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生为本,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着一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动力水平和成就水平。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于学生、社会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律,这一辅导体系一般应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实践辅导、后勤保障四个方面。
abstract: the career planning relates with the power level and achievement level of one person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o carry out the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has great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and the community, so we should further establish the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system. for career planning law, the guidance system should generally include the four aspects: self-awareness, professional cognitive, practical guidance, logistical support.
关键词:辅导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key words: counseling system;college students;career planning
0 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20
世纪末开始在我国高校中推广。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
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辅导体系。
据此,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构建健全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基础
1.1 基本内涵职业生涯规划是英文“career planning”的意译。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也可以解释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情况及所处的环境,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并采取行动和措施,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①具体来说就是个人所制定的有关职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职业目标,职业发展策略,个人行动方案,执行策略等内容的计划与行动。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经过自我剖析与定位(自我认知)、生涯机会评估(职业认知)、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的设定(目标)、职业生涯策略的制订(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的行动与修正(实施)五个步骤来完成。
它是一种动态性的管理,将贯穿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和组织发展的全过程。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学家舒伯教授认为,人一生中的职业发展可划分为5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
②大学生正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择业和适应就业阶段,大学生在该阶段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
对大学生活憧憬、好奇,但主动学习意识较弱,自觉控制能力不强,特别是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及就业方向比较茫然,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清晰描述和选择大多基于此阶段。
1.2 理论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很多,应用范围很广,目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①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典型研究代表人物是舒伯(super),其主要成果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②职业生涯选择理论,典型研究代表人物是霍兰德(holland),其主要成果是“职业兴趣理论”;③职业生涯决策理论,典型研究代表人物是施恩(schein),其主要成果是“职业锚”理论;④职业生涯规划操作理论。
上述理论从人的成长规律出发,根据人在不同阶段的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学生,务必在任何环节突出学生的中心位置,紧紧围绕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辅导,让学生体验到规划的作用,感受其对个人发展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的发展性,理解和吸纳大学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特点。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以及我国传统就业模式思想的影响,使我国大学生的就业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导致我国大学生形成快速成才、尽早就业的功利性学习目标。
研究显示这些情况的出现源于学生对职业环境不了解,对社会认识不准确,对人生发展规律不
清晰造成的。
2006年1月,由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中国项目组发起“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报告”显示:绝大部分人了解职业规划并认为有必要,但极少数使用职业规划;85%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同时有81%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寻找职业规划服务,但仅有10%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这一情形现在依然存在。
目前各高校纷纷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但仍然存在有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需要的能力理解错位,把其直接简化为对自己就业方向的计划,但对于如何系统科学地掌握和执行并没有去学习和探究。
③大学校园里出现学生参与社团热、考证热等现象层出不穷,冷静思考后不难发现,这些现象折射出相当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没有清晰的目标,不确定、不清楚社会到底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生活。
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主动的规划,相信大学生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真正成为理想的殿堂、自由的乐土。
2.2 必须大力加强职业信息查询平台的建设目前,我国较为权威的职业信息获取途径即通过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但从1999年颁布以来,未能进行全面的修订,职业信息更新较慢,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现状,另外网上查询系统的使用不够便捷,从学生角度考虑还不够全面,而且学生了解职业信息的途
径比较单一,多数学生这方面信息较为缺失。
因此应该尝试建立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信息平台查询系统,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应职业名称、职业代码、岗位情况、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完整的职业信息以及对应岗位信息。
2.3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合理的安排大学生活,采取合适的行动,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个人价值。
学生接触最多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形式较为单一、覆盖面窄、针对性不强,需要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激发大学生投身实践活动的热情,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辅导体系能很好的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2.4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因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队伍建设不理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指导老师的经验、素养和个人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指导老师应该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职业咨询、社会实践经验),具备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
目前此课程教师大部分是从事过学生管理的行政人员或辅导员,专业化的指导教师太少,很难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理想。
3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终极目标应是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规
划,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规划。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图1)也应围绕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紧密配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要素、环节。
3.1 全面的自我认知辅导体系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为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必须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辅导体系,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实现:一是要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系统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规划、自我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自我认知的理论知识,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个人发展方向;二是依赖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工具,进一步澄清学生自我认知方面不清楚、不确定的方面,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的全面性、准确性;三是发挥课外拓展活动的补充作用,依据个人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利用网络资源、工作坊、个别辅导等手段进一步了解自我,拓展自我认知领域、发展现状和基本规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客观、准确的分析评价自我,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完善的职业认知辅导体系职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目标定位的清晰度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相对自我认知学生对职业方面的知识更加匮乏,职业信息接触面窄、系统性更差。
因此,职业认知教育更为重要。
职业认知辅导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社会为依托,即紧密联系实际,动态分析职业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对口职业的基本情况。
主要做好两个环节:一是要构建依
托专业背景的职业信息库,搭建职业认知查询平台,通过研究国家职业信息标准,开展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途径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职业信息查询数据平台,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培养目标,理清职业与岗位之间的关系。
二是要建立职业认知辅助平台。
通过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安排专业介绍、参观实训室,专业课程教育中的企业实训等环节,平时开展专家面对面等活动,让学生通过零距离学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岗位要求。
3.3 针对性的实践辅导体系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辅导成效的实现为学生全面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如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则需要实践活动的训练。
实践辅导体系的完善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
需要通过建立全程化的实践辅导体系,对接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
具体做法是:通过一年级撰写个人成就故事、职业(岗位)分析调查报告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能力;二年级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提升学生综合规划能力;三年级开展职业发展能力专项训练、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开发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细化职业生涯发展方案。
④
3.4 辅导保障体系健全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必须加大对此项工作人、财、物的投入。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咨询人员投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指导教师。
其次,强化经费支持,保障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活动质量和成效。
第三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开展必备硬件设施配置,为开展职业生涯咨询、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相关设备,为自我认知辅导体系、职业认知辅导体系和实践辅导体系提供有效支撑,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助力。
注释:
①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119.
②张峰.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之构建[j].北方经
济,2011,(6).
③彭艳,李海洋.就业软实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1,(9):34-36.
④张志华.课程论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辅导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8,(1):116-118.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3:119.
[2]彭艳,李海洋.就业软实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1,(9):34-36.
[3]张志华.课程论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辅导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8,(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