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民办高校招生就是一场传销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知道的民办高校招生,就是一场传销战
(2018-09-05 10:31:02)
1
“要招生,先发疯,咬定青山不放松。
想招生,先变态,要和考生谈恋爱。
”
三月初春时节,学生们下学期的课程刚刚开始。
而在阶梯教室里,我任教的这所民办高校的招生动员大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全体起立、鼓掌。
招生办公室主任说:“鼓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一个人成功的速度和鼓掌的速度成正比!”他站在讲台前侃侃而谈,对于招生,他极富经验。
他每讲一段都能引起掌声雷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对我们学校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招生办主任问。
“是招生!”
“那我们学校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听讲座的人七嘴八舌起来,“我们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我们有先进的实验室”“我们学校的就业质量高”。
招生办主任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学校最大的优势是——学费贵。
”
一
2007年,我入职这所位于省城南郊的民办高校。
我从简陋的大门进入,举目望去
只见到三栋楼和几排稀疏的平房。
老员工说那些平房以前是鸡舍。
学校的创建者是省城西部一个大公司的老总,年轻时是“破烂王”,走街串巷收破烂的。
后来他以做汽车配件起家,在省城拥有数个公司,横跨服装、汽车、小商品几个行业。
民办教育初兴之时,他花重金买下这块地皮,办教育。
应聘时,我一眼看中了这所校园的环境,远离市中心的宁静,上班路上能看到黛青色的天空。
校园两旁种着大量玉兰花,每到阳春三月,各色玉兰竞相开放,轻风一过,落英缤纷。
入职第二天,我被一名看起来40多岁的男子叫进他办公室。
他递给我一张招生协
议书,说:“我们这样的学校,学生是衣食父母,招生数是生命线,新来的员工一
定要参加招生。
”
新生入学3个月后,下一年度的招生工作就紧锣密鼓地筹备了。
这所学校在全国
范围内划片招生,每个片区的带队老师负责挑选几名能干的学生、组建自己的“营
销团队”,到该片区的中学里招生。
班级里的班干部,是带队老师们组建“营销团队”时首先要争取的对象,他们利用自
己的优势,给班干部们许下各种承诺。
辅导员对他们说:“跟我下去招生,奖学金、优秀班干部、各种评奖评优,都优先
考虑你。
”辅导员的权力比较大,开出的条件也更具有诱惑性。
而作为任课老师的我,手中的砝码不多,顶多是:“跟我下去招生,本门课程保你
不挂科。
”
当然,调动学生前去招生的最大的内驱力是:每完成一个名额,得500元钱奖励。
几番争取,我自己的小团队初具规模,有两名男生和两名女生。
其中一名女生叫小敏,她大眼睛、短发,活泼可爱也聪明,深得众人喜爱。
出发去招生前,有一个较长时间段的培训,要让团队成员详细了解招生规则,并组织各种团建活动、磨合团队。
招生培训很辛苦,有长途拉练、“鹰王行动”等。
长途
拉练时不管当天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成员们都要咬牙坚持。
而“鹰王行动”
则是选在深更半夜,各省招生大区的主管用尽各种办法“折磨”各市的二级主管,让
我们这些三级主管,去实施营救。
当时,我们那位40多岁的二级主管,被一群小伙子抬起来扔来扔去、从教室的这
一头踢到另一头。
有些女生见此情景,流下了眼泪。
直到整个团队都深受感染,甚至哭着发誓要在招生上拼尽全力、保证让“鹰王”完成任务;至此,“鹰王”经过痛苦
的蜕变,磨掉自己的旧爪,开始重生。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培训时,每个队员都要回答这个问题。
很多招生人员回答:“目标是年薪数十万,一年买车,两年买房……”
比起专职老师们“用思想影响思想”之类的虚无缥缈的答案,“年薪数十万”更能赢得
主管们的青睐。
他们相信,挣钱才是你能在招生道路上一往无前的最大动力。
二
次年5月中旬,大队招生人马从学校出发,奔赴全国各地的生源地。
抵达目的地后,先订酒店,作为招生办事处;而后租民居,作为住宿之地。
出门在外,师生们的人身安全都难以保证。
在民办高校,生源就是一切。
各同类院校之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暗地里相互诋毁、明面上打架斗殴,都时有发生。
某个团队的学生因和别的院校争夺生源而打架,被别人打破了眼镜,那个团队全是男老师,带着4名男学生。
二级主管让我“化身”受害者的姐姐,前去支援,让对方
赔偿损失,重配眼镜。
照面之后,对方十分激动,对我和一个同去的女生不断挥动拳头,由于害怕,我打了110。
来的警察是一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他看我们两个女生在外不易,说服对方道歉、赔了眼镜。
我们团队负责的生源地,不起眼的酒店也要2000元一个月,而学校拨款每月只有1000元钱。
这严重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我们团队和另一个男老师的团队合租了一套三居室,把成本下降至每月400元钱。
那三间卧室里只有一铺床,却住进去两个团队的十几个人,女生一屋,男生两屋。
两名女生睡床上,其他人打地铺。
房东一度认为,我们是传销团队。
学校拨款少,学生没有钱,日常消费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考生的提前报名费。
教育主管部门不允许校方向考生收取报名费,但大家总能想到办法让考生提前报名,许诺他们会“优先录取”,报名费从50到200元钱不等。
有的考生没有通过办事处而是自行报名,该区域主管知道后会追要报名费,“在我管辖的地盘,就要遵循我的规则”。
在生源地驻扎下来后,我们的第一项工作是拿到考生的具体信息。
有的人会花重金贿赂学校高层,若是有门路打通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拿到全市考生的信息,那在“招生大业”上已是占尽先机。
但这只是少数人能做到的。
考生们好奇地望着我们。
之后大部分人单纯地填好了自己的信息;部分人知道我们没安好心,于是在“名字”这一栏目上写下“周杰伦”“周星驰”。
三
招生中比较关键的指标,是考生去办事处的咨询量。
只有每日前来咨询的流量大,才能可能招到更多的学生。
小敏的一个内线是一名“学霸”。
我们再三告诉小敏:“我们只招合适的,不招高分的。
考的分数低、只能上我们这类学校,你可以把他招过来,除了学费贵,至少不存在欺骗。
但那些高分的同学,有更适合他们的路。
”
那名“学霸”男生和小敏来往密切,原本她解释说:“不是从工作角度,纯粹是私人友谊。
”但两周之后的一个傍晚,两个人坐在操场上聊天时男生突然吻了她,他们迅速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
大家很为小敏担心,劝阻过她。
“我也就是看起来开朗,其实家庭很不幸。
自从我
姨父去逝后,小姨就一直住在我们家,我爸事实上有两个妻子。
”小敏说。
这种关
系让她特别压抑,遇到这个男生后,她感觉到被别人珍视,很幸福。
小敏鼓励男生好好学习,考进名校,并承诺会一直等着他。
但在高考中,男生把数学的大题都空着,拿到一个不上不下的成绩,最终报考了我们学校。
男生经常来办事处,替我们做宣传,相当于多出一名一线员工。
主管很开心,夸小敏有本事,招到一个我们学校的铁杆粉丝。
“这是良性连锁反映,班里的学霸报我们学校,对班里其他考生有榜样示范作用。
曾有的班级,班长报了名,一下子引来班里七八个同学,十几个指标轻松完成。
”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时候,男生才发现,同样的学校,拿同样的文凭,我们的学费比公办院校贵一倍不止。
男生家境不好,父亲早逝,母亲起早贪黑供养儿子,原指望他考上好大学、扬眉吐气,没想到儿子做了傻事。
男生的母亲气病了,住进医院。
小敏很愧疚,去医院里看望男生母亲,被她骂了出来。
从那以后,小敏不再爱笑了。
不知他是否后悔过,但他最终还是来了我们学校。
他似乎心里总想着为了小敏、放弃上好大学的机会、辜负母亲的期望,而小敏和他相处也带着极大压力。
后来,两个人很平静地分了手。
四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区别是什么?” 经常有家长这样问。
按照培训,我们的回答一律是:“只是出资方不一样,公办是国家出资,民办是个
人出资。
但在学生培养上没有任何区别。
”
这是真话,从民办三本院校毕业,拿的也是教育部认可、学信网可查、可考研、可考公、可考事业单位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其实,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真正的区别在于学费,前者是后者的三倍不止。
公办本科院校一年学费4100元,而民办学校一年学费12000元钱,而在更发达的城市,普通民办本科的学院学费甚至可以达到2万至5万元钱一年。
如此高昂的学费,吸引来的都是学境较好的学生吧?恰恰相反,被吸引来的考生,大都是家长知识水平低、消息闭塞、对高考政策一无所知。
民办高校招生人员,充分利用了这信息不对称性。
有一天,女孩宜冰在姑姑的陪同下来到我们的办事处。
她填志愿后没被录取,看到我们学校还有补录计划,就报了我们学校。
录取通知书下来才发现,学费是天价。
姑姑说:“宜冰母亲早亡、父亲身体不好,还有80岁的奶奶要照顾,实在上不起
我们学校。
求你们把档案退回,9月份还有学校有专科志愿征集,她就近上一个学
费低的专科。
”
我把该情况汇报给主管,主管的回答很机械:“我们没有退档的权限。
”之后女孩每
天去办事处骚扰,说不退档就不走,甚至要在办事处自杀。
后来我们劝她去复读,她说:“班主任说被录取了不去上学,档案会被标注为失信
档案,影响明年的录取。
”
主管说:“我不是冷血,不是不想仁慈。
但是一个学生退档,会引起连锁反应。
哪
怕你劝阻了一个高分同学去复读,也会在考生中留下‘我校不好’的印象,那整个招
生工作将无法展开。
”
这些招生的负责人,也都是抛家舍业,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为了一口饭吃而出来,虽然有人靠招生买车买房,但大部分人都是宁愿自己倒贴钱、安安稳稳完成招生任务而己。
这个女孩,不是个例。
报民办高校的学生,反而很多是家境很差的学生。
五
每年8月底,学校依然会迎来五湖四海的学子,整个校园洋溢着温情美好的气氛。
那些皮肤黝黑、眼神茫然的小伙子小姑娘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学校,而他们身边的父母大都衣着朴素、老实巴交。
很多人咨询怎么办理“助学贷款”“学校奖助学金”“勤工俭学”。
3个月后,当他们逐步适应这个校园,就会有辅导员或老师找他们谈心,做工作,让他们去做社会实践调查,也就是招生。
接下来,他们会参加一系列的招生培训。
当有人问他们:“对我们学校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招生。
”
当有人问:“我们学校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他们会面不改色地回答:“是学费贵。
”并且耐心地解释:“学费贵自有贵的道理,
每个学校的收费都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师资、设备来制定的,都是有标准的。
”有时候还调皮的反问一句:“不要钱的东西你敢要吗?一分价钱一分货,道理
都是相通的”。
他们讲起来头头是道,让你很难相信,这就是入学一个月后在宿舍里集体骂娘、说自己是被招生骗来的那批人。
半年之后,他们会褪去青涩,以比较成熟的“志愿者”身份奔赴各招生点,而这些学
生之中,有的成了“觉得自己不再是好女孩”的小敏;有的总结借鉴招生经验、毕业
后以招生模式开了公司,几年内发展成省城连锁店;也有的发奋图强,自考了本科,又考上名校硕士、博士。
还有一批人,他们凭借出色的招生业绩,赚回学费,也积累了留校的资本。
他们毕业后成为我们的同事,一边当辅导员,一边继续从事招生大业。
在辅导员岗位上,有的人唯利是图,看到学生从淘宝网上买衣服,会很自然地说:“衣服很漂亮,眼光很好啊,给我也捎一件”但她们从来不还钱,在她们眼里,只有
获利。
在招生的培训上,这些“老师”会站在讲台前,对学生们说:“要招生,先发疯,咬
定青山不放松;想招生,先变态,要和考生谈恋爱!”
编辑 | 崔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