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综合实验“班”影响学业成绩之实证研究——以南昌大学综合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考K2017年第5期
大学综合实验“班,,影响学业成绩之实证研究
—以南昌大学综合实验班2014级英语成绩为例
曹文华李雪溪
摘要:南昌大学综合实验班英语高考成绩略低于对照班,却在国家英语等级考试中取得了远远高于 对照班的成绩。
三位任教综合实验班的英语教师均同时任教对照班,相应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均低于各自 任教的对照班,但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均优于各自任教的对照班。
与实验班相比,相当部分高考英语成绩 优秀的对照班学生在国家英语等级考试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研究表明,在生源质量与师资力量之外,实验班作为班集体是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对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业成绩产生了明显的正面作用。
关键词:综合实验班;英语;高考成绩;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
面对“钱学森之问”,教育部一项代号为“珠峰计 划”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一大批 研究型大学中悄然启动。
绝大多数实验班均在入门 环节选择了优秀的生源、培养环节配备优秀的师资。
问题在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成功培养是否仅依赖于这 两个因素?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探寻生源质量、师资水 平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南昌大学在2014年成立前湖学院,创建综合实 验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基于可比性,研究选取英 语科目来检验实验班的教育作用,分别以高考英语 成绩、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代表生源质量、大学英 语学业成绩,以南昌大学2014级英语A班作为对照 班。
之所以选择A班而非2014级所有班级作为对照 班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实验班主要依据高考成绩进 *行初选,英语A班则按照高考英语成绩进行选拔,实 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总体上几乎相当 (131.63-129.97=1.66分,对照班高考英语成绩略好),均属于优秀群体,实验班的英语任课教师同时 也是A班英语任课教师,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生源质 量、教师水平两个主要教学要素上均具有可比性;A 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均可以在第二学期参加国家英 语四级考试,通过者可在第三学期参加国家英语六 级考试,普通班学生则须到第三学期才可参加国家 英语四级考试,实验班与对照班国家英语等级考试 成绩同时获知。
2014级综合实验班共有101名学生,第二学期共 有99名学生参加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另外2人为优 补进入实验班,没有及时报名),剔除高考英语满分 不为150分的江苏生源1名,98名参加了国家英语四
作者简介:曹文华,男,江西临川人,南昌大学前湖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南昌330031);李雪 溪,女,江西资溪人,南昌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南昌33003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基于“三化、三制、三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编导JXJG-15-1-1)的研究成果。
2017年第5期4K
级考试的实验班学生有97名学生一次性通过(另1人 为419分,为非零分考生),其中的93人报考并参加了 第三学期的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无零分考生)。
因此,统计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实验班有效样本为 98人,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实验班有效样本为93 人。
英语高考成绩>125分(海南、江苏计分方式最 高分非150分,高考分数经过换算设定进入A班的标 准,本研究剔除该类数据)的2014级学生有资格进入 英语A班学习,剔除进入综合实验班、本硕实验班、工商管理(中法实验班)、不知何种原因没有进入英 语A班的考生以及第二学期退出英语A班的考生,实 际有2090名学生在英语A班完成了两个学期学习,再剔除其中的江苏省籍学生、海南省籍学生、港澳台 学生、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缺考及零分学生,共得国家 英语四级考试A班有效样本1993人。
在英语A班1993 个有效样本中,394人未报名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 (包括通过与未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两类学 生),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缺考及零分考生59人,共得 国家英语六级考试A班有效样本1540人。
二、实验班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班
(一) 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比较
如表1所示,实验班的国家英语四级、六级考试 平均分数分别高出对照班29.24分、25.66分,国家英 语四级、六级考试通过率分别高出对照班6.05个百 分点、19.21个百分点。
无论从平均分数还是从通过 率的维度看,实验班的大学英语学业成绩均优于对 照班。
从第二学期到第三学期,两者国家英语考试的 通过率差距变大,平均分数绝对差距变小但相对差 距变大(29.24/531.91*100=5.50,25.66/450.02*100 = 5.70)。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国家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 均超过90%,可以说在通过率维度实验班相对于对 照班的成绩优势不太明显,不过实验班仅有1人未通 过国家四级英语考试(419分,距离及格线仅差6分)、几近百分之百的通过率仍不可忽视,然而,实验班国 家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相比于对照班则具有明显的 优势。
这说明实验班英语成绩优势随着学期的推移 而变大,在通过率维度表现地更为明显。
(二) 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分段分布比较
如表1所示,实验班国家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成
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
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比较表
样本量平均值标准差极大值极小值通过率(%)
98531.9149. 0262541998.98
国家英语四级成绩
对照班1993502. 6751. 3166025292.93
实验班93450. 0266. 5960929268.82
国家英语六级成绩
对照班1540424. 3662. 9461724549. 61
绩的极大值均小于对照班,极小值则均大于对照班。
表2则显示,实验班高分段学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 照班,低分段学生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班。
实验 班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550分的学生占40.81%、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550分的学生 占5.38%,分别是对照班的2.33倍、2.86倍。
对照班国 家英语四级成绩低于425分的学生占7.07%、国家英 语六级成绩低于425分的学生占50.39%,分别是实 验班的6.93倍、1.62倍。
实验班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中 分段学生所占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班(58.16%< 75.42%),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中分段学生所占比例 明显大于对照班(63.44%>47.73%),前者主要是实 验班国家英语四级考试高分段学生比例过高所致,后者主要是对照班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低分段学生比 例过高所致。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
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分段分布比较表
33 7 98
307 42 1993
33. 67 7.14 100
15. 40 2.11 100
国家英语四级<425 425 449 450 499 500 549 550 599 600 合计实验班(人)1818 31
对照班(人)141 151 637 715
实验班(%)1. 02 8. 16 18. 37 31.63
对照班(%)7. 07 7. 58 31. 96 35.88
国家英语六级<425 425 449 450
实验班(人)29 14 28 17 3
对照班(人)776 226 345 164 27
实验班(%)31.18 15. 05 30. 11 18.28 3. 23
对照班(%)50. 39 14. 68 22. 40 10.65 1. 75
500 549 550 599600
2
• 15
• 13
合计
93
1540
100
100从表1、表2可知,实验班国家英语等级考试通过 率、考试成绩以及考试成绩分段分布情况皆优于对 照班,因此可以断定实验班大学英语学业成绩优于 对照班。
实验班大学英语学业成绩优势具有两个特 点:一是两者的大学英语学业成绩差距在逐渐拉大。
这首先表现为两者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六级考试通 过率差距增大;其次表现为实验班国家英语四级考 试500—599分之间的学生占了 65.30%,对照班四级
曹文华李雪溪:大学综合实验“班s s影响学业成绩之实证研究-----以南昌大学综合实验班2014级英语成绩为例
450—549分之间的学生占了 67.84%,两者分数段相差一个档次,实验班国家英语六级考试450—549分 之间的学生占了 48.39%,对照班国家英语六级考试 低于425分的学生就占50.39%,两者分数段至少相 差两个档次。
(三)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在相近的英语基础上产生了明显差距
表3是加入了高考英语成绩的国家英语等级考 试成绩的对比,通过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高考英语 成绩可知,实验班英语入学基础比对照班略差,高考 英语平均成绩分别相差1.66分、1.87分。
与之相反,实验班学生的国家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成绩分别高 出对照班29.24分、25.66分,这个差距主要应该是大 学阶段学习过程中产生的。
如表3所示,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的离散程度大 于对照班,这是实验班选拔多元标准造成的高考英 语成绩差异较大,而对照班学生则依据高考英语成 绩一元标准进行选拔,高考英语成绩个体之间的差 距自然相对较小。
实验班与对照班高考英语成绩离 散程度的特征对比更加说明了大学阶段教育对大学 英语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表3实验班与对照班
高考总分与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对比表
平均值 标准差 极大值 极小值
129.97 7.65 143 110
131. 63 4.23 147 126
531.91 49.02 625 419
502. 67 51. 31 660 252
129.95 7.38 143 110
131.82 4.20 147 126
450. 02 66. 59 609 292
424. 36 62.94 617 245
注:高考英语成绩的不同是由于国家英语四级、六级考 试的样本量不同所致。
三、实验班两类英语水平学生与对照班的比较
依据实验班与对照班的选拔标准可知,对照班 学生是高考英语成绩优异者,实验班学生的高考英 语成绩可能并不突出,即不能凭借英语高考成绩突 出(达到138分)而只能依据高考总成绩优异或语文、数学高考成绩突出入选实验班。
因此,可以把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分为高考英语成绩优秀(英语高 考成绩达到138分)与高考英语成绩不优秀(高考英 语成绩低于138分)两类予以进一步的比较,以观察 两类学生的差异是否存在区别以及区别的程度。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对应群体国家英语四级成绩比较
从表4可知,以高考英语成绩大于或等于138分 作为筛选条件,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略低于对照班0.34分;以高考英语成绩小于138分作为筛选条件,实验班比对照班低3.47分。
也就是说,实验班与对照 班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群体的英语入学基础基 本相当,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不优秀的学生群体英 语入学基础整体上低于对照班。
参加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实验班样本学生中有 22名学生属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76名学生属高 考英语成绩不优秀群体;对照班则有211名学生属高 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1782名学生属高考英语成绩 不优秀群体。
如表4所示,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优秀 群体国家英语四级平均成绩高出对照班48.10分;实 验班高考英语成绩不优秀群体国家英语四级平均成 绩高出对照班19.83分。
也就是说,无论高考英语成 绩优秀群体还是高考英语成绩不优秀群体,实验班 的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班相应群 体,其中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在国家英语四级考 试中的优势更为明显。
从国家英语四级成绩的离散 程度来看,实验班与对照班高考英语成绩不优秀群 体差别不大,对照班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的离散 程度也与之接近,只有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 体的离散程度明显变小,充分显亦出该群体的整体 优势。
表4实验班与对照班高考英语成绩
优秀与不优秀群体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比较表
廳教师国家英语四级国家英语四级~~对臟国家英语六级国家英语六级~~
_______________平均分及排名通过率(%)及排名平均分及排名平均分及排名通过率(%)及排名平均分及排名222 A537.33 1100.00 1130.41 46 446. 75 6 66. 67 5130.50 46丄丄丄B537.09 3100.00 1131.43 29 472.00 181. 82 1131.32 32 B1B525.09 6 97. 67 8 132.28 12 465.62 3 72. 97 3132.68 10 333 C523.85 797.44 14 128.62 52 439.57 10 62. 86 7 128.51 52 A1A516.58 9 97. 22 16 130.03 51 440.41 9 62.07 9 130.24 49 A2 A502.48 25 92.50 36 131.55 27 426.44 27 52.94 22 131.94 21 Cl C502.22 26 91. 44 25 131.03 36 414.42 40 41. 94 39 131.19 37
高考英语成绩
国家英语四级成I 高考英语成绩
国家英语六级成绩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对应群体国家英语六级成绩
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的实验班学生中,有21 名学生属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实验班该群体共 有22人,仅有一人未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72名学生属高考英语成绩不优秀群体;对照班有166名学 生属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1374名学生属高考英 语成绩不优秀群体。
由表5可知,实验班高考英语成 绩优秀群体的英语平均成绩低于对照班0.49分,实 验班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不优秀群体的英语平均成 绩低于对照班3.68分,即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的 考生中,实验班与对照班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 群体的英语入学基础大体相当,实验班高考英语成 绩不优秀的学生群体英语入学基础整体上低于对照 班。
如表5所示,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国家 英语六级平均成绩高出对照班61.65分;实验班高考 英语成绩不优秀群体国家英语六级平均成绩高出对 照班11.24分。
同样,从国家英语六级成绩的离散程 度来看,实验班与对照班高考英语成绩不优秀群体 差别不大,对照班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的离散程 度也与之接近,仅有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 的离散程度明显较小,即相当部分对照班高考英语 成绩优秀学生的国家英语六级成绩不理想。
表5 实验班与对照班高考英语成绩
优秀与不优秀群体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比较表
平均值标准差极大/小值通过率(%)
实验班g138139. 52 1.69143/138/高考英语成绩
对照班兰138140. 012. 12147/138/
实验班兰138509. 0553.08609/435100. 00
国家英语六级成绩
对照班套138447. 4065.99608/25966.27
实验班<138127. 15 5.89137/110/高考英语成绩
对照班<138130. 833. 18137/126/
实验班〈138432.8160. 17564/29259. 72
国家英语六级成绩
对照班<138421. 5762.01617/24547.60虽然表4、表5均证明实验班学生的大学英语学 业成绩呈现出整体性优势而并非个别现象,然而,高 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与不优秀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 优势有明显的差别,即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在国 家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中的优势更大,分别高出对照 班48.10分、61.65分,而高考英语成绩不优秀群体仅
2017年第5期4K 分别比对照班高19.83分、11.24分。
在国家英语四级 考试的通过率维度,无论是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 还是不优秀群体学生,实验班均存在小幅的优势,两 个群体的优势几无差别。
在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的通 过率维度,虽然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不优 秀群体学生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高考英语成绩 优秀群体的优势更为明显,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 通过率相差33.73个百分点,高考英语成绩不优秀群 体通过率仅相差12.12个百分点。
纵向上(从第二学 期参加的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到第三学期参加的国家 英语六级考试)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呈现 稳定的进步状态,不优秀群体呈现不稳定进步状态。
依表4、表5可见,入学时的学业基础对大学学业成绩 有一定影响,但是并不能决定大学阶段的学业成绩,因此,存在其他因素导致实验班学生大学学业成绩 的整体性提升。
这说明实验班对大学英语学业成绩 起到了明显的正面作用且体现在整体层面,在具体 结果上对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群体的正面作用更大。
四、实验班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影响因素探析
如果过实验班大学英语学业成绩的整体优势不 能归因于入学时的英语基础,那么,师资力量是否为 主要原因?如果优质的师资意味着优秀的成绩,那 么实验班的创办就失去了基本的意义。
因此,有必 要探讨师资力量对实验班、对照班大学英语学业成 绩具体产生了什么影响。
实验班共分为3个英语教 学班,分别由A、B、C三位教师任教(为了叙述方便,分别以111、222、333代替),对照班共有49个教学班,包括A、B、C三位教师在内共有17位教师任教。
可以 说,相对于对照班,实验班的英语课程并未单独聘用 教师。
于是,问题的关键就转变为A、B、C三位教师任 教的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大学英语学业成绩有无区 别,A、B、C三位教师与其他14位教师对照班的大学 英语学业成绩有无区别,也就是进一步探析A、B、C 三位教师在这17位教师中是否是最优秀的一个群体 以及对实验班、对照班大学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有 无明显差别。
(一)人^、(:三位教师任教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
实验班的A、B、C三位任课教师同时分别任教了
曹文华李雪溪:大学综合实验“班s s影响学业成绩之实证研究-----以南昌大学综合实验班2014级英语成绩为例
A1、A2、B1、C1四个对照班。
如表6所示,三个实验班 的国家英语四级、六级成绩排名相对于高考英语成 绩排名有了极大的提高,A、B、C三位英语教师实验 班的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各自任教的 对照班,与之相反,他们任教实验班的高考英语成绩 则低于对照班(仅有A教师任教的实验班222的高考 英语成绩略高于A1对照班,国家英语四级、六级考 试样本分别高5个名次、3个名次)。
综合A、B、C三位 英语教师任教的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位置,发现 只有B教师不仅任教的111实验班国家英语四级、六 级考试通过率与六级平均分均列第1名,且其任教的 唯一一个对照班B1班在四项成绩指标上也分列第6 名、第8名、第3名、第3名,尤其是国家英语六级考试 通过率超过了另外两位教师任教的222实验班与333 实验班,但是该班的高考英语成绩也位居前列,在这 个7个班中成绩最好,在全部52个班中也位居前列。
A与C两位英语教师任教的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排 名在最后一个“集团”,C教师任教的333实验班更是 在52个班中位列末位且平均分数远远低于前面51个 班,这两个实验班的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同样相 当优秀,但两位教师任教的三个对照班的国家英语 等级考试成绩并无明显优势,仅有A1班国家英语四 级、六级考试的排名有大幅提高,而A2、C1两个对照 班的国家英语六级成绩排名还有下降。
因此,实验 班在国家英语等级考试中取得的整体优势既不能完 全归结于入学时的英语基础,也不能归结于优秀的 师资。
表6 实验班教师与其任教对照班
国家英语考试成绩及通过率与高考成绩分班一览表
国家英语四级 国家英语四级 对应高考 国家英语六级 国家英语六级 对应高考
平均分及排名通过率(%)及排名平均分及排名平均分及排名通过率(%)及排名平均分及排名
100. 00
100. 00
41 46 446
(二)对照班A、B、C三位教师与其他14位教师成绩比较
为了进一步确认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师资水平差异,需要比较A、B、C三位教师任教的对照班与其他 14位教师任教的对照班成绩,因此,把同一教师任教 的各对照班成绩分别归并为一个“大”班,17位教师 对应17个大的对照班,归并结果如表7所示,为了更 为全面地进行比较,也将三个实验班的数据列入其 中。
从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B与实验班A国家 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两项指标均在20个班中高居前 两名,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两项指标均在20个班 中分别第1名、第3名,对照班B的国家英语六级考试 成绩两项指标均列第2名。
实验班C的国家英语六级 平均分、通过率与国家英语四级平均分均为第4名,与对照班相比仅落后于B教师执教的对照班,国家 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第5名,落后与B、G两位教师 执教的对照班,需要考虑的是C教师任教的实验班 高考英语成绩在各教师任教的“大”班中列在末位,而B、G两位教师任教的对照班高考英语成绩分列第 3名、第2名。
这同样显示出实验“班”本身发挥了明
表7各教师对照班英语成绩情况一览表
国家英语四级 国家英语四级 对应高考 国家英语六级 国家英语六级
平均分及排名通过率(%)及排名平均分及排名平均分及排名通过率(%)及排名平均分及排名
100.00
100.00
131.43 11 472.00
130.01 19 446. 75
132.65
130.83
436. 25
436. 18
81. 82
66. 67
430. 15 8
420.46 17
18
95 7
显的正向作用。
其余14位教师任教的对照班中,G、D两位教师 任教的对照班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最为优秀,但 是,其高考英语成绩也位居前列,因此,这两位教师 任教的对照班优秀的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更多是 由于学生入学时更好的英语基础所致。
仅有F教师 任教的对照班国家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的排名相对
(下转第76页)
张继明 韩宏:从管理到服^务:高校教师发展模式的反,
电与变革
参考文献:
〔1〕张继明.学术本位视域下的大学章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2〕魏宏聚.欧内斯特•博耶“教学学术”思想的内涵与启 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9) :38-41.
〔3〕别敦荣,韦莉娜,李家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 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3): 10.
〔4〕张继明.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多维意涵与综合治 理〔J〕.高等理科教育,2016(3) :55-60.
〔5〕王策三.尽力尽责总结经验教训——评“十年课改:超 越成与败的简单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13(6) :5-19.
〔6〕谢维和.教师尊严的教育基础—
—谈教师怎样才能得 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仰〔J〕.人民教育,2016(2) :22-25.
〔7〕刘献君.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J〕.中国高等教 育,2014(Z1):62.
〔8〕李志锋,沈红.论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J〕.武汉理工 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846-850.
〔9〕洪志忠.高校基层教研室的演化与重建〔J〕.大学教育 科学,2016(3) :86-92.
(责任编辑:郑芳)
(上接第60页)
于高考成绩排名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F教师执教对 照班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在17位教师执教的所有对 照班中排名最低,仅优于实验班222、实验班333而列 第18名,其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平均分、通过率已分别 进步至第9名、第10名,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平均分、通 过率均进一步提升至第8名。
国家英语四级、六级成 绩排名提升幅度更高者仅有三个实验班,相近者仅 有A教师执教的对照班。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Q教师任 教的对照班,高考英语成绩列第1位,国家英语等级 成绩大幅度下滑,尤其是在通过率维度,两次考试均 列第19位,这又从反面说明优秀的高考英语成绩也 未必能保证优秀的大学学业成绩。
因此,能够在国家英语等级考试中取得明显的整体性优势,南昌大 学综合实验班的班集体本身发挥了重要的正面作 用。
也就是说,班集体的班风、学风是影响大学阶段 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马延奇,史加翠.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1(5):105.
〔2〕张羽,杨斌,张春生.中国高校班集体制度对学生成绩 影响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3):139.
(责任编辑: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