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说课稿(推荐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说课稿第1篇】
【学习目标】
1、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2、学习联想、想像的写法。
3、珍视自由幸福的生活。
【学习重点】
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学习难点】
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1、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后来又创作第二部诗集《星空》,话剧《屈原》等。
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写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
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面对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
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收入《星空》集中。
3、给下列词语注音。
(1)缥缈(piāomiǎo)(2)珍奇(zhēnqí)
(3)闲游(xiányóu)(4)灯笼(dēnglóng)
【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4、朗读诗歌,标划诗歌的节奏重音,圈出偶句押韵的韵脚,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学法指导:参照课后练习一读节奏重音,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
写出你发现的韵脚:星灯,市奇,广往,游走
5、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A、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社会是光明的: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B、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社会是富足的:第二诗节
C、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生活是自由的:
第三诗节
D、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社会是幸福的:第四诗节
6、诗人在诗中描述的牛郎织女的生活状况和神话中的完全相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学法指导:请结合作者写诗的背景和词义来谈。
)
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定然”,必定,表示肯定。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7、诗人在第1诗节中由远远的街灯想到什么?第2、3、4节又分别写到了什么?这些东西天上是真的有吗?
(学法指导:从诗歌中找出诗人想到的事物,区别哪些是本来就有的,哪些是诗人创新的。
)
街灯想到明星,明星想到街灯。
互喻联想写实。
天街-珍奇,天河-牛郎织女,提灯闲游。
想像创造写虚
【探究活动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8、(任选一个续写,择优推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美的源泉,下面,我们来做这样的一个想象训练: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续写下边的句子。
[例]甜蜜的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他,它已经跑了。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月光照在地上,好像
2、牵牛花开放了,好像
3、不信,请看那滴露珠,
4、不信,请看那抹晚霞,
《天上的街市》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
1、指导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2、引导学习联想、想像的写法。
3、培养学生懂得珍视自由幸福的生活。
【导学重点】
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导学难点】
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导学过程】
【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0分钟)
1、导入语:晚唐诗人杜牧曾写下一首小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中引用了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展示)。
著名诗人郭沫若在他的诗歌中也化用了这个美丽的传说,他们的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天上的街市》。
2、示标。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4、学生朗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5、随机请2个小组的6号学生板演注拼音和听写词语,有问题师傅来纠偏。
【导学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5分钟)
1、听读诗歌,根据屏幕所示边听边划出节奏重音,圈出韵脚。
2、学生举手发言。
3、全班齐读,体味诗歌音乐美。
4、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很好!课文题目是《天上的街市》,诗人究竟描绘了天上怎样的生活呢?请小组交流讨论,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5、小组展示阅读。
6、诗歌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是这样的不同,诗人这样写表达了他的什么情感呢?反复出现“定然”这个词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思考抢答!
【导学三】品读课文,学习写法(10分钟)
1、过渡语:刚才我们感知了诗歌内容,了解了诗人的情感。
下面我们来具体弄清楚了本文的写法。
2、学生明确问题后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后,选好小组代表,做好发言的准备。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3、由各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回答,有误或不足,由学生来订正或补充。
4、学生读背课文,感觉诗歌意韵之美。
【导学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0分钟)
1、过渡:本诗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意境美妙,语言优美,现在我们也来练习一下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
2、学生任选一个续写,在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在全班展示,师生点评。
3、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摘录在导学案上。
【板书设计】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灯——明星(联想)
街市——珍奇不满黑暗现实
天河——牛郎织女(想象)向往自由幸福
闲游——提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说课稿第2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在一个晴朗的晚上仰望星空时,你会想到什么呢?生答。
你们的想象很丰富。
今天老师要告诉同学们,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我们带来了一篇美丽而又迷人的
诗篇---《天上的街市》,看看他又想到了什么!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1---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三、写作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仁人志士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
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了,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眼前的一切,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失望和痛苦,但他并没有悲观绝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美丽而又迷人的诗。
四、朗读训练,感受美。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然后谈谈这首诗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悲伤的、痛苦的?请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做补充或纠正。
生读完后回答,师.总结,明确:美好、恬静、自在、清新。
2、问生,这样的诗歌应该怎样朗读,是不是要非常慷慨激昂?请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纠正。
生回答完后,师.总结,明确: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神往。
3、让一位学生试读,师再讲读好诗还要注意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那样才读得出感情。
4、师范读,让学生注意以上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5、生同桌与同桌之间对读,然后再让学生来读。
6、齐读诗歌。
五、研读欣赏诗歌。
1、让学生一起来看诗的第一节。
问:主要写了什么景物?生回答:街灯、明星。
诗人先看到什么?生回答:街灯。
明星呢?生回答:想到的。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学生默读二、三、四节,并用△号标出主要的景物。
3、看课后习题二中的第一、二小题。
让学生来回答,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4、文章详写哪个景物?生回答:牛郎织女,关于牛郎织女的生活。
请学生读那几节。
5、他们的生活怎么样?生回答: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的,师问理由是什么?生分别做回答。
6、请依据诗歌内容写一段话描述一下牛郎织女的生活。
7、多美好啊!但古代牛郎侄女真的是这样的吗?是痛苦的。
那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呢?(联系时代背景,思想感情)
8、那作者的理想坚定吗?坚定。
从文中哪些字词可以看出?四
个“定然”、一个“定”。
六、齐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七、作业:研讨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物品-----牛郎织女的生活:自由、幸福、光明、快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说课稿第3篇】
【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初步了解联想、想像和夸张的作用。
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像。
本单元课文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同时也体现了“苏教版初中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
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
读。
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是: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说教法】
为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育法,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指导朗读法,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不在理论解说。
同时这是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朗读训练形式要多样。
提问探究法,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
生活的思想感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
”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练习提高法,安排图景和文字的联想和想像,目的是引导学生作联想、想像的训练。
要求学生最好不作同类事物的联想,还要要求所联想的事物应该是美的。
借此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
仅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说学法】
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朗读的技巧和探究的方式。
一是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
培养朗读能力,更多关注基础薄弱学生,落实本课最基础的目标。
二是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
培养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以中等学生为基准,达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隐性目标。
三是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
通过语言分析、信息整合,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同学的分析理解能力,让基础薄弱学生有基本的情感体验。
四是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听说读写”为训练主线,学生通过朗读、模仿续写、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思维形式。
【说教学程序】
1、教学环节设计
A引导入境(1分钟)
课件屏幕出现文字,教师口述“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媚力,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展示1,让学生说想到了什么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B明确目标(1分钟):课件屏幕出现,学生读出明确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C作者简介(1分钟)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
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D写作背景(2分钟)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
这时,“五四”
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悲伤,但是他并未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
就在这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后来收入到诗集《星空》中。
E指导朗读(10分钟)
这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非常适宜反复朗读。
学生先个人试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再听读感觉情感基调和节奏重音,接着教师屏幕显示朗读要点并提醒心境体验和眼神运用,学生再听配乐朗诵跟读并核准节奏和重音,然后组织齐朗诵、小组内齐朗诵、男女分组朗诵等形式。
F解读全文(15分钟)
1、学生默读全诗,找出诗中所写景物。
2、师生就景物进行逐节分析,析诗所用想象与联想之写法和诗各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就诗中所引民间传说进行研讨
①说牛郎织女故事之原型(点学生讲此故事)
②问题:在诗中,作者将故事做了哪些改变(小组讨论)
③问题:师生就改变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作者做此改变之动机是什么。
④问题:所改故事之结局一定会实现吗作者在诗中用哪些词向大家表明
⑤问题:作者借诗抒了什么样的情怀我们在读诗时,应如何读出这种情怀
⑥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出诗情。
⑦教师配乐范读(所选音乐为《梁祝》)。
然后学生再读,直至能背诵全诗。
G总结分析(10分钟)
1、请大家再次朗诵。
思考:哪些是诗人联想和想像出来的画面
2、总结想象和联想的区别的联系
3、请发挥你的奇思妙想,完成下列练习。
根据示例,请同学们经过四至五步联想,使两个意义很远的词语联系起来。
(任选其中一个)①天空茶②木头足球
示例:钢笔月亮
钢笔---写信---嫦娥---月亮
H练习提高(10分钟)
街灯、明星互喻,天上人间辉映,你能写出一段类似的文字吗
2、突破重点、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以上设计主要是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学习梯级,为学生设计一个“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其次,辅助运用多媒体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资料参考,用画面作引导,增强直观感受;另外,学生间的交流,也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五、布置作业
你知道关于月亮的哪些传说试展开想像: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
成了中国的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嫦娥,将会……试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
【板书】
为了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课,我设置以下板书:街灯明星街灯天上的街市联想想象美语言美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