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4抑制剂对7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PP-4抑制剂对7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何小洪(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探讨DPP-4抑制剂对7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DDP-4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以及胰岛功能。

结果:研究组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高于对照组,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 C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7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DPP-4抑制剂治疗,对血糖水平以及胰岛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DPP-4抑制剂75岁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0)02-0079-02
糖尿病[1]属于慢性疾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对于2型糖尿病,多使用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延缓疾病的进程,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降糖药物较多,如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DP-4抑制剂等,不同的药物发挥的疗效存在差异,75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机体各个器官功能逐渐衰竭,加之部分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治疗困难,为患者选择一种适宜的药物十分必要[2-3]。

本次研究中,探究DDP-4抑制剂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

对照组男性13例,占52%,女性12例,占48%;年龄75~89岁,平均年龄(80.73±3.81)岁;病程10~34年,平均病程(20.64±5.91)年。

研究组男性12例,占48%,女性13例,占52%;年龄74~89岁,平均年龄(80.25±3.21)岁;病程10~35年,平均病程(20.74±3.16)年。

本次研究在入组之前,已经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75岁,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对性别无要求;③ECOG评分≥1分;④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无意识障碍;⑤沟通理解能力尚可;⑥研究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本次研究,表示愿意遵从研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参与本次研究的预期受益较小;②同时伴有恶性肿瘤、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心脏疾病等;③生活无法自理,生存质量差;④同时伴有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服用阿卡波糖(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05),起始剂量为50mg/次,3次/d。

以后逐渐增加至0.1g/次,3次/d。

研究组接受DDP-4抑制剂治疗,服用西格列汀(Merck Sharp&Dohme Italia SPA,国药准字J20140095),1次/d,100mg/次,给予温水送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根据研究要求,将治疗前后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 C肽统计记录。

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FPG、2hPG、HBA1c以及空腹胰岛素、空腹C 肽、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 C肽使用(x±s)表示,该类数据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使用(%)表示,该类数据资料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

采用SPSS20.00计算,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并对比两组数据:治疗前,两组FPG、2hPG、HBA1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PG、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x±s)
2.2两组胰岛功能对比:研究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高于对照组,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 C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组别例数
FPG(mmol/L)2hPG(mmol/L)HBA1c(%)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研究组
25
25
8.54±
0.43
8.52±
0.41
0.1683
>0.05
7.05±
0.65
5.32±
0.84
8.1440
<0.05
14.24±
1.85
14.29±
1.34
0.1094
>0.05
10.48±
1.36
8.45±
0.54
6.9364
<0.05
8.83±
1.47
8.82±
1.53
0.0235
>0.05
7.73±
0.73
6.37±
0.65
12.0722
<0.05
t
P
够长效舒缓平滑肌,修复水肿黏膜,减少炎症因子的聚集作用,同时能代谢体内毒素,提高肺功能,缓解咳嗽[5]。

与单纯使用丙酸氟替卡松相比,两种药物联合能更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对气管的损伤,缓解气管痉挛现象,提高抗感染能力,从而改善咳喘现象。

故经过治疗,本文研究组的FVC、FEV1、总有效率、ACT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上述讨论相符。

由此可见,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喘嗽宁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不但能提高肺功能、肺活量,还能有效改善咳喘现象,临床效果比单独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更佳。

参考文献
[1]朱晓弘,涂金伟,代继宏.丙酸氟替卡松、孟鲁斯特钠、酮替芬
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4):393-398.
[2]李伟.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吸入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效果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3):73-76.
[3]黄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对中度持续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3):384-386. [4]梁剑梅,罗健玲,温嘉平,等.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回顾性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3):35-36.
[5]思军保,杨罡.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3):63-65.
表2两组胰岛功能对比(x±s)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2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75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多,糖尿病患病率逐年递增,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药物控制血糖,进而改善胰岛功能,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柴丽青等[4]研究指出,阿卡波糖可抑制肠道内α葡萄糖苷酶,减少食物多糖分解,减缓糖吸收,降低2hPG,但因小肠分解障碍,糖类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可发生酵解并产气,易引起腹痛、腹胀;DDP-4抑制剂[5]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物,代表药物西格列汀,能够有效抑制GLP-1在体内的分解,改善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并促进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与释放,进而改善胰岛功能,同时,DDP-4抑制剂还能有效抑制食欲,对肥胖型患者,能够调节体重,与其他类型的降糖药物不同,该药物不会导致低血糖的产生,且在服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服用剂量较少,药物疗效更好,对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效果显著[5-6]。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DPP-4抑制剂治疗,两组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在接受不同的治疗后,研究组FPG、2hPG、HBA1c 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观察两组胰岛功能,研究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高于对照组,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 C肽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DPP-4抑制剂对老年患者的胰岛功能以及血糖水平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疾病的好转[7-8]。

综上所述,7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DPP-4抑制剂治疗,对血糖水平以及胰岛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倩,章文俊,金华伟.DPP-4抑制剂与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的Meta分析[J].浙江医学,2019,41(1):47-51,58.
[2]朱军义,郭哲,王双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治疗初诊PCOS
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脂代谢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5):599-603.
[3]刘高虹,兰青,张湾,等.西格列汀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4):282-286.
[4]柴丽青,阎爱荣.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
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5,26(6):772-776.
[5]王征,伍成文,陈豪,等.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通过激活ERK1/2和NF-κB信号通路促进2型糖尿病小鼠主动脉血管钙化[J].转化医学杂志,2019,8(3):144-148.
[6]顾敏杰,李立坤,范晓洁,等.DPP-4抑制剂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4):2584-2586.
[7]魏重操,刘娜,澹台新兴,等.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 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10):1131-1138. [8]谢婧,纪立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26(2):173-176.
组别例数空腹胰岛
素(mU/L)
餐后2h胰
岛素(mU/L)
空腹C肽
(ng/mL)
餐后2h C
肽(ng/mL)
对照组研究组t P 25
25
14.01±1.43
18.74±0.31
2.4945
<0.05
100.56±3.74
132.75±2.35
11.5349
<0.05
1.77±0.85
2.56±0.86
2.1915
<0.05
9.75±1.44
11.89±1.74
2.0809
<0.05
探讨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应用效果
颜彬邑陈志新李思会(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台山529200)
摘要: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2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

均使用阿托品及复能剂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使用安宫牛黄丸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平均清醒时间、胆碱酯酶平均恢复时间、中毒症状消失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将安宫牛黄丸应用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消除不良影响,促进康复。

关键词:安宫牛黄丸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9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0)02-0080-02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由此导致的中毒现象比较普遍。

有机磷农药中毒,由于农药毒性较大,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严重影响预后,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

常规治疗中一般使用阿托品及复能剂。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在使用阿托品及复能剂的基础上,将安宫牛黄丸应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上,临床效果更为理想,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本文详细分析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2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7.2±8.1)岁。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

中毒的原因分析是在使用农药过程中不慎中毒、服毒自杀;中毒的农药分别为对硫磷、久效磷、一六零五;从中毒到医院就诊的时间为15~86min,平均时间(41.2±6.3)min。

诊断标准:通过体征及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确诊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纳入标准:确诊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排除标准:具有重大传染病、高危疾病。

1.2中毒分级:根据在临床上的表现进行等级划分:轻度,出现胸闷、头晕、恶心、乏力、头痛、呕吐等基本症状;中度,在基础症状的基础上,表现出瞳孔缩小、腹泻流涎、意识不清、轻度呼吸困难以及步态失衡等症状;重度,以中度中毒症状为基础,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呼吸困难,并且进入昏迷状态。

本文研究选择的20例患者全部进入重度中毒状态。

1.3治疗方法:需要在中毒后尽快进行清洗皮肤、洗胃、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操作,并使用阿托品及复能剂治疗,观察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