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维护宪法权威》精讲PPT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情景三:
三鹿毒奶粉事件被评为08年十大宪法事例第一案
三鹿毒奶粉事件成为2008年中秋假期中最大的社会事件,引起 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三鹿奶粉导致上千名婴幼儿健康状况堪忧, 使中国奶制品一时间在国际社会处于风口浪尖。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熊文钊教授分析说,社会大众对生命健康 权的关注,是本案最重要的关注点,三鹿毒奶粉事件可视为中国乳业 的“9·11”。孩子的生命健康问题在09年将继续受到关注,对孩子的 担忧是此案被评为08年十大宪法事例第一案的关键。
(二)实施宪法,人人有责 共同的地方?它说明了什么?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会审议的草案,今天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最后表决 宪法的修改程序更严格
宪 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绝对多数)通
过材才料通能 二生:过效宪。法的修正中案里一华个逗人号的民删改 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涉及对土地和
实施宪法,就要在生活中使用宪法、以宪法作为我们行为的根本准则,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
既实然施宪 宪法法就,在就我要们在身生边活,中和使每用个宪人法的、生以活宪息法息作相为关我们,那行么普为我的们通根应本法该准怎律则样,对是自待觉根宪维法据护?宪宪法的法权制威。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孙志刚事件”说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
“孙志刚事件”说明了什么? 因此,在第77--78页案例中,依据宪法规定李某享有受教育权,法院应该支持李某的诉求。 认真观察这个图示,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中国青年报消息:(2004年3月)对照6天前提交大 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对比表
我们可以看到,宪法并不是高高在上,离我们太遥远,原来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探究问题:
请认真思考上面的材料,说说宪法和我们日常生 活的关系。
材料分析
1.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就要将宪法的规定化为生活中实 实在在的现实。如材料一,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制定 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使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教 材第77页第二小段观点)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体现人民意愿的国家 根本大法,越来越成为维护和实现百姓权益最根本的保护神。 我们可以看到,宪法并不是高高在上,离我们太遥远,原来宪 法就在我们身边,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点拨
1.材料一中的三部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说明宪法是其他
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宪
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请看下面的材料:
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对比表
宪 法: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 制 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定
既然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和每个人的生活息 经常修改宪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
息相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宪法? 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既然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宪法? 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制定各方面的 2001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2001〕25号批复,明确指出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他人依据宪法规定享有的受教育 权,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 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 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 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 根据最高法院的批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这场冒名顶替上学案作出了终审判决:判令陈某停止对齐某姓名权的侵犯,并赔偿齐某
因受教育权被侵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5万余元。
材料情景二:中国宪法自由权第一案 (教材第77页第二小段观点)
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王登辉申请劳动仲裁后,劳动部门认定其为工伤,反被公司推上被告席。
宪 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 代表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 修 的多数(绝对多数)通过才能生效。 改 普通法律:全国人大主席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就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过半数( 相对多数)通过即可。
点拨
3.“孙志刚事件”说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
刑法 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 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认真观察这个图示,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对比表 破坏宪法权威,就会导致法制无存。
材料二:宪法修正案里一个逗号的删改 2008年,法院大胆援用宪法中公民享有人身自由、居住自由的规定,裁定公司禁止员工外宿违背宪法精神。
在得知真相后,齐某以姓名权、受教育权受到侵犯为由将陈某等人推上了被告席。
交了长达450余字的解释和说明。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制定各方面的
材料三:教材第76页链接“孙志刚事件”
探 究 问 题
1. 材料一中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有何 共同的地方?它说明了什么?
2. 阅读材料二后,同学们有何感悟呢? 3. “孙志刚事件”说明了什么?
案例回放
2000年,山东姑娘齐某初中毕业考上了济宁商校,却被同村同 学陈某盗用姓名就读直至毕业,毕业后陈继续冒用齐的名字参加工 作。在得知真相后,齐某以姓名权、受教育权受到侵犯为由将陈某 等人推上了被告席。这起特殊的案件着实让法官感到为难,陈某等 人侵犯了齐某受教育的权利,应该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却苦于找不 到具体的法律规定,所以决定向最高法院请示。
归纳
齐某受教育权案让我们认识到,实施宪法,就要让宪法起到 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作用。(教材第77页第三小段观点)。尽 管宪法是根本大法,但是离老百姓并不是那么遥远,如果通过其 他途径公民的权利都无法得到救济,宪法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公民 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
根据最高法院的批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这场冒名顶替上学案作出了终审判决:判令陈某停止对齐某姓名权的侵犯,并赔偿齐某 因受教育权被侵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5万余元。 如材料一,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制定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使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法可依。
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制定各方面的
“子法” “母 在得知真相后,齐某以姓名权、受教育权受到侵犯为由将陈某等人推上了被告席。
孩子的生命健康问题在09年将继续受到关注,对孩子的担忧是此案被评为08年十大宪法事例第一案的关键。
宪法的修改程序更严格 法” 三鹿毒奶粉事件成为2008年中秋假期中最大的社会事件,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
《民法》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刑法》
材料情景二:中国宪法自由权第一案
农民工王登辉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公司以王登辉 违反“禁止员工擅自在外住宿”的规定为由拒绝支付 医药费。王登辉申请劳动仲裁后,劳动部门认定其为 工伤,反被公司推上被告席。2008年,法院大胆援用宪 法中公民享有人身自由、居住自由的规定,裁定公司 禁止员工外宿违背宪法精神。
未成年 保护法
认真观察这个图示,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
(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 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孩子的生命健康问题在09年将继续受到关注,对孩子的担忧是此案被评为08年十大宪法事例第一案的关键。
思考 尽管宪法是根本大法,但是离老百姓并不是那么遥远,如果通过其他途径公民的权利都无法得到救济,宪法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公民权
利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 (二)实施宪法,人人有责
尽管宪法是根本大法,但是离老百姓并不是那么遥远,如果通过其他途径公民的权利都无法得到救济,宪法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公民权 利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 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及补偿问题的条文,删除了一个小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主动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尽管宪法是根本大法,但是离老百姓并不是那么遥远,如果通过其他途径公民的权利都无法得到救济,宪法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公民权
小的逗号。为了删改这个逗号,大会主席团向代表们提 利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
因此,在第77--78页案例中,依据宪法规定李某享有受教育权,法院应该支持李某的诉求。
(教材第77页第三小段观点)。
(二)实施宪法,人人有责
经常修改宪法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思考
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不是离我们普 通人太遥远,和我们毫不相干?
合作探 究: 理解宪法和普通公民的关系
请看材料:
材料情景一:
宪法之条款
普பைடு நூலகம்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义务教育法》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未成年人保护法》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兵役法》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
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材料一: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 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义务教育法 第一条 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 本法。
探究活动一
乐谱有何用?
导 一个国家需要一个怎
样的章程,以便更好
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入 地管理国家?
宪法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 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毛泽东
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 大法呢?我们如何理解宪法的权威?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 的权威?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看材料 :
2001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2001〕25号批 复,明确指出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他人依据宪法规定享有的受 教育权,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根据最高法院的批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这场冒名顶替上 学案作出了终审判决:判令陈某停止对齐某姓名权的侵犯,并赔偿 齐某因受教育权被侵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5万余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