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转译——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会客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2/2021 新建筑 | 新作视窗
本文引用格式:王世超,张应鹏. 传承与转译——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会客厅[J]. 新建筑,2021(2):54-57.
[作者单位] 王世超: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210037)
张应鹏: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215000)通讯作者(E-mail:********************)
传承与转译
——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会客厅
Inheritance and Translation: The Reception Hall of Suzhou Life Health Town
DOI 10.12069/j.na.202102054
中图分类号 TU247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0-3959(2021)02-0054-04
王世超 张应鹏*
WANG Shichao ZHANG Yingpeng
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位于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西部,北至华山路,西至涧溪路,南至寒山路,距苏州市中心区约15 km。
基地周边交通便捷、环境秀美、生态宜居,是一处特色鲜明的现代产城融合的典范小镇。
会客厅为小镇先期启动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万m 2,以城市道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首期建成的是南侧部分,约1.7万m 2
,包含展示、接待、会议、餐饮等公共配套功能。
一 街巷与院落
地块总体东西向窄而南北向长,建筑顺应地形布置,形成沿南北向展开的街巷与院落空间。
一期共五栋建筑,分三组,北侧两组建筑的空间逻辑基本一致,分别由一栋一字形双坡屋顶建筑与一组四
合院建筑组成。
两个建筑之间是一条南北向的景观水巷,水巷一侧设有半开放的廊道,靠四合院一侧则与墙体紧邻。
四合院南北两侧各有一个两层高的
开口,通过开放的楼梯将人流引向二层,结合建筑之间的架空连廊,在水巷上空构建了连续且闭合的商业流线。
第二组建筑是在第一组建筑的平面基础上进行了东西、南北镜像以及左右平移错位,避免了空间类型的单调重复和视觉上的直接穿透,进一步丰富
两条街巷在视觉空间上的转换。
一字形和四合院的组合还向外围合出一个L形广场,第一组的广场向西开放,面向城市人流的主要方向,并与城市道路及待建设的北侧空间形态一起形成整体地块的入口广场。
南北镜像后的第二组广场转向东侧,即生命健康小镇
工程档案
项目名称: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会客厅项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设计单位: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张应鹏
设计团队:王凡、董霄霜、谢磊、欧孔辉、沈春华、蒋皓、钟建敏、 王永杰、张琦、姜进峰、李琦波、梁瑜萌、蔡一斌建设单位:苏州白马涧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用地面积:19 058 m 2
建筑面积:30 065 m 2(其中一期约17 000 m 2)结构形式:钢木组合结构设计时间:2017年建成时间:2019年摄影:姚力
1 配套商业山墙立面
2 一期总平面
10
20
50 m
N
1
2
2
2
231 展示中心2 配套商业
3 开放山门与连廊
北侧入口
莲花峰路涧溪路
西侧入口
贺九岭路
主入口
今后规划中的主体开发区域。
第三组只有一栋建筑,也是整个启动区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空间坐南朝北,呈一字型东西展开,一方面是因为南端地块东西向空间比较宽裕,而南向也是苏州地区最好的气候朝向。
同时,南侧不远处就是白马涧风景区,近处有水面,远处有山峦。
此处也是南北街巷空间的尽头,并向东西两侧再次转承开合。
受材料与建造技术的多重制约,传统建筑的空间类型相对简单,一字形与四合院是传统建筑中两种最基本的空间单元,街巷空间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依靠单体建筑间群体组合方式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实现。
本项目的街巷空间与传统的街巷空间有很多不同:传统四合院是向内围合的封闭空间,而这里虽有形态上的围合,但没有空间上的封闭;过去的街巷空间中,街是公共的生活空间,巷是和街道相连的交通通道,巷不仅窄,且因为防火、防盗等功能需要,两侧基本都是高而实的山墙,而在这里巷只是尺度与形态上的定义,功能上是和街一样的开放空间;过去街巷中的公共行为主要以一层为主,二层多是以居住为主的私人生活空间,而这里的商业流线不仅在一层平面上有多重交织,二层也同样连续封闭,由一维的平面街巷发展为多维立体网络[1]。
二 功能与尺度
近年,我国很多城市,尤其是一些文化特征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有建设不同规模与类型的仿古商业街区或文化街区。
这些建筑对空间使用功能要求较高,但因为形式上的仿古,建筑形制与空间的尺度被人为缩减,空间效率低下、功能不够合理。
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会客厅是一处包含展示、接待、会议等功能的小型商业街区,与新的使用功能及生活方式相对应,整体采用8 m×8 m的标准钢结构柱网(传统木结构的柱网尺寸与开间宽度一般约为3~6 m),8 m柱网是现代公共建筑中比较通用的柱网尺寸,连续的标准空间也有利于今后不同功能的灵活使用。
虽然随着城市规模的变化,城市尺度、建筑尺度、交通速度等也与过去不同,但尺度本就是相对的比例关系。
设计
使新的空间尺度和新的使用功能相协调,并以原有的相互关系融入到新的城市体系与生活方式之中。
三 结构与材料
传统木结构有很多不足,比如:天然木材存在受力局限和不均匀生长缺陷,没有精确的受力计算依据,防火性能差;榫卯构造对原材断面损耗大,材料的受力效率大大降低[2]。
项目采用现代胶合木结构,将天然木材的纤维提取后多向重新胶合,既保留了天然木材温暖的材料属性,也大大提升了其受力性能与防火性能,同时方便工业化加工及现场标准化安装。
胶合木有精确的结构计算依据,与钢材共同使用形成钢木复合结构体系。
在钢木复合体系中,受力更合理的螺栓钢节点替代了传统的榫卯结构,主要的受拉杆件由受拉性
能更好的钢索替代。
这种力学性能更加优越的结构体系为空
展示中心
配套商业
水巷交通流线
四合院街巷交通流线
展示中心
配套商业
配套商业二层流线
1
2
1
2 0102050 m
N
4a4b
1 展示空间
2 地下停车场
3 储物间
03615 m
1
1
1
3
2
3 展示中心剖面
4 平面
a 一层
b 二层
5 西南向鸟瞰
新作视窗| 新建筑2/2021 55
56 2/2021 新建筑 | 新作视窗
上也更为协调;且由于小青瓦需用粘土烧制,粘土已是重要的农耕保护资源,不采用粘土瓦也出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责任与态度[3]。
此外,建筑墙面、门窗也都采用了现代技术和材料,兼顾通过色彩与形式回应传统记忆。
四 立面与剖面
立面设计有三大特点。
一是将山墙面作为设计重点进行处理。
传统中国建筑的主入口多设在正立面,山墙面比较封闭简单。
现代建筑的形式与空间
更加自由,东西两侧的山墙面也可以是建筑的主入口方向,也可以设临街店面。
二是将广告与店招作为造型元素预先布置在建筑立面中。
广告与店招往往是商业建筑后期管理中最难控制的部分。
会客厅建筑的立面中,二楼层高处每4 m都设有出挑的梁头,梁头之间是穿孔金属板,板后已预先安装好灯
光照明,作为预留的店招位置,不仅安装简单,且风格相对统一。
二层窗户之间的白色竖向灯箱和山墙面的花格窗也可用于商业信息展陈。
三是在局部采用镜面反射玻璃。
二层窗户中间的落地玻璃采用单向反射玻璃,从里看,远处横向的山峦在室内形成连续的竖向卷轴;从外看,近树远山从不同的角度映射在立面的窗框之中,与环境融为一体。
和普通现代建筑常见的简洁明快有所不同,会客厅项目中建筑的立面表情是精致细腻的,与苏州传统文化的气质特征一脉相承。
剖面设计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首先是通过局部通高的空间将光线从屋顶引入一层,形成宽敞明亮的共享空间。
会客厅中的主体建筑承担展示与接待功能,平缓的直跑楼梯与简洁的螺旋楼梯在空间与光影的变化中将一、二层功能巧妙地连在一起。
其次是利用坡屋顶隐藏外部设备。
现代建筑中采用坡屋顶大多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意义而不是功能上的需要,但设计将空调外机、排烟风机、消防水箱等设备巧妙地隐藏在坡屋顶之中,使之具备形式与功能上的双重意义。
间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功能的适应性也更强。
钢木复合结构中不同材料的组织清晰地反映出结构受力逻辑,结构受力的形式同时也是空间的表现形式。
建筑屋面采用新型的平板水泥瓦铺设,瓦片上下有受力挂钩与基层挂瓦条和上下相邻瓦片相扣搭接,瓦片与瓦片之间的咬合处有回风防水漩涡。
和传统小青瓦简单的防滑、防水构造相比,这种新型产品有更加科学的计算模型,可以更有效地抵抗重力作用下的滑移,并防止风雨天气中雨水的倒灌;平板瓦的尺寸
比小青瓦大,整体性更强,与现代建筑在尺度与风格
6 穿越庭院的内街7 配套商业内街一角
8 南北主街
9 临水外街
五 功能与非功能
在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会客厅的设计中,考虑到功能的不确定性,采用了以多向适应性为前提的空间策略。
当功能与空间不再是固定的对应关系时,它们就必须要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相互适应。
8 m×8 m 的标准柱网是相对经济的结构尺寸,同时也能应对今后各种功能变化。
空间要素上,通过街巷与院落单元组合、外置的公共楼梯、局部通高、采光天窗等,保证采光面与临街面最大化。
空间的非功能性还体现在空间的多义性。
以景观水巷一侧半开放的架空连廊为例,它是南北巷道
中的交通空间,也是景观水巷边的户外休闲空间。
廊道内侧宽1.8 m,可供3股人流通行;外侧柱网
间距4 m,柱子两侧1.2 m宽的固定格栅既是立面
装饰,也是空间分隔构件。
格栅间可供行人短暂停
留,也可摆放座椅临时转化为临水商业空间。
西南
侧的景观与西侧道路之间是一组开放的山门与连
廊,没有预设具体的使用功能,是典型的非功能空
间。
过于实用的空间是单薄而苍白的,也许这组空
间今后会成为最受欢迎的空间。
□
图片来源:所有图片均由姚力拍摄或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基于气候条件的江南传统民居应变研究[D]. 杭
州:浙江大学,2008.
[2] 吕伟. 江浙地区传统木构建筑典型榫卯节点的力学性能研
究[D]. 南京:东南大学,2016.
[3] 刘翠林. 江浙民间传统建筑瓦屋面营造工艺研究[D]. 南
京:东南大学,2017.
收稿日期 2020-09-11
编辑:梁晓晨10 展示中心分层轴测11 展示中心室内中庭
12 西侧景观连廊13 展示中心二楼室内看向南侧远山
带天窗的平板瓦坡屋顶
钢木复合结构
展示中心二层
展示中心一层
新作视窗| 新建筑2/2021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