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幻灯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为主。
• 省卫生计生委召开2014年全省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 会上通报了10月份陕西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2014年10月1日 至31日,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765例,死亡15例。其中,甲 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其中17种传 染病共报告发病6668例,死亡14例。丙类传染病8097例,死亡1 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 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
•学校饮用水是否按规定进 行水质卫生检验;水质检验 采样点、检验频次、检验项 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水质 卫生指标是否符合《生活饮 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
记录全面 认真核实 迅速报告
检测设备、执法文 书、取证器材
谁启动,谁终止Biblioteka 接报应急响应 应急准备 现场调查处置应急响应的终止 信息发布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
2007年,卫生部收到全国(除港澳台)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共2552起,报告病例98254人,死亡515人。与2006
年相比,报告事件数下降7.67%,病例数下降31.88%,死亡数上
升17.85%。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尤以乡中小
案例1
2005年3月9日,黎溪镇湖溪小学上午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 苗后,约13时有1名学生自述接种部位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至 16时后共56人到镇卫生院观察治疗,年龄为6~14岁。自述有发热、 头晕、头痛和四肢无力等症状。市疾控中心于18时30分到达卫生院时, 约有400名干部群众聚集在卫生院,经调查后诊断为一起群发性癔症 并进行处理,20时左右53人自觉症状消失而主动提出离开卫生院回家, 剩余3人自觉心区不适,进行心电图和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至22 时左右,自觉症状消失或缓解,也主动提出离开卫生院回家。10日上 午上述学生均回校上课,经多次主动搜索无新的不适病例报告。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前的应对
根据《生活饮用水监督管 理办法》,县级以上卫生 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 内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日常监督
对检测过程、结果的监督
日常监测
应急预案 卫生监督的应急预案
辖区内学校的应急预案
风险评估、预警
评估学校内、外的风险因 素 负责本行政区内的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 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 监督检查。
• 学校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2007年4月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的一所学校部分学生身体出现异常
反应,有300多名学生在当地就诊,数十名学生到沈阳等外地医院就医
。经过对教室室内环境进行检测鉴定,学校新建教室内空气甲醛和总
挥发性有机物超标,其中最高超过国家标准7.2倍。经过当地省市专家
组根据相关检测和临床反应结论为:学生出现的症状为新购进的桌椅
启动应急预案,确 定处置原则,开展 现场处置。
调查、控制、处置
由应急处置领导小 组或卫生行政部门 统一通报,不得擅 自公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 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应对
责Po任si追tiv究e
对造成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 单位和个人,根据具体情况由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或当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据 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现场调查
卫生监督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人群、 范围、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并开展饮用水等 现场快速检测,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为: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当事人以及涉及范围(班 级分布)、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等; (2)学校是否有学生食堂,涉及人群是否都在食堂进餐,有无共同进 餐史; (3)学校生活饮用水的水源类型、供水方式、供水范围和供水设施及 防护情况; (4)近期是否统一接种某种疫苗或服用某种药物,是否出现同一症状, 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病; (5)引发突发事件的当事人有无违法行为; (6)事发学校、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已采取的措施。
•患者临床表现互相影响,互相模彷。
•临床症状和客观体征相矛盾。
群体性心因性事件应对措施
遇到这种情况,最关键的是要防止蔓延,把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如加强预防接种、中毒事件、传染病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 学生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毒事件或传染 病疫情时思想紧张和恐惧。一旦发生群发性癔症,应及时疏散病人, 不宜集中处理,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尽量 缩小反应面。 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
目录
1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
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的应对
3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要点
4
群体性心因性事件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
熟悉知识
掌握原则
①②
明确职责
开展调查、依法采 取控制措施,对违 法行为的立案调查
案例
我省陕南某镇小学60名学生出现发热、头晕、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状。卫生部门接到报告后,迅速抽调卫生监督所、疾 控中心和医院的专家对病患学生进行救治、对事件进行了调查 处置。根据调查结果:该事件为群体感染性腹泻,学校自备井 为主要污染源。因自来水停水,学校使用自备井水作为生活饮 用水使用,水井距学校旱厕十米左右,无防渗漏措施。期间未 使用生活饮用水的教职工等无发病。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根据卫生部应急办提供的资料: 2006年全国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44起,占
全 国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报 告 总 数 的 70.33% ; 病 例 数 为 111916人,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总数的77.60%;
其他 22.40%
学校 77.60% 2006年全国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
油漆苯引起的刺激性反应。
•
1976年,部分美国退伍军人在费城酒店内参加美国退伍军人协会
举办的年度大会后,爆发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221人感染疾病,其
中死亡34人。由于大多的死者都是军团成员,因此称为军团病,致病
菌命名为嗜肺军团菌。
随着空调系统的日益普及,军团菌的传播机会和军团菌病发生几
率也日益增加,因此加强空调系统管理,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监测和
(四)小结
•事前监督到位 •事中处置措施合理有效 •事后及时处罚和评估总结
•避免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事件危害减轻、范围缩小。 •避免再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要点
监督要点——对各项制度和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发生传染病疫情时 (1)是否按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2)疫情报告:报告人员配置、报告方式、时限、报告记录(瞒报、 漏报); (2)晨检和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落实情况; (3)学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查验制度落实情况; (4)消毒产品卫生许可索证制度(对相关环境及设施进行消毒); (5)对发生疫情的班级、宿舍采取停课、隔离等临时控制措施; (6)对相关场所、设施进行监督检查,如学校自备水源及供水设施; (7)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 (8)对医疗救治和疾控人员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监督。
发病原因
群体
性癔 症
•剌激因子的作用
•中心人物的板机作用
•渲染的作用:医疗措施不当,包括输液、 各种检查、医生语言暗示等
•新闻媒体导
发病特点
群体
性癔
•主要发生在生理发育期的儿童少年中,以10~16岁学生多
症
见,且女生多于男生。
•临床症状多样性,可涉及多系统多器官。
•临床同样症状反复发作,前后雷同。
案例2
2010年4月23日上午8时许,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三十铺小学68 名学生突然集体中毒,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出现头晕、四肢无力、腹 痛、视力不清等症状。其中11人转到兰州接受治疗。
2010年5月2日,陇西县首阳镇卫生院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诊 断均为:群体性癔病症。但至于由什么引起,还有待相关部门的调查。
谢谢!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条规定,突发事件 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5条规定,突发事件应急 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前的应对
在上述案例中,卫生监督机构在事前应该做什么?
日常监督
应急预案
日常监测
•水质是否合格。 •是否有卫生安全防护设施; 是否对水质进行消毒。 •周围30米内是否有生活垃 圾、旱厕或污水沟等污染源。 •是否对水源地应做警示标 志,做必要的卫生维护,保 证水源周围无污染。
•学校是否制定《饮用水 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 •使用市政供水学校是否 制定《停水应急预案》 。
清洗,对预防军团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公共场所常见危害健康事故种类: 1、微小气候不符合卫生标准; 2、空气质量恶化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爆发; 3、公共用具和卫生设施被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游泳池、浴池用水不卫生造成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5、意外事故所致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中毒 等。
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 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机构或 个人,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 人员的法律责任。
N总e结ga评tiv估e
卫生学调查、取证、控制、查处等资料 等进行整理分析,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置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写出调查报告、 书面总结和评估报告,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卫生监督应急处置档案。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评估 报告; (2)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及处置工作总结; (3)突发事件接报记录表及现场调查表; (4)调查事故的证明材料和取证材料; (5)处理事故的技术材料; (6)卫生行政处罚相关材料。
这一“群体性癔病”的诊断惹来众网友的愤怒和斥责,有网友对 “甘肃68学生集体中毒,卫生部门称系群体性癔病”的新闻发表评论: 上联:说你癔你就癔不癔也癔。下联:说你不癔你就不癔癔也不癔。 横批:随意。 。
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思考
• 1、加强信息互联沟通 • 2、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日常监督、分户档案) • 3、预案的实用性 • 4、演练的针对性 • 5、培训的重要性
案例1
出现症状的学生均未出现皮疹、呕吐、腹泻和休克等症状,详细 检查后未发现阳性体征。3例自觉症状较重的学生1例偶合流感,1例 扁桃腺发炎,1例体质较差的女生。
此次事件中当个别学生自述有不适症状时,由于未及时进行隔离 和有效的心理疏导等处理工作,而有些家长用启发性语言暗示学生, 导致该事件的发生。
核心是预防为主。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5.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6.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7.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 9. 《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
群体性心因性事件
亦称为群体性癔病,指某种精神紧张相关因素在许多人之间相互 影响而引起的一种心理或精神障碍。主要特点是人群之间产生相互影 响。也就是说当某个人出现一定的不良症状的时候,人群中的其他人 得到这种心理暗示,于是出现无意识的模仿,从而表现为与此人相似 的不适症状。
群体性癔症多发生在中小学人群中,特别是知识相对落后的偏远 地区,因为群体性癔症的发生是跟这些特殊人群的心智发育不成熟有 关,当某一个体出现某一症状时,其他人就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
2、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时 (1)停止供水,采取临时供水方式
对被污染的水源、水质异常的学校饮用水,应及时报告卫生行政 部门,依法责令停止使用;采取临时供水方式,对临时供水设施卫生 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2)查封可能被污染的自备水源供水系统,封存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 包括涉水产品 。 (3)对因饮用水净化消毒或者卫生管理不规范导致水质不合格的,下 达整改意见,待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