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第二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第二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方位词相关的概念,如“南北对话”、“东方”、“西方”等,这些概念看似方位概念,其实包含了政治、经济内涵。
二战后“西方”的本质内含是
A.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C.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D.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
D
考察二战后国际关系特点。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逐渐形成两大阵营,即两极格局。
这里的东方、西方不仅仅是一个方位概念,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经济概念。
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D。
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参考答案:
D
3.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墨家的“兼爱”思想
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参考答案:
A
从材料中的两段评论中可知,该思想家主张无阶级差别的爱,是墨家思想,故本题选A。
本题没有涉及人性问题,B错误。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是说指惩罚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与题目无关,C错误。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是要回到奴隶社会的状态中,与题目无关,D错误。
4. 右图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被国人嗤之以鼻的中学教师“范跑跑”的漫画。
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教师应有的高尚品质,应受到国人谴责”。
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类似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
B
解析:从两位同学不同的态度和感觉方面考虑,强调了人的不同感受,与智者学派观点相类似,即与普罗泰格拉的观点相似。
材料中体现的是不同的观点,如果认为他们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则是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决定作用,是非标准是由人的主观需要决定的。
这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观点类似,故选B。
A项是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C项是强调知识即美德,认为是非是有标准的;D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则把古希腊哲学发展到理性阶段。
5.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
A
6. 古代有位科学家,其著作具有总结性,并注意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重视调查,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这位科学家是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参考答案:
D
7. 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参考答案:
C
8.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重要事件的识记能力,《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队的军歌,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9.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核心是
A.通过谈判缓和社会矛盾
B.鼓励消费发展经济
C.加大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
D.国家干预经济
参考答案:D
10.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参考答案:
A
三民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和“涤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是民族主义,并且还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而“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是民生主义。
所以只有“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
11. 1983年,《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一快一慢说明什么》的文章,提到北京市顺义县投资建来立燕京啤酒厂,一年就顺利投产;山东省青岛市的青岛啤酒厂搞扩产,三年过去了连章都没盖全,“婆婆太多,相互掣肘”。
这表明
A.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已被突破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C.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D.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参考答案:
B
【详解】由材料“一年就顺利投产”“三年过去了连章都没盖全”可知,《人民日报》以北京市顺义县和山东省青岛市一正一反为例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必须要改变“婆婆太多,相互掣肘”的局面,故选B。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即已说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被突破,这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制,排除A;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D。
12.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
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
B
13.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参考答案:
B
14. 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反映了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参考答案:
B
15. 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贾俊同学向全班介绍了1861年改革,你认为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它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参考答案:
D
16. 华盛顿担任总统期间制定的外交政策中对美国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大棒与金元政策
B.金元政策
C.中立政策
D.霸权主义政策参考答案:
C
17. “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出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学伦理道德
参考答案:
D
儒家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父亲在前面走,儿子要亦步亦趋,跟在后面,不能直冲冲地超越父亲;路上遇见长者,晚辈要收敛自己而放下脚步,拱起自己双手,(而不是背起手)尊长在面前,晚辈不能当着面吐唾沫。
这明显可以看出儒家十分看重伦理道德,所以本题答案选D,A、B、C不符合材料的意思。
18. 图所示的是俄国画家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完成的代表作。
该作品属于
A.现实主义画作
B.印象主义画作
C.立体主义画作
D.浪漫主义画作
参考答案:
A
19.
《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
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出现《政府奏议》中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信息“范文正公”“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不可不更张以救之”,材料主旨体现北宋时期范仲淹“庆历新政”的背景,材料涉及的是宋代,A、B、C三项的时间不符合材料所涉及的时间段,故排除。
D 项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终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符合史实和题意,D项正确。
20. 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
A.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B.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
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
参考答案:
A
21. 西方近代思想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其中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提出了理性王国的政治构想
C.披着宗教的合法外衣 D.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参考答案:
B
22.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表明雅典民主制:①民主范围狭隘;②抽签的产生方式不能反映民主性;③公共权力使用④表决方式简单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23.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
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生而平等”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强调了人类就是善恶是非的标准,这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思想;“人生而平等”是启蒙思想。
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24.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在华的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三次(分别为1877年、1883年和1889年)签订“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上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
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B.借鉴了国外先进管理方式
C.开启中国水上运输近代化进程D.没有摆脱对外资企业的依赖
参考答案:
A
25.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
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
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它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意思是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成为“义人”。
从材料中的“因信得生”以及“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我立刻感到自己已经获得重生,”等得知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垄断与上帝沟通的权力,主张人人都能直接与上帝沟通。
打破了教会的独裁。
因此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宗教改革只是在信仰范围之内进行的改革,他们的宗教哲学思想依然带有神学的印记,故排除A选项,选择B选项。
C选项说法错误。
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因信称义有广狭两义。
广义指信仰是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的必要条件。
狭义指基督教新教尤其是路德派关于如何得救的教义。
“称义”,一词原是法庭用语,指法官宣判一方得胜。
在希伯来的法庭只有原告与被告双方,没有检察官。
法官听完控辩双方陈词,认为证据对哪方有利,便判那一方胜诉,因而亦是使胜诉一方‘称义’了。
26. 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参考答案:
B
27.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
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
D.推行重商主义
参考答案:
A
28. 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著作是
A.《圣经》
B.《本草纲目》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物种起源》
参考答案:
D
【详解】本题考查了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神学的代表作,故排除A 项;《本草纲目》是中医学的代表作,故排除B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代表作,总结了他在力学体系以及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故排除C项;《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代表作,在该著作中,达尔文提出了物种进化的观点,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故选D。
29.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一支6000人的队伍勤王。
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晋因国内乱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说明
A.周王权威开始削弱
B.齐国当时实力最大
C.宗法分封制受冲击
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参考答案:
C
“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削弱的开始,故A项错误;B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而材料“勤王不成”,说明宗法分封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问题,而且“彻底瓦解”说法绝对.故排除D。
点睛:本题A项是误选项。
《芈月传》发生在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开始受到冲击,A项的“开始”说法错误。
30.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
主要是因为他: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
参考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图2和图1之间、图3和图2之间的内在联系。
(4分)
(2)结合上述各图,谈谈你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基本规律的认识。
(6分)
参考答案:
(1)《独立宣言》继承和发展了启蒙思想,以国家政治纲领的形式把启蒙思想的原则固定下来。
(2分)1787 年宪法将《独立宣言》确立的民主原则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构建出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框架。
(2分)
(2)确立民主政治,一般先从理论上对封建专制进行抨击(2分),然后将其理论上升为国家的政治纲领,(2分)最后通过国家的根本大法勾勒出民主政治的框架,确保民主成果(2分)。
32.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
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来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
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
思潮?(3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7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贡献:兴办实业;重视教育,兴办学堂;重视社会公益事业。
(3分)
(2)出发点:适应民生需求;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2分)
思潮:实业救国。
(1分)
(3)论点: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承担者。
(1分)
论证:①经济上奠定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发展兴办实业(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的进程。
(2分)
②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中国走向民主、法制,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运动争。
(2分)
③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反对迷信、愚昧,宣传民主、科学等进步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形成思想解放运动潮流,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思想武器。
发展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
(2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表二: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
“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蔑视对方的字句和“圣诞节回家”的口
号。
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
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做“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伤兵与墓地战后初期的欧洲城市废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4分)
(2)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
行”的谎言。
(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一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后果?(4分)
(4)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2
分)
参考答案:
(1)(4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激烈,
军备竞赛,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个军事集团
(2)(4分)一战从1914年一直持续到1918年;出现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地狱等残酷战争
场面,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精神伤害等
(3)(4分)人员伤亡,大量士兵在作战中伤亡,很多平民也因战争而受伤或丧生。
经济遭受
损失,城市出现萧条景象。
工业生产因战争而受到影响甚至陷于停顿,城市因而倍显萧条,
特别是遭到战争打击的城市一片废墟。
(4)(2分)热爱和平,珍爱生命。
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3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晚期,割据的潘镇对所管辖领地内的矿冶实行政府垄断。
节度使私开钢矿铸币,造成唐晚期
货币发行的混乱局面。
官府垄断矿业也损害了矿区居民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因此而导致的民变时有
发生。
北宋初年,政府对矿业开采及其冶炼权力进行改革,先后颁行了《严禁民众开矿令》、《矿冶
章程》、《招募矿匠律令》等法律条文。
在矿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打破了以往仅有中央和地方两级管
理机构的管理体系,设立冶铸司作为管理矿冶铸钱事务的专职机构,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
体系。
在官府的直接监督下允许民间探矿、报矿,并给予报矿人矿产地的优先承买权。
亦明令禁止特
殊场地的勘探和开采,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当地居民的利益。
矿冶生产经营模式以招募制和承买制为
主。
宋代矿冶生产的兴旺和发达同时,矿冶管理机构及其职能亦随之完备。
这一改革促使矿业生产十
分发达,宋代矿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封建社会矿业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高峰阶段。
——摘编自李强《我国矿业管理机构改革纵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稳定币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新政权的统治;收回铸币权,加强中央集权。
(2)建立和完善矿业法律;完善矿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兼顾政府和民众利益;对不同矿业区别
对待;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1)从“官府垄断矿业也损害了矿区居民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因此而导致的民变时有发生”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