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风味名吃——酸浆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帝乡风味名吃——酸浆面
要说咱们襄樊地区的早点,以面食为主,既有喷香油腻的牛杂面,又有混合着芝麻酱甜香的热干面,还有清淡爽口的豆腐面,而这里要给同学们介绍的就是酸中带香,韵味绵长的酸浆面。

最好吃的酸浆面在帝王之乡枣阳市,而枣阳最正宗的酸浆面则在琚湾镇,那里是彭记酸浆面的发源地。

味道特色:
酸浆面是鄂西北的传统小吃,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是用面条煮熟后冲凉烫热,加配料及酸浆汤拌和而成。

汤面内绿、白、红各色搭配,显得十分雅致,面条韧劲强,酸辣适口。

因其劲利爽口、面白味美、酸辣开
胃而脍炙人口。

夏天食之能去油腻助消
化、消暑开胃;冬天食时多调些辣子油、
胡椒粉,能开胃御寒、增强食欲,很适
合高寒山区、湿气较重地区的人们食
用。

酸浆面若就着烧饼、馒头或油条共
吃更有味道。

枣阳的酸浆面,用地道的土芹菜加
各种料菜发酵三天,作为浇头精制而
成,味香而不腻,酸辣又爽口,只吃一次,
就让人终身难忘。

中国面食千千万万,
但不到枣阳,这种美食你肯定尝不到!
酸浆汁中的酸味是乳酸菌利用白菜、芹菜、香椿菜中的部分养分,经过乳酸发酵生成乳酸、乙酸、乙醇及二氧化碳等,使PH值下降,酸度增加而形成的。

酸浆面的来历:
说起酸浆面条的来历,有人说,当年刘秀
被王莽追杀,几天没吃饭,见一磨浆房就进去
想找点吃的。

可房里只有几把干面条,缸里还
有绿豆磨的浆水,可能是打算做粉面的,因
为时间久了已经放酸了。

他也顾不了许多,就
舀了几瓢酸浆,把面条、菜叶、杂豆统统下到
锅里,架柴烧熟。

他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
以后当了皇帝还想着当年的浆面条,以至于御宴中就有了酸浆面条这道美食,流传至今。

酸浆面的制作:
制浆:选用适量的小青菜、芹菜淘洗干净沥尽水,倒入沸水锅中焯(chāo)水适度捞起,置一预先用开水洗净消过毒的大口瓦坛中;再把焯菜的水烧开,倒入适量事先调好的生面糊烧沸,舀入瓦坛中用净塑料布盖住坛口密封,二至三天后即酸香扑鼻,就成了老浆。

以后每次把坛中的老浆舀出,把坛洗净后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把焯好水的菜及焯菜的水舀置坛中再倒入老浆,盖好密封,就可得到源源不断的酸浆水。

和面:取上白面粉加入适量的精盐
和食用碱拌匀,用温水和匀面团(要求冬
天稍软、夏天略硬)揉好,每隔十几分钟
揉搓一次至面团光亮无裂口为度。

擀(gǎn)面:用适量的面粉入锅中用
文火炒熟摊凉,把和好的面团置面板上
以炒面为扑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折叠
成5厘米宽的条,用刀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抖散到面板上,撒一些面扑,以防
沾黏(nián)。

过汤:取一净锅加满净水置大火上烧开,把切好
的面条投入煮熟捞起,迅速倒入净凉水中投凉,以使
面条有筋力,然后捞起控干水份。

煮浆:选大号净砂锅一个置火上,舀入适量的酸
浆,放入用纱布包好的调料、洗净的葱、拍破的姜,
烧沸煮至出香味,移入文火上用精盐调好味,使之微
沸待用。

煮面:取一净锅加满水置大火上烧沸,将洗净的
绿豆芽50克,焯水至断生捞起,和切碎的酸菜同置
一大碗内,用漏勺盛适量的面条放入沸水中略煮倒入
碗中,浇淋煮好的酸浆,撒上一汤匙炒熟且碾碎的芝麻,根据个人口味浇一勺用香油调好的辣油,撒上葱花、胡椒粉、味精调好口味,即是一碗美味可口的酸浆面了。

说一说:
酸浆面的制作主要包括几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红火的酸浆面馆:
今天,走在枣阳市的城区,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
酸浆面馆,这些餐馆大多打着“彭记酸浆面”或“彭家
老馆”的招牌。

以往,只是在一早一晚人们才吃酸浆面,花上一两
块钱,便可买上一大海碗的热气腾腾的酸浆面。

而现在,
即使在中午,人们在享用了满桌的山珍海味之后,都还
要点上一大碗的酸浆面。

尤其是酒后吃上一碗酸浆面,
更是神清气爽。

而在琚湾,满大街的餐馆都的是酸浆面,
在这里,你一日三餐都可随品尝到正宗的酸浆
面。

而不少城里的人都会为了过把瘾,坐车或
开着私家车到这里吃酸浆面,甚至襄樊、宜城、
襄阳的外地人也慕名而来。

特别是一到傍晚,
许多店铺都早早地将门口洒扫干净,沿街边摆
放好桌椅板凳和餐具,大批的客人络绎而至,
临街的人行道上停放着许多的小汽车,给这座
有些古老的街道增添了现代气息。

在枣阳,吃着地道的酸浆面,喝着鹿头镇
的地封黄酒,再啃着美味的本地卤菜,那便是
枣阳人最惬意的享受,和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相关链接:
相传二百年前,乾隆皇帝下江南,玉盘珍馐,吃腻了口,过境枣阳时,地方官供奉上琚家湾的彭氏酸浆面,乾隆爷居然龙颜大悦三日不知厌足,御笔亲封“天下第一面”,自此,彭氏一派便成为酸浆面之正统。

据传清朝年间光绪皇帝微服私访来到襄阳,在北街吃了一顿酸浆面后出汗不止,于是神清气爽,便赐字谜一幅:“一上一条牛,立日挂心头,西下有一女,女子爱风流”,寓意“生意要好”。

得此字的面店老板如获至宝,把字谜印在一个八角灯笼上世代相传,后来便成为酸浆面馆的标志性招牌。

枣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枣政办发〔2006〕87号
枣阳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选)
五、消费习俗、饮食(共计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5Ⅴ-1地封黄酒(鹿头地封黄酒)
6Ⅴ-2酸浆面(琚湾酸浆面)
综合实践:
1、参观酸浆面馆,观察厨师是如何制作的过程,了解酸浆面的
制作工艺和使用的有哪些原材料。

2、向更多的人,特别是外地朋友宣传介绍家乡的酸浆面,让他
们了解酸浆面,喜爱酸浆面,让酸浆面成为枣阳的特色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