样一发不可收。
我真后悔没像记者那样追根问底,不知道赵先生最终是怎么回这封信的,不然,又可增添一桩直如老舍回信赵景深这样的文坛佳话。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大煞风”景的事,但赵老始终是如此的“一往情”深,对事业,对学生,对朋友同行。
【注】①四人帮: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反革命帮派。
②轧苗头:遇事通过察言观色来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③介白好相:上海方言,“这么好玩”的意思。
④勿好白相:不好玩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两次提到“钥匙”一词,前者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钥匙“,指开锁的工具。
后者则是“钥匙”的比喻义,指有效的方法,窍门。
B . 文中写到赵景深先生参加《琵琶记》学术研讨会时,准备了意见完全相反的两篇论文,主要用意是表现赵老除用心研习昆曲外,也有着南方式的狡猾,遇事能灵活应变。
C . 文章标题新颖,含义深刻。
既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暗含了文章传主的姓名,并且文章结尾的点题,使标题含义又更深刻。
D . 赵景深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趣的老先生。
赵老既研习过昆曲也当过编辑,但文章重点谈的是赵老先生的人格魅力,对事业,对学生,对朋友同行的“一往情深”。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A . “成语缩脚”是一种文字游戏,会玩这类游戏的人都是多才多趣的人,本文作者和赵景深先生都是玩此类游戏的高手。
B . “我感受到了个中深意”一句中的“个中深意”指赵景深先生借窦娥唱的曲子表达对“四人帮”颠倒黑白的愤怒控诉,抒发对国家拨乱反正的喜悦心情。
C . 赵景深先生收到扬州师院任半塘先生寄来的讨伐信后笑出了眼泪,,原因是他觉得任先生跟自己一样都是很懂幽默的人。
D . 赵景深先生当编辑很另类,总是以漫画形式向人约稿,比如他向老舍先生约稿时就在信笺中央大大地写个“赵”字,用红笔画一个圈儿,表示“老赵被围,速发救兵”的意思。
E . 文章选取赵景深先生的生活点滴,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令人在会心一笑之中领会主人公的学识与人品。
(3)联系全文,谈谈对文章中“大煞风一往情”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4. (14分) (2017高三上·江苏期中)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
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李翊书》)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蕲:通“祈”,求。
B . 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俨:庄重。
C . 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肖:仿效。
D . 用与舍属诸人舍:不用。
(2)下列每组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B . 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C .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 其观于人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②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③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4)对于著书立说(立言)韩愈提出了哪些观点?请加以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6高一下·三门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6. (5分) (2017高二下·微山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②苏轼的《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③《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名句是“________。
”
五、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7.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今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法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此,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这样才能达到的效果。
A . 鱼目混珠振振有词扬汤止沸
B . 鱼龙混杂侃侃而谈扬汤止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