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9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9)
一、选择题(本小题包括12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2分)1.以下四个短语,其中必然包括化学转变的是()
A.刻舟求剑 B.乌云化雨 C.水落石出 D.火上浇油
2.以下物质中,不含有单质铁的是()
A.生铁 B.铁矿石C.锰钢 D.不锈钢
3.以下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生石灰、碳酸钙B.纯碱、苛性钠
C.蒸馏水、矿泉水D.冰、干冰
4.以下实验现象不正确的选项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柴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红光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5.探讨中和反映是不是发生的方式有多种.小华同窗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象别离描述了实验进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定中和反映必然发生的是()
A.
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
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7.某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NO2、NO、N2中的两种或三种,那么该废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20% B.40% C.60% D.80%
8.茶叶中含有丰硕的茶碱(化学式:C14H14NO2),适量饮茶有利躯体健康.以下有关茶碱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属于氧化物
B.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由31个原子组成
D.相对分子质量为288 g
9.关于反映:X+2NaOH═2Y+Cu(OH)2↓,以下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
A.X中必然含有氧元素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Y中必然含有钠元素
D.Y可能是Na2SO4
10.除去以下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方式不正确的选项是()A.NaNO3溶液(Na2SO4):加适量BaCl2溶液后过滤
B.KOH溶液(K2CO3):加适量石灰水后过滤
C.BaCl2粉末(BaCO3):加过量稀盐酸后蒸发
D.Cu(OH)2固体(KOH固体):加适量水后过滤
11.以下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OH、MgSO4、BaCl2B.BaCl2、HNO3、AgNO3
C.KNO3、CuCl2、Na2SO4D.CuSO4、NaCl、KOH
12.某同窗测得海水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假设海水中的氯元素全数来源于氯化钠,那么海水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此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3.日常生活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天然气、氢气、熟石灰和纯碱四种物质中:农业上,经常使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最清洁的燃料是.
14.河南洛阳“不翻汤”是一道酸辣咸香、醒酒开胃的特色民间小吃.制作原料是薄饼、粉丝、韭菜、海带、虾皮、木耳等,其中能防治甲状腺肿大的食物是;化肥包装袋印有“碳铵(NH4HCO3)”,该化肥属于(填化肥种类)
15.咱们生活的世界就包括了很多化学知识.请回答:
(1)厨房洗涤剂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作用.
(2)在炒菜时,不警惕油锅着火了,迅速用锅盖盖灭,该灭火的原理是.
(3)把冷的白瓷碟子从上方移近蜡烛火焰,过一会儿,在碟子上显现了炭黑.说明蜡烛中必然含有元素(填元素名称)
16.化学小组用必然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当溶液甲恰好呈浅绿色,需向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溶液甲中必然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请写出该实验进程中的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18.如下图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指示方向的物质为生成物.其中A、B、C是氧化物,D是有机物,甲、乙是单质.已知: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要紧缘故,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B、甲是黑色固体,E是大理石的要紧成份(部份生成物及反映条件已略去).B的化学式可能为;写出A的一条用途,B与C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此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
19.依照如下图装置和实验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什么?
(2)通过两处白磷实验现象的对照,你能得出燃烧条件是什么?
20.可用盐酸除去以下物质,请写出有关反映的化学方程式.
(1)NaCl中含有的少量Na2CO3杂质.
(2)玻璃水槽内的铁锈斑.
(3)试管上附着的氢氧化铜固体..
22.向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必然量的铁粉和铜粉,完全反映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请回答:
(1)滤渣中有什么物质?
(2)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3)写出有关反映的化学方程式.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3.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普遍,增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进展.
(1)以下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刻后,会变质且溶液质量明显增加的是(填字母).
A.食盐水 B.浓硫酸 C.烧碱溶液 D.石灰水
(2)在铁制品表面镀铬(Cr)能够避免铁生锈,工业上获取镀铬原料三氧化铬的化学反映方程式为:Na2Cr2O7+X═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3)爱好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映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发觉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窗从烧杯中取少量反映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看到酚酞溶液不变色.请写出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映的化学方程式.
【猜想与假设】
甲同窗:反映后稀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乙同窗:反映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丙同窗:.
24.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普遍,增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进展.
(1)以下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刻后,会变质且溶液质量明显增加的是(填字母).
A.食盐水 B.浓硫酸 C.烧碱溶液 D.石灰水(2)在铁制品表面镀铬(Cr)能够避免铁生锈,工业上获取镀铬原料三氧化铬的化学反映方程式为:Na2Cr2O7+X 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3)爱好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映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发觉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窗从烧杯中取少量反映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看到酚酞溶液不变色.请写出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映的化学方程式.
【猜想与假设】
甲同窗:反映后稀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乙同窗:反映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丙同窗:.
甲、丙两位同窗通过讨论后感觉乙同窗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窗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实验】请你帮甲同窗设计实验来验证他的猜想是成立的.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甲同学猜想成立
(4)将100g稀盐酸逐滴滴入100g 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溶液的pH为7,那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9)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小题包括12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2分)1.以下四个短语,其中必然包括化学转变的是()
A.刻舟求剑 B.乌云化雨 C.水落石出 D.火上浇油
【考点】化学转变和物理转变的判别.
【分析】化学转变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转变,物理转变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转变,化学转变和物理转变的本质区别是不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定.
【解答】解:A、刻舟求剑只是将木材的形状发生了转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转变;
B、乌云化雨是水的状态发生了转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转变;
C、水落石出的进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转变;
D、火上浇油,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转变.
应选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转变进程中是不是有新物质生成,假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转变,假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转变.
2.以下物质中,不含有单质铁的是()
A.生铁 B.铁矿石C.锰钢 D.不锈钢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依照物质的物质组成和元素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判定,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生铁的要紧成份是铁,生铁中含有金属单质铁.故A不符合题意;
B、铁矿石中的铁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不含单质铁.故B符合题意;
C、锰钢是金属合金,含有单质铁,故C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是金属合金,含有单质铁,故D不符合题意.
应选B.
【点评】准确地分析物质的组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以下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生石灰、碳酸钙B.纯碱、苛性钠
C.蒸馏水、矿泉水D.冰、干冰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依照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数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数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进行分析判定.
【解答】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同一类别,应选项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属于同一类别,应选项错误.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同一类别,应选项错误.
D、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均属于氧化物;属于同一类别,应选项正确.
应选: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与氧化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的特点、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4.以下实验现象不正确的选项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柴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红光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映现象.
【分析】A、依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定.
B、依照柴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定.
C、依照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定.
D、依照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定.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猛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应选项说法正确.
B、柴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应选项说法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应选项说法正确.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应选项说法正确.
应选: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把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探讨中和反映是不是发生的方式有多种.小华同窗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象别离描述了实验进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定中和反映必然发生的是()
A.
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
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此题选项都是对两种溶液放入酸进行的设计,分析四个选项能够看出它们放入酸时,先要发生中和反映,再进行其它反映同时显现现象,判定是不是发生中和反映那么是看图象一开始是不是有一段表现了中和反映的发生进程,即没有现象发生的一段图象纵坐标为零,而后对各选项的反映的具体分析找到解决此问题的冲破口.
【解答】解: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是先与盐酸反映,再与氯化铜反映生成沉淀,开始一段无沉淀既是中和反映的进程,故A正确;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先与氢氧化钠反映无气体,气体为零,故B正确;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是与氢氧化钠反映无硫酸铜生成,溶液不变蓝,故C正确;
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反映时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即便是沉淀完成后氢氧化钠与硫酸不反映的现象也是该图象的情形,故D错误.
应选:D.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映及图象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能正确的分析转变的进程,读懂图象并与反映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是一道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习题.
7.某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NO2、NO、N2中的两种或三种,那么该废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20% B.40% C.60% D.80%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由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别离计算出
NO2、NO、N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判定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范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N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N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N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
那么N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它不管和其它哪一种或2种混合,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都小于%,由此可知不管怎么混合都不可能显现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或高于%的情形,即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在0~%之间.
应选AB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考查同窗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茶叶中含有丰硕的茶碱(化学式:C14H14NO2),适量饮茶有利躯体健康.以下有关茶碱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属于氧化物
B.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由31个原子组成
D.相对分子质量为288 g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依照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依照化合物中,元素养量分数的计算方式来分析;
C.依照茶碱的微观组成进行分析判定;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解答】解:A.由茶碱的化学式C14H14NO2可知,它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特点,故错误;
B.在茶碱C14H14NO2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4)=1:1,可见在茶碱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C.茶碱是由茶碱分子组成的,1个茶碱分子是由31个原子组成,故错误;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应选: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考查同窗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关于反映:X+2NaOH═2Y+Cu(OH)2↓,以下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
A.X中必然含有氧元素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Y中必然含有钠元素
D.Y可能是Na2SO4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依照复分解反映的原理进行分析;
B、依照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C、依照在化学反映前后,元素的种类维持不变进行解答;
D、依照复分解反映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复分解反映是彼此互换成份取得的,X中必然含有钠元素,是不是含有氧元素无法判定,故A错误;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比2个Y大18,并非能说明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8,故B错误;
C、化学反映前后,元素的种类维持不变,反映前有钠元素,因此Y中必然有钠元素,故C 正确;
D、依照Y中必然有钠元素,复分解反映是彼此互换成份取得的,若是Y是硫酸钠那么化学方程式不平,故D错误.
应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第一分析题中方程式发生的原理,然后结合具体的反映和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0.除去以下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方式不正确的选项是()A.NaNO3溶液(Na2SO4):加适量BaCl2溶液后过滤
B.KOH溶液(K2CO3):加适量石灰水后过滤
C.BaCl2粉末(BaCO3):加过量稀盐酸后蒸发
D.Cu(OH)2固体(KOH固体):加适量水后过滤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依照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式,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知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映,不能与原物质反映;②反映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SO4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映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那么,应选项所采取的方式错误.
B、K2CO3能与适量石灰水反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那么,应选项所采取的方式正确.
C、Ba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映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那么,应选项所采取的方式正确.
D、KOH固体易溶于水,Cu(OH)2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式进行分离除杂,应选项所采取的方式正确.
应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映,反映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以下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OH、MgSO4、BaCl2B.BaCl2、HNO3、AgNO3
C.KNO3、CuCl2、Na2SO4D.CuSO4、NaCl、KOH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依照复分解反映发生的条件可知,假设物质之间彼此互换成份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那么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定即可.
【解答】解:A、硫酸镁会和氯化钡反映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映产生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应选项错误;
B、氯化钡能与硝酸银在溶液中能彼此互换成份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应选项错误;
C、三者在溶液中彼此互换成份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应选项正确;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映产生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共存,应选项错误;
应选:C.
【点评】此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定物质在溶液中可否共存,要紧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可否发生反映生成沉淀、气体、水.
12.某同窗测得海水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假设海水中的氯元素全数来源于氯化钠,那么海水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A.% B.% C.% D.%
【考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分析】此题可设定海水质量为100g,得出氯元素养量为,依照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进而算出氯化钠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海水质量为100g,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00g×%=
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100%=
∴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应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样品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目也可依照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这一公式解题.
二、填空题(此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3.日常生活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天然气、氢气、熟石灰和纯碱四种物质中:农业上,经常使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最清洁的燃料是.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依照改良酸性土壤应用碱性物质,结合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在农业上经常使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
故答案为:熟石灰;氢气.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把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河南洛阳“不翻汤”是一道酸辣咸香、醒酒开胃的特色民间小吃.制作原料是薄饼、粉丝、韭菜、海带、虾皮、木耳等,其中能防治甲状腺肿大的食物是;化肥包装袋印有“碳铵(NH4HCO3)”,该化肥属于(填化肥种类)
【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式;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依照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食物来源,进行分析解答.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要紧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海带中富含碘,是能防治甲状腺肿大的食物.
碳铵(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答案为:海带;氮肥.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化肥的分类方式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15.咱们生活的世界就包括了很多化学知识.请回答:
(1)厨房洗涤剂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作用.
(2)在炒菜时,不警惕油锅着火了,迅速用锅盖盖灭,该灭火的原理是.
(3)把冷的白瓷碟子从上方移近蜡烛火焰,过一会儿,在碟子上显现了炭黑.说明蜡烛中必然含有元素(填元素名称)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式.
【分析】(1)依照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2)依照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3)依照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解:(1)厨房洗涤剂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乳化.
(2)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迅速用锅盖盖上,如此能够使油与氧气隔间,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隔间氧气(或空气).
(3)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映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碟子上显现了炭黑.说明蜡烛中必然含有碳元素.
故答案为:碳.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需效劳于生产生活,因此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6.化学小组用必然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当溶液甲恰好呈浅绿色,需向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溶液甲中必然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请写出该实验进程中的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依照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铁会与硝酸银、硝酸铜反映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银进行分析.
【解答】解: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当溶液甲恰好呈浅绿色,需向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铁,铁会与硝酸银、硝酸铜反映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银,只要硝酸亚铁的量大于硝酸铜的量,溶液就显浅绿色,因此恰好是浅绿色的时候铜不可能全数被置换出来,因此溶液甲
中必然含有的溶质是Cu(NO3)2、Fe(NO3)2;铁和硝酸银反映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故答案为:铁,Cu(NO3)2、Fe(NO3)2;Fe+2AgNO3=Fe(NO3)2+2Ag.
【点评】此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能够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结合题目的信息分析滤液和滤渣的成份.
18.如下图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指示方向的物质为生成物.其中A、B、C是氧化物,D是有机物,甲、乙是单质.已知: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要紧缘故,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B、甲是黑色固体,E是大理石的要紧成份(部份生成物及反映条件已略去).B的化学式可能为;写出A的一条用途,B与C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物质的辨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A、B、C是氧化物,D是有机物,甲、乙是单质.已知: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要紧缘故,那么A为二氧化碳,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那么C为一氧化碳;E是大理石的要紧成份,那么E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那么丙是稀盐酸;D与C 与乙反映均生成二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是一种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那么乙为氧气,D为甲烷(合理即可);B、甲是黑色固体,由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映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那么甲是碳,B为氧化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B、C是氧化物,D是有机物,甲、乙是单质.已知: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要紧缘故,那么A为二氧化碳,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那么C为一氧化碳;E是大理石的要紧成份,那么E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那么丙是稀盐酸;D 与C与乙反映均生成二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是一种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那么乙为氧气,D为甲烷(合理即可);B、甲是黑色固体,由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映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那么甲是碳,B为氧化铜.
B的化学式可能为CuO(合理即可).
A的一条用途,即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气体肥料等.
B与C反映的化学方程式,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映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映的化学方程式
为:CO+CuO Cu+CO2.
故答案为:CuO(合理即可);用于灭火等;CO+CuO Cu+CO2.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冲破口(冲破口往往是现象特点、反映特点等),取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三、简答题(此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
19.依照如下图装置和实验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