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1)

合集下载

第6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6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第六讲力和运动提高解析:这道题采用整体法做起来比较容易,把A和B看成一个整体,整体受到一个向右的12牛的力,而且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处于平衡态,受平衡力,整体必然受到一个向左的力,大小也为12牛,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就是12牛,已经平衡了,对于B物体来说,如果再受力,那么这个力只能是A给的,但是现在A已经平衡了,不会再受力,再受力就非平衡了,所以B不会再受到其他的力。

故,B所受的摩擦力为零。

第2个空仍然把AB看成一个整体,推力就等于摩擦力,故为12牛。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摩擦力和力的平衡的理解。

当A匀速向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即为6牛,而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A的压力和粗糙程度都没有变,因此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变,当A想左匀速运动时,受到的外力大小就等于摩擦力和B物体的重力和,即为12牛。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们对于力的平衡知识的理解。

整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等大反向,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整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既然谈到匀速就会想到受平衡力,所以对于每一个物体来说都受平衡力,甲物体受到一个向左的6牛的力,就会受到一个反方向的向右的大小为6牛的力,这个力恰好是乙物体给的,所以此时乙作用于甲的摩擦力大小就是6牛,放过来甲给乙一个向左的力恰好跟F2平衡,所以丙不受力。

解析:因为当A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拉力是10牛,所以A受到的摩擦力就是10牛,而当拉力为12牛时。

所受的的合力自然为2牛。

其实这道题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关键是分析的过程,只要大家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相信这道题对于大家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解析:这道题运用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A选项中当人手用力向上推天花板的过程中,给天花板一个向上的力,那么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天花板会给人一个向下的力,因而,体重计的示数会增大,而其他的选项只会使示数减小或者不变,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把题审明白了再去看选项。

第11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11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第十一讲生活用电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安全用电的常识,即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等等。

湿抹布是导体,容易导电,所以一旦灯泡漏电,沾上水后就会导电,有触电危险,所以A选项不对。

而人也是导体,当有人触电时,人不能直接用手拉触电的人,应该用绝缘物将其挑开或者拨开电线,所以B 选项不对。

而触电的实质是构成了通路,所以只要构成通路,那么就会触电,所以即使人站在绝缘体上,一手摸火线一手摸零线也会触电,所以D是正确的。

解析:这道题看起来似乎是一道有关日常生活当中的用电问题,实质上考察的是电路故障问题,只要氖管发光就说明有火线存在,即有电,而人没有触电的原因就是没有构成通路,通过氖管发光我们可以知道不是火线断了,而是零线断了。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电学故障题时一定要细心,注意审题,观察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会把题做的既快又准。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电路的连接问题,家庭电路的安装顺序为:电能表、闸刀开关、熔断器、用电器及开关。

而对于三孔插座,规则是:左零、右火、上地,所以上图中的线应按此法来接。

开关应接在火线上,灯泡接在零线上就可以了。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电路的连接故障问题,当把录音机的插头插入引出电线的上插座上实际是相当于将灯泡和录音机串联在一起了,而串联是分压的,所以录音机是不会正常工作的,因为通过的电流过小,所以录音机不能正常工作。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仍然是电路的安装问题,家庭电路的连接顺序是电能表、闸刀开关、熔断器、用电器及开关。

而A选项检验灯泡正常发光,说明另一只灯泡被短路,,所以A选项不正确。

而C选项不是出现了短路现象,而是他们两个串联在一起了。

D选项不是因为电路中出现了短路,而是出现了断路。

所以综上可知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审题。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利用右手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上方的小磁针的N、S极。

通过右手定则判断可知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

第13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13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13讲压强(下)
【解析】:首先抓住公式p=F/S,明确F、S的变化情况,便可对甲,乙p的变化情况作出正
确判断,或者运用形状规则物体对地面压强的推导公式p=ρgh,,压强只与物体ρ和h有关,则得出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对于丙对地面压强的判断只能先将丙物体从阴影分割处切去规则的部分,此时剩下的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由p=ρgh 知与甲乙相等,再补充上切去多余的非阴影区域则得出丙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灵活应用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学生从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及具体图示怎么选择更加合适的公式来解题,是能更迅速得出答案的关键。

首先根据已知压强相等,根据公式p=ρgh,知高度和密度成反比,故a的密度大,又据p=F/S得出a的重力大。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理清物体之间压强及物体对地面压强中压力及受力面积的正确选择,对于压强之比的关键在于找到压力之比和受力面积之比,此题首先根据公式找到a,b的重力之比则再将受力面积之比带入即可。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压强的定义式的应用,及G=mg=ρvg=ρshg的灵活运用。

【接上】此题是“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的一道典型题,重点考查学生根据图像得出物体密度,再根据已知条件A,B 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ρv,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得出A,B体积之比,进而得出底面积之比,结合压强的定义式得出答案。

【解析】此题是一道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对压力、压强整体理解的综合性的试题,从甲、乙的密度相等,和质量相等的两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同的已知条件解题的思路不同,但最终都是要先判断两种情况下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赵艳红老师提供)。

第4讲 初二海淀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4讲 初二海淀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海淀体系提高班复习巩固好题精讲第4讲质量和密度解析:此题是密度公式应用问题中的等质量变化问题。

论是水结冰,还是冰熔化成水是质量不变的,这是此题的隐含条件,也是做对此题的“题眼”所在。

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二者质量是相等的,所以冰的体积一定大一些。

总结:冰水问题八字口诀:“质量相等,水九冰十”:水结冰,体积增大量是原来水体积的九分之一;冰熔化成水,体积减小量是原来冰体积的十分之一。

解析:此题属于高端题目,做错的同学较多,很多同学选了A。

根本原因是没有区分开“装有”和“装满”的区别;此题要是把“装有”改成“装满”,A项才是正确答案!做题的时候需要假设为装满,使此题成为密度公式应用中的“等体积变化问题”,溢出的酒精的体积等于金属的体积等于溢出的水的体积,从而做出正确答案。

总结:密度公式应用中三大常考题型:(1)等体积变化问题,如:瓶子装满液体,工件铸造问题等,(2)等质量变化问题,主要是冰化水,水结冰。

(3)空心问题。

解析:假设酒精中没有一点水,则此时是纯酒精,其密度应该是0.8g/cm 3 .题目中要求水含量不超10%,所以可以假设此时混合酒精一共100g ,其中水有10g ,纯酒精应该是90g ,此时液体的总体积为:V 总=V 水+V 酒;总质量为m 总=100g , 代入总总平V m =ρ计算,此时的密度为0.816g/cm 3。

所以最后液体的密度在0.8g/cm 3 ~0.816g/cm 3之间是合格的。

(1)此题是个范围问题,这类题目需在找到临界点,常采用假设的方法进行求解。

(2)此题为平均密度问题,对于求平均密度一定要先从总质量,总体积下手,再利用公式:总总平V m =ρ 计算,大家记住一定是总质量除以总体积,而不是密度的平均。

总结:密度公式有两个:(1)对于单种物质,其密度为:V m=ρ;(2)对于混合物质,其密度为:总总平V m =ρ。

解析:此题的难点在于读懂题意,平均含沙量是什么意思,其实题目中的括号里已经给出说明,但括号正是同学们容易忽略的地方。

第3讲 初二西城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3讲 初二西城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西城体系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三讲平面镜成像
【解析】这是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像物等距”衍生而来关于速度问题。

此题关注的是像速与镜速的关系。

应该依据距离关系。

如果物不动,镜距(镜子移动的距离)是QQ',像距(像移动的距离)是SS',SS'是QQ'的二倍。

又因为所用时间相同,所以像速是镜速的二倍。

此题中还有一个陷阱是:镜子沿水平方向的速度是V。

那么镜子沿QQ'。

此题是高频考题且极易出错,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每条线是实是虚、垂足、箭头方向,以及法线有没有必要画(没必要)。

法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地面和ABCD的像,连接OB'和OA,人眼能看到的地面的像范围在这两条光线之间即E'F',再找对称点EF即是能看到的地面.
解:如图所示,EF即为人眼从平面镜中能看到阻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

此题的思路很多,关键在于理解。

假定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降低至与障碍AB面接触,眼睛就看不到障碍物后面的地面,因此,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置的镜子在高度该增高(即向上平移)。

(孙世琳老师提供)。

第12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12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宣石复习巩固好题精讲第十二讲压力压强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压力的画法,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压力,即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在画压力的示意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垂直符号。

在这里还需要注意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时候压力等于重力,即大小也等于物体的重力,而当物体放在斜面上的时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小于物体的重力。

解析:这道题是一道思维发散的题目,题中只是说任意切去一半后剩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有三种情况:1、底面积不变,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就是p/2。

2、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剩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就是p。

3、就是使底面积变为原来的1/8,而将物体切去1/2就可以实现2p。

所以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不要思维定势,要有发散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把题做对。

解析:这道题仍然考察的是对压强的公式的理解。

A选项物体重是G,所以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即为G,所以A选项不正确。

B选项也不正确,因为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颊是S,所以直接G/S就是正确答案,所以C 选项也不正确。

而C和D选项就是正确的了。

大家在做这样的题时要多留神,把问题想清楚了,条件看仔细了再去做题。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压力和压强大小的判断问题。

他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可以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因为容器里的水量是相同的,所以他们对桌面的压力是相等的。

而容器里的水对容器的底部就不一样了,容器1中的水对桌面的压力要大于容器2中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所以正确答案就是D。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压强的特殊计算方法。

即P=F/S=G/S=mg/S=pgsh/s=pgh,所以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同种材料同样的高度,只要满足这两条两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就是相同的。

所以这道题选的是D。

希望大家把这个公式记住,方便以后做题。

通过这道题我们发现压强的题目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公式一成不变的硬算,有巧的方法我们最好用巧法啦。

(赵艳红老师提供)。

第2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2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二讲质量和密度
解析:此题关键是同学们对质量及密度概念的理解。

质量属于物体的一种属性,即所有物体都具有一定的质量;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即无论什么物体,如果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是相同的,那么他们的密度就相同。

例如铜勺和铜像,可能其质量不同,但是由于构成他们的物质是相同,所以密度都为铜的密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所以气体的密度是不固定的。

解析:此题关键是同学们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及气体特性的理解。

由于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分子间隙比较大,既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被扩张,因此其密度不固定。

另外,由于气体分子运动相对剧烈些,所以气体会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密闭空间内。

这道题气体被压缩后,其物质的量没有减少,所以质量不变,但是由于体积减少了,所以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会增大。

解析:密度公式的应用。

对于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来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解析:此题可用极限法考虑,假设两种液体分别是水银和酒精,由于水银的密度是酒精的17倍,因此等质量时酒精的体积就是水银的17倍。

因此,A容器中只有极少的水银,而B容器中有一半都装有水银,显然,B容器的质量更大
(马建明老师提供)。

第5讲 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5讲 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竞赛班复习巩固好题精讲第五讲力学基础提高巩固解析:此题默认航天飞机处于失重状态。

A: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和是否失重没什么关系。

B:这是最易选错的,原因在于大家认为弹簧测力计测的是重力,有时也测摩擦力,这是错误的理解,弹簧测力计只能直接测量一种力——弹簧的弹力。

弹力和是否失重没有关系。

我们平时说的“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或测摩擦力”,都是让这些力大小等于弹力而已。

C:失重状态时,东西都飘着了,显然无法用天平测量质量。

选CD:电子表就更没关系了但是现在有个问题,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天平不能测质量了,那怎么测质量呢?提示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了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而惯性只和质量有关……我说的太多了,剩下的同学们自己思考吧!解析:所谓“运动状态”是指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两者变其一,运动状态就变了。

解析:大家可能会有个误解:物体运动时只要受到阻力,立刻开始减速。

其实必须做受力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阻力大于动力的时候才开始减速。

此题中动力(G)不变,而阻力从a到c逐渐增大,所以从a到c先加速后减速。

故在a到c之间某个位置,人的速度会到达最大值,也就是在这个点,阻力等于动力,合外力为0。

还有个容易使人发生误解的地方:人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0,也就是此刻静止。

那么静止不就是平衡状态,合外力为0么?这样理解就不够精确了,平衡状态中的静止不是c处的瞬时静止,而是必须保持一段时间的静止。

让我们重温一下平衡状态的定义:物体受到平衡力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析:此类问题属于多状态多物体问题,典型的中考压轴题的雏形,特点是已知条件暴多(2010年北京中考物理最后一题半面纸的题干让无数考生抓狂),所以做此类题之前要深呼吸平静心情后冷静的处理,头脑发热短路时最好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再做。

【计算题做法】对多物体多状态分别做受力分析→画图→列方程→解方程→OK!【填空选择题做法】这种复杂程度是不可能做为计算压轴题出现的,充其量可以作为填空选择的压轴题。

第9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9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第九讲平面镜成像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中的等距这一条,即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所以依题可知每个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都是相同的格数时就是符合条件的答案。

即B项符合。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仍然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人要想距离视力表5米,在有限的房间内距离是不够的,所以人只能看挂在房间里的平面镜,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米,那么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米就可以了,如果按照这样的推理,那么人距离镜子2米就够了。

所以按照这样的推算2米即为题中所求。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应将这块表反过来看就是答案了。

这道题最直接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印有表盘页的背面直接观察,呵呵,有些同学很容易就找到了解题的规律。

这里建议大家要灵活的去做题,分析题究竟要考什么而不是就题论题,只有这样才能把题做得既快又准。

解析:这道题首先要根据S1的位置来判断光点S的位置,然后再根据S与S2的连线中点来确定转动后平面镜的位置。

此题考察的是平面镜作图的相关知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作图时要讲究对称的原则,平面镜后的线要用虚线。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光的反射知识。

人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事物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能进入人的眼镜,在人的视网膜上成像,所以人就看到了事物。

这道题中B点的乙同学被甲看到就是因为乙同学反射的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大家还要注意的是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析: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光的反射知识。

人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事物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能进入人的眼镜,在人的视网膜上成像,所以人就看到了事物。

这道题中B点的乙同学被甲看到就是因为乙同学反射的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大家还要注意的是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赵艳红老师提供)。

第2讲 初二西城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2讲 初二西城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西城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二讲声现象
例题4:
答案:B
解析:此题不算难题,但选错的同学不在少数,关键在于停止敲击时钟还在振动,如果用手摸能明显感觉到,很多物体停止敲击但振动还很明显,尤其像大钟、锣、鼓等打击乐器。

所以答案应该选B。

例题8:
答案:C
解析:很多同学会错选D,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电光速度比雷声速度快,所以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所以D选项的内容不是解释雷声轰隆不断的原因。

所以审题尤为重要,同学们在审题时一定要读清题意,避免答非所问。

例题9:
答案:C
解析:
再比如,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仍然是声速,千万不能认为超声波超过声速。

不过音调高低,响度大小还是音色如何,它们是声波的特征,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

例题20:
答案:A
解析:选项A和C都是在室内进行,前段时间发出声音的回声和这一时刻声源发出的原声会干扰,
所以效果都会变差。

1m/s的速度比汽车速度还慢,汽车都经过的地方声音还没到,所以起不到喇叭提醒人的作用了。

同样飞机也是这个道理。

例题22:
答案:
练习题:11
答案:D
解析:声音的实验体现的物理思想要仔细分析,A图的实验装置还可以把空气都抽走,可以验证声音的传播和介质的关系;B,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容易,音调越高;C, 发声体都在振动;D选项符合题意。

练习20:
(许萍老师提供)。

第3讲 初二海淀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3讲 初二海淀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海淀体系复习巩固好题精讲第3讲测量解析:这道题虽然是全国物理竞赛题,但是考察的只是学生对长度概念的理解和对长度值的整体把握。

这样的题目作为竞赛题其实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必须要与生活实际衔接起来的物理才能体现他的真正价值。

同学对这样的题目如果刚开始不能做对也没有关系,记住这些长度的大概值,也是一种积累。

解析:这个题目作为了全国物理竞赛题就是为了传达一种信息,生活实际必须与物理紧密联系起来考虑。

这些常识性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汽车的速度,马路的宽度,飞机的速度,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平时去关注生活,才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解析:这个题目很多同学一看到就认为没有错误的,甚至怀疑题目有问题。

而C是很多同学最不容易想到的,平时要求学生们测量前一定看看零刻度线是否完整,导致许多同学认为必须要用零刻度线完整的刻度尺,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把刻度尺的任何一个有连续刻度的地方作为一个刻度尺,那么这样零刻度我们就可以选取任何其中刻度完好的地方,只要把前后测得的值作差就是答案了。

正确答案选C.解析:此题其实考察的就是错误与误差的区别,记住: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能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有效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关系。

我们读数时必须是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也就是说给出一个测量值,它的倒数第二位必然是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对于此题中12.0mm,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1mm,换成米作记录的话应该是0.0120m,这样最小刻度还是1mm。

并且记住: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

估读值一定不能漏掉。

解析:这个题目实际是一道陷阱题,很多同学一看到就认为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就掉入了陷阱。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前一定要先排除误差大的数,也就是说先排除测量中的错误。

此题中显然27.2mm是个错误,先舍去。

再对余下的四个数取平均值,得到结果为25.2mm.解析:以上两题,大家要学会用多种方法完成测量,并掌握这种方法。

2023北京丰台初三二模历史(教师版)

2023北京丰台初三二模历史(教师版)

2023北京丰台初三二模历史2023.06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满分7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习近平主席在一封贺信中指出,________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________处应填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2.右图是商鞅方升,其周身刻有两组铭文。

第一组交代了商鞅在变法期间为统一度量衡造此量器;第二组是加刻的秦始皇诏书,将商鞅制定的标准推行至全国。

此文物见证了A.铁器的普遍性B.西周的建立C.秦量的延续性D.秦朝的暴政3.对下图所示两种货币的解释,正确的是汉初,允许私人和王国铸钱,钱币形制杂乱导致市场混乱,故汉武帝统铸五铢钱唐初,因隋末战乱,货币大幅贬值,百姓生活困苦,故唐高祖改铸开元通宝①形制体现出继承与发展②促成了开放的社会风气③创建了思想统一的局面④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A. ①②B.②③C. ①④D.③④4.时人追忆北魏洛阳城说:“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种变化得益于A.统一多民族国家创立B.文景之治局面出现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D.孝文帝改革的实施5.右图显示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的变化,形成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民族政权并立B.人口快速增长C.经济重心南移D.重文轻武政策6.“自封建变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都不如)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以上材料能说明A.四通八达的中外交通B.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C.各朝都重视边疆治理D.古代选官方式的变化7.右侧是一位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①处应填A.大的商帮出现B.闭关锁国政策C.实行金瓶掣签D.都市生活繁荣8.中国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以下见证了中非友好关系的是①鉴真东渡②郑和下西洋③万隆会议④雅尔塔会议A.①②B. ②③C.①③D. ②④9.明清时期,厦门一带的商人经常往来于江浙地区进行棉布贸易。

第5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5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初二宣石及丰台复习巩固好题精讲第五讲运动和力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衡力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明确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而且两个力的大小事相等的,方向是相反的。

平衡力是性质不同的力,闹钟放在桌子上受到的重力和和桌子给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和桌子,这里大家一定要分清。

解析:本题考查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这道题中A选项说的不对,因为计算机和桌子所受的重力和他们对地面的压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因此不能说“就是”。

但是他们的大小是相等的,B选项桌子上还有个计算机,因此桌子的重力不等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是摩擦力的大小只跟两个因素有关,即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跟其他因素都没有关系,所以这道题中AB整体所受的摩擦力与外力F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在竖直方向上摩擦力的大小是和整体的重力保持一致的。

解析:这道题首先要判断出当A物体匀速下降的时候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因为绳子的拉力和A物体的重力是相等的,即为10牛顿,所以对B物体的重力就是10牛,此时B 物体是水平向右运动的,当B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力并向左水平运动时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大小不变,除此之外还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变为15牛,因为在A的下面加挂了一个5牛的钩码,所以,B物体整体受到25牛的外力F。

解析:这里考察了大家的识图能力,平均速度就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所以0到5秒的平均速度就是0.4米每秒,这是对的。

2秒到5秒,5到7秒通过图可以看出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小车所受的合力是零。

解析:这道题中乙图的第一幅图的纵坐标应该改为F1,这样就对了,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大小是相等的,后来随着F2的变化F1也在发生着变化,F1是不变的,而F2是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合力的大小是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本题考擦的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无关,所以无论物体怎么放置所受的摩擦力是一样的。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 第三章 运动和力 单元巩固训练题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 第三章 运动和力 单元巩固训练题

第三章运动和力一、选择题1.以下物体的重力最接近10N的是〔〕A. 两个鸡蛋B. 两瓶矿泉水C. 一袋方便面D. 一张课桌2.皮划艇运发动用桨向后划水时,皮划艇就会前进.使皮划艇前进的力是〔〕A. 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 水作用于桨上的力C. 水作用于皮划艇上的力D. 桨作用于水上的力3.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航天员在空间站会失去惯性B. 系平安带可以减少驾驶员的惯性C. 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D. 运发动冲刺后不能马上停顿是由于具有惯性4.如下图,以下表达主要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是〔〕A. 用力拉弓,弓弯了B. 用力蹬车,车加速前进C. 用力垫球,球飞出去D. 瞄准射击,子弹飞出5.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那么可能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受力面积6.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然后将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乙所示,图乙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 F1B. F2C. F3D. F47.分析以下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A. 人走足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B. 汽车刹车后车轮与地面间摩擦C. 用铅笔写字,笔尖与纸间摩擦D. 用圆珠笔写字,笔尖与纸间摩擦8.测一个约6 N 的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 )A. 量程10 N ,分度值0.2 NB. 量程5 N ,分度值0.1 NC. 量程30 N ,分度值3 ND. 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9.在程度地面上,某人用100N的拉力,使一物体在程度地面上匀速向前运动,那么有关该物体所受摩檫力大小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一定大于100NB. 一定小于100NC. 一定等于100ND. 条件缺乏,无法判断10.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孤掌难鸣〞说明了分开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B. 互相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C. 产生力的作用时,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D. 地球吸引树枝上的苹果,苹果不吸引地球11.早晨起床时,假如猛然起坐,会由于脑部暂时缺血而感到头晕,能用来解释这一现象的物理知识是A. 惯性B. 力的作用效果C. 密度D. 压强12.如下图,质量一样的甲、乙两人所用绳子一样,甲拉住绳子悬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乙拉住绷紧绳子的中点把绳子拉断了。

2023-2024学年北京丰台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丰台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丰台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取缔颤巍巍正襟危坐气冲斗牛B.诀别秫秸秆催枯拉朽纷至沓来C.狼藉狙击手恍然大悟珠两悉称D.奔弛流水账漠不关心负箧曳屣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票房和口碑不断走高,引起全国上下热烈反响。

B.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24名轮滑演员与24个带有透明冰屏的智能机器人翩翩起舞,给无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C.总书记与金正恩委员长北京会晤,对中朝促进合作、加强协作、深化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推动两党两国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迈上新的台阶,为推动本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D.今日,商务部在京召开了例行新闻发布会。

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方有底气、有信心应对任何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希望美方悬崖勒马,否则我们将奉陪到底。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做好事、善事的人,情有寄托、心绪安稳、安享赞誉褒奖。

②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③不论违法乱纪,还是胡作非为,一日亏心逆道,早晚难逃惩罚。

④不做亏心事,少遇烦心事。

⑤做坏事、恶事的人,睡觉不安、心神不宁、担心遭报应。

人教版初二下学期数学期中复习串讲及练习题

人教版初二下学期数学期中复习串讲及练习题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串讲考试范围第十六章 分式(分式方程部分)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一、本单元 知识结构图:二、例题与习题:1.式子2347153,,,,,,2823x b x x y x y x a π--+-中是分式的有_______个。

1. 当x _____时,分式13x-有意义;函数y =中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2. 若xy y x y x +÷=-,则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为______________3. 将x y xy -的x 、y 都扩大5倍,则分式的值______倍。

化简a b a b a b--+=_______ 4. 211(1)()52π-0-+-÷(2009-)=________ ; 2012((()223--+--=__________ 5. 11,121,112-++-+x x x x x 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__;2312121,425y y y +--的呢?___ 6. 化简11()22x yx y x x y x+-⋅--+=___________; 2222()x y x y x y y x +⋅+--=_________ 7. 已知=-=--xx x x 8,0872则_______; 已知xy y x xy y x 2222,23+=-则=________ 8. 已知113,x y -=则55x xy y x xy y +---=________; 已知411=+y x ,则yxy x xyy x 2322+-++=______9. 解方程:(1)12211-+-=-x x x (2)65327621+++++=+++++x x x x x x x x 10. 若分式9432++x x 的值是正数,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1. 若aa a 1)1141(⋅++-的值是正整数,则整数a 等于_________ 12.131kk x +=+无解,k 的值是______;3601(1)x k x x x x ++-=--有解,k 取值范围是_____ 13. 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a 小时相遇;若同向而行,则b 小时甲追上乙,则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____________倍。

2023北京丰台区初二(下)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2023北京丰台区初二(下)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2023北京丰台初二(下)期末数 学2023.07考生须知1. 本练习卷共8页,共三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 在练习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教育ID号。

3. 练习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练习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练习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3 D.122.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可以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5 B.4,5,6C.5,6,7 D.6,7,83.下列各点中,在直线y=2x-1上的点是A.(-2,-3) B.(-1,-1)C.(0,1) D.(1,1)4.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D,BD的中点,若EF=5,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10 B.20C.30 D.405.下表是某公司25位员工收入的资料.月收入/元45000180001000055005000340030001000人数111361111能够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的统计量是A.平均数和众数B.平均数和中位数C.中位数和众数D.平均数和方差6.如图,点A在数轴上,其表示的数为2,过点A作AB⊥OA,且AB=3.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弧,与数轴正半轴交于点P,则点P表示的实数为AB.3.6CD.47.某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端午节到来之际,组织“端午诗词朗诵会”.邀请两位学生和两位教师担任评委.比赛评分规则为:每位评委先按十分制对参赛选手独立打分,然后将两位学生评委和两位教师评委的评分按照2∶2∶3∶3的比,计算出选手的最终成绩.下表是四位评委给某位选手的打分成绩:学生评委教师评委评委1评委2评委3评委410分9分8分9分则该选手的最终成绩是A.8.8分B.8.9分C.9分D.9.1分8.下面的三个问题中都有两个变量:①将游泳池中的水匀速放出,直至放完,游泳池中的剩余水量y与放水时间x;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弹簧挂重物后的长度y与重物的质量x;③汽车从甲地匀速向乙地行驶,汽车距离乙地的路程y与行驶时间x.其中,变量y与变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x的取值范围是.10= .1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12.甲、乙两地5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如图所示,则这两地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的方差较小的是(填“甲”或“乙”).13.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添加一个条件,使矩形ABCD是正方形.14.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AC上,与点B ′重合,AE 为折痕,则BE 的长等于 .15.如图,直线12l y x =:与直线24l y kx =+:相交于点P ,则关于x 的方程24x kx -=的解为 .16.由于惯性的作用,行驶中的汽车在刹车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止,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某公司设计了一款新型汽车,需要对它的刹车性能进行测试.设汽车的刹车距离为s (单位:m ),车速为v (单位:km/h ),根据测得的数据,s 与v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若该款汽车某次测试的刹车距离为50 m ,估计该车的速度约为 km/h ;(2)在测试中发现该款汽车在车速达到某一数值时,其刹车距离的数值恰好是车速数值的13,则此时的车速约为 km/h (结果取整数).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第19-22题,每小题6分,第23题7分,第24-25题,每小题6分,第26题8分,第27题7分)17.计算:.18.若x y =,求2x xy +的值.19.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是AB ,CD 上的点,BE =DF .求证:AF =CE .20.如图,在7×7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点A ,B 在格点上,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以AB 为边画菱形,使菱形的其余两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画出一个即可).(2)计算(1)中所画菱形的面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2y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1)求A ,B 两点的坐标;(2)画出该函数图象; (3)当03y <<时,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22.下面是证明直角三角形性质时的两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完成证明.求证: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在△ABC中,∠ACB =90°,点D 是AB 的中点.求证:12CD AB =.方法一证明:如图,延长CD 到点E ,使得DE =CD ,连接AE ,BE .方法二证明:如图,取BC 的中点E ,连接DE .23.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某校准备以此为契机,开展一次“普及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的科普讲座.为了获悉学生对航天知识的了解程度,讲座前学校从七、八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了航天知识问卷测试,获得学生的成绩(百分制),并对数据(成绩)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七年级40名学生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成5组:50≤x<60,60≤x<70,70≤x<80,80≤x<90,90≤x≤100):b.七年级成绩在70≤x<80这一组的是:70 71 71 72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79c.七、八两个年级成绩的平均分、中位数如下:年级平均分中位数七73.8m八73.874.5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表中m的值;(2)在七年级抽取的学生中,记成绩高于抽取学生平均分的学生人数为p1.在八年级抽取的学生中,记成绩高于抽取学生平均分的学生人数为p2.比较p1,p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假设该校七年级共有200名学生参加测试,估计参加测试的学生成绩不低于80分的人数.24.甲、乙两家草莓采摘园的草莓品质相同,销售价格也相同.节日期间两家草莓采摘园均推出优惠促销方案:甲采摘园:游客进园需购买100元的门票,采摘的草莓按照六折计费;乙采摘园:游客进园不需购买门票,采摘的草莓达到一定重量后,超过部分按照优惠价格计算.设游客在乙采摘园采摘的草莓重量为x千克,所花的费用为y元,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优惠前草莓的销售价格为元/千克;(2)当x ≥10时,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3)当游客采摘草莓的重量为15千克时,在哪家草莓园采摘更划算,并说明理由.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由函数12y x =的图象平移得到,且经过点(2,2).(1)求函数0y kx b k =+≠()的解析式;(2)当2x >-时,对于x 的每一个值,函数y x n =+的值大于函数0y kx bk =+≠()的值,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备用图26.在正方形ABCD 中,P 是射线CB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C 作CE ⊥AP 于点E ,射线CE 交直线AB 于点F ,连接BE .(1)如图1,当点P 在线段CB 上时(不与端点B ,C 重合),①求证:∠BCF =∠BAP ;②求证:EA = EC +EB ;(2)如图2,当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BP <BA ),依题意补全图2,并用等式表示线段EA ,EB ,EC 之间的数量关系.图1 图2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果点A ,C 为某个菱形一组对角的顶点,且点A ,C 在直线y =x 上,那么称该菱形为点A ,C 的“关联菱形”.例如,图1中的四边形ABCD 为点A ,C 的“关联菱形”.已知点M(1,1),点P(a,a).(1)当a=3时,①在点E(2,1),F(1,3),G(-1,5)中,能够成为点M,P的“关联菱形”的顶点;②当点M,P的“关联菱形”MNPQ的面积为8时,求点N的坐标;(2)已知直线y=-2x+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若线段AB≤5,且点A是点M,P的“关联菱形”的顶点,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图1备用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题号12345678答案CADDCCBB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x ≥1 10 11.答案不唯一,如:y x =-12.乙 13.答案不唯一,如:AB =BC 14.3215.x =1 16.(1)120 (2)73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第19-22题,每小题6分,第23题7分,第24-25题,每小题6分,第26题8分,第27题7分)17.解:原式+-∙∙∙∙∙∙∙∙∙∙∙∙∙∙∙∙∙∙∙∙∙∙∙∙∙∙∙∙∙∙∙∙∙∙∙∙∙∙∙∙∙∙∙∙∙∙∙∙∙∙4分=.∙∙∙∙∙∙∙∙∙∙∙∙∙∙∙∙∙∙∙∙∙∙∙∙∙∙∙∙∙∙∙∙∙∙∙∙∙∙∙∙∙∙∙∙∙∙∙∙∙∙∙∙∙∙∙∙∙∙∙∙∙∙∙∙∙∙∙∙∙∙∙∙∙∙∙∙∙∙∙∙∙∙∙∙∙∙∙∙∙∙∙∙5分18.解:原式=()x x y +,∙∙∙∙∙∙∙∙∙∙∙∙∙∙∙∙∙∙∙∙∙∙∙∙∙∙∙∙∙∙∙∙∙∙∙∙∙∙∙∙∙∙∙∙∙∙∙∙∙∙∙∙∙∙∙∙∙∙∙∙∙∙2分当x y 时,原式=,∙∙∙∙∙∙∙∙∙∙∙∙∙∙∙∙∙∙∙∙∙∙∙∙∙∙∙∙∙∙∙∙∙∙∙∙∙∙∙∙∙∙∙∙∙∙∙∙∙∙∙3分=3∙∙∙∙∙∙∙∙∙∙∙∙∙∙∙∙∙∙∙∙∙∙∙∙∙∙∙∙∙∙∙∙∙∙∙∙∙∙∙∙∙∙∙∙∙∙∙∙∙∙∙∙∙∙∙∙∙∙∙∙∙∙∙∙∙∙∙∙∙∙∙∙∙∙∙∙∙∙∙∙∙∙∙∙∙5分19.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AB =CD .∙∙∙∙∙∙∙∙∙∙∙∙∙∙∙∙∙∙∙∙∙∙∙∙∙∙∙∙∙∙∙∙∙∙∙∙∙∙∙∙∙∙∙∙∙∙∙∙∙∙∙∙∙∙∙∙∙∙∙∙∙∙∙∙∙∙∙∙∙∙∙∙∙∙∙∙∙∙∙∙∙∙∙∙∙∙∙∙∙∙∙2分 ∵BE =DF ,∴AE =CF .∙∙∙∙∙∙∙∙∙∙∙∙∙∙∙∙∙∙∙∙∙∙∙∙∙∙∙∙∙∙∙∙∙∙∙∙∙∙∙∙∙∙∙∙∙∙∙∙∙∙∙∙∙∙∙∙∙∙∙∙∙∙∙∙∙∙∙3分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5分 ∴AF =CE .∙∙∙∙∙∙∙∙∙∙∙∙∙∙∙∙∙∙∙∙∙∙∙∙∙∙∙∙∙∙∙∙∙∙∙∙∙∙∙∙∙∙∙∙∙∙∙∙∙∙∙∙∙∙∙∙∙∙∙∙∙∙∙∙∙∙∙6分20.解:(1)答案不唯一,如,图1,图2或图3;∙∙∙∙∙∙∙∙∙∙∙∙∙∙∙∙∙3分图1 图2 图3(2)答案不唯一,图1,12ABCD S AC BD =⋅菱形1262=⨯⨯6=;图2,2ABCD S AB =菱形2=10=;图3,12ABCD S AC BD =⋅菱形12=⨯8=.∙∙∙∙∙∙∙∙∙∙∙∙∙∙∙∙∙∙∙∙∙∙∙∙∙∙∙∙∙∙∙∙∙∙∙∙∙∙∙∙∙∙∙∙∙∙∙∙∙∙∙∙∙∙∙∙∙∙∙∙∙∙∙∙∙∙∙∙∙∙∙∙∙∙∙∙∙∙∙∙∙∙∙∙∙∙∙∙∙∙∙∙∙∙∙∙∙∙∙∙∙∙∙∙∙∙∙6分21.解:(1)A (-2,0),B (0,2);∙∙∙∙∙∙∙∙∙∙∙∙∙∙∙∙∙∙∙∙∙∙∙∙∙∙∙∙∙∙∙∙∙∙∙∙∙∙∙∙∙∙∙∙2分(2)∙∙∙∙∙∙∙∙∙∙∙∙∙∙∙∙∙4分(3)-2<x <1 . ∙∙∙∙∙∙∙∙∙∙∙∙∙∙∙∙∙∙∙∙∙∙∙∙∙∙∙∙∙∙∙∙∙∙∙∙∙∙∙∙∙∙∙∙∙∙∙∙∙∙∙∙∙∙∙∙∙∙∙∙∙∙∙∙∙∙∙∙∙∙∙∙∙∙∙∙∙∙6分22.证明:(方法一)∵点D 是AB 的中点, ∴AD =BD . ∵DE =CD ,∴四边形ACBE 是平行四边形.∙∙∙∙∙∙∙∙∙∙∙∙∙∙∙∙∙∙∙∙∙∙∙∙∙∙∙∙∙∙∙∙∙∙∙∙∙∙∙∙2分 ∵∠ACB =90°,∴□ACBE 是矩形.∙∙∙∙∙∙∙∙∙∙∙∙∙∙∙∙∙∙∙∙∙∙∙∙∙∙∙∙∙∙∙∙∙∙∙∙∙∙∙∙∙∙∙∙∙∙∙∙∙∙∙∙∙∙∙∙∙∙∙∙∙∙∙∙∙∙∙∙∙∙∙∙4分 ∴AB =CE .∙∙∙∙∙∙∙∙∙∙∙∙∙∙∙∙∙∙∙∙∙∙∙∙∙∙∙∙∙∙∙∙∙∙∙∙∙∙∙∙∙∙∙∙∙∙∙∙∙∙∙∙∙∙∙∙∙∙∙∙∙∙∙∙∙∙∙∙∙∙∙∙∙∙∙∙∙∙∙∙∙∙∙5分 ∵CD =12CE ,∴CD =12AB .∙∙∙∙∙∙∙∙∙∙∙∙∙∙∙∙∙∙∙∙∙∙∙∙∙∙∙∙∙∙∙∙∙∙∙∙∙∙∙∙∙∙∙∙∙∙∙∙∙∙∙∙∙∙∙∙∙∙∙∙∙∙∙∙∙∙∙∙∙∙∙∙∙∙∙∙∙∙∙∙∙∙∙∙∙6分(方法二)∵点D 是AB 的中点, ∴AD =BD .∵点E 是BC 的中点,∴CE=BE.∴DE∥AC.∙∙∙∙∙∙∙∙∙∙∙∙∙∙∙∙∙∙∙∙∙∙∙∙∙∙∙∙∙∙∙∙∙∙∙∙∙∙∙∙∙∙∙∙∙∙∙∙∙∙∙∙∙∙∙∙∙∙∙∙∙∙∙∙∙∙∙∙∙∙∙∙2分∴∠DEB=∠ACB∵∠ACB=90°,∴∠DEB=90°.∴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CD=DB.∙∙∙∙∙∙∙∙∙∙∙∙∙∙∙∙∙∙∙∙∙∙∙∙∙∙∙∙∙∙∙∙∙∙∙∙∙∙∙∙∙∙∙∙∙∙∙∙∙∙∙∙∙∙∙∙∙∙∙∙4分∵BD=12 AB,∴CD=12AB.∙∙∙∙∙∙∙∙∙∙∙∙∙∙∙∙∙∙∙∙∙∙∙∙∙∙∙∙∙∙∙∙∙∙∙∙∙∙∙∙∙∙∙∙∙∙∙∙∙∙∙∙∙∙∙∙∙∙∙∙∙∙∙∙∙∙∙∙∙∙∙∙∙∙∙∙∙∙∙∙∙∙∙∙∙6分23.解:(1)72.5;∙∙∙∙∙∙∙∙∙∙∙∙∙∙∙∙∙∙∙∙∙∙∙∙∙∙∙∙∙∙∙∙∙∙∙∙∙∙∙∙∙∙∙∙∙∙∙∙∙∙∙∙∙∙∙∙∙∙∙∙∙∙∙∙∙∙∙∙∙∙∙∙2分(2)p1<p2;理由:p1=19,八年级被抽取学生的中位数74.5分,说明八年级被抽取的学生中有20名学生的成绩高于74.5分,因此八年级被抽取的学生中至少有20名学生的成绩高于平均分73.8分,p2≥20,所以p1<p2;∙∙∙∙∙∙∙∙∙∙∙∙∙∙∙∙∙∙∙∙∙∙∙∙∙∙∙∙∙∙∙∙∙∙∙∙∙∙∙∙∙∙∙∙∙∙∙∙∙∙∙∙∙∙∙∙∙∙∙∙∙∙∙∙∙∙∙∙∙∙∙∙∙∙∙∙∙∙∙∙∙∙∙∙∙∙∙∙5分(3)12 2006040⨯=,答:估计参加测试的学生成绩不低于80分人数为60人.∙∙∙∙∙∙∙∙∙∙∙∙∙∙∙∙∙∙∙∙∙∙∙∙∙∙∙∙∙∙∙∙∙∙∙∙∙∙∙∙∙∙∙∙∙∙∙∙∙∙∙∙∙∙∙∙∙∙∙∙∙∙∙∙∙∙∙∙∙∙∙∙∙∙∙∙∙∙∙∙∙∙∙∙∙∙∙∙∙∙∙∙∙∙∙∙∙∙∙∙∙∙∙∙∙∙∙7分24.解:(1)30;∙∙∙∙∙∙∙∙∙∙∙∙∙∙∙∙∙∙∙∙∙∙∙∙∙∙∙∙∙∙∙∙∙∙∙∙∙∙∙∙∙∙∙∙∙∙∙∙∙∙∙∙∙∙∙∙∙∙∙∙∙∙∙∙∙∙∙∙∙∙∙∙∙∙∙1分(2)设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k≠0),∵图象过点A(10,300),B(25,480),∴1030025480k bk b+=⎧⎨+=⎩,解得,12180kb=⎧⎨=⎩,∴y=12x+180;∙∙∙∙∙∙∙∙∙∙∙∙∙∙∙∙∙∙∙∙∙∙∙∙∙∙∙∙∙∙∙∙∙∙∙∙∙∙∙∙∙∙∙∙∙∙∙∙∙∙∙∙∙∙∙∙∙∙∙∙∙∙∙∙∙∙∙4分(3)乙草莓园.理由:∵甲草莓园费用:100+30×0.6×15=370元,乙草莓园费用:12×15+180=360元<370元.∴在乙草莓园采摘更划算.∙∙∙∙∙∙∙∙∙∙∙∙∙∙∙∙∙∙∙∙∙∙∙∙∙∙∙∙∙∙∙∙∙∙∙∙∙∙∙∙∙∙∙∙∙∙6分25.解:(1)∵一次函数0y kx b k=+≠()的图象由函数12y x=的图象平移得到,∴12 k=.∴12y x b =+.∵直线12y x b=+经过点(2,2),∴122 2b⨯+=.∴1b=.∴112y x=+. ∙∙∙∙∙∙∙∙∙∙∙∙∙∙∙∙∙∙∙∙∙∙∙∙∙∙∙∙∙∙∙∙∙∙∙∙∙∙∙∙∙∙∙∙∙∙∙∙∙∙∙∙∙∙∙∙∙∙∙∙∙∙∙∙∙∙∙∙∙∙4分(2)n≥2. ∙∙∙∙∙∙∙∙∙∙∙∙∙∙∙∙∙∙∙∙∙∙∙∙∙∙∙∙∙∙∙∙∙∙∙∙∙∙∙∙∙∙∙∙∙∙∙∙∙∙∙∙∙∙∙∙∙∙∙∙∙∙∙∙∙∙∙∙∙∙∙∙∙∙∙∙∙∙∙∙∙∙∙∙∙∙6分26.(1)①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90°.∵CE⊥AP,∴∠ABC=∠AEC.∵∠APB=∠EPC,∴∠BCF =∠BAP.∙∙∙∙∙∙∙∙∙∙∙∙∙∙∙∙∙∙∙∙∙∙∙∙∙∙∙∙∙∙∙∙∙∙∙∙∙∙∙∙∙∙∙∙∙∙∙∙∙∙∙∙∙∙∙∙∙∙∙∙∙∙∙∙∙∙∙2分②证明:过B点作BG⊥BE交AE于G.∵∠ABC=∠GBE=90°,∴∠ABG=∠CBE.∵AB=BC,∠BCF =∠BAP,∴△ABG≌△CBE.∴BG=BE,AG=EC.∴GE=.∵EA=AG + GE,∴EA=EC EB.∙∙∙∙∙∙∙∙∙∙∙∙∙∙∙∙∙∙∙∙∙∙∙∙∙∙∙∙∙∙∙∙∙∙∙∙∙∙∙∙∙∙∙∙∙∙∙∙∙∙∙∙∙∙∙∙∙∙∙6分(2)补全图形如图.∙∙∙∙∙∙∙∙∙∙∙∙∙∙∙∙∙∙∙∙∙∙∙∙∙∙∙∙∙∙∙∙∙∙∙∙∙∙∙∙∙∙∙∙∙∙∙∙∙∙∙∙∙∙∙∙∙∙∙∙∙∙∙∙∙∙∙∙∙∙∙7分结论:EC = EA EB.∙∙∙∙∙∙∙∙∙∙∙∙∙∙∙∙∙∙∙∙∙∙∙∙∙∙∙∙∙∙∙∙∙∙∙∙∙∙∙∙∙∙∙∙∙∙∙∙∙∙∙∙∙∙∙∙∙∙∙∙∙∙∙∙8分27.解:(1)① F ,G ;∙∙∙∙∙∙∙∙∙∙∙∙∙∙∙∙∙∙∙∙∙∙∙∙∙∙∙∙∙∙∙∙∙∙∙∙∙∙∙∙∙∙∙∙∙∙∙∙∙∙∙∙∙∙∙∙∙∙∙∙∙∙∙∙∙2分 ②∵点M ,P 的“关联菱形”MNPQ 的面积是8时,∴182MP NQ ⋅=.∴182NQ ⨯=.NQ =∴N 点坐标为(4,0)或(0,4). ∙∙∙∙∙∙∙∙∙∙∙∙∙∙∙∙∙∙∙∙∙∙∙∙∙∙∙∙∙∙∙∙∙∙∙∙∙∙∙∙∙∙∙∙∙4分(2)11a -≤≤-且a ≠±1.∙∙∙∙∙∙∙∙∙∙∙∙∙∙∙∙∙∙∙∙∙∙∙∙∙∙∙∙∙∙∙∙∙∙∙∙∙∙∙∙∙∙∙∙7分其它解法请参照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2024北京丰台八年级(下)期末语文(教师版)

2024北京丰台八年级(下)期末语文(教师版)

2024北京丰台初二(下)期末语文2024.07注意事项1.本练习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

练习时间120分钟。

2.在练习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

3.练习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练习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练习结束,将本练习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8分)为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世界读书日”当月,班级筹备“阅见美好”主题班会。

你所在的小组负责班会资料的编辑整理,主体内容准备完毕,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

(一)班会主持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1995年该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一页一卷.,传承千年文脉。

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读书、善于学习的民族。

如今,创建学习型社会需要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①读书才能让民族发展保持活力。

作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中间力量,我们的阅读水平事关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

陶行知先生认为,除了阅读纸质的图书,还要投入到生动的大自然和社会中去,“阅见”世界这本活书。

“②”,正是他针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提出来的。

1. 小组成员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表达的是“一定要有的物品”的意思,所以“必需品”一词中有错字。

“B. 因为表达的是“坚强有力并起主要作用”的意思,所以“中间”一词中有错字。

C. “散”在文段中是“零碎,不集中”的意思,应该读sàn。

D. “卷”在文段中是“书本”的意思,应该读juǎn。

2. 根据小组意见,在横线处填写内容,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崇尚①用书活,活用书,用活书B. ①崇拜①用书活,用活书,活用书C. ①崇尚①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D. ①崇拜①用活书,用书活,活用书(二)主题演讲词翻阅浩瀚如海的典籍,我们会发现围绕“阅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我们富尽一生也无法读完世上的图书,即使最勤奋的读者,读到的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选择。

北京丰台区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汇编

北京丰台区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汇编

北京丰台区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汇编一、选择题1.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4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6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A.24m/s B.48m/s C.50m/s D.100m/s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0~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平均速度相等D.在30s末甲乙两物体相距40m3.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4.如图所示,是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阅兵现场。

女民兵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步伐整齐,走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外国网友惊叹堪比“复制粘贴”。

对于女兵运动情况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于天安门城楼,女兵们是静止的B.相对于脚下的地面,女兵们是静止的C.相对于身边的同伴,女兵们是运动的D.相对于手中的步枪,女兵们是静止的5.小军在操场。

上测量了一位同学沿直线骑车的路程和时间,获得如下图数据,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车的运动先快后慢B.车的运动先慢后快C.车的运动先变慢后变快D.车的运动快慢始终不变6.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1)(3) B.(2)(3) C.(1)(4) D.(2)(4)7.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b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B.图b中的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8.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9.汽车从静止开始不断加速到正常行驶的过程称为启动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宣丰石体系精英班复习巩固好题精讲
第4讲力的概念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力的基本概念及理解,要求同学们要细心的读懂每一个选项,力没有主动和被动之说,物体施加了力的同时,也在受力,是同时发生的,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

一个力的产生存在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因为力得作用是相互的,不可能只存在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大家注意区分。

解析:这是一道看图的题,这类题在中考当中经常出现,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

中学阶段接触的力只有三大类即重力、弹力、摩擦力。

前三个选项都属于弹力的范畴,而第四个选项是重力,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作自由落体运动,等同学们上了高中之后就知道了。

所以这道题只能选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微小型变量的变化问题。

采用对比的办法来做此题,先轻轻挤压然后再用力挤压,看前后
两次液柱高度的变化,即得出结论,进而证明了不是因为温度的原因。

同学们在岗开始接触此类题的时候可能无从下手,但是从题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有效的信息,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解析:这是一道实验解析题,需要注意和重视。

从表格当中我们看出,实验一共做了6组,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实验数据如果太少会存在误差,不能说明问题。

1到2组实验说明一个量和另一个量有关,3到5组说明一个量增大时另一个量也在随之增大,只有做6组才能说明成正比。

所以这道题不但考察了,重力和质量成正比这样一个事实,还要知道做实验题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主要事项。

解析:这里面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弹簧测力计应该怎样读数,应该看弹簧下面一共有多少物体,把所有的物体的重力加在一起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最后读数,而且需要注意这里不能忽略弹簧自身的重力。

再根据计算重力的公式就可以很容易的把这道题解出来了,大家要注意如果是一道大题的话要注意解题步骤哦.
解析:这是一道考察在同一直线上力的合力问题,同学们要注意这里F1开始时等于F0,但是随着力F2的逐渐变化合力也在发生着变化,且合力的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保持F1不变,所以F2的大小是不会超过F0的大小的,所以直接排除的就是ABD 选C。

大家需要注意读懂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切不可慌乱答题。

(赵艳红老师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