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贲友林的《此岸与彼岸》有感—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探索与实践知行合一
读贲友林的《此岸与彼岸》有感—xxx 一次偶然的机会买了一本贲友林老师的《此岸与彼岸》这本书,翻看了一下目录觉着还行,没有太多的高深的理论,会让我感到乏味。

大多数时候的读书都是被动的,当真正需要的时候才会借助书籍去查找一些资料。

我本就是一个没养成阅读习惯的懒人,但唯有这本《此岸与彼岸》在一天的时间内读完,且读了两遍的,因为读这本书能让我产生一种顿悟。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曲折的故事,有的只是我最熟悉的课堂,我最熟悉的学生,我熟悉的片断。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也同样接触了他所说的那些教学内容,我也思考,可思考的不够,从来也没有像他那么的深刻;我也记录,但只是偶然,记录的却不够有条理;我也有过整理,但整理的总是蜻蜓点水,更不用说是持之以恒。

我想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我是被贲老师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感动,被他这种持之以恒的心感动了,被他那种善于思考、善于钻研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所感动。

同时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位农村教师的成长轨迹,知道他是怎样追求卓越的。

17年,贲友林老师亲历了农村小学、城镇小学,城市小学的教师生活,处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却有着同样的做教师的滋味。

贲友林老师说过:“今天的成功就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依赖于今天的努力。

真正的
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认真的融入每天的生活中,融入每天的工作中。

”我也要学会积累,将“认真”进行到底。

贲友林老师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报刊上发表了600多篇文章,平均每个月要发表3篇文章。

更可贵的是,他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贲友林老师自2002年初开始,天天坚持写教学手记,至今已积累了上百万字的“教学手记”,传达着“我手记我心”的写作追求。

而这本书就是他用“纪实+思考”的方式记录反思了自己的教育生活。

翻看他的教学手记,一个个教学细节、一则则教学叙事,就像在看电视剧,剧情和场景立刻浮现在眼前。

还有
他那一段段简单但寓意深刻的文字,无不体现出贲老师的善思和睿智。

读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在交流思想。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出发点。

有的老师在课堂中得到了锻炼,而有的老师则在课堂中失去了向上进取的需求和力量。

在书中贲老师说:“我朦朦胧胧的意识到:教师的看家本领在课堂,要想做一名好教师,一定要上好课。

于是上好数学课就成了我当时的目标。

”贲老师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他把课堂当作一个踏板,向上飞跃;他把课堂当作一块试验田,不断耕耘有新的收获。

的确优秀的教师和平庸的教师的区别在于有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

通读贲友林老师的反思,我们能看到他不简单的的地方。

是的,也许我们的课
堂上也曾有过精彩的一瞬间,也曾有过灵
光一现,也曾有过为之动心的一个教学设想。

但可惜的是,我们大多将他放弃了,错过了。

也许有些还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变成往后经验的一部分;然而更多的,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淹没在我们的脑海深处,无法激活。

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贲老师的高明之处就是细致和敏锐。

他就像一个出色的侦探一样,去侦查课堂上学生的任何表现,只要是他认为有价值的,他都忠实的记录,然后由浅入深的反思形成文字。

同时他又像一个医生仔细的记录着每个病人的病情及治疗过程,并对其进行分析,形成临床案例,最后归纳成科学的治疗方案。

贲友林老师说:“用文字记录什么?反思教育生活,就是对自己每天再教育生活中说的、做的、想的点点滴滴,扪心自问:为和得意?又为何失意?为何困惑?为何争议?反复琢磨:有效吗?合理吗?还可以更好吗?并且,把行动的过程和思考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如果仅仅是”想”而已,那么实践与思考将如同过眼云烟。

当成为书面化后,不仅条理更加清楚,而且促进思考的持续和深入。

这样,我们每天走进校门,不再是“凭着一张旧船票,登上你的客船”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贲老师的手记中记录的是他课堂上的精彩,教学设计中的失误,也正是他不断记录,不断发现,不断思考,才成就了今天。

造就了这位“反思型的实践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彼岸”,那就是幸福的终点。

贲老师
在瞭望中摆渡、跨越后、最终登岸。

此书向我们揭示了他成功的秘密:找准目标,扎根课堂、实践反思、不断超越!我想也让我们追随着贲友林老师的“反思”之路,向着幸福的彼岸出发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