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7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下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C.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
D.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的发展趋势图可以看出当时生产力发展而工人的工资指数增长不多,这样容易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故选D项。

2.1929~1932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1929年总和的近3倍;1930年胡佛政府批准了“霍利-斯穆特法”,大幅提高890种关税,许多国家采取相应措施,实行贸易保护。

这说明胡佛政府( )
A.采取自由政策加剧了危机
B.大幅度财政支出导致经济危机
C.一定程度上干预经济发展
D.实行贸易保护恶化了国际关系
解析:选C。

根据材料“1929~1932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大幅提高890种关税”可知,胡佛政府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开展公共工程、提高关税,对经济进行了一定的干预,故选C项。

3.(2020·某某二模)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
人是报纸的读者。

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危机使民众通过阅读寻求精神慰藉,故选A项;1929~1933年美国未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但“大幅提升”表述欠妥,排除C项;材料与科技革命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4.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

这些做法( )
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 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
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 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
解析:选C。

根据材料“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可知,政府出资鼓励人民参加各类工作,体现了工代赈的思想,故选C项。

5.(2020·某某质检)尽管美国人对富兰克林·罗斯福个人及其内外政策褒贬不一,但他们均认为,“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

该说法的依据是(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B.三权分立体制遭到了破坏
C.新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D.“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暴露
解析:选A。

根据材料“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可知,罗斯福新政大大加强了联邦政府在国家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实现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大规模干预,故选A项。

6.(2020·某某二模)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站在私营企业对立面,不惜用国家政权力量限制私营企业权利。

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政”在许多情况下都在帮助改善私营企业地位,有时甚至不惜放弃自由改革理想。

据此可知,以上认识( ) A.包含了社会主义学者的新观点
B.都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历史事实
C.从不同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
D.都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解析:选C。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第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限制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对罗斯福新政是一种否定态度,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改善了私营企业的地位,从而促进其发展,即题干是从不同的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故选C项。

7.1933年,罗斯福利用广播向美国人民宣称:“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仅3天后便有574家银行恢复营业。

美国银行家称之为“收音机拯救美国金融”。

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新媒体运用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B.信息化时代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转型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觉悟提高
D.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选A。

据材料“美国银行家称之为‘收音机拯救美国金融’”可知,新媒体运用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故A项正确;信息化时代是在二战后才到来的,故B项错误;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误;“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水平”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8.(2020·某某教考联盟三模)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

这反映出( )
A.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B.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
C.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
解析:选D。

依据材料可知,法国在二战后先后制定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与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也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这反映了二战后这些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故选D项。

9.(2020·某某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高三联考)民生问题是中共十九大的重要议题,中共十九大认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日益提高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我国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以借鉴( )
A.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
B.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斯大林体制的分配方案
C.西汉初期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
D.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
解析:选D。

从二次分配着手,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相关联,故D项正确。

10.(2020·天一大联考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下表反映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英、法三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美国英国法国
1963~1973年 1.9% 3.8% 4.6%
1974~1979年-0.1% 0.8% 2.7%
这一状况促使三国( )
A.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B.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C.提高民众福利水平 D.扩大工业生产以减少失业
解析:选B。

题干中显示第二个时间段美、英、法经济平年均增速都降低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石油危机后欧美国家减少国家干预,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故选B项。

11.1982年,美国里根总统提议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公交援助的全责,减少联邦政府对城市公交的援助,取消对城市公交的运营补贴。

这意味着美国( )
A.压缩城市发展的规模 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C.减少国家干预的程度 D.缩减社会福利的开支
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1982年”“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少联邦政府……援助”“取消”得出,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削减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正确。

12.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业增长率。

这一状况表明( )
A.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B.传统工业技术严重落后
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衡 D.高新技术产业已占主导
解析:选A。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经济,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产业从1994年到1998年的就业增长率是其他所有产业的两倍多,说明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这表明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0·达州一诊)20世纪30年代是英国农业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2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约34%,尤其是谷物、羊毛等农产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

其中,小麦在1927~1931年的平均价格降幅达到47.1%,羊毛从1928年的每磅37便士下降至1931年的每磅14.7便士。

1931年英国农产品进口量比1927~1929年增长了17%,与此同时,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情况。

在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

受谷物生产萧条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场。

材料二1931年11月,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

英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授权农业生产者可以组建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加大农业研究与教育的推广,设立农业研究委员会致力于将农业教育推广到地方层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X倩《20世纪30
年代的英国农业改革与国家干预》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英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政策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为摆脱农业困境采取的措施,概括其特点并简析影响。

答案:(1)困境: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市场“滞胀”;土地租售困难。

国际背景: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

国内政策因素:长期奉行自由主义。

(2)措施:加强农业立法;限制农产品进口;实行农业补贴;建立农业机构(委员会);进行农业研究与教育。

特点:国家干预。

影响: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加剧国际竞争与矛盾。

14.(2020·乌鲁木齐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保障思想及对实践的影响》等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抓住表格标题“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及表格内容:理论——凯恩斯主义和英国、美国政府的实践,可以得出论题:经济政策的调整源于理论和实践。

联系所学相关知识,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背景、理论——凯恩斯主义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来阐述经济政策调整。

答案:示例
论题:经济政策的调整源于理论和实践。

阐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空前严重的大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经济思想失灵,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经济,采取“普遍福利”政策,抑制经济危机,这一理论维持了西方战后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繁荣;但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再度发生经济危机并出现“滞胀”,逐渐为主X减少政府干预的新经济理论所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