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状况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状况调查
【摘要】在中国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异军突起,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统计,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一亿左右,占农民工总数的60%。
然而,他们的闲暇生活却迟迟未得到关注和改善,由此引发了诸多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
本文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进行调查研究,并从制度、企业、自身多角度给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的建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健康、热情工作与生活。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精神生活
一、引言
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新名词被首次写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其是指80、90年代出生在农村并具有农村户口身份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工。
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鲜明的区别。
闲暇,是指没有事做的时候。
目前很多学者对闲暇的普遍理解就是指个人有支配和利用闲暇时间的自由。
闲暇生活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象征,而新生代农民工迫于工作的高强度和在城市生存的现实压力,其闲暇生活质量不容乐观。
2010年轰动一时的富士康“N连跳”员工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高度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样本数据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本项研究共发放200份问卷,有效问卷180份,其中男性96份、女性84份。
主要涉及服装生产加工、服装导购、建筑、餐馆、美容美发、交通运输等行业,并认为符合当下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流向。
在这些问卷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与其行业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不同行业月收入有较大差别,其中建筑行业月收入最高,过半数的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最低工资也是2000—3000元。
其次,从事交通运输的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也在3000以上,在服装生产这行工作的月收入集中在2000—3000,而从事餐饮、美发、服装导购等服务业的工资均不高,它们的众数出现在1200—1600元中。
而从工作强度及工作难度来看,体现出了工作强度越大,工资越高的特点。
从图1可以看出,相比其他行业,从事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很少,这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其受苦程度较低,就业倾向于像餐饮、美发、服装生产等体力付出较小的行业。
另外,在这些被调查者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学历的有99人,占了一半以上,小学学历的有13人,而大专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只
有6人,如图2所示。
2、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状况
本课题从两方面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安排,一是他们自己的计划安排,二是外部提供的活动。
通过这内外两个角度较好地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对闲暇生活的追求和企业等外部条件对他们业余生活的帮助情况。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些如“您平均每天有几小时的闲暇休息时间(一天按12小时计)”,“您的闲暇时间主要做什么(选出六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您是否参加过以下组织的活动”,“您所在企业举行文娱活动的频率”等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1)睡觉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最主要的闲暇安排。
在180人中,有142人选择了睡觉,比例达到78.9%。
其次是听音乐,比例是78.3%,看电影电视、逛街、网吧上网聊天游戏和手机上网依次排在后面,比例均在50%以上。
另外,有少数人会选择去饭馆或歌厅放松,而对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读书看报、去图书馆等,比例很低,只有32.3%和14.4%。
令人惊讶的是,180人中只有20个人会参加文体活动,比例最低,仅为12.8%。
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安排的总体情况。
在这些活动中,有27.78%的人把听音乐放在第一位,18.33%的人把打牌放在第一位,选择睡觉作为主导安排的人数占15.56%。
另外,选择有时间就去网吧上网的人数占12.78%,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对于读书看报、图书馆、公园这些有利自身素质提高的活动,只有8%左右的人把它们作为首选。
此外,34%的人平均每月文化消费金额为0元,49%的人为1—20元每月,剩下17%的人平均每月文化消费为20—50元,也没有人消费数在50以上。
(2)从性别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
问卷涉及96位男性、84份女性,在此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闲暇生活的安排与性别有关。
从表2得知,男性在空闲时,睡觉、网吧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电视、打牌、手机上网分别占据前6位,比例均达到50%以上。
其中,睡觉占第一位,比例是77.1%,其次是网吧上网(72.9%)。
在实地访谈中,本组成员了解到有不少新生代农民工是通宵上网,打游戏是最主要的内容。
而女性在闲暇时间里,听音乐是她们最主要的活动,比例为95.2%,其次是逛街(88.1%)。
在不考虑重要性的前提下,前六项安排中,女性和男性唯一不同的是男性会在业余时间打牌(53.1%),而女性则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逛街(88.1%)上。
另外,男性选择读书看报的比例比女性高,反应男性对社会时事的关注程度和对自身发展的要求比女性高。
但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对文体活动的积极性都很低,偏好于室内活动,男性比例仍略高于女性。
(3)从学历角度看新生农民工的闲暇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学历不同,他们对闲暇生活的安排也不一样。
小学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把更多的可支配时间用于睡觉、打牌、网吧上网。
他们几乎不去歌厅唱歌、也不去图书馆借阅书籍。
对于学历是初高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大部分闲暇时间花在听音乐、睡觉、上网、看电视电影上。
在中专和大专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打牌、网吧上网的
比例下降,读书看报、去图书馆的比例增加(见图3),反映出学历越高,越倾向于把业余时间花在提升自己文化素质上。
但是手机上网的比例并没有随着学历的提高而有所变化,时下手机均有网络功能,手机上网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流行的娱乐方式。
(4)从收入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
问卷共设置了6个平均月收入段,最低工资段是600—1200元,最高是4000元以上。
从图4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不管处在哪个工资段,睡觉和网吧上网的比例都很高,而参加文体活动和图书馆的比例倒数。
另外,工资水平提高,用在闲暇生活的费用也相应增加,如选择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网吧上网,而睡觉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但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时,此比例又有所上升,这是因为随着收入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能负担起更多的娱乐活动。
而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都从事艰苦的建筑行业,其工作强度大,居住条件差,完全谈不上有文娱活动设施,因而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文体活动的比例几乎没有,也不曾去过图书馆,他们的业余时间主要就是听歌、打牌、睡觉、上网。
这也是为什么去图书馆、读书看报这两条折线在4000元以上出现下降的原因。
至于所在单位和所在社区提供的文化活动方面,不管从事何种行业,他们基本上都在“所在单位有没有共青团组织”这一栏中选了“无”,自然共青团组织开展活动情况是“从没有,基本不了解”。
对于所在单位或居住社区组织文娱活动的频率,29%的人选了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举行,66%的人声称工作单位或生活社区没有提供任何文化活动,这一情况在建筑行业里尤为明显。
其中,22%的人认为活动单一,不能满足基本需求。
三、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存在的问题
1、闲暇时间短,生活单调,缺乏文娱活动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不管是从事哪种行业,其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资水平低。
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时间非常紧,限制了一些需要较多时间来进行的业余活动;工作强度大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体育和学习活动的心情和体力要求,他们宁愿睡觉也不愿参加文体活动;工资低,生活成本高使得他们不愿花过多的金钱去进行一些高消费的活动。
基本上是重复着工作—吃饭—睡觉的点线生活,生活单调而乏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工作时间长,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
从图5可以看出,他们平均每天只有两小时和一小时休息时间的人数占据前两名,分别是44人和43人,推算一下,一周的工作时间即为70—77小时。
在问卷中,我们也得知,偶尔周末会有一天假,但就是这样,也大大超过了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
另外,一个很醒目的数据便是30人,代表没有闲暇时间的新生代农民工人数,比例为整个问卷的1/3,足见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空闲时间稀少。
新生代农民工在业余时间主要是听音乐、睡觉、上网、看视频、打牌、逛街,偶尔会读读书,加之企业社区文娱活动欠缺,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活动方式单调,活动途径缺乏。
在调查中,我们问到在城市生活中最困扰他们的问题有什么
时,排在第三位的就是缺乏文娱活动,而他们普遍希望企业组织爬山户外活动、知识讲座、电影展览、图书借阅等文体休闲活动。
这一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质量低下。
2、享受性和发展性要求不协调
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大都把较多闲暇时间用在听音乐、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视、逛街等娱乐活动上,然而会读书看报、去图书馆的人数占的比例只有32.3%和14.4%,且把它们放在首位的人数也只有8%左右。
另外,在文化消费上,数额也不容乐观。
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生活消费的享受性要求日益提高。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消费观念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同时更多地倾向于逛街、上网、KTV 和聊天等具有享受性的活动之中。
但也可以反衬出他们对自身发展性的要求并没有跟上步伐,没有较好地利用闲暇时间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
3、内心孤独,精神生活失落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群相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
他们大多没有务农经历,初高中毕业,职业期望值高,不愿干脏活、累活和收入低的活。
打工不再只是为了赚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而是带有“闯天下、寻发展”的目的。
而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又不断消解着他们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
总之,比起第一代农民工,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又不愿回乡的“边缘人”。
但其从事的职业(依然是“赃、累、差、重、险”等城市人不屑的职业)、享受的社会待遇(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社会尊重的缺乏等)和面临的制度环境(用工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壁垒)依旧与父辈大体相当,并且与城市人形成巨大反差,加之青春期的躁动和对未来的迷茫,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社会距离感乃至不满情绪。
在问卷中,“最困扰您在城市生活”的选项中,经过统计,发现在“生活成本高”、“缺乏文娱生活”后即是“远离亲人,感到孤独”、“没有朋友,无人交心”。
这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心落寞感,没有心灵依托,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且交际圈也仅仅局限于老乡或工友,容易产生被孤立的感觉。
他们不被城市所认可,不被城市人所了解,现实的残酷、生存的压力和美丽梦想的冲突使得他们内心苦闷,却缺乏有效的途径去缓解和发泄,在问及“面对压力,倾向于选择何种方法缓解”时,占据前6项的是听音乐、看电视电影、睡觉、上网聊天、找朋友倾诉和沉默。
可见,面对压力,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是喜欢自己一人解决,而不是向外界寻求帮助,而这些方式的效果也只是短暂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对策分析
1、消除制度障碍,缓解新生代心理压力
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质量的低下和精神生活的失落,根本原因是受制度的阻碍。
在中国这样一个“二元户籍制度”从1958年存续至今的国情下,中国公民
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城乡有别,使得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政策权利方面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相同的待遇,致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闲暇生活也基本处于真空地带。
因此,必须改革户籍制度,放宽城市准入门槛,取消农民进城务工的种种限制。
首先,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再分配制度,提高他们的收入,将新生代农民工最为关心的就业安全、失业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纳入保障范围之内,使他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
其次,扩大社会公共服务的范围,尽量实现城乡服务的均等化。
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压力和社会压力,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有信心面对未来,才能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进而丰富闲暇生活,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
2、构建企业人文关怀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匮乏,与企业的人文关怀缺失密不可分。
当下,大多企业把农民工当成是流水线上的机器,他们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压榨新生代农民工的正常业余时间,强制他们加班加点,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却难以提高。
因此,企业应负有重大责任。
首先,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实行最低工资制,缩小工时,或实行倒班制,增加他们的闲暇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
其次,企业不仅仅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待遇,还应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重视农民工的闲暇生活,从根本上关注人及人的发展问题。
所以,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丰富他们的闲暇生活,如在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社区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从室内走出来,降低手机上网、睡觉、听歌的频率,去室外锻炼身体和心智,应付紧张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培养他们的业余爱好,陶冶情操,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再次,企业可以定期举行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联赛,不仅可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与企业的感情和凝聚力,也可加强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力。
另外,企业可设立小型图书馆,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让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图书馆的常客,定期举行知识竞赛活动和专业讲座,既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此外,企业还可以适当的提供电影、小品演出,或爬山等旅游活动,切实地提高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的质量。
3、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充实闲暇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在空闲时候普遍倾向于在室内活动,且其交际圈也局限于老乡或工友,而不愿走出去参加一些公共活动或是和城市人接触,原因之一便是他们内心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来自城市居民的歧视和排斥,来自他们弱势的经济地位。
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必须懂得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在业余时间不能仅仅满足自己的享受性要求,还得要注重发展性要求,要利用闲暇时间继续学习,增加文化消费金额,阅读书籍,提高文化水平,丰富个人知识面,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素养,加强技能培训,拓宽个人发展空间。
此外,新生代农民工还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除内心的自卑感,对生活充满热情,能够积极与人交往。
用更加乐观的心态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用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式充实自己的闲暇生活,使它有意义。
五、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已经成为中国劳动供给的主流。
他们在给城市创造财富的时候,属于自己的闲暇生活却单调而匮乏,提高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质量对于他们的精神生活、处世态度、工作激情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减少犯罪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孔文玉:我国农民闲暇生活行为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9).
[2] 鲜开林、刘晓亮: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1).
[3] 王中原:从“边缘人”到“新阶级”?——新生代农民工的抗争活动与中国城市的政治发展[J].2012(2).
[4]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2007(3).
[5] 郝丹梅、位丹丹: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疏导的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2).
[6] 何晓红:挣扎与弥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关怀体系[J].中国青年研究,2010(9).
[7] 吴红宇、谢国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