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6.22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6.22祖国统一大业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解放台湾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如图)。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转变的有利条件是( )
①20世纪70年代,各国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③中美建交,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④台湾国民党当局要求缓和同大陆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综合国力还不是十分强大;国民党当局也没有提出缓和同大陆的关系。
因此,②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C
2.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指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
”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
A.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可保留军队
C.现行社会制度不变
D.同外国的政治关系不变
解析:外交关系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由中央政府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2015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6周年。
它的发表曾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倡议国共两党进行谈判
解析:《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为两岸关系的缓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答案:A
4.1979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参议院代表团时说:“中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否则就等于捆住自己的手脚,使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变得不可能。
”中国政府不排除武力收复台湾主要是基于( )
A.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需要
B.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需要
C.反对西方国家干涉内政的需要
D.迅速完成国家政治统一的需要
解析: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在必要的条件下,中国政府可以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答案:A
5.为了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邓小平提出了“港人治港”的界限和标准问题。
这里的“港人”首先必须是( )
A.在香港居住过的人
B.有在香港居住权利的人
C.出生在香港的人
D.在香港有永久性居留权的中国人
解析:香港回归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行使主权,因此,治理香港的人必须首先是中国人。
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的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A.国家统一问题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问题
D.党派间的关系问题
解析:“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即“一国两制”,即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
答案:A
7.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有的权利不同
解析: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答案:A
8.“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这首诗最有可能创作于( )
A.新中国成立之时
B.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之时
C.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时
D.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之时
解析:由“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可知是指香港回归。
答案:C
9.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外出,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
”出现外流港人回港的主要因素在于( )
A.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大力支持
B.香港地区的稳定繁荣
C.内地与香港关系的日益密切
D.国际局势的日趋缓和
解析: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保持了稳定与繁荣的局面,它对全球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答案:B
10.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
传单上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开展
解析:题目提供的传单内容,表达了台湾民众强烈的思乡之情。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答案:A
11.“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和避干戈。
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
”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
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
解析:“久分终必合”是期盼统一,“避干戈”是希望避免战争,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答案:C
12.2014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工作报告中说,全国政协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大力宣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
①符合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有利于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③会促使两岸迅速走向政治统一④将会促使两岸间的分歧迅速消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之间的分歧不可能迅速消失,③④的叙述是不确切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鸦片战争以后一直被英国占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新中国没有
立即收回香港主权。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
材料二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江泽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
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香港是怎样被英国占领的?
(2)对“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应如何理解?中国如何对香港行使主权?
(3)香港回归祖国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1)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强大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时。
通过设立特别行政区,通过立法的形式,对香港行使主权。
(3)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香港同胞从此真正成为这块土地上的主人。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材料二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包括: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设有高度自治权;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将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继续同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英国和其他国家在香港的经济利益将受到照顾。
请完成:
(1)比较我国政府在台湾、香港的基本政策有何异同?
(2)采取这些不同政策的意义如何?
参考答案:(1)相同点: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保护私人财产,保护外国在当地的经济利益。
不同点:台湾可保留军队,香港的外交、国防事务则由中央人民政府承担。
(2)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利于保持台湾、香港地区的稳定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