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各章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各章习题
热处理各章习题
第⼀章⾦属固态相变概论
1、名词解释
固态相变平衡转变惯习⾯取向关系2、填空题
1) 理论是施⾏⾦属热处理的理论依据和实
践基础。
2)固态⾦属发⽣的平衡转变主要
有。
3)固态⾦属发⽣的⾮平衡转变主要
有。
4)⾦属固态相变的类型很多,但就相变的实质来
说,其变化不外乎以下三个⽅⾯:①;
②;③。
5)相变时,(举⼀种)只有结构上变化;
只有成分上的变化;只有有序化程度的
变化;(举⼀种)兼有结构和成分的
变化。
6)根据界⾯上两相原⼦在晶体学上匹配程度的
不同,可分为等三类。
7)⼀般说来,当新相与母相间为界⾯时,两
相之间必然存在⼀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若
两相间⽆⼀定的取向关系,则其界⾯必定为
界⾯。
3、⾦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
成相变阻⼒?哪些因素构成相变驱动⼒?
第⼆章钢的加热转变
1、名词解释
奥⽒体相变临界点(Ac1,Ac3,Accm, Ar1,Ar3,Arcm)晶粒度起始晶粒度本质晶粒度实际晶粒度
2、填空题
1)、奥⽒体的形成遵循相变的⼀般规律,即包括
和两个基本过程。
2)、晶粒长⼤是⼀个⾃发进⾏的过程,因为
3)、晶粒长⼤的驱动⼒是。
4)、影响奥⽒体晶粒长⼤的因素主要有。
5).⼤多数热处理⼯艺都需要将钢件加热到
以上。
6).奥⽒体是碳溶于所形成的固溶体。
8).奥⽒体晶粒度有三种:晶粒度、晶粒度、晶粒度。
9). 在相同加热条件下,珠光体的⽚层间距越⼩,
则奥⽒体化的速度。
3、选择题
(1) 奥⽒体是碳溶解在__________中的间隙固溶体.
(a)γ-Fe (b)α-Fe (c)Fe (d)⽴⽅
晶系
(2) 奥⽒体形成的热⼒学条件为奥⽒体的⾃由能______珠光体的⾃由能.(a)⼩于(b)等于(c)⼤于(d)⼩于等于
(3) 奥⽒体核的长⼤是依靠____的扩散, 奥⽒
体(A)两侧界⾯向铁素体(F)及渗碳体(C)
推移来进⾏的.
(a)铁原⼦(b)碳原⼦(c)铁碳原⼦(d)溶质原⼦
(4) 渗碳体转变结束后, 奥⽒体中碳浓度不均
匀, 要继续保温通过碳扩散可以使奥⽒体
____.
(a) 长⼤(b) 转变(c) 均匀化
(d) 溶解
(5) 奥⽒体的长⼤速度随温度升⾼⽽____.
(a) 减⼩ (b) 不变 (c) 增⼤ (d) ⽆规律
(6) 连续加热的奥⽒体转变温度与加热速度有
关.加热速度逾⼤, 转变温度____, 转变
温度范围越⼩, 奥⽒体___.
(a)愈低, 愈均匀 (b)愈⾼, 愈不均匀
(c)愈低, 愈不均匀 (d) 愈⾼, 愈均匀
(7) 加热转变终了时所得A晶粒度为_____.
(a)实际晶粒度 (b)本质晶粒度 (c)加热晶粒度 (d).起始晶粒度
(8) 奥⽒体晶粒半径逾⼩, 长⼤驱动⼒___
(a)愈⼤ (b)不变 (c)逾⼩ (d)⽆规律
4、奥⽒体晶核优先在什么地⽅形成?为什么?
5、以共析钢(P组织)为例,说明加热转变中
奥⽒体的形成机理,并画出A等温形成动⼒
学图。
6、⽤铁—渗碳体相图说明受碳在奥⽒体中扩散
所控制的奥⽒体晶核的长⼤。
7、简述⽣产上细化奥⽒体晶粒的⽅法。
第三章珠光体转变
1、名词解释
珠光体索⽒体屈⽒体魏⽒组织伪共析转变1)、珠光体转变也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珠光体转变是相变。
2)、渗碳体和铁素体可以作为珠光体转变的领先相,通常在亚共析钢中以为领先相,在
共析钢中以为领先相,在过共析钢中,
成为领先相。
3)、除Co和Al外,所有的合⾦元素都珠
光体转变速度,使C曲线。
4)、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态
有、、三种。
5)、共析渗碳体的形态有、
两种。
6)、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渗碳体形成⽹状组织的条件⼀般是:,,。
7). ⽚状珠光体的⽚层位向⼤致相同的区域称为______。
8). 珠光体团中相邻的两⽚渗碳体(或铁素体)中⼼之间的间距的距离称为珠光体的
____。
9). 在成分相同的情况下,粒状珠光体的强度和硬度⽐⽚状的___,塑性_ __。
(1) ⽚状珠光体的⽚层位向⼤致相同的区域称
为__d____。
(a)亚结构(b)魏⽒组织(c)
孪晶(d)珠光体团
(2) 珠光体团中相邻的两⽚渗碳体(或铁素体)
中⼼之间的间距的距离称为珠光体的
_b___。
(a)直径(b)⽚间距(c)珠光
体团(d)点阵常数
(3) 由于形成F与渗碳体的⼆相平衡时,体系
⾃由能最低,所以A只要在A1下保持⾜
够长时间,就会得到____的⼆相混合物P。
(a)A+P (b)A + 渗碳体(c)F+
渗碳体(d)A+F
(4) P相变时, Fe3C形核于____或A晶内未溶
Fe3C粒⼦。
(a)P晶界(b)珠光体团交界处(c)
A晶界(d) Fe3C/P界⾯
(5) 共析成分的奥⽒体发⽣珠光体转变时,会
发⽣碳在___和__中的扩散。
(a)F和A (b)F和P (c)P和A
(d)F和Fe3C
(6) 在A1温度以下发⽣的P转变,奥⽒体与铁
素体界⾯上的碳浓度___奥⽒体与渗碳体
界⾯上碳浓度,从⽽引起了奥⽒体中的碳
的扩散。
(a)低于(b)⾼于(c)等于(d)⼩于等于
(7) ⽣产中⼴泛应⽤的球化处理,通过___A化
温度,短的保温时间,以得到较多的未溶
渗碳体粒⼦。
(a)低的(b)⾼的(c)很⾼的(d)中等的
(8) 球化处理由⽚状向粒状转变,可____,属⾃发过程。
(a)降低结合能(b)降低体积(c)降低表⾯能(d)降低碳浓度
(9) 珠光体转变的形核率I及长⼤速度V随过冷度的增加____。
(a)先减后增(b)不变化(c)增加(d)先增后减
(10) 珠光体等温转变动⼒学图有⼀⿐尖,⿐尖对应了形核率和转变速度的 _____。
(a)最⼤处(b)最⼩处(c)平均值处(d)次⼤处
(11) 在A1下,共析钢的A_____ 。
(a)最不稳定(b)最稳定(c)转变最快(d)转变驱动⼒最⼤
(12) 在成分相同的情况下,粒状珠光体的强度和硬度⽐⽚状的___,塑性___。
(a)较⾼,较好(b)较低,较低
(c)较⾼,较低(d)较低,较好4、什么是珠光体的纵向长⼤和横向长⼤?为
什么说珠光体的纵向长⼤受碳原⼦在奥⽒
体中的扩散所控制?
5、说明先共析相的不同形态及其形成条件。
6、珠光体的TTT图为什么会出现⿐⼦?
第四章马⽒体转变
1、名词解释
马⽒体马⽒体正⽅度M s及其物理意义奥⽒体稳定化热稳定化机械稳定化热
弹性马⽒体伪弹性形状记忆效应
2、填空题
1)、马⽒体中的碳原⼦在点阵中分布的可能位置
是α-Fe体⼼⽴⽅晶胞的。
2)、马⽒体中的位向关系
有、、。
3)、马⽒体转变与⼀般固态相变热⼒学的不同在
于有、
等现象。
4)、P、B、M转变的驱动⼒均
是。
5)、钢中马⽒体的强化机制有。
6)、铁合⾦中马⽒体转变动⼒学形式多样,分为
四种类型:①②③④。
7)、马⽒体的基本形态有和,此外还
有、和。
通常低碳钢所形成
的马⽒体为,⾼碳钢所形成的马⽒体
为。
8).板条马⽒体的亚结构主要为;⽚状马
⽒体的亚结构主要为:。
9). M形态主要有()和
()两种,其中
()M硬度⾼、塑性差。
10).钢中马⽒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11).通常把奥⽒体的稳定化分为
和。
3、选择题
(1)、下列有关马⽒体转变的⽆扩散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马⽒体转变时发⽣晶格点阵改组
B.马⽒体转变时没有成分变化
C.马⽒体转变时原⼦不发⽣移动
D.马⽒体转变时原⼦间保持着原有的近邻关系(2)、下列有关马⽒体转变的⾮恒温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低于MS点,马⽒体转变才能开始
B.马⽒体转变没有孕育期,且转变速度很⼤,但转变很快停⽌
C.必须进⼀步降低温度转变才能继续进⾏
D.冷却到室温时获得100%马⽒体(3)、马⽒体转变的可逆性,指的是下述中那⼀种现象()A.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马⽒体,在重新加热过程中转变成贝⽒体
B.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马⽒体,在重新加热过程中转变成珠光体
C.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马⽒体,在重新加热过程中转变成奥⽒体
D.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马⽒体,在重新加热过程中转变成回⽕索⽒体
(4)、马⽒体转变过程的研究中,⼈们发现了3种位向关系,下列名称中错误的是()
A.K-S关系
B.贝茵关系
C.西⼭关系
D.G-T关系
(5)、马⽒体转变的⾮恒温性是指()
A.马⽒体转变具有上限温度Ms
B.马⽒体转变量是温度的函数(即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转变量逐步增加)
C.马⽒体转变量是温度的函数(即随着温度的下降转变量逐步增加)
D.马⽒体转变存在表⾯浮凸
4、简述马⽒体转变的主要特征。
5、简述形变诱发马⽒体的原因。
6、简述板条马⽒体韧性优于⽚状马⽒体的原
因。
7、影响Ms点的因素。
8、钢中马⽒体具有⾼强度、⾼硬度的本质原
因?
9、形状记忆合⾦应具备的条件。
第五章贝⽒体转变
1、名词解释
岛状组织粒状贝⽒体
2、填空题
1)、贝⽒体组织形态多样,通常可将其分
为:。
2)、在光镜下,低碳钢上贝⽒体,⾼碳
钢下贝⽒体呈。
3)、典型的上、下贝⽒体是由铁素体和碳化物组
成的复相组织,贝⽒体转变包含
和两个基本过程。
4).贝⽒体转变过程中的扩散性与马⽒体转变的
⽆扩散性不同,贝⽒体转变过程中存在
的扩散,但不存在的扩散. 5).碳钢中的贝⽒体是等温淬⽕的产物,根据等温温度的不同,贝⽒体主要可以分成
贝⽒体和贝⽒体两种。
6). ⼀般地,贝⽒体转变产物为_ 和的⼆相混合物,为⾮层⽚状组织。
3、选择题
(1) ⼀般地,贝⽒体转变产物为___的⼆相混合物,为⾮层⽚状组织。
a. A与F
b. A与碳化物
c. A与P
d. α相与碳化物
(2) 贝⽒体形成时,有___,位向关系和惯习⾯
接近于M。
a.表⾯浮凸
b.切变
c.孪晶
d.
层错
(3) 近年来,⼈们发现贝⽒体转变的C曲线是
由⼆个独⽴的曲线,即_____和____合并⽽成的。
a. P转变, B转变
b. B转变, P转变
c. B上转变, B下转变
d. P转变, P
转变
(4) 贝⽒体转变时,由于温度较⾼,会存在
____的扩散。
a.铁原⼦
b.碳原⼦
c.铁和碳原⼦
d.合⾦元素
(5) 随A中碳含量增加, A晶粒增⼤, B转变
速度___。
a.下降
c.不变
d.先降
后增
(6) 贝⽒体的强度随形成温度的降低⽽____。
a.降低
b.不变
c.⽆规律变化
d.提⾼
(7) 碳钢在____℃以上等温淬⽕,组织中⼤部
分为上贝⽒体时,冲击韧性会⼤⼤降低。
a.400
b.450
c.350
d.300
(8) 下贝⽒体的强度___上贝⽒体,韧性___上贝⽒体。
a.⾼于,优于
b.⾼于,不如
c.低于,优于
d.低于,不如
(9) 当加热但A1 —M S之间时,M的存在___P转变,___ B转变。
a.促进,⼤⼤促进
b.促进,减慢
c.减慢,促进
d.减慢,减慢
4、简述贝⽒体转变的特点。
5、贝⽒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及马⽒体转变的异
同点。
6、试述贝⽒体转变的切变机理,并解释上贝⽒
体、下贝⽒体的形成过程。
7、试述贝⽒体转变的台阶机理,并解释上贝⽒
体、下贝⽒体的形成过程。
8、为什么下贝⽒体的强度和韧性均优于上贝⽒
体?
第六章钢的过冷奥⽒体转变图
1、填空题
1)测定IT图常⽤;测定CT图常⽤。
2)随着合⾦含量的增加(Co等个别元素除外),钢的等温转变曲线,淬透性,⽐碳钢更获得马⽒体。
3)亚共析钢中,随碳含量上升, C曲线_ ,过共析钢中,随碳含量上升,C曲线__ 。
2、简述IT图和CT图在热处理中的应⽤。
3、运⽤IT图或CT图判别冷却转变组织。
4、T8钢的过冷奥⽒体按图⽰⽅式冷却,试问室
温下各获得什么组织?低温回⽕后⼜得什
么组织?⾼温回⽕后的组织?
图中各点处的组织。
6、在共析钢的C曲线上,绘制为了获得以下组织:(1)S+P,(2)T+M+A′,(3)B下,(4)M+A′,(5)B下+M+A′所对应的
冷却曲线。
(10分)
7、T8钢的过冷奥⽒体按图⽰⽅式冷却,试分析冷却后的室温组织?
8、将共析钢加热⾄780℃,经保温后,请回答:
①、若以图⽰的V1、V2、V3、V4、V5和V6
的速度进⾏冷却,各得到什么组织?
②、如将V1冷却后的钢重新加热⾄530℃,经保温后冷却⼜将得到什么组织?⼒学性能有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