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导学案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
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
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 (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学生起来朗读,正音
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
点拨字音:
纤:xiān 纤维素 qiàn 纤夫(板书) 札zhá
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这是一首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爱情诗,也可以把它归为“思妇诗”,所以它的感情基调应该说是较为哀怨的。

2、集体朗读
来,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尽可能地把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读出来。

(集体朗读)
3、录音播放
来,我们听一下录音,看别人是怎样朗读的,大家要认真听。

4、好,大家听了这么多遍,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指明学生回答)
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

抒发了男女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

(一)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情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译文:牵牛星位于遥远之处,织女星明亮而皎洁。

提问一:诗歌第一句就点明了什么
明确:描写对象——牵牛、织女,引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
织女。

“迢迢”写出了两个人分隔异地,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引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 (学生初中已经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请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

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因此,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降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

而织女则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后来,织女私自偷下凡间,重遇牵牛(牛郎),两人遂结为夫妇,生一男一女。

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命令天兵天将把织女拘回天上。

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箩筐里,奋力追赶织女。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织女之间一划,变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色河川(银河),于是,牛郎在银河以南,织女在银河以北,遥遥相对,无法相见。

探究:这里用到了什么手法
明确:这里用到了“互文”的手法。

“迢迢”既修饰牛郎,也修饰织女;而“皎皎”同样也是这种情况。

知识点回顾: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译文:织女摆动纤细雪白的手,织机“札札”作响。

明确:这里进一步描绘了织女织布的形象。

据说织女心灵手巧,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译文:(因相思)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匹,哭得泪如雨下)
提问二:前一句写织女忙绿地织布,她整天织布,为什么还是“不成章“呢为什么“泣涕零如雨
(之前我们学过《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十三能织素”,而织女是仙女,肯定比刘兰芝厉害得多,为什么还是会“不成章”呢) 明确: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
提问三:终日以泪洗面为何还要去织布呢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什么情感
明确:用比喻、夸张手法,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表现愁苦到至极。

这种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背)
相去复几许
译文:银河既清且浅,相距又有多远
且:并且,表并列关系。

去:距离 (一词多义:离开;除掉;丢弃;到去。

)
复:副词,又(一词多义。

回来;恢复;回答;报复;免除赋税徭役;通“覆”覆盖;繁复)
提问四:既然河水既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能见面呢那么作者借这一故事有何目的呢
明确: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

是因有像王母这样的势力的阻隔,爱情被扼杀、遭遇挫折。

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仅有又清又浅的银河相隔,(牛郎织女)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那么,这里就给我们交代了什么(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二)艺术特色
提问五: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叠字的使用有何作用
叠词的使用或是状貌或是摹声或是绘情都准确而生动收到较佳的效果。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在《迢迢牵牛星》中,运用了叠词和拟声词,
“迢迢”,写距离之远(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

); “皎皎”,写星光之亮(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明艳
动人),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然后,诗人将视线移到织女星上。

由远而近,先物后人。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

“纤纤”和“札札”, 形声生情。

“盈盈”写水之物貌(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
“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

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

近在咫尺,若隔天涯。

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

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隔,“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

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四、课外拓展
1、牛郎织女鹊桥会古来诗词吟咏多。

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至今被传诵。

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七夕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下面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鹊桥仙·七夕》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特别是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众人大多慨叹牛郎织女相见太难时,它却反其意认为坚贞的爱情不在于耳鬓厮磨。

3、七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今天小编带来七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教案设计2021,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导语
1、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叫教室。

按照同学们以往课上踊跃说理解、积极提问题的表现,我觉得这个叫法不妥,应该叫学室。

学习、学习,当然是以同学们的学为主,而老师的教是为你们的学服务的。

所以这堂课你们希望怎么学
2、我们今天要学的是诗歌。

前不久,我们曾学过一首现代诗,它是( 《天上的街市》 )。

通过那首诗的学习,你知道欣赏一首诗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同学们很喜爱诗歌,背了不少的诗歌,也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知识。

那你认为我们背诗学诗的目的是什么呢欣赏诗歌精炼含蓄的语言,欣赏诗歌新奇美妙的想象,欣赏诗歌图画般美丽的意境,欣赏诗人真挚动人的感情,在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同时,我们从中收获精彩的语言,收获美丽的诗意,收获或浅或深的感动,从而提升我们做人的层次。

正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诗,他的文学趣味也就会低下。

”所以同学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背诵这样肤浅的层次上,我们要努力走进诗歌,动脑去采撷、去收获。

希望同学们在这堂课上勤于动脑,满载而归。

二、学习
1、我们今天学习《迢迢牵牛星》。

请哪个同学来背这首诗。

2、请你来回答这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3、你认为怎样阅读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感情
要准确理解一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除了品味语言、了解诗的背景等之外,还得学会抓住诗中的意象。

意象听去陌生,其实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就是诗中的人物,或景物。

如刘禹锡的《秋词》,当中的意象就是晴空、一鹤。

晴空湛蓝,鹤冲云霄,这景色多美呀。

再加上诗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语句,我们就知道这首诗诗人要抒发的感情是(对秋天的赞美热爱之情。

)
4、这首诗选自何处(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诗的名字,它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大都出于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演义开头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

古诗十九首大都抒发了那个时代离家在外的游子和守候在家的思妇的感伤之情。

古代有位文学评论家叫钟嵘,他评价古诗十九首“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你觉得《迢迢牵牛星》当得起这个赞誉吗请同学们紧紧抓住诗中的意象,用自己的感情去碰触诗人的感情,用自己的想象去还原填补诗的意境,品读这首你们自认为很熟悉的诗,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或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5、诗歌赏析
A、这首诗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她就是织女。

为什么用“河汉女”而不用“织女星”与前面的“星”重复,又不押韵,而且河汉女还
引起下文人物的活动和情态。

起笔就引导人们抬头仰看深邃广阔、星汉灿烂的夜空,让人们神思直飞向那个凄婉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B、“擢”让人如见其形,“弄”让人如闻其声。

这句既写出了织女的勤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

C、织女是天上最能织布的人,而且那么忙碌,却织不成一匹布,表明她被思念折磨得没有心思织布,织女内心强烈的悲凄之感和悲痛之情。

这句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伤心《诗经》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D、银河很清很浅,应该能自由往来,那为什么两人却不能见面呢是有人压制了她的爱情。

这句朗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反问的语气,表现了怨恨、痛苦的感情。

这句不是与“迢迢”相矛盾吗因为思念而觉得距离很远。

顾城《远和近》。

近在咫尺却如在天涯,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

比较《天上的街市》有关的语句,表达诗人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这儿却表现了织女不能与牛郎相见的痛苦。

两相对比,我们更同情饱受思念离愁的织女。

E、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地望着牛郎的方向。

以女子的饱受离愁、楚楚动人、凝眸深情远视的神态结束,既给人以美感,又让人想象回味。

F、叠词的运用。

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星之明亮,纤纤形容手之细长,札札形容织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
视之含情。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表现女子的美好姿态,皎皎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

“皎皎”既表现星的明亮,又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真称得上“一字千金”。

“盈盈”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无论谁,其实一直都需要美好的感情。

诗人用织女的意象来表现自己追求美好爱情而不得的痛苦,我们因为有美好的感情,所以读了之后会深深的理解并同情。

这样“披情入文”,我们会在含英咀华的同时收获感动,我们的感情也变得宽容丰盈。

所以说,读诗使人变得灵秀。

(在黑板上写上“披情入文”、“含英咀华”,并解释)
6、请同学来读诗。

7、请你来总结这堂课上你的所学所得,可以从内容,可以从学法,可以从语言,也可以从你的感受或联想等等。

8、学生合作读诗
(其他同学朗诵)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女:望着你在河的那边用扁担把星的闪耀挑在牢靠的双肩
男:望着你在河的那边用机杼把夜的深邃织成无尽的长绢
女:我怎能织起一丝一缕终日守望你远远的背影
是思念摇动机杼织出夜幕将你的闪亮衬托得鲜明
男:我怎能挑起一两一斤终日守望你远远的背影
是思念撑起扁担挑起星辰将你的面孔映照得清晰
合:浅浅的河汉告诉我告诉我岁月的失落告诉我距离的冷漠女:让我的话传到那一边哪怕单位是光年
合:浅浅的河汉告诉我告诉我岁月的失落告诉我距离的冷漠男:你看那流星它悄悄滑落那是灼热的泪珠在闪烁
(其他同学朗诵)
当我们再次抬头看那熟悉的夜空时,我们也许会多了浪漫的联想,诗意的感受。

所以这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语言,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诗意。

人生有诗歌相陪,那该是多么美好的诗意人生呀。

三、请同学们抓住意象、披情入文、含英咀华课后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把你读后的感受和理解写在家作本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导学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
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
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 (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
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学生起来朗读,正音
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
点拨字音:
纤:xiān 纤维素 qiàn 纤夫(板书) 札zhá
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这是一首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爱情诗,也可以把它归为“思妇诗”,所以它的感情基调应该说是较为哀怨的。

2、集体朗读
来,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尽可能地把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读出来。

(集体朗读)
3、录音播放
来,我们听一下录音,看别人是怎样朗读的,大家要认真听。

4、好,大家听了这么多遍,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指明学生回答)
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

抒发了男女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

(一)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情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译文:牵牛星位于遥远之处,织女星明亮而皎洁。

提问一:诗歌第一句就点明了什么
明确:描写对象——牵牛、织女,引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织女。

“迢迢”写出了两个人分隔异地,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引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 (学生初中已经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请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

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因此,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降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


织女则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后来,织女私自偷下凡间,重遇牵牛(牛郎),两人遂结为夫妇,生一男一女。

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命令天兵天将把织女拘回天上。

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箩筐里,奋力追赶织女。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织女之间一划,变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色河川(银河),于是,牛郎在银河以南,织女在银河以北,遥遥相对,无法相见。

探究:这里用到了什么手法
明确:这里用到了“互文”的手法。

“迢迢”既修饰牛郎,也修饰织女;而“皎皎”同样也是这种情况。

知识点回顾: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译文:织女摆动纤细雪白的手,织机“札札”作响。

明确:这里进一步描绘了织女织布的形象。

据说织女心灵手巧,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译文:(因相思)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匹,哭得泪如雨下)
提问二:前一句写织女忙绿地织布,她整天织布,为什么还是
“不成章“呢为什么“泣涕零如雨
(之前我们学过《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十三能织素”,而织女是仙女,肯定比刘兰芝厉害得多,为什么还是会“不成章”呢) 明确: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
提问三:终日以泪洗面为何还要去织布呢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什么情感
明确:用比喻、夸张手法,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表现愁苦到至极。

这种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背)
相去复几许
译文:银河既清且浅,相距又有多远
且:并且,表并列关系。

去:距离 (一词多义:离开;除掉;丢弃;到去。

)
复:副词,又(一词多义。

回来;恢复;回答;报复;免除赋税徭役;通“覆”覆盖;繁复)
提问四:既然河水既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能见面呢那么作者借这一故事有何目的呢
明确: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

是因有像王母这样的势力的阻隔,爱情被扼杀、遭遇挫折。

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
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仅有又清又浅的银河相隔,(牛郎织女)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那么,这里就给我们交代了什么(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二)艺术特色
提问五: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叠字的使用有何作用
叠词的使用或是状貌或是摹声或是绘情都准确而生动收到较佳的效果。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在《迢迢牵牛星》中,运用了叠词和拟声词,
“迢迢”,写距离之远(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

); “皎皎”,写星光之亮(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明艳动人),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然后,诗人将视线移到织女星上。

由远而近,先物后人。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

“纤纤”和“札札”, 形声生情。

“盈盈”写水之物貌(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
“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

可是一水之隔,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