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
间骨折效果。
方法:在我院选取4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中心
随机法分组(实验组、对照组),20例/组。
选取时间: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
其中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
对
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比两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
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
为5.00%、30.00%。
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值得
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保守治疗
随着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不断提升,原
因在于老年人群多患有骨质疏松,在收到外力冲击时即可引发该骨折,骨折后患
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故采取科学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
目前临床针
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要治疗手术为内固定治疗,同样也有患者选择
保守治疗,故治疗方案的选用存在诸多意见[2]。
鉴于此,本次研究对比保守治疗
及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进行筛选,甄选出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中心随机法分组(实验组、对照组),20例/组。
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0-80(70.25±7.16)岁;
实验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0-80(70.35±7.14)岁。
数据差异小(P>0.05),有可比性。
全部纳入样本均符合内固定术治疗指征。
1.2方法
实验组采取PFNA内固定术治疗:首先给予患者骨折复位治疗,完成后采用C
形臂透视检查,确认复位良好;手术开始前对给予患肢消毒处理,将股骨大转子
作为轴心,做一个外部的纵向切口,PFNA入钉点即为大转子尖端;当游离至骨质
内部后,再一次采取C形臂透视检查,后开始扩髓处理并植入PFNA。
植入完成后,同样进行C型臂透视检查,对近端及远端的锁钉进行锁定处理。
术毕后给予消毒
缝合。
对照组采用保守疗:给予牵引复位并制动,可以配合着进行局部的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的办法;给予患者活血化瘀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1.
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评分[3](Harris)情况。
评分标准:满分100、超过90为功能状况好、80至89为功能好、70至79为功能尚可、低于70为功能较差。
(2)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髋关节活动障碍、髋内翻畸形、
骨不连、异常疼痛。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
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Harris评分对比[n=20,±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62.27±6.4581.69±8.52
实验组62.29±6.4987.87±9.04 t0.010 2.225
P0.9920.032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5.00%、30.00%,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对比(n=20,例)
组别
髋关
节活动障
碍
髋内
翻畸形
骨不
连
异常
疼痛
总发
生率(%)
对照组12126
(30.00)
实验组10001
(5.00)
х2//// 4.329
P////0.038 3讨论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该骨折的主要症状为大腿呈现明显肿胀、患肢剧烈疼痛、皮下淤血、功能障碍等,目前对于该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老年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采取保守治疗需长期制动,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故该治疗在临床应用率并不高、应用较局限。
PFNA目前临床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见内固定治疗术,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有研究发现对比保守治疗,PFNA在实际应用中优势显著并逐渐成为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最重要的治疗,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良好效果[4]。
本次研究结果如下:治疗后实验组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两组各项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首先PFNA内固定是一种新型股
骨近端内固定系统,该主钉设计为空心状,在小切口下即可完成手术操作、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等优点;其次该技术远端只有存在一个锁定孔,锁定时操作相对灵活,固定效果较好;最后该技术的主钉采用尖端的凹槽设计,有效避免了应力集中造成的再次骨折;通过手术治疗方法能加快骨折愈合,缩短恢复周期[5]。
综上所述,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诚,彭俊才,苏勇.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3):415-418.
[2]孙伟光.Gamma3钉和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0):1223-1226.
[3]邓思殷.InterTan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10):1224-1226.
[4]马向辉,李明,郭磊.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63例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213-214.
[5]赫建光.股骨近端髓内钉和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6):928-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