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
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的三要素是:人,货,场。
人
管理者如果想要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首先要选对人。
我把学习型组织中的人,分为3等:
上等:自驱者
要找到本身就是自驱型的人,而且自驱型的人多多益善。
中等:追随者
如果找不到那么多自驱型的人,那么就选择一些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人,此为中等。
我自己就属于这一类型,我从小到大并不属于自驱型的人,但是我发现我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比如把我放到垃圾堆,我就是垃圾;把我放到一堆自驱型的人中,我就会自驱。
后来在我老婆提醒下,意识到了这点,然后我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构建一个“内卷”自己的环境。
比如我其实是个标准宅男,不爱运动,但是我又想变得健康,那么我就花钱雇佣教练,教练自然会每天督促我,我健身后发朋友圈打卡,就会形成正反馈。
构建一个“内卷”自己的环境这个方法,我之后会单独写一篇文章。
下等:固定性人格成员
又不自驱,又不受环境影响,那么针对这种人,没什么好方法。
相信很多管理者组织过读书角,脑暴会,共创会,吐槽大会,有用吗?没有用,都是自嗨。
很多只是管理者自己的心理慰藉,觉得自己尽力了,他本质的原因是:人群不对。
读书,思考,真的喜欢做的人,不需要你组织,不是这类人,你组织也没用。
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控制这个固定性人格成员的比例。
一个团队,要尽可能找到10-20%的自驱者,40-60%的追随者,整个团队的固定性人格成员要控制在20-50%以下,绝对绝对不能过半。
放心,这些人只不过是不太容易成长,理论上还是能够胜任手头
的工作的。
作为管理者,要做的是用10-20%的自驱者去带动40-60%的追随者,剩下的,就随他去吧。
货
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要学什么?怎么学?
其实很多人有学习的意识,但是没有选择正确学习内容的能力。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并不难,难的是筛选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知识。
那谁来做选品(要学习的内容)最合适?是管理者吗?其实不是。
选品,要基于用户的兴趣,而不是卖家的喜好。
有一句话: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出来。
所以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核心是组织整体有学习,而不是在于学什么,先形成共同学习的习惯就好了。
我们团队有3种分享,我会分别说下:
第一种分享
第一种分享,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我拉来的千川汇等各位高手,给我们团队做抖音电商最前沿的信息输入。
另一种是我觉得我们团队应该学什么,就去邀请外部团队,给我们组分享。
这类分享,一到两周一次,很密集,都在周四周五,你想学习,每周都有机会,而且还有录屏可以反复地听。
第二种分享
第二种分享,是团队内相互分享,这个主题,我故意带偏了。
他完全不局限于工作:
我们团队相互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分享:夜店文化,创业经历,欧洲自驾游,二次元世界,威士忌,医学常识等,我的团队是分散在4个城市的,可能半年到一年才见一面,而这个分享的好处在于:增加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团队会更有凝聚力。
而且准备这个分享,每个成员也需要先准备,思考架构,配图,输出,分享,都搞定了其实就是个完整学习的过程。
这个分享,我可能1年就偶尔参加几次,主要是凯哥在组织,每次N多人参加,根本
用不到我,我出差几周,他们都正常做。
第三种分享
刚才讲完了两种分享,第一种是最先进的知识,被动地学;第二种是:有兴趣的内容,主动地学,而且要自己成为分享者;第三种分享,我换了一个玩法:主动地思考。
这个玩法,我们玩了一年,刚轮到我回答。
基本上大家都心照不宣,3个正式的问题,2个生活的问题,也根本不需要我操心。
你回答别人的问题,你需要思考吧?
这就是我的“货”。
场
学习型组织的场,分为哪些种?
氛围场
我的第一种分享,其实就是一种氛围场。
我作为管理者,能给你提供正确的信息,给你提供最先进的学习资源,市面上最牛的讲师在跟你讲干货,可能付费听的话,每位讲师都要值个万八千的。
你如果不学,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毕竟不是九年义务制。
但是你会发现,总有人主动地学,也有人随大流顺着就学完了,也获得了成长。
光千川汇的分享,我让谈洁同学组织的,我昨天看了一下,已经组织了37场,这个内容足够丰富。
如果团队50%以上的人都在学习,而你每周划水,就自然而然会被淘汰掉。
即使不被淘汰,你自己过得也不舒服,因为你会觉得,你跟身边的人不是一类。
分布式场
凯哥团队和舟姐团队的学习,我从来没管过,因为不需要。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自驱型的人,那么他们都能带动自己的小团队学习,我就没必要非集中在一起。
现在不都讲究个去中心化么?
结论
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看起来是人才培养中“选用育留”里的“育”。
但是其实核心是:选。
一定要面对面才能学习么?一定要周末大家正坐在一起才能学习么?其实不需要。
重要的是:选正确的人,
给到正确的方向和充足的资源,制定有效运行的规则,其他的,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