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会员独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高三(13届)语文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5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襁.褓(qiáng) 羞赧.(nǎn) 酩.酊(mǐnɡ) 书声琅.琅(lánɡ)
B.关卡.(qiǎ) 悭.吝(qiān) 果脯.(fǔ) 掎.角之势(jǐ)
C.祛.除(qū) 折.本(shé) 刹.那(shà) 咄.咄逼人(duō)
D.偌.大(ruò) 轻佻.(tiāo) 押解.(jiè) 煊.赫一时(xu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怄气装潢挖墙脚出奇致胜
B. 凑合家具渡假村甘之如饴
C. 苍茫安分明信片既往开来
D. 历练提纲辩证法出人头地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该市的环境
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
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
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
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
A.坦陈场所必须必然
B.坦陈场合必需必定
C.坦承场合必需必然
D.坦承场所必须必定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
他去世后,群众虽然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B.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
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C.中共中央连续发布四份文件共同构成了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
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这显示我国正在加快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步伐,使之更趋完善。
D.近年来,酒后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行人的安全受到威胁,新《机动车驾驶
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这种状况的改变效果明显。
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
淡经营
...了整整12年。
B.河西的房价已经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足足涨了每平方
米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
C.中国小说史上的很多“续书”,质量有好有坏,评论有褒有贬,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
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不容置喙
....的。
D.项羽被困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
....,想起“西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6.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虚词,使整个语段语意连贯。
(6分)
①说任何一篇好的作品都可以载你进入作者精心营造的世界,
②,当我读完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后,③是在被度化后的生命里经历了一遭。
这一遭,在现实生活里可以是短短的几十分钟,在精神生活里,④可以是千年、万年,⑤永恒!说《我与地坛》,我们不能回避史铁生高位截瘫的躯体,
⑥,我们就无法仰视他那宗教式的灵魂!
7. 下面是一份请示报告,在行文上存在一些毛病,读后请完成题目。
(4分)
×××区教育局:
按照调整我区中学教育结构的需要①, 2012-2013学年度我校的高一年级将扩大招生②,原来的五个教学班增加到十个教学班③。
由于我校教室本已十分严重不足④,因此急需新建教室五间⑤。
现虽然经我们多方积极筹措⑥,但仍无法自行解决全部的基建经费⑦,请迅速将所需款项拨到我校⑧,以解燃眉之急⑨。
特此请示,希复⑩。
××中学
×年×月×日找出文中4处语病,并把对应的序号和改正结果填在下面横线上。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阎宝,字琼美,郓州人。
父佐,海州刺史。
宝少事朱瑾为牙将,瑾之失守于兖也,宝与瑾将胡规、康怀英归汴梁,皆擢任之。
自梁太祖陈.师河朔,争霸关西,宝与葛从周、丁会、贺德伦、李思安各为大将,统兵四出,所至立功,历洺、随、宿、郑四州刺史。
天祐六年,梁太祖以宝为邢洺节度使、检校太傅。
庄宗定魏博,十三年,攻相、卫、洺、磁,下之,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
八月,宝以邢州降,庄宗嘉之,进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天平国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待以宾礼,位在诸将上,每有谋画,与之参决。
契丹之寇.幽州也,周德威危急,宝与李存审从明宗击契丹于幽州西北,解围而还。
胡柳之役,诸军逗挠①,汴军登无石山,其势甚盛。
庄宗望之,畏其不敌,且欲保营。
宝进曰:“王深入敌境,偏师不利,王彦章骑军已入濮州,山下唯列步兵,向.晚皆有归志,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
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
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情势已得,断在不疑。
今王之成败,在此一战,若不决胜,设使余众渡河,河朔非王有也,王其勉.之!”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
”即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
十八年,张文礼杀王镕叛,宝帅师进讨。
八月,收赵州,进渡滹水,擒贼党张友顺以献。
九月,进逼真定,结营西南隅。
掘堑栅以环之,决大悲寺漕渠以浸其郛②。
十九年正月,契丹三十万来援镇州,前锋至新乐,众心忧之。
宝见庄宗,指陈方略,军情乃安。
敌退,加检校侍中。
三月,城中饥,王处瑾之众出城求食,宝纵其出,伏兵截击之。
饥贼大至,诸军未
集,为贼年乘;宝乃收军退保赵州,因惭愤成疾,疽发背而卒,时年六十。
同光初,追赠太师;晋天福中,追封太原郡王。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注]①逗挠:军事用语,曲行避敌以观望。
②郛:外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梁太祖陈.师河朔陈:部署
B.契丹之寇.幽州也寇:盗贼
C.向.晚皆有归志向:迫近
D.王其勉.之勉:努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正面表明阎宝“善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②每有谋画,与之参决
③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④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
⑤指陈方略,军情乃安⑥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阎宝为梁邢洺节度使,后来庄宗进攻邢洺,连下诸城,只有阎宝守住了邢州,但孤城独守,又无后援,最后阎宝率邢州部众归顺了庄宗。
B.庄宗很欣赏阎宝,对他礼遇有加。
阎宝身兼数职,地位在诸将领之上,常常参与国事的谋划与决断。
C.契丹入侵幽州,占据无石山,攻势强盛,庄宗担心不能抵御,想要退守。
阎宝分析军情,陈说利害,庄宗很受震动,后来率军奋力攻山,大败契丹军。
D.阎宝有谋略,胡柳之战,庄宗听其言,大败汴军。
契丹兵援镇州时,阎宝又在众心忧虑的情况下陈说方略,稳定了军心。
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
(3分)
(2)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3题。
少年游
蒋捷①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
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词人。
宋亡后不仕,隐居宜兴竹山。
12.请对上阕前两句描写的意象作简要分析。
(3分)
13.结合全词,概括作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的原因。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师
说》)
(3),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4)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
(《氓》)
第Ⅱ卷(93分)
三、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9分)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其典型代表是齐鲁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
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
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
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如在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
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
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
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
江南文化自古到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
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
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
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乡,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
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
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
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
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
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
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
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
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2.8)
15.关于“江南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特性是在与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及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
的。
B.江南文化作为一种诗性文化,在感性审美与现实诉求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层面得
以体现。
C.江南文化富有抗争性,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且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制高
点。
D.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16.对“江南文化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对中国近代与实业作出重大贡
献。
B.江南文化特有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带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促成了中国先
锋文学的诞生。
C.江南文化培育出的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促使全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
锋性特征明显。
D.江南文化浸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当代先锋文学家们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
产。
1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圈先锋作家对文学的信仰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
鱼米之乡。
B.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受益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且都折射出江南文化
的影子。
C.先锋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且习惯用传统审美意象的反讽方式加以体
现。
D.厚重而精致的江南文化精神,不仅造就了江南先锋作家,也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加夺目
的未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4分)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
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的情形。
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
“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
”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
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
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
当父亲头一次告诉
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
“我想稍微讲几句。
”舅舅说。
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
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
”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
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
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
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
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
”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
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
母亲确实是这样。
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
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
”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
”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
”我简短地回答道。
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
“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
“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
“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
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
”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8.根据文章内容,给小说加一个标题。
(1分)
19.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7分)
①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②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20.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8分)
21.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
(8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一天,美和丑在海边相遇,她们互相怂恿对方:“咱们到大海去游泳吧。
”于是她们脱下衣裳,在海里游泳。
游了一会儿,丑回到岸上,穿上本来属于美的衣衫,径自走了。
接着美也从海里出来,找不到她自己的衣衫,又太羞怯,不敢赤身露体,于是她只好穿上本来属于丑的衣衫,也径自走了。
所以,直至今日,世界上的男男女女,错把丑当作美、美当作丑。
然而,有些人还是看见过美的真面目,尽管她穿错了衣服,他们还是能认出美来。
有些人认得丑的真面目,美的衣衫也蒙骗不了他们的眼睛。
纪伯伦这篇短文启发了我们,“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正确与错误”这些互相对立的事物在生活中常常以相反的面貌出现,常常容易让我们误读和误判,影响我们追求正确的人生。
请从“真与假,美与丑”中任选一对词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高三(13届)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B 2.D 3.D 4.B 5.A
6.(①如果②那么③便(就)④却⑤甚至⑥否则)
7.①搭配不当,“按照”改为“根据”;③成分残缺,在“原来”前加“由”;④语意重复,删
去“十分”;⑧不合乎对象,改为“希望能给予拨款”。
二、8.B 9.B 10.C
11.(1)现在如果带兵后退,一定会被敌军追击,我方军队还没有集结,加上听说敌军胜势,就会不战而自己溃败。
(采分点:“引退”译为“带兵后退”;“为所”表被动;“乘”译为“追逐、追击”,各1分)
(2)庄宗听了很是震动,说:“如果没有您,几乎计谋错误。
”(采分点:“耸”通“竦”,震动;“微”译为“如果没有”各1分,语意流畅1分)
12.①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枫林、晚烟、鸥汀这些意象。
作者用枫林、晚烟、鸥汀这些意象营造了深秋时节傍晚时分凄凉冷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漂泊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3分)
13.①国破家亡,漂泊无依,自己只能过隐居生活。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说明国破家亡之后,自己多年四处漂泊,“犹借竹为名”表明最终只能无奈隐居。
(2分)②时光飞逝,青春消逝,自己已经垂垂老矣。
“春风未了秋风到”,以季节的变换,象征了青春消逝,暮年早临。
(2分)③对世俗之事已经淡漠、麻木。
“老去万缘轻”,写作者已经把世俗之事看轻看淡,所以沉浸于自己的隐居生活之中。
(2分)
14.略。
三、15.C 16.D 17.B
18.标题:提琴。
(1分)
19.①因被迫卖掉祖传珍宝的痛苦无奈;为能以这把提琴帮助妹妹一家渡过难关而欣慰。
(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全得3分,意思对即可)
②父亲估计到“我”知道了真相,既赞许“我”的作法,又为“我”知道真相,过早地承担家庭的责任而感到无奈和不忍。
(答“估计‘我’没有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而轻松,同时又怕‘我’从自己的眼神中看出破绽而回避”也对)(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全得4分,意思对即可)
20.主要性格特点:能体贴理解他人。
(答“善解人意”、“成熟懂事”也可)(2分)作用:①“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的线索);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③通过“我”侧面烘托“父亲”的形象。
(6分,每点2分)
21.①关键时刻舅舅决定卖琴帮助我们,后来又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母亲不愿轻易卖琴:琴是亲情的象征;②父亲得知琴是赝品却并不说破,而是巧妙地保护着舅舅的梦想和母亲的希望:琴是善良心地的象征;③“我”得知真相后,理解并学习父亲的处理方式,琴见证了父亲对“我”的影响:琴是精神财富的象征。
(8分,答对一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8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