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基本知识
一、燃烧与火灾
(一)燃烧的类型
1、着火
可燃物质一经被点燃,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着火是燃烧的开始,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这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轰燃:轰燃是指火在建筑内部突发性的引起全面燃烧的现象,即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从而导致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现象称为轰燃。

阴燃:阴燃是指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

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阴燃。

如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以及大堆垛的煤、草、湿木材等。

这种燃烧看不见火苗,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十天,不易发现。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2、爆炸
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变化导致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

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1—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
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如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粉尘爆炸等。

化学
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防止爆炸的重点,化学爆炸需要在爆炸极限内才会爆炸。

粉尘爆炸是指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处于爆炸浓度范围内时遇火源发
生的爆炸,常见的可燃粉尘有金属行业的镁、钛、铝粉等煤炭行业的活性
炭、煤尘等,合成材料行业的塑料、染料粉尘等轻纺行业的棉尘、麻尘、
纸尘、木尘等,化纤行业的聚酯粉尘、聚丙烯粉尘等,军工、烟花行业的
火药、炸药尘等,粮食行业的面粉、淀粉等,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的棉花尘、
烟草尘、糖尘等,饲料行业的血粉、鱼粉等。

(二)燃烧的主要产物及其毒性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
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分。

燃烧产物中的烟主要是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品的
悬浮于大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极小的炭黑粒子。

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员中的大约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SO2、H CN、NO等。

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CO和CO是燃烧产22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CO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
2
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会
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co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能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

烟气在火场中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辨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刺激性,降低能见度。

(三)火灾的原因常见火灾原因主要有: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
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等。

—2—
(四)火灾的发展蔓延
1、火灾发展三阶段通常情况下,火灾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发展到
熄灭的过程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2、火灾蔓延的途径火灾蔓延的途径主要有孔洞开口蔓延、穿过墙壁
的管线和缝
隙蔓延、闷顶内蔓延、外墙面蔓延等。

3、火灾蔓延的方式火灾蔓延的方式主要有火焰接触、热传导、热对
流、热辐射
飞火。

二、常用消防设施、器材的应用
(一)消防标志识别
—4
1、简易灭火器材
(1)常见的简易灭火器材
人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有一些物质可以作为简易灭火器材用于火灾扑救,常用的主要有黄沙、泥土、水泥粉、石灰粉、锅盖、湿棉被、湿麻袋以及盛装水的简易容器,如水桶、水壶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东西以外,在初起火灾发生时凡是能够用于扑灭火灾的所有工具(如扫帚、拖把、衣服、拖鞋、手套等)都可称为简易灭火器材。

(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 要根据燃烧物质的种类来正确选择简易灭火器材。

一般易AA 当心J*#当十氏或
瓜A 酒阴提示瓶芯
96119 火灾隐患毎相齡銭 (二)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 火克艇删艙线96119
Th'-
i 1zvt :: 消阳提示标恚 ■營 EEXX3
A IM l*kM
佶』际.-
irnFilarm
燃固体物质(如木材、纸张、布片等)初起火灾,可用水、湿棉被等扑救;易燃、可燃液体(如汽油、酒精、苯、沥青、食油等初起火灾扑救,要根据其燃烧时的状态来确定简易灭火器材,当液体燃烧时局限在容器内,如油锅、油桶、油盘着火,可用锅盖湿棉被、湿麻袋等灭火,不宜用黄砂、炉渣等扑救,以免燃烧液体溢出造成流淌火灾,对于流淌液体火灾,可用黄砂、泥土、炉渣、水泥粉、石灰粉筑堤并覆盖灭火;可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乙炔气等)火灾,在切断气源或明显降低燃气压力的情况下方可用湿麻袋、湿棉被等灭火,但灭火后必须立即切断气源,如不能切断气源的,应在严密防护的情况下维护稳定燃烧;遇湿燃烧物品(如金属钾、钠等)火灾,由于这类物品遇水能强烈反应,能引起着火爆炸,因此只能用干燥的砂土、泥土、水泥粉、炉渣、石灰粉等扑救,但灭火后必须及时回收,按要求盛装在密闭容器内;自燃物品(如黄磷、硝化纤维、赛璐珞、油脂等)着火,因其在空气中或遇潮湿空气能自行氧化燃烧,所以用砂土、水泥粉、泥土、沪渣、石灰粉等灭火后,及时回收,按规定存放,防止复燃。

②要根据现场火势大小来灵活选择简易灭火器材,当火势较大时一般不宜采用简易灭火器材,脸盆打水一般适合于火灾面积不大,发展蔓延较慢的火灾。

③要根据现场环境条件来选择简易灭火器材,要考虑能否扑灭火灾以及火灾对自身的威胁等因素。

—5—
2、灭火器
(1)使用方法
①室外大风情况下使用,应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这样便于有效打击火势,同时也能保护自身不受火势威胁。

②注意与火点保持适当距离,一般2〜3m,以确保自身安全和灭火效果。

③拔去保险销,按下鸭嘴压把,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④喷射时应注意将灭火器始终保持直立,切勿颠倒。

⑤火未扑灭,不得轻易放松压把。

⑥控制火势后,操作者应逐步向火点靠近灭火。

(2)注意事项
①熟悉灭火器的设置位置。

②掌握不同灭火器扑救火灾种类。

6
D 类
③ 灭火器内药剂的有效喷射时间。

以常用的4Kg 干粉为例,其有效喷射时间一般在20秒左右。

④ 灭火器喷射高度。

不借助登高设备的情况下,人员手持灭火器一般能扑救高度不超
过4米的火灾。

⑤ 携带2具以上灭火器到现场灭火。

其中另一具灭火器作为备
用,防止因灭火器损坏或火势较大、蔓延较快等因素影响火灾扑救。

3、室内消火栓
(1)使用方法
当火灾发生后,现场的人员打开消火栓箱,连接水带、水枪、消
火栓栓口,按下消火栓箱内的启泵按钮,打开消火栓阀门,即
E 类
(电气设
备) r 灭带B 类、c 类
可出水灭火。

(2)注意事项
①断电灭火,防止触电。

②不同距离的水带铺设方法。

当火点位置离消火栓较近时,应选择“S”形施放水带;当火点位置距离消火栓较远,应当采用两根水带串联的方式供水灭火。

4、手动报警按钮
常见手动报警按钮的操作使用
5、防烟面具
(1)使用方法
①打开包装盒盖,取出真空包装袋。

②撕开真空包装袋,拔掉过滤罐前后两个罐塞。

(若产品的外包装盒为密封包装,里面可能无真空包装袋)。

③戴上头罩,拉紧头带。

④选择合适的路径,果断逃生。

(2)注意事项
—8—
①防烟面具适用于发生火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7%的场所中。

②仅供一次性使用,不能用于工作保护,只供个人逃生自救。

③使用前先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佩戴时应保持端正,包住口鼻,鼻身两侧不应有空隙。

④带子要分别系牢,要调整到面具不松动,不挤压脸鼻,不
漏气。

三、初起火灾扑救
(一)火灾报警
1、报告火警的法律规定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报
告火警的义务。

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

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严禁谎报火警。

”第六十二条规定,谎报火警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四条规定,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
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报火警的对象
(1)向周围的人员发出火灾警报,召集他们前来参加扑救或疏散物资。

—9—
(2)向本单位志愿消防队报警。

(3)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4)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要他们迅速做好疏散准备。

发出警报时要根据火灾发展情况,作出局部或全部疏散的决定,并告诉群众要从容、镇静,避免引起慌乱、拥挤。

3、报火警的方法
(1)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报警或按下手动报警按钮报警。

(2)向单位和周围的人群呼喊报警。

(3)拨打“119”火警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4、报火警的内容
(1)详细地址。

包括街道名称,门牌号码,靠近何处;农村发生火灾要讲明县、乡(镇)、村庄名称;大型企业要讲明分厂、车间或部门;高层建筑要讲明第几层楼等。

总之,地址要讲得明确、具体。

(2)起火物质。

如房屋、商店、油库、露天堆场等;房屋着火最好讲明何种建筑,如棚屋、砖木结构、新式工房、高层建筑等;尤其要注意讲明的是起火物为何物,如液化石油气、汽油、化学试剂、棉花、麦秸等都应讲明白,以便消防部门根据情况派出相应的消防车辆。

(3)火势情况。

如“只见冒烟”、“有火光”、“火势猛烈”,或有“两间房屋着火了”、“有2人被困”等。

—10

(4)联系方式。

报警人姓名及所用电话的号码,以便消防部门电话联系,了解现场火情变化情况。

报警之后,还应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

(二)火灾扑救
1、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火灾扑救时,应当根据火势情况,正确选择消防器材灭火,火势较大、现场人员较少时,应果断选择室内消火栓灭火。

2、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1)带电火灾。

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触电。

(2)危险品火灾。

要根据危险品情况,正确选择灭火剂灭火,切不可盲目用水灭火。

(3)密闭房间火灾。

当发现密闭房间门缝冒烟,切不可贸然开门。

应通过手摸门把手等方式初步确认内部情况,决定能否开门,开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切不可直接正对门口,以防轰燃伤人。

(三)人员疏散
1、熟悉消防预案,明确具体职责。

单位员工应当熟悉单位消
防预案,知晓自己的疏散任务,根据着火点位置,明确疏散方向。

2、掌握疏散方法,快速组织疏散。

(1)引导疏散。

一是利用广播等工具采取喊叫引导人员有序疏散;二是通过熟悉通道的人员带领或指引被困人员脱离危险区域;三是进入避难层待援。

—11—
(2)协助疏散。

对于老、弱、病、残、孕者,协助其脱离火区,并护送至安全地带。

(3)劝导疏散。

当火势情况不甚明了,部分人员观望或不愿离开时,应劝导其离开。

(4)强制疏散。

当受到火势威胁,但有人由于种种原因一时不愿离开,经劝告不听时,可强行将其疏散。

(四)火场逃生
1、熟悉逃生路线。

单位员工应当知晓安全出口的位置,逃生的方向和路线。

2、掌握逃生方法
(1)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2)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3)保持镇定,有序撤离。

(4)速离险地,不贪不闹。

(5)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6)慎入电梯,改走楼道。

(7)缓降逃生,不等不靠。

(8)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9)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10)慎重跳楼,安全为要。

—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