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百度文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一个长10分米、宽0.4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最多能分割成()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
A.20 B.16 C.18
2.如图,与a平行的棱有()条。
A.4 B.3 C.8 D.12
3.有一些数既是7的倍数,又是56的因数。
这样的数有()个。
A.3 B.4 C.5
4.操场上的同学每6人一组或每8人一组,都刚好分完,操场上至少有()人。
A.18 B.24 C.32 D.48
5.分数单位是1
8
的最简真分数有()个。
A.4 B.5 C.6 D.7
6.甲数的4
5
和乙数的
3
4
相等,那么甲数与乙数相比()。
A.甲数大B.乙数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
7.有10人要坐船,大船每只坐4人,小船每只坐3人.下面的租船方案,最合理的是()
A.大船3只B.小船4只C.大船2只D.大船1只,小船2只
8.小明去洗澡,一个热水缸里装了300升水,他洗了6分钟,用了一半的水,然后停止洗澡。
6分钟后,小刚去接着洗澡,他也洗了6分钟,正好把水全部用完。
下图中,能表示热水缸里水的容量变化的是()。
A.B.
C.D.二、填空题
9.1.4L=()mL
()
()
22
40cm=dm
()
()
33
250dm=m
10.如下图,A是自然数。
若A是最小的奇数,那么B等于(________);若A是最小的质数,那么B等于(________)。
11.从2,0,4,6这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1)同时是2和3的倍数。
(________)
(2)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________)
12.20的因数共有(________)个,20与30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13.将32支笔和24个本子平均分给若干名同学。
如果笔和本子都没有剩余,且保证分到笔和本子的同学人数相同,最多能分给(______)名同学。
14.一个由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下图所示,这个立体图形是由(______)个正方体搭成的。
15.叔叔在一个长8dm、宽6dm、高4dm的长方体玻璃缸里放了一个假山石(完全没入),水面上升了3cm。
这个假山石的体积是(________)3
cm。
16.有12瓶水,其中11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略重一些),用天平称,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称(________)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三、解答题
17.口算。
3÷5= 7÷3=5
9
-
2
9
= 1.8×3=
180-6.5= 17×40= 2+1
3
= 3.6÷3=
18.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233510+- 4195136136
+++ 1841773⎛⎫-+ ⎪⎝⎭ 19.解下列方程。
17x 212+= 13x 54
-= 20.明明上半身长45cm ,身高是105cm ,明明的上半身长是下半身长的几分之几? 21.人民广场车站是2路车和7路车的起点站,从早上6:00同时各发出第一辆车后,2路车每12分钟发一辆车,7路车每15分钟发一辆车。
(1)经过多长时间后两路车又同时发车?发车时间是几点钟?
(2)从早上6:00发第一辆车,到晚上8:00发最后一辆车,两路车同时发出的共有多少辆车?
22.
(1)从体育馆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千米? (2)小军从家经学校到体育馆要走1千米,他家到学校有多远?
23.一间小仓库长15米,宽10米,高5米,门窗面积一共有18平方米。
(1)现在要粉刷这个仓库的四壁和顶面,粉刷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2)这个仓库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24.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9dm 、宽8dm ,水深1.8dm ,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水面没过石头),水位上升到3dm ,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25.请按要求画图形。
(1)请画出下面图形A 的对称轴。
(2)请画出图形A 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2格后的图形。
(3)画一个与图形A 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6.如下图,有一个长方体容器,其中一个侧面有一个边长3cm 的正方形开口,往容器里放了一些水,然后将容器倒过来摆放,水会减少704cm 3。
这个容器最初放了多少立方厘米的水?(容器厚度不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由于长和高的单位是分米,宽是米,先统一单位,即0.4米=4分米,由于要分割成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即长10分米可以切出10÷2=5块;宽4分米可以切出4÷2=2块;高4分米可以切出4÷2=2块,由此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即可解答。
【详解】0.4米=4分米
(10÷2)×(4÷2)×(4÷2)
=5×2×2
=10×2
=20(块)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考查了长方体分割小正方体的方法:小正方体的个数等于长宽高处分割出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之积。
2.B
解析:B
【分析】
根据长方体的特征: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相对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由此解答。
【详解】
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和棱a平行的棱有3条。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明确: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相对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B
解析:B
【分析】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先找出56的所有因数,再从中找出7的倍数即可。
56的因数有1、2、4、7、8、14、28、56,其中7的倍数有7、14、28、56一共有4个。
故选择: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因数与倍数的找法,应先找因数再找倍数,掌握方法认真解答即可。
4.B
解析:B
【分析】
由题意可知:操场上的人数是6和8的公倍数,要求至少有多少人就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
6=2×3
8=2×2×2
所以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即操场上至少有24人。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最小公倍数的简单应用。
5.A
解析:A
【分析】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
最简分数定义: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
据此写出所有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数一数即可。
【详解】
分数单位是1
8
的最简真分数有
1
8
、
3
8
、
5
8
、7
8
,共4个。
故答案为:A
【点睛】
关键是理解真分数和最简分数的含义,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6.B
解析:B
【分析】
已知甲数的4
5
和乙数的
3
4
相等,也就是甲数×
4
5
=乙数×
3
4
,设甲数×
4
5
=乙数×
3
4
=1,据此
求出甲、乙两数,比较即可。
【详解】
设甲数×4
5
=乙数×
3
4
=1,则甲数=
5
4
,乙数=
4
3
,乙数>甲数。
故选择:B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注意赋值法是一种比较直观明了的解题方法。
7.D
解析:D
【详解】
因为10=4+6=4×3×2,
所以租船方案,最合理的是大船1只,小船2只.
故选D.
8.A
解析:A
【分析】
本题的简要意思就是一共有300毫升水,小明先洗了6分钟,用了一半的水,停了6分后接着洗,又洗了6分钟,正好把水用完。
则图像上最高点应为300毫升,最低点是0毫升;停止洗澡的6分钟,应该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段。
【详解】
A.先洗了6分钟用了一半的水,接着停了6分钟,又洗了6分钟,正好把水全部用完;B.先洗了6分钟,只是用了300-100=200(毫升)水,接着停了18-6=12(分钟),又洗了6分钟,正好把水用完;
C.匀速洗了12分钟,正好把水全部用完;
D.匀速洗了18分钟,正好把水全部用完。
故答案为:A。
【点睛】
要能够把图象蕴含的意思表述出来,由纵轴可以看出:下降的直线表示热水的量由高到低;由横轴可以看出:下降的直线对应的横轴数据为时间,表示几时到几时水的量在下降。
二、填空题
9.1400;2
5
;
1
4
【分析】
高级单位转低级单位用原数乘进率,低级单位转高级单位用原数除以进率,再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最后的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详解】
1.4L=1400mL
40÷100=
402
1005
=(dm2)
250÷1000=
2501 10004
=(m3)
【点睛】
本题考查单位换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0.A
解析:7
8
7
4
【分析】
A是自然数。
若A是最小的奇数,那么A= 1;把1平均分成了8份,B是其中的7份,则
B =7
8
,若A是最小的质数,那么A= 2;把2平均分成了8份,1份是
1
4
,B是其中的7
份是7
4
,据此解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A是自然数。
若A是最小的奇数,那么B等于7
8
;若A是最小的质数,那么
B等于7
4。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明确其中1格表示多少是解题关键。
11.60
【分析】
(1)同时是2和3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
(2)同时是2,3和5的倍数,个位上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据此填空。
【详解】
(1)同时是2和3的倍数。
42、24、60(答案不唯一)
(2)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6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2、3、5的倍数特征,需牢记并能灵活运用。
12.10 60
【分析】
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列举即可得知20的因数有几个;两个数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详解】
20的因数有1、2、4、5、10、20;共6个;
20=2×2×5
30=2×3×5
最大公因数是:2×5=10
最小公倍数:2×2×3×5=60
【点睛】
解答此题应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解答,注意找因数时要成对成对的找,防止遗
漏;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13.8
【分析】
将32支笔和24个本子平均分给若干名同学。
如果笔和本子都没有剩余,且保证分到笔和本子的同学人数相同,实际上就是求32与24的最大公因数。
【详解】
32=2×2×2×2×2
24=2×2×2×3
32与24的最大公因数为2×2×2=8,即最多能分给8名同学。
【点睛】
此题属于求最大公因数问题,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够利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4.4
【分析】
正面的图形可知立体图形由左右两排,上下两层小正方体;从左面图中可看出立体图形有前后两排,上下两层小正方体;从上面可可出有左右两排,前后两排小正方体。
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
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可得到立体图形有2层组成,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有1个小正方体,即这个立体图形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由不同方位观察到图形的形状来判定这个立体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观察三视图,培养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15.14400
【分析】
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这个假山石的体积,据此结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出假山石的体积即可。
【详解】
8分米=80厘米,6分米=60厘米,
80×60×3=14400(立方厘米)
解析:14400
【分析】
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这个假山石的体积,据此结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出假山石的体积即可。
【详解】
8分米=80厘米,6分米=60厘米,
80×60×3=14400(立方厘米),
所以,这个假山石的体积是14400立方厘米。
本题考查了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
16.4 4 3
【分析】
第一次:把12瓶水分成4瓶,4瓶,4瓶三份,把其中两份4瓶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若天平秤平衡,则盐水即在未取的4瓶中(按照下面的方法操作),若天平秤不平衡,则
解析:4 4 3
【分析】
第一次:把12瓶水分成4瓶,4瓶,4瓶三份,把其中两份4瓶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若天平秤平衡,则盐水即在未取的4瓶中(按照下面的方法操作),若天平秤不平衡,则盐水在重的那4瓶当中;第二次:把有次品的4瓶,分成1瓶、1瓶、2瓶三份,把两份1瓶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若平衡则盐水在剩下的两瓶中,若不平衡,则盐水在低的这一端;第三次:把剩下的2瓶,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较低端即为盐水。
【详解】
依据分析得:有12瓶水,其中11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略重一些),用天平称,可以分成(4,4,4),至少称(3 )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找次品,此类题的关键是把待测物体尽量平均分成3分,如果不能平均分,则使其中两份相等,第三份与这两份相差不超过一,依次进行,可用最少的次数保证找到次品。
三、解答题
17.;;;5.4
173.5;680;2;1.2
【详解】
略
解析:3
5
;
7
3
;
1
3
;5.4
173.5;680;21
3
;1.2
【详解】
略
18.;2;
【分析】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即可;
根据加法交换、结合律进行简算;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原式
原式=(+)+(+)=1+1
=2
原式
解析:13
30
;2;
2
1
3
【分析】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即可;
根据加法交换、结合律进行简算;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详解】
原式
563 151510 =+-
113
1510 =-13
30
=
原式=(
4
13
+
9
13
)+(
1
6
+
5
6
)
=1+1=2
原式
1841 773 =--1
2
3
=-
2
1
3
=
19.;
【分析】
第一题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即可;第二题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即可。
【详解】
解:
;
解:
解析:
1
x
12
=;
19
x
20
=
【分析】
第一题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
2
即可;
第二题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1
5
即可。
【详解】17
x 212 +=
解:1171 x
22122 +-=-
76 x
1212 =-
1
x
12 =;
13 x
54 -=
解:
1131 x
5545 -+=+
154
x
2020
=+
19
x
20
=
20.【分析】
根据题意,先求出下半身的长,用身高减去上半身长,再用上半身的长除以下半身的长,约分即可解答。
【详解】
45÷(105-45)
=45÷60
=
答:明明上半身长是下半身长的。
【点睛】
解析:3 4
【分析】
根据题意,先求出下半身的长,用身高减去上半身长,再用上半身的长除以下半身的长,约分即可解答。
【详解】
45÷(105-45)
=45÷60
=3 4
答:明明上半身长是下半身长的3
4。
【点睛】
本题考查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21.(1)60分钟;7:00
(2)15辆
【分析】
(1)求出两路车发车间隔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同时发车的间隔时间,用起点时间+间隔时间=下一次同时发车时间。
(2)根据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时间
解析:(1)60分钟;7:00
(2)15辆
【分析】
(1)求出两路车发车间隔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同时发车的间隔时间,用起点时间+间隔时间=下一次同时发车时间。
(2)根据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时间,求出运营时间,用运营时间÷同时发车的间隔时间+1即可。
【详解】
(1)12=2×2×3
15=3×5
2×2×3×5=60(分钟)
6:00+60分钟=7:00
答:经过60分钟后两路车又同时发车,发车时间是7:00。
(2)晚上8:00-早上6:00=14小时
60分钟=1小时
14÷1+1
=14+1
=15(辆)
答:两路车同时发出的共有15辆车。
【点睛】
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立的质因数,它们连乘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2.(1)千米;(2)千米
【分析】
(1)从体育馆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千米,把两段路程加起来即可;
(2)用小军家到体育馆的路程减去体育馆到学校的路程,求出他家距学校的路程。
【详解】
(1)(千米)
解析:(1)41
20
千米;(2)
1
5
千米
【分析】
(1)从体育馆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千米,把两段路程加起来即可;
(2)用小军家到体育馆的路程减去体育馆到学校的路程,求出他家距学校的路程。
【详解】
(1)4541
5420
+=(千米)
答:从体育馆到少年宫一共有41
20
千米。
(2)
41
1
55
-=(千米)
答:他家到学校有1
5
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加减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3.(1)382平方米;(2)750立方米
【分析】
(1)粉刷的面积=仓库的顶面面积+四面墙壁的面积-门窗的面积,据此列式解答即可;
(2)用长×宽×高求出仓库的容积.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
(1)
解析:(1)382平方米;(2)750立方米
【分析】
(1)粉刷的面积=仓库的顶面面积+四面墙壁的面积-门窗的面积,据此列式解答即可;(2)用长×宽×高求出仓库的容积.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
(1)15×10+15×5×2+10×5×2-18
=150+150+100-18
=400-18
=382(平方米)
答:粉刷的面积有382平方米。
(2)15×10×5
=150×5
=750(立方米)
答:这个仓库的容积是750立方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明白:需要
粉刷的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
24.【分析】
水面上升到3分米,说明上升了:3-1.8=1.2分米。
石头被水面完全没过,那么上升水对应的体积就等于石头的体积,求出高度为1.2的水的体积即可。
【详解】
=72×1.2
=86.4(
解析:3
86.4dm
【分析】
水面上升到3分米,说明上升了:3-1.8=1.2分米。
石头被水面完全没过,那么上升水对应的体积就等于石头的体积,求出高度为1.2的水的体积即可。
【详解】
()
983 1.8
⨯⨯-
=72×1.2
=86.4(dm³)
答:这块石头的体积是86.4立方分米。
【点睛】
此题需要注意的是关键字“上升到”,那么上升的高度=上升到的高度-原来水的高度。
同时需要记住:上升水对应的体积=物体的体积。
25.见详解
【分析】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根据平移的特征,把图形A
解析:见详解
【分析】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根据平移的特征,把图形A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依次连结即可得到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用同样的方法即可把平移后的图形再向下平移2格后的图形;
(3)图形A的面积是由三角形面积加正方形面积的和,根据图形A的面积确定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即可画图。
【详解】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画图如下:
(2)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先向右移动6格再向下移动2格(图中红色部分)画出移动后的图形位置;
(3)图形A的面积:
4×2÷2+2×2
=4+4
=8(平方厘米)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可确定底为4厘米,高为2厘米(答案不唯一)。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平移、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确定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及位置、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等是解题关键。
26.960立方厘米
【分析】
正着放和倒着放,底面积相同,高减少了15-4厘米,用减少的体积÷减少的高=长方体底面积,长方体底面积×原来的高=最初水的体积。
【详解】
704÷(15-4)
=704÷1
解析:960立方厘米
【分析】
正着放和倒着放,底面积相同,高减少了15-4厘米,用减少的体积÷减少的高=长方体底面积,长方体底面积×原来的高=最初水的体积。
【详解】
704÷(15-4)
=704÷11
=64(平方厘米)
64×15=960(立方厘米)
答:这个容器最初放了960立方厘米的水
【点睛】
关键是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