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四章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唾液的消化作用

合集下载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和动物的营养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教学设计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和动物的营养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教学设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食物消化吸收的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人和动物的营养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小肠的结构特点
-教师利用小肠结构模型和实物,详细讲解小肠的结构特点,包括长度、皱襞、绒毛等。
-解释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小肠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重要性。
2.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突破重点
-使用小肠结构模型、图表和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掌握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3.实践探究,加深理解
-安排实验活动,如观察小肠模型和实际食物消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消化吸收过程。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分析日常饮食中的营养搭配和健康问题。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家庭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家人健康,学会科学合理搭配膳食。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肝脏、胰腺等消化腺的功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鼓励学生主动预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好地理解消化腺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4.分层教学,关注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和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5.反思评价,促进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课堂参与、小组合作、实验报告和知识测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仍存在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件(共32张PPT)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件(共32张PPT)
碎屑

2号 ×,清水
碎屑
3号 √
馒头块
4号

碎屑

实验结果
离心管 唾液 馒头的形 态 是否搅拌
现象 原因
1号 √
碎屑

结论
2号
3号
×,清水

碎屑
馒头块


4号

碎屑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生活现象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细嚼馒头有甜味 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唾液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有甜味的物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细嚼馒头有甜味
提出问题
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做出假设 唾液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有甜味的物质
制定计划
可行的实验方案?
实验法的基本原则 控制单一变量 设置对照组 重复实验
唾液 加清水 全班分组汇总
实验结果
离心管
1号
唾液

现象
原因
结论
2号 ×,清水
实验结果
1、在口腔中,除了唾液腺,还 有哪些结构与消化有关?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生活现象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细嚼馒头有甜味 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唾液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有甜味的物质
依据实验法的基本原则 细化实验步骤、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离心管 1号
2号
3号
4号
唾液

×,清水
馒头的形 碎屑 态
碎屑
是否搅拌 是

现象 原因
结论
不变蓝
依据实验法的基本原则
实施计划
细化验步骤、观察现象

北京版生物(19年)七年级上册第四章重点知识(详细全面且含课后习题解答)

北京版生物(19年)七年级上册第四章重点知识(详细全面且含课后习题解答)

北京版生物(19年)七年级上册第四章重点知识(详细全面且含课后习题解答)第四章生物的营养 (3)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3)动植物的营养来源 (3)无机盐 (3)无机物“水”对植物生活的影响或作用 (3)氮、磷、钾三类无机盐的作用 (4)实验及题解 (4)用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培养幼苗 (4)根 (4)实验及题解 (5)根的向水性 (5)实验及题解 (6)观察根尖外形及根毛 (6)实验及题解 (7)细胞吸水与失水取决于细胞液与细胞周围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7)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9)植物的叶 (9)习题解答 (10)气孔开闭(了解) (11)光合作用 (11)反应式表示图 (12)实验及题解 (12)光合作用能产生有机物(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p72) (12)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p75) (1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4)第三节人和动物的营养 (17)人和动物需要多种营养物质 (17)习题解答 (17)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 (18)维生素部分种类及作用 (20)食物的消化通过消化系统完成 (20)消化系统 (20)食物的消化 (21)实验及题解 (24)探索淀粉与葡萄糖的不同透过性 (24)唾液的消化作用 (25)资料知识 (27)第四节其它生物的营养 (28)寄生 (28)腐生 (28)习题解答 (29)第四章生物的营养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动植物的营养来源1)绿色植物从外界(土壤)摄取无机物、其通过光合作用获得有机物2)动物和人:来源于食物2、营养物质1)无机物:水、无机盐2)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无机盐无机物“水”对植物生活的影响或作用1)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维持植物体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2)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

3)植物体内溶解,运输各种物质离不开水。

总之:没有水,植物就不能生存。

无机物“无机盐”(P67检测与评价3题答案)1)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多种无机盐有:氮、磷、钾、硫、钙、镁等;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有氮、磷和钾的无机盐。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4、多:含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酶。
学有所用
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 消化道和 消化腺两部分。暂物时和储初存步食消
2.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胃,其主要功能是 化食物
.
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肝脏,位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 有胃腺、肠腺.
4.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小肠,因为它是消化道最 长。 的部分,其内表面有许多 皱襞 和 绒毛 ,其内部有多种 消化食物的 消化液。
5.肝脏病人厌食油腻食物的主要原因是(C)
A.脂肪的胃排空时间长 B.肝脏影响了脂肪酶的分泌
C.胆汁分泌不足
D.脂肪不易被消化
甲:馒头(片、糊)
甲: 苹果(汁)
斐林试剂 葡萄糖
砖红色
乙:白菜(汁)
乙:花生(粒、浆)
1.检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是否意味着食 物中没有这种营养物质? 2.一种食物中是否只含有一种营养物质?
3.不同食物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的含量一样吗?
----摘自《中国食物成分表》2014版
营养物质的功能
营养物质的检测
1.糖类的检测
淀粉溶液
加入碘液3-4滴 淀粉溶液变蓝
2.脂肪的检测
吸油纸

固固体体材食料物
液体食物
3.蛋白质的检测
• (1)取2ml样液(如鸡蛋清)(适用于液体) • (2)先注入双缩脲A液1ml,摇匀 呈紫色 • (3)再注入双缩脲B液4滴,摇匀
4.维生素C的检测
VC 高锰酸钾 样液
哪几层的食物?
分析“平衡膳食宝塔”回答问题
油脂类(高能、高脂,每天食油量不超过25克 )
5
4 3 2 1
豆类、乳类(富含蛋白质、糖类和钙、磷等, 能量较高) 肉类、鱼、蛋类(富含动物性蛋白质和无机盐, 能量较高)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三节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三节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三节笔记
一、消化和吸收
1.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是一条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和胃腺。

2.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物理消化是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使食物变得细小,便于吞咽和消化。

化学消化是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3. 食物经过消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然后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二、消化酶
1.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分泌的,能够催化食物分解的酶。

这些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 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的分解,胃中的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催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分解。

三、营养物质
1.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需的物质。

2.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够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维生素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具有调节体温、运输物质等作用。

无机盐是人体中含量较少的物质,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四章 生物的营养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唾液的消化作用-2PPT

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四章 生物的营养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唾液的消化作用-2PPT

不能消化淀粉
淀粉全部 剩余
将馒头碎屑加入乙试
管中,注入2ml唾液,
淀粉消化不充分
进行充分搅拌,25℃ 温度不适宜
室温的水中
剩余部分淀粉
将馒头碎屑加入丙试 管中,注入2ml唾液, 进行充分搅拌,放入 37℃的温水中

淀粉充分消化 无淀粉剩余
将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馒头是 等量的),待5~10分钟后各滴入2毫升碘液,分析试管 颜色变化?
第四章 生物的营养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唾液的消化作用
初一年级 生物学
生活现象
淀粉 无甜味
咀嚼馒头时,略感甜味 ?
唾液腺 分泌
唾液
牙齿 舌
消化
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化学性消化
唾液
淀粉
提出问题
咀嚼馒头时,常常感觉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
已知: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 的酶,即唾液淀粉酶
将馒头碎屑加入
将馒头碎屑加
将馒头碎屑加入
甲试管中,注入
入乙试管中,
丙试管中,注入
2ml清水,进行
注入2ml唾液,
2ml唾液,进行
充分搅拌,放入
进行充分搅
充分搅拌,放入
37℃的温水中
拌,放入25℃
37℃的温水中

乙 室温的水中

淀粉
唾液淀粉酶
唾液 麦芽糖 + 碘液
37 ℃
不变蓝
+ 碘液
蓝色
将馒头碎屑加入甲试 管中,注入2ml清水, 进行充分搅拌,放入 37℃的温水中
作出假设
淀粉
唾液淀粉酶 消化
其他物质
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单一变量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和动物的营养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和动物的营养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人和动物的营养食物的消化”,并强调学习这一主题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此外,教师还可以分享一些与营养和消化相关的趣味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师详细讲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功能成分,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8.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开展课后调查,了解家人和周围人的饮食习惯,提出改善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图片,如面包、鸡蛋、牛奶、肉类、蔬菜和水果等。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食物中都有哪些营养成分吗?这些营养成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消化酶的作用机理,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和食物消化过程。
2.选择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便秘等,调查其发病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和治疗该疾病的科普文章。
3.完成以下课后练习题:
a.列举食物中的五大营养成分,并简要说明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b.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c.描述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消化酶在其中的作用。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等方面的技能掌握程度不同,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学生在合作、讨论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四章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四章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例如:人和动物
观看视频思考: 在这些美食中,都含有哪些你知道的营养
物质?
在琳琅满目的美食中,含有哪些你知道的营养物质?
油 面粉 盐、糖、酱油
维生素 蛋白质 ......
【学习活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目的:检验食物中不同营养物质的存在; 每类营养物质在哪些食物中大量存在?
*注意:请同学们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实验现象, 并尝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小结】
食物中的6大类营养物质
水 无机盐
脂肪
糖类 蛋白质 维生素
口诀:无糖淡(蛋)水的滋(脂)味(维)
课前同学们列出的的营养物质 油、面粉、盐、糖、酱油、蛋白质、维生素......
水 无机盐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练一练】
尝试说出以下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包子皮---糖类(淀粉) 馅 料---水(细腻多汁)
【实验四】
检测食物中的维生素 ---以维生素C为例
维生素C泡腾片 高锰酸钾溶液
【原理】 紫色高锰酸钾溶液 遇Vc出现褪色现象
【实验四】
检测食物中的维生素
---以维生素C为例
【原理】Vc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材料】富含维C的食物,例如柠檬、橘子等
【实验四】
检测食物中的维生素
---以维生素C为例
---无机盐(食盐) ---脂肪、蛋白质(肉馅肥瘦相间)
每种食物中都含有多种营养物质,饮食的合理搭配至关重要!
小结
食物中的6大类营养物质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无机物
有机物
每种食物中都含有不止一种种营养物质, 饮食合理搭配更有利于健康。
课下思考:
有些同学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身体也会伴随 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请你根据这些情况,尝 试猜想一下“不同营养物质的功能”

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四章 生物的营养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唾液的消化作用-2PPT

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四章 生物的营养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唾液的消化作用-2PPT

蓝色
浅蓝色
不变蓝
下图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 E A D C (用图中字母表示)。
注入2ml唾液,
2ml唾液,进行
充分搅拌,放入
进行充分搅
充分搅拌,放入
37℃的温水中
拌,放入25℃
37℃的温水中

乙 室温的水中

淀粉
唾液淀粉酶
唾液 麦芽糖 + 碘液
37 ℃
不变蓝
+ 碘液
蓝色
将馒头碎屑加入甲试 管中,注入2ml清水, 进行充分搅拌,放入 37℃的温水中
不能消化淀粉
淀粉全部 剩余
在75℃以上会丧失活性
小结
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温度下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淀粉
唾液淀粉酶 口腔
麦芽糖
将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等量的 馒头碎屑),待5~10分钟后各滴入2毫升碘液,分 析试管颜色变化?
将馒头碎屑加入
将馒头碎屑加
将馒头碎屑加入
甲试管中,注入
入乙试管中,
丙试管中,注入
2ml清水,进行
已知: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 的酶,即唾液淀粉酶
作出假设
淀粉
唾液淀粉酶 消化
其他物质
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单一变量
目的:探究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对照实验
淀粉液
1号 :清水+淀粉液
2号 :唾液+淀粉液
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淀粉检测? 碘液
1号:清水+淀粉液 2号::唾液+淀粉液
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淀粉
唾液淀粉酶 甜味物质

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4.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无肠女”周绮思
2019/7/24

含多种消化酶
口腔
胰液
肠液
1~3升
胆汁

糖类
葡萄糖
多种酶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酶
脂肪
甘油+脂肪酸
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胃蛋白酶
蛋白质
多肽
大肠
几乎不含消化酶
2019/7/24
2019/7/24
小肠很长?
上连幽门,下接大肠
成人小肠长度约__5_—__6_m__!
环形皱襞
小肠的环形皱襞有什么意义?
资料:环形皱襞的存在使小肠内表面积扩大了3倍!
2019/7/24
实验:观察家猪小肠的结构
4. 向培养皿中倒入清水,轻轻晃动培养皿,用放大镜
仔细观察小肠内表面,看到哪些结构?
细小的毛绒状突起
小肠绒毛
2001199//77//244
小肠绒毛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小肠内壁显微放大图像
不到0.5平方米
约为2块瓷砖占地面积
事实: 200—300平方米 约为排球场的占地面积
600倍!!
2019/7/24
实验:观察家猪小肠的结构
1. 观察小肠的外表面,可以用手触摸。 光滑
2. 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小肠,将内表面向上,展平。 3. 观察并触摸内表面,与外表面相比有什么特点?
2001199//77//244
意义: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 使消化液充分发挥作用
消化管
2019/7/24
葡萄糖 维生素
水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无机盐
毛细血管

4.3 人和动物的营养 教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4.3 人和动物的营养 教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附录1:板书设计
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1.消化体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系统外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消化腺
内消化腺:胃腺、肠腺
附录2:苹果种子豆豆的奇妙旅行
我叫豆豆,是一粒种子,一粒苹果的种子,那天我随我的苹果妈妈被买回了小明的家中,不幸的是我被吃进了小明的肚子里,于是一段奇妙的旅行就从小明的嘴开始了。

当我进入了一个空洞、潮湿而又滴着水的“山洞”后,躺在了一
个松软的垫子上,突然周围的“石门”上下挫动,“软垫”左右翻滚,幸好我被挤入了一个“通道口”。

当我从通道口离开,被挤入了一个狭长的通道后就相坐滑梯一样滑行而下,来到了一个空旷的广场。

可是还没站稳就地动山摇,还下起了“酸雨”。

当我被摇晃了几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一个“拐弯处”,奇怪的是这里有两个“排水管”的排水口,流着“泉水”。

继而,我又来到了一条长长的“迷宫”,而且经常发生地震,途中有的岩石上滴着水滴。

刚刚走出“迷宫”,发现了一个“岔路口”,一边是“死胡同”,所以我选择了一条宽敞的“大路”,只是味道不太愉快,再经历了一段征途后我终于离开了这可怕的地域,回到了大地的怀抱。

后来我的伙伴告诉我说我实际上在小明的消化系统中走了一遭,其实也是不虚此行呀!那现在你了解了消化系统了吗?
附录3:幻灯片表格
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腺、消化液、消化。

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四章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消化的过程

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四章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消化的过程
第四章 生物的营养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消化的过程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小分子、直接被吸收
糖类
蛋白质脂肪大分来自、需要经过消化消化管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人体消化系统
消化腺
唾液腺
肝脏 胃腺 胰腺 肠腺
细细咀嚼,有了甜味
1.口腔-初步消化
淀粉
唾液腺 唾液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1.口腔-初步消化 牙齿 舌
离心管 唾液
馒头的形态 是否搅拌
现象
1号 √ 碎屑 是
2号 ×,清水
碎屑 是
3号 √
馒头块 是
4号 √ 碎屑 否
离心管 唾液 馒头的形态 是否搅拌 现象
1号 √ 碎屑 是
2号 ×,清水
碎屑 是
3号 √
馒头块 是
4号 √ 碎屑 否
离心管 唾液 馒头的形态 是否搅拌 现象
与小肠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内消化液和消化酶的种类丰富
与小肠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内消化液和消化酶的种类丰富 小肠很长,约5-6米,增加了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时间, 使消化更充分
小肠
小肠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 蠕动 分节运动
与小肠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内消化液和消化酶的种类丰富 小肠很长,约5-6米,增加了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时间, 使消化更充分 小肠运动促进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接触
功能 消化底物 消化产物
淀粉 麦芽糖
蛋白质 多肽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 肪酸
总结 与小肠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内消化液和消化酶的种类丰富 小肠很长,约5-6米,增加了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时间, 使消化更充分 小肠运动促进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 1 2
12
淀粉
+
+
煮沸
唾液
唾液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淀粉 1
+
煮沸
唾液 小资料:
2 淀粉 + 唾液
最适温度
唾液淀粉酶存在于唾液中,是一种蛋白质,
在75℃以上会丧失活性
小结
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温度下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淀粉
唾液淀粉酶 口腔
麦芽糖
将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等量的 馒头碎屑),待5~10分钟后各滴入2毫升碘液,分 析试管颜色变化?
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12 1 2
12
12
实验现象
12
蓝色 不变蓝
实验现象分析
1号试管: 加入碘液呈蓝色
12
2号试管: 加入碘液无蓝色
试管中有淀粉存在
试管中无淀粉存在
得出 结论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淀粉
唾液淀粉酶 甜味物质
口腔
麦芽糖
糖瓜
咀嚼馒头时,略感甜味?
咀嚼馒头时,常常感觉到略有甜味,是因为口腔中的唾液 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消化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
第四章 生物的营养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唾液的消化作用
生活现象
淀粉 无甜味
咀嚼馒头时,略感甜味 ?
唾液腺 分泌
唾液
牙齿 舌
消化
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 拌
化学性消化
唾液
淀粉
提出问题
咀嚼馒头时,常常感觉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
已知: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 的酶,即唾液淀粉酶
作出假设
淀粉
唾液淀粉酶 消化
不能消化淀粉
淀粉全部 剩余
将馒头碎屑加入乙试
管中,注入2ml唾液,
淀粉消化不充分
进行充分搅拌,25℃ 温度不适宜
室温的水中
剩余部分淀粉
将馒头碎屑加入丙试 管中,注入2ml唾液, 进行充分搅拌,放入 37℃的温水中

淀粉充分消化 无淀粉剩余
将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馒头是 等量的),待5~10分钟后各滴入2毫升碘液,分析试管 颜色变化?
其他物质
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单一变量
目的:探究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对照实验
淀粉液
1号 :清水+淀粉液
2号 :唾液+淀粉液
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淀粉检测? 碘液
1号:清水+淀粉液 2号成实验
材料用具
淀粉液、清水、稀释的碘液、量筒、胶头滴管、烧杯、试管、 试管架、镊子、恒温水浴锅、棉签
蓝色
浅蓝色
不变蓝
下图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 E A D C (用图中字母表示)。
将馒头碎屑加入
将馒头碎屑加
将馒头碎屑加入
甲试管中,注入
入乙试管中,
丙试管中,注入
2ml清水,进行
注入2ml唾液,
2ml唾液,进行
充分搅拌,放入
进行充分搅
充分搅拌,放入
37℃的温水中
拌,放入25℃
37℃的温水中

乙 室温的水中

淀粉
唾液淀粉酶
唾液 麦芽糖 + 碘液
37 ℃
不变蓝
+ 碘液
蓝色
将馒头碎屑加入甲试 管中,注入2ml清水, 进行充分搅拌,放入 37℃的温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