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威尼斯的小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体会静态描写和以动衬静的表达效果,感受威尼斯夜晚景色的静谧之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比较课文和课后“阅读链接”内容和表达方法上的不同之处。

3.尝试着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写我们熟悉的一个情景。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内容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艇样子(又窄又深),船夫技术(操纵自如),人艇关系(息息相关)。

这三部分内容作者的动态描写特别精彩,让我们感受到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正如作者所说的: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那么,夜晚的威尼斯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威尼斯的小艇》。

(二)品读静景,加深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夜晚的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圈出关键词语,并写写简单批注。

2.学生自由读,划找句子圈出词语。

3.出示语段,齐读。

夜晚的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呢?
交流预设:
(1)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指名读
(2)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请男生读,请女生也来试一试。

(3)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是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些句子以及这些词语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威尼斯夜晚,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带有红色词语的句子。

师引读:水面上渐渐沉寂……(齐读)4.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把这个宁静而优美的威尼斯夜晚呈现出来的呢?
交流预设:
(1)静态描写。

(2)出示: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这两处明明是在写动,怎么能体现威尼斯夜晚的寂静呢?这就是以动衬静,静更静。

5.配乐朗读。

(三)拓展阅读,体会异同之处
导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三篇文章都是写威尼斯,他们都运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那么他们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
1.出示(“比较阅读”导学单)要求:
(1)默读两篇文章,联系《威尼斯的小艇》,试着比较这三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有不同之处。

抓住关键的语句,用概括的词语填写下面的表格。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分享你的研究成果。

(3)小组里选一名代表发言汇报。

2.学生自主默读,填写表格。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研究成果。

4.汇报交流:
(1)内容的不同之处:
《威尼斯的小艇》重点写小艇,《威尼斯》重点是介绍了威尼斯的整个概况,《威尼斯之夜》重点写威尼斯夜晚的美景,三篇文章内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2)表达方法的不同之处:
《威尼斯的小艇》以动态描写为主;《威尼斯》是静态描写为主;《威尼斯之夜》静态描写为主。

出示两张照片,划出静态描写,两个片段都是静态描写居多。

(3)同样是静态描写,作家朱自清和乔治.桑又是怎样把静态描写写具体的呢?请同学们关注这两处静态描写,比较着读一读,想想作者在表达上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比较句段,通过比较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5.出示表格:补充填写。

(四)迁移运用,锤炼语用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也像这三位作家一样,尝试着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熟悉的一个情景。

1.出示写作要求:尝试着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熟悉的情景。

2.欣赏图片,创设情境。

3.学生动笔写作,老师巡回指导。

4.评价交流。

5.自我修改,同桌欣赏。

(机动)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体会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也对三篇文章进行了比较阅读,还尝试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之中,相信同学们都有一定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