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南水北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地理⼩专题训练:南⽔北调2021届⾼三地理⼩专题训练:南⽔北调
⼀、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要求的。

读南⽔北调中线⼯程路线及剖⾯⽰意图,完成1~3题。

1. 南⽔北调中线⽔源区调⽔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夏季⾼温多⾬,⽔资源丰富②冰川融化量⼤,⽔源充⾜
③地势南⾼北低,可全线⾃流④⽔源优质,没有任何污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该⼯程7、8⽉份调⽔量相对较⼩的原因是
①汉⽔上游地区来⽔量⼩②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量⼤
③河道泥沙淤积,需及时开挖④华北地区降⽔较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与东线⼯程相⽐,中线⼯程
A. 施⼯难度⼩
B. 沿线⼈⼝多
C. ⽔质较好
D. 可调⽔量⼤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南⽔北调的相关知识
1. 中线⽔源区为丹江⼝⽔库,⽓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候,夏季⾼温多⾬,⽔资源丰富,①正确;⽔源区⼭地海拔较低,⽆冰川融⽔,②错;读中线地势剖⾯图可知,地势南⾼北低,全线可⾃流,③正确;⽔源区⽔质较好,但没有任何污染说法绝
对,④错;故选B。

2. 7、8⽉份,长江中下游流域易受副热带⾼⽓压带影响⽽形成伏旱天⽓,需⽔量较⼤,丹江⼝⽔库需要向下游地区补给⽔源,②正确;7、8⽉份,我国⾬带主要位于东北、华北地区,华北地区降⽔较多,④正确;故选C。

3. 东线可利⽤京杭⼤运河调⽔,东线的⼯程难度较⼩,中线线路较长,且穿黄⼯程难度较⼤,A错;东线沿线主要经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沿线⼈⼝多,⼯农业污⽔以及⽣活污⽔较多,⽔质较差,B错,C正
确;东线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可调⽔量更⼤,D错。

我国⾬带推移的规律: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九回头。

意思是正常年份下,每年五⽉前后,⾬带登陆我国两⼴地区;六⽉,⾬带继续北移到江淮地区,此时来⾃南⽅的暖⽓团和来⾃北⽅的冷⽓团在江淮⼀带势⼒相当,形成江淮准静⽌锋,天⽓连绵阴⾬,俗称“梅⾬”;七⼋⽉,⾬带继续北移⾄东北、华北地区,此时我国江淮地区受副热带⾼⽓压的影响,形成“伏旱”天⽓;九⽉,北⽅冷空⽓势⼒加强,⾬带逐渐退出我国⼤陆。

读“我国‘北⽔南调’⼯程规划⽰意图”,据下图完成4~5题。

4. 图⽰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的主要原因有
Ⅰ①河流域内降⽔量不⼤,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较稠密,重⼯业较多,需⽔量⼤
Ⅳ①河含沙量较⼤,⽔质较差
A. Ⅰ、Ⅱ
B. Ⅰ、Ⅲ
C. Ⅱ、Ⅳ
D. Ⅲ、Ⅳ
5. 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势北⾼南低,可以⾃流引⽔
B. 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耕地少
C. 输⽔线路短,线路⾥程不到300千⽶
D. 输⽔⼲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答案】4. B 5. D
【解析】
4. 甲河流域纬度偏低,降⽔量不⼤,蒸发较强,故①正确;甲河中下游地区⼈⼝较稠密,辽中南⼯业基
地分布,重⼯业较多,需⽔量⼤,故③正确;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区,故②错误;甲区域植被覆盖率⾼,含沙量较⼩,故④错误。

综合选项,B项正确。

5. 引⽔线路北段地势北低南⾼,南段地势北⾼南低,故A项错误;经过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占⽤耕地较多,故B项错误,D项正确;输⽔线路较长,线路⾥程超过300千⽶,故C项错误。

【知识拓展】南⽔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利影响:
(1)对调出区:
东线:可能引发海⽔倒灌,污染⽔质。

中线:使得汉江中下游⽔量减少,对下游的航运,取⽔和⽣态环境都将产⽣不利影响,此外还涉及⼤规模移民和农⽥的淹没。

(2)调⼊区:控制不当,可能引发⼟壤次⽣盐碱化。

2、有利影响:
(1)调出区:对中线⽽⾔,可以在⼀定程度上减轻⾬季的洪涝灾害。

(2)调⼊区:缓解⽔资源短缺状况,在⼀定程度上遏制⽣态恶化,促进北⽅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民的⽣活⽔平。

下图为南⽔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

读图,回答6~8题:
6. 图中海河流域⽔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A.开发⽔能,提供电⼒
B.保障城乡⽤⽔
C.拦截泥沙,蓄⽔灌溉
D.提⾼通航能⼒
7. 南⽔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其主要⽬的是
A.减少占⽤耕地
B.缩短输⽔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
D.减轻⼟壤盐碱化
8. 南⽔北调中线通⽔后,可能使海河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
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春季下游⽔量增加
D.流域地下⽔补给量增加
【答案】6. B7. C8.C
【解析】
6. 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地区,且下游地区⼈⼝多、城市⾯积⼤,缺⽔严重,故上游地区⽔库群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城乡⽤⽔。

7. 京津地区⽓候较⼲旱,蒸发旺盛,⽤全封闭管道输⽔可减少渗漏和蒸发。

8. 南⽔北调中线通⽔后可缓解华北地区缺⽔状况,使海河引⽔量减⼩,故春季下游河段⽔量将增加。

径流深度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降⽔量、植被状况;含沙量是由流域内的⼟壤性质、植被状况、⽔的流速等⾃然因素和⼈类破坏植被的程度决定的;南⽔北调中线通⽔后不会使海河流域地下⽔⽔位升⾼,地下⽔补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

南⽔北调中线⼯程主要向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供⽔,可以缓解⾸都⽔资源紧缺的状况。

下图为北京⽓候资料及丹江⼝下游武汉的年径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9~11题。

9. 北京地区最需要调⽔的⽉份是
A.11-12⽉
B.6-8⽉
C.9-10⽉
D.1-5⽉
10. 为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供⽔地区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实⾏季节性⽔价
B.提倡节约⽤⽔
C.修建⽔库
D.增加引⽔线路
11. 南⽔北调中线⼯程南起汉江丹江⼝⽔库,北⾄京津,已全线通⽔。

该⼯程⼲渠采⽤⽴交或涵洞式跨越沿线河流,其原因是
A.保障⼯程供⽔⽔质
B.改善沿线⽣态环境
C.增加下渗,回补地下⽔
D.减⼩⼯程量,降低造价
【答案】9. D 10. C 11. A
【解析】该题考查南⽔北调。

9. 北京为温带季风⽓候,夏季降⽔较多,不需要调⽔;冬季降⽔少,每年1~5⽉降⽔少,春季⽓温回升
快,且⼤风数⽇多,蒸发旺盛,农业⽣产需要⼤量⽤⽔,故1~5⽉最需要调⽔。

故选D。

10. 从武汉的年径流量曲线图中可看出,⽔源区最适宜调⽔的季节是夏秋,⽽北京地区最需要调⽔的季节则是冬春。

故应在供⽔区修建⽔库,来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故选C。

11. 南⽔北调中线⼯程⼲渠采⽤⽴交或涵洞式跨越沿线河流,减⼩下渗,也使得引⽔⽔质受外界⼲扰⼩,从⽽保证供⽔量和⽔质。

故选A。

⼆、综合题。

12. 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北调东线⼯程是把长江的⽔调往北⽅的调⽔⼯程,东部调⽔线路主要为⼤运河。

下图为南⽔北调东线⼯程调⽔线路图。

(1)简述我国实施南⽔北调⼯程的主要原因。

(2)指出南⽔北调东线⼯程率先开⼯并完成的原因。

(3)简析南⽔北调东线⼯程对长江下游可能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
(1)我国⽔资源南北分配不均,南⽅多、北⽅少;北⽅⼈⼝、城市密集,⼯农业需⽔量⼤。

(2)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量⼤,⽔资源丰富;东部有⼤运河可以利⽤,且地势平坦,⼯程量相对较⼩;沿线地区经济发达,资⾦充⾜。

(3)长江径流量减少,影响长江下游⽔质;径流量减少,泥沙淤积,影响航运;径流量减少,⽔质变差,
破坏⽔⽣⽣物的⽣存环境。

【解析】整体分析:我国⽔资源分布特点是南北分配不均,南⽅多、北⽅少。

北⽅⼈⼝、城市密集,耕地⾯积⼤,⽔⼟资源分布不匹配。

河流下游⽔量⼤,且有现成河道可利⽤,⼯程量⼩。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充⾜。

(1)我国⽔资源南北分配不均,⽔资源南⽅多、北⽅少。

⽽北⽅⼈⼝、城市密集,耕地多,⼯农业需⽔量⼤。

⼈⼝、城市、耕地分布与⽔资源分布不匹配,所以实施南⽔北调⼯程。

(2) 南⽔北调东线⼯程取⽔⼝在长江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量⼤,⽔资源丰富。

东部有京杭⼤运河,利⽤现有河流,⼯程量相对较⼩。

沿线地区经济发达,资⾦充⾜,所以率先开⼯并完成。

(3) 南⽔北调东线⼯程调⽔,可能导致长江下游⼲流径流量减少,影响长江下游⽔质。

径流量减少,携带泥沙能⼒减弱,泥沙淤积,河道变浅,可能影响⼲流航运。

径流量减少,⽔质变差,破坏⽔⽣⽣物的⽣存环境。

13. 读图⽂资料,回答问题。

丹江⼝⽔库位于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是南⽔北调中线⼯程的⽔源地。

“引江济汉”⼯程是指引长江⽔到汉江的⼯程,是南⽔北调中线⼯程的组成部分,该⼯程具有⽣态补⽔功能,可减少丹江⼝⽔库蓄⽔和调⽔后对汉江下游不利的影响。

(1)指出南⽔北调和“引江济汉”⼯程所影响的⽔循环环节。

(2)从地形地势、⽓候、库区环境等⽅⾯分析丹江⼝⽔库成为南⽔北调中线⼯程⽔源地的优势⾃然条件。

(3)简述“引江济汉”⼯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作⽤。

(4)丹江⼝⽔库是华北地区未来可持续供⽔⽔源地,说明对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答案】
(1)主要⼲预或控制了⽔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2)⽔库坐落于群⼭之中,属于森林地带,环境优美,⽔质好;库区⾬季长,降⽔丰沛,⽔源⾜;地势
⾼,向华北可⾃流引⽔。

(3)能改善汉江下游河段⽣态、灌溉、供⽔和航运条件。

保护⽣物多样性;减少⽔污染,维护⽣态平衡;保证灌溉⽔源,为农业、⼯业⽣产供⽔;保证⽔位稳定,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

(任答3点)
(4)减少库区流域内农业⽣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量;不建或少建有污染⼯⼚;避免过度的⽔产养殖;旅游过程中要保护⽔源地;保护森林,防⽌⽔⼟流失。

(任答3点)
【解析】
本题以我国的调⽔⼯程为背景,考查⽔循环的主要环节,考查跨区域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能⼒。

(1)考查⽔循环的主要环节。

南⽔北调是将南⽅⽔资源调到北⽅,“引江济汉”⼯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汉江,两个调⽔线路影响的都是⽔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2)从地形地势上分析,⽔库坐落于群⼭之中,地势较⾼,⾃南向北可以⾃流引⽔;从⽓候上分析,该地为亚热带季风⽓候区,降⽔开始早结束晚,⾬季时间较长,降⽔丰富,⽔源充⾜;从库区环境分析,⽔库坐落于群⼭之中,属于森林地带,⼈类⽣产活动较少,环境优美,⽔质好。

(3)考查“引江济汉”⼯程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引江济汉”⼯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汉江,可以增加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量,能改善汉江下游河段⽣态、灌溉、供⽔和航运条件;改善中下游地区的⽣态环境,增加⽣物多样性;保证灌溉⽔源,为农业、⼯业⽣产供⽔;⽔位季节变化较⼩,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

(4)考查区域环境保护的措施。

库区流域内农业⽣产存在农业污染现象,应该减少库区流域内农业⽣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量;该流域⼯业⽣产排放污染物质,应该不建或少建有污染⼯⼚;该流域过度的养殖问题,应该避免过度的⽔产养殖;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流失问题,应该保护森林,防⽌⽔⼟流失;旅游活动产⽣的污染的问题,要尽量避免,保护⽔源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