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成才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与孩子无障碍地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切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环境下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在我与家长的接触与交流中,许多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等大倒苦水:孩子不听话、贪玩、上网、不能与家长交流、成绩不能上升、缺乏竞争意识、不善于合作、自私等一系列问题。
纵观家长观点,存在着普遍现象――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即所谓的“一俊遮百丑”的思想。
聊举几例:镜头一,孩子,好好读书,不要象爸爸一样,现在在外打工连图纸也看不懂。
镜头二,妈妈把削好的水果切成片放在孩子的桌上说,快看书。
镜头三,不要做家务了,快去看书。
镜头四,孩子要出去打篮球,妈妈说,你知道你还有几天要考试了吗,只知道玩……。
在当今形势下,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成绩的取得不是一唯靠抓紧时间就能提高的,孩子的发展需要全面素质的提高。
学习成绩的提高,既有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既要靠孩子自身的内因,也要靠外因的疏导。
本人既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家长,结合自身教育经验及思考,我就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谈一些做法及想法,供家长参考。
一、要跳出成绩的圈子谈学习
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最关心的是什么?我想绝大部分是分数,是名次。
这次考试成绩好了则满脸喜悦,出手大方给予奖励;考得不好了则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孩子吓得不敢支声。
作为家长,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我们并不能只看重每次考试的分数,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但我认为更要关注孩子的品行、思想动态、学习目的性等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因素。
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不能速成,只有长期坚持才会有好的效果。
我的教育观点是:只要孩子思想端正了,不愁成绩不好。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首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
成才先成人,一个人品德不行,即使才能很高,这样的人才也是危险品。
所以我们必须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指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要有爱心,有责任心,遵纪守法,严以待已,宽以待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要指导孩子读书,家长要有意地引导孩子读书,小孩子一般来说开始都喜欢读书的,但自己没有主见,只是随便乱翻,这就需要家长有心地提供有益的书让孩子去读,这样才能让孩子接触到正规的教育,并能从中获益。
第三,要经常对孩子谈社会中一些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事例和学习不好而失去成功机会的事例,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人,这样更能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
第四,要让孩子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孩子的意志。
总之,学习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需要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决不能就学习谈学习。
二、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们长期形成而不易改变的风尚,倾向或言行。
人们具有很多习惯,而完成同一件事的习惯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
习惯反映性格,性格生成品质,品质内化为能力。
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角度上来说,习惯是能力的通道,能力,只有在良好习惯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作为家长要辅导孩子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但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只是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课堂学习习惯,而家中学习时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本人的一些经验,我认为家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1、帮助孩子制定好学习计划,每天什么时候学习,学什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按时完成相应的任务。
2、经常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完成的,必须要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因此要经常检查孩子的落实情况,及时巩固。
3、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在孩子学习期间,特别是一开始,家长要放弃点自己的娱乐,带领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不要在家举行打牌等娱乐活动,自己也拿点书看看,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4、及时关注孩子学习时的效率,有的孩子看上去在做作业,但心不在焉,作业磨磨蹭蹭,发现这种情况必须严肃指正,所以对于学习习惯不良的孩子家长切忌让孩子一人关在房间做作业。
5、一开始要每天检查学习效果,适时鼓励。
三、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
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我们的家长对孩子课业完成不好,或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者孩子的努力学习仍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就指责孩子,这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孩子对家长的厌烦或抵触情绪,造成孩子和家长的隔阂。
家长要善于尊重孩子、多赏识孩子,不用尖刻的语言嘲讽奚落孩子,如果当众讽剌贬低或故意揭短,夸大孩子的缺点,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最初都是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因此,称赞、赏识孩子,就是对孩子个性、能力的一种肯定。
自信心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信心,就容易获得成功。
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先体验到成功感,才容易形成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易于完成的事,使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循序渐进再提出新的目标,使孩子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
在生活中,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
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失败,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培养大胆、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
如有的孩子遇到失败只会伤心难过,这时家长就要主动接近他,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通过其他补偿方式来弥补弱点以获得自信。
有的孩子智力发展一般,但社会性发展较好,能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家长要帮助他发扬长处获得自信。
家长还要教育孩子看到自己和别人都各有长处,当自己获得成功时要关心帮助弱者,当自己失败时也不自卑。
总之,家长要经常展示孩子的强项,使孩子获得自信。
四、要善于与孩子交流与沟
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建立好伙伴式的朋友关系。
在孩子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孩子总结前阶段学习中的经验,当然也不能沾沾自喜,更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更大的挑战。
在经过努力未能取得成功时更要鼓励与帮助,家长更应主动帮孩子分析原因,找出进步之处,改进教育方式,虽然他们未取得成功,但应肯定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和努力,以保护他们的自信和热情,使他们看到希望,进而激发起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五、要注重学习掌握新时期教育动态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
在知识剧增的时代,孩子掌握知识的方式不仅仅来源于课堂,他必须从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中提炼相关知识,进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深度,所以作为家长既要关注孩子课堂上的学习,更要积极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实践,走进生活、走向自然。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教育的发展思路,决不能用老一套办法一唯给孩子说教,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用先进的理念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孩子、家长、老师、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长期坚持才能培育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栋梁之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