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6篇_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6篇_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心得体会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是塑造中国国际形象。

店铺整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广大青年应该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面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共3篇,欢迎大家阅读。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一
已经深入学习对于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面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从一开始就有这个提法,最先提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我们先来看一下核心价值体系是怎么提出来的。

2006年10月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没有明确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到了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提出了这个命题,但是也没有具体说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直到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这个问题,明确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这里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既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包括后来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还包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最新提出的中国梦等理论,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比较清楚,不用解释。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有很多、博大精深,在这些民族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也有很多,我们给它的概括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最后一个是荣辱观,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讲的八荣八耻。

八荣八耻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再重温一下。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纪乱法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大家注意,我们一方面这叫荣辱观,但是下面说的是荣跟耻,这两个基本上是一致的,抽象的称呼叫荣辱观,但是具体说的时候不说以什么为辱,而是说以什么为耻,这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

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再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为什么直到才明确了它的具体内容?因为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在争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概括核心价值观?不同人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从十七大到五年之间,这个事一直没有定下来,价值体系很快定下来,但是这个价值观迟迟定不下来。

直到2012年11月召开,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一共是24个字,12个词,分为三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2013年的12月份,中办发了一个通知《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12个词、24个字。

怎么来看待核心价值观跟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我是这样概括的,
我认为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机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什么意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很多,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八荣八耻,记不下来。

怎么把它精炼的表达出来?用了24个字比较精炼、比较浓缩的给它概括出来。

应该说价值体系更大,把价值观包含其中了,价值体系是一个系统,而价值观是这个系统中的构成要素,它们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为什么提出核心价值观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价值体系跟价值观?因为它很重要。

怎么重要呢?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人有血肉,对国家来说,血肉就是它的经济;人有头脑,对国家来说,政治就是它的头脑;人有神经,对国家来说,社会领域就是它的神经;人有灵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和价值观就是它的灵魂。

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或者灵魂有问题,那非常可怕;同样,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文化,没有价值观,或者文化和价值观有问题,那么它也是非常可怕的。

温家宝曾经讲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

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

经济、政治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它主要是一种外在的影响,而文化和价值观对人的影响主要是一种内在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也讲过,他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它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东西,就像人的魂一样,就像人的精气神的气一样,就像一个东西的基础一样。

这个东西搞好了,那么这个团队就有魂,就有气,基本就好。

没有一个好的价值观,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基础性的作用,就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就像个人体质好,那么他就很少得病,因为他免疫力强;体质不好,各种病都有可能得,因为他免疫力比较差。

价值观就相当于人的体质和免疫力。

丘吉尔曾讲过一句话,说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
莎士比亚。

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莎士比亚是英国一个著名的作家,如果在这两者之间要抉择,只能二选一的话,丘吉尔讲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他把文化的作用看得比军事和政治的作用还要重要。

还有就是普法战争的时候,普鲁士统帅毛奇有一句话,他说普鲁士的胜局早在小学教育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普法战争普鲁士打败了法国,最后法国人割地赔款,上演了最后一课,那个故事就发生在普法战争期间。

后来大家就各自总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普鲁士这一方的统帅就讲,普鲁士的胜局早在小学教育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普鲁士就是德国的前身,这个国家是非常重视教育的。

这种教育不仅使得他们国民的文化素质比较高,而且使得他们的凝聚力非常高,组织力非常高,这样情况在战争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相对而言,法国就比较涣散,所以在普法战争期间失败了。

后来这种历史的悲剧在二战之后又重演。

还有一句名言,德国著名的思想家韦伯讲,他说思想所创造的观念经常像扳道工一样决定着利益火车头的行动轨迹。

我们一般说利益是人行动的动力,利益就像火车头一样,人如果不追求利益,人就没有行动的动力,很多事就做不起来。

但是我们发现,同样是追求利益,有的人走上了正道,有的人走上了邪道,有的人走上的是崇高的道路,有的人走上的是卑劣的道路。

这怎么来解释?韦伯就提出了一个说法,追求利益没错,但是人同时还遵循价值观念的引导。

这种价值观念就像扳道工一样,火车走上道路要由火车头带,但是走向甲道路还是走向乙道路是由扳道工决定的,这个扳道工就是它的价值观念。

同样是追求利益,有人走了正路,有人走了邪路,就是因为他的价值观不一样。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句名言,她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

她为什么讲这句话?有一次一个记者问她,中国现在向世界各地出口商品,以后中国会不会占领全世界?撒切尔夫人就讲,不用担心,中国现在出口的只是电视机这些有形的东西,他们还没有出口价值观这些无形的东西,只有中国能够出口那些影响西方人思想价值观的时候,对我们才是真正的影响,真正致命的影响,所
以现在我们不用怕。

她讲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这些话有的是从正面,有的是从反面,说明价值观问题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看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12词、3个序列到底应该如何理解。

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词语,但是就像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所讲的,人们对于熟知的东西往往不是真知。

熟知未必真知,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不加思索,有些流俗化的理解。

从学术的角度怎么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界一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个层面是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个层面是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我认为这个分法是相对的,而且这个分法是有所交叉的。

比如说和谐这个问题,不光国家层面有和谐的问题,国家政局要稳定,整个社会要有序,人际关系要和谐,这是整体上的;对于社会而言也有一个和谐问题;对于个人而言也有一个和谐问题,比如说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跟社会的和谐,个人跟自然的和谐,还有个人身体跟精神的和谐。

也就是说和谐不光是国家层次的,也包括其他层次的。

(三)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富强
富强这个词我们听的太多了,它的涵义是非常丰富的。

第一,富强是国家富强。

国家富强不仅包括国家的富裕,也应该包括国家的强大。

富跟强不是一回事,不应该把富强等同于富,也不应该把富强仅仅等同于强。

富跟强是缺一不可的。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现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第一,既富又强的国家;第二,富而不强的国家;第三,强而不富的国家;第四,既不富也不强的国家,可以说是积贫积弱的国家。

不富不强的国家很多,比如说亚非拉的很多国家都是不富不强的。

还有一类国家是富而不强,像中东那些卖石油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属于这类国家,这些国家很富,比如说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均GDP都非常高,但是不是强国,基本上生活在美国的羽翼之下,如果真的发生战争,美国人
自身难保的话,这些国家的安全绝对是个大问题。

还有一类国家是强而不富,大家想强而不富有哪些国家?很多人都能够想到朝鲜,朝鲜不管是它主观态度上的强硬,还是军事实力上的强大,它的确很强,但是它不富。

俄罗斯也属于这种,前苏联也属于这种,前苏联是典型的强而不富,一方面卫星能够上天,重工业非常发达,军事工业非常发达,但是民生不好。

国家富强不仅是就经济领域而言的,它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富主要是经济领域,但是强不仅仅是经济领域,还有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

所以富强是个综合性的概念,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一个经济性的概念。

这是跟一般人的理解不太一样的地方。

第二,国家富裕既包括政府富裕,也包括人民富裕。

这两者应该是统一的,只有国家富裕跟人民富裕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富裕。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有些国家是通过剥夺老百姓,把老百姓手中的财富聚敛到国库中,使得国家富了,但是民间却因此而穷了,这么一种国家的富是没有意义的,只能是痛快一时,不能痛快长久。

真正的富裕应该是藏富于民,育国富于民富之中,而要反对与民争利和国富民穷等国与民分裂的现象。

我们看到富裕有两种:一种是人民富了,然后人民交税,国家自然也富了;一种是掠夺人民,把人民手中的钱全部掠夺到国库中,然后国家富了。

第一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第二种是我们极力避免的目标。

我们知道亚当·斯密写过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研究》,一般人把它翻译成《国富论》。

我认为这个翻译是有问题的,他不应该翻译成《国富论》,应该翻译成《民富论》,因为亚亚当·斯密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富裕应该是先让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国家才能够长足的富裕,如果人民很贫穷,哪怕这个国家暂时是富裕的,它也是无法持续的。

所以这个名字不应该叫《国富论》,应该叫《民富论》。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一段记载,周文王和姜子牙(姜尚)对话,姜子牙说有以下几种情况:“王者之国,使民富 ;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

”最好的国家是民富的国家,其次是那些士人,就是知识分子富裕的国家,再下而一等的国家是那些当官富裕的国家,君主富的国家是最差的国家。

最好的国家是普通老百姓都富,这是最好的国家。

管仲(管子)
也讲过一句话,叫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你要治理这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老百姓富起来,因为贫寒生盗贼。

只有富民以后才有可能衣食足而知荣辱,然后才好治理。

第三,国家富裕不仅包括国民总体富裕,也应该包括绝大多数国民个体的富裕。

比如一个国家经济总量非常高,人均也非常高,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是富裕的,还要看基尼系数。

平均数可以掩盖很多东西,比如说绝大部分的财富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一平均每个人的财富很多,但是这种平均没有意义,只有考虑到基尼系数,考虑到大家的收入差距不是那么大,这种平均数才有意义。

很多人喜欢用GDP跟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应该同时考虑基尼系数。

中国的基尼系数现在是多少?近几年来基本上都在0.5左右。

0.5左右是什么概念?就是50%的财富用于非平均的分配,就是不公正的分配。

基尼系数越大,说明这个国家的收入差距越大。

中国人讲“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以前我们老是说这是平均主义的宣言,但是这个东西它就是人性的一个弱点。

治国者和公共管理者不应该把人性的弱点作为改造的对象,而应该作为自己出台各种政策的重要依据,因为人性基本上是很难改变的。

人不光追求绝对利益,也追求相对利益,不光追求财富,也追求公正。

第四,国家强大不仅包括国家和国家实力的强大,也包括国民和国民权利的强大。

要反对国家强而国民弱,国强民弱、大国寡民等国与民分裂的现象。

有些国家是国家很强,但是国民很弱,国民在国家面前是没有还手之力,只能任国家宰割,这就容易导致暴政,导致集权主义等。

有些国家是国家民权非常强,弄得政府没有办法,比如说西方一些国家,民权太强了,对政府构成威胁,政府做什么决策都反对,都搞不下去。

一个正常的国家,既不应该是一个国强民弱的国家,也不应该是一个民强国弱的国家,而应该是国强民也强的国家,只有真正的国强民也强,才是真正的国家强大。

这里面有一个关系,非常难处理。

如果国家的权力非常大,这个国家可以不受外辱,就是其他国家打不过它,但是相对而言,老百姓会受内辱,由于权力太强大,权力没法制约,往往会对国家内部的老百姓构成一定的伤害。

如果这
个国家弱的话,它不会对老百姓构成伤害,但是如果外敌入侵,它没法阻挡。

所以,国家的能力不能太强,强的话容易伤害自己的老百姓,但是国家的能力又不能太弱,弱的话无法抵御外来的入侵。

一个现实的选择是国家要强,但是它的权力要受到制约。

第五,国家强大不仅包括国家硬实力的强大,也应该包括国家软实力的强大。

软实力这个概念是哈佛大学一个著名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由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硬实力一般是从施压的方式让你接受,你不接受也要接受,而软实力主要是通过吸引的方式让你自愿接受。

比如说外交,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够达到军事达不到的一些目的;还有意识形态,通过一些宣传使你觉得他好,意识形态的作用有时候比战争的作用还要重要。

关于意识形态宣传有一个经典的说法,阎锡山问他的秘书,什么是宣传?然后他的秘书按照教科书的说法讲了一大通。

阎锡山说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所谓宣传就是把自己往好里说,把敌人往坏里说,这就是宣传。

然后又问他这个秘书,什么是政治?秘书根据教科书说了一大通,阎锡山说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所谓政治就是让自己人上去,让他们的人下来,这就是政治。

关于什么是政治,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也有一个经典的说法,他说政治简单的说就是把自己的朋友弄的多多的,把自己的敌人弄的少少的,这就是政治。

这个话很简练,但是一下子说到了本质上。

毛泽东在《社会各阶层的分析》这篇文章里面讲了什么是政治,他说政治的首要问题就是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法。

意识形态宣传不是一个有形的能够打你的东西,但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我们国家现在硬实力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包括我们的经济、军事、科技、资源等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的软实力是有问题的,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制度的吸引力,我们的外交,都不是那么的强,形成了硬实力比较硬,软实力比较软的这么一种不均衡的局面。

第六,国家富强最终要体现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些国家很富,也很强,但是人民生活不好,这不叫真正的富强。

真正富强一定
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上,这种生活水平既有数量又有质量。

生活水平用什么来衡量?经济学有一个特定的名词叫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比重越大说明生活水平越低,比重越小说明生活水平越高。

为什么?比如说一年花10万,8万都花在了吃饭上,只有两万块是其他的娱乐什么的,这说明你的生活水平低,温饱问题刚解决。

如果恩格尔系数只有20%,也就是说20%的钱用在了吃喝上,其他的钱都用在了高层次的消费上,这说明你的生活水平高。

一般都用这个系数来代表生活水平的高低。

中国现在的恩格尔系数大概是多少?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大概是42%,城市一般是40%以下。

第七,国家富强的衡量指标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世界排名。

光有综合国力还不行,因为强不强、富不富是相对而言的,综合国力排名决定了是不是真富、是不是真强。

大家预测一下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能够排第几?我们看一些数据,这是2006年兰德公司出台的一个数据,中国排在第六位,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中国、俄罗斯。

综合国力由什么构成?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资源力、社会发展、政府调控、外交力,由这些共同构成,然后换算下来是这么大的总量。

美国是8000多,我们是3000多,差距还是比较的大。

这是美国人的研究,然后我们再来看中国人自己的研究。

社科院2006年出台了一个黄皮书,在这个黄皮书中,中国的综合国力依然排名第六,排在第一的当然是美国,然后是英国,然后是俄罗斯,然后是法国,然后是德国,日本排在了第七。

这是2006年的数据。

到2009年我们社科院有一个排名,我们排在了第七位,排在我们前面的有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然后是中国,排在我们后面的有英国、印度、意大利、巴西。

到了2012年,这是最新的数据,还是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个排名,中国排在了第五位,排在我们前面的由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2.民主
民主这个词也是司空见惯。

但是到底什么是民主?我认为人们讲了那么多民主是在以下三个不同层次上讲的。

第一,作为制度的民主。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就是人民当
家作主,这是制度层次的民主。

关于这个问题,胡锦涛曾经有一个说法,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

民主不是选举,不要说选有举就是民主,选举上台以后照样可以违背老百姓的利益,违背老百姓的民意,一上台就变了。

在竞选的时候一套说法,上台的时候又一套说法。

不能把是否有选举作为民主的一个本质标志,而应该把是否反映了民意,是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作为民主的一个本质特征,这是我们党关于民主的一个核心观点。

第二,作为方法的民主。

它的本质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共同商量。

比如说我们平时说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执政,其实讲的都是群策群力,讲的都是方法意义上的民主。

第三,作为作风的民主。

它的本质是少数服从多数,不搞一言堂,防止独断专行。

比如说某个领导很有民主作风,它肯定不是制度,也不是方法,它主要是一个作风。

所以我们现在讲的民主,实际上是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讲的。

当民主出现的时候,要辨析一下它是在哪个层次出现的。

3.文明
文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叫“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的是一种社会进步状态,它的对立面是野蛮。

我们知道恩格斯在一本书里面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蒙昧阶段;第二,野蛮阶段;第三,文明阶段。

文明阶段的标志:一是文字,二是火。

现在说的文明是什么?比如说民主、法治的程度越来越高,人民有礼貌、懂礼仪、有文化、有知识,把这些叫做文明。

有时候人们把文明跟文化往往混淆,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非常不一样的。

与文化相对应的是自然,自然是没有人的因素参与,文化与人有关。

比如说人制造出了一个东西,有可能是一个桌子,也有是可能一幅画,这些都是文化,但是天生的一块石头,天生的一块土,这是自然。

文明对应的不是自然,文明对应的是野蛮,文明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涵义的词。

4.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