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相关推荐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通用30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1
寒假,老师推荐了一本叫《窗边的小豆豆》的书,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她是一个既淘气又善良的孩子。
小豆豆上课总喜欢把课桌弄得很响,老师怕她影响别的同学上课,就把她开除了,后来妈妈把她送到一个名叫“巴学园”的学校。
“巴学园”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这里的教室是电车教室,这里的教学方式很特殊,学生喜欢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让学生喜欢上了学习。
校长先生还让学生每天带来的饭盒里要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如果谁没有,校长夫人会给他,这样让学生不会有攀比的心理。
学校的运动会很有趣,与别的学校不一样,最弱小的同学竟然得了第一名,那是校长先生良苦用心,为他量身定做的一套体育活动,让弱小的同学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或者是“在电车上要安静”,“不许乱扔果皮”之类的话。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知道很多:比如,欺负比自己小的、弱的人是可耻的事;看到乱糟糟的地方,要主动打扫;尽量不要妨碍别人……等等。
我很喜欢小豆豆,她是一个很爱心的小女孩子。
当她被她家小狗咬伤之后,她心里却担心爸爸妈妈把小狗送走。
还有帮泰明爬上树,让泰明的愿望实现。
所以校长先生总是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让小豆豆感到在学校更加开心。
我的学校要是也能这样多好呀!那样校园就会添加许多乐趣!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2
以前听不少人说起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听到这个书名感
觉有点怪怪的,心想这是儿童读物吗?怎么大家都在读?抽出了一天时间仔细地阅读了,感觉非常不错,给我这个当老师的很大的触动,其实童年的时光是最美好的,总有几件蠢的惹人发笑的趣事,《窗边的小豆豆》讲述的主要人物小豆豆的童年也是这样。
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
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它是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
小豆豆在这里学会了爱,生活和成长,学会了在生命的别离中得到感悟。
最重要的是,她在这里珍藏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这本书记叙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候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具体的记录了小豆豆周围的大人们的教育方法,表达了她对孩子心灵的理解。
除此之外,对小豆豆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的行为、想法的描写生动逼真,读来觉得非常有意思。
作者通过这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给了小豆豆还有她周围的伙伴们勇气和自信的友江学园校长小林的教育方法。
这本书会让人们思考,周围的环境对孩子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在我们眼里小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
但是从书中描述的故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热情。
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我觉得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
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
我常常在想,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多半会被当成是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顺利成长和才华的展示。
这也让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反思我们的教育,成人总习惯于替孩子安排、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都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用,即使有用,那又有多大的用?孩子们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
达方式?是否应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老
师说的东西孩子必须要听。
但是老师指出的问题,有时候孩子并不能理解,他会觉得委屈,会觉得不能理解。
而我们所要做的除了告诉他错了之外,还应该告诉他做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做。
更甚可以告诉他,其实这件事本身没有做,只是做这件事是有前提的,放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做是对的,可能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或者换个对象又是错的,不能一并打死。
要想成为一名被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而成为朋友的前提,就是理解他们的想法。
学着小林宗作老师的样子,对我们的“小豆豆”多说几句:“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因为,曾经,我们都是小豆豆,我们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巴学园。
小林校长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欣赏和鼓励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性格,我觉得这远比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
其实从《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收获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读了这本书,回味自己快乐的童年,才想起原来每个人都了解孩子,因为每个人曾经都是孩子。
只是在望子成龙或者对孩子恨铁不成钢时,就忘记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味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也许我们不能成为小林校长那样出色的教育家,但我想,读了此书后,对于身边的“小豆豆”我们一定要更加用心好好地给予引导。
因为,每一个站在窗边的小豆豆,只要加以适当的教育引导,就可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3
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
我被主人公小豆豆的可爱和有趣深深吸引,我仿佛看到了小豆豆和同学们玩游戏的时候。
小豆豆虽然是个曾经被退学的孩子,到了新学校,小豆豆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中“怪怪”的她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
然而在小豆豆读二年级时,她的同学泰明死了,小豆豆不知有多少伤心,因为前几天泰明还借小豆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她那时还没有看完呢!
最后,我来说一说巴学园的校长吧!他就叫做小林宗作,同学们
都叫他“小林一茶”,还编了一句话:“小林一茶!一茶老爷子的秃头!”小林宗作还带小豆豆和其它同学去泡温泉,一起去散步,真自由呀!
不过这么好的巴学园居然毁在了战争中!真是让人伤心呀!
战争,你为什么那么冷酷,人类,你为什么那么自私。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4
对于《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第一次读是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去欣赏的,第二次读是从教育的角度去欣赏的。
第二次读完这本书,我对它的独特之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巴学园的一切都是特别的,特别的教室、特别的上课方式、特别的学生、座位不固定,课程安排无顺序,学习时数不限,依据学生的心理逻辑开展教育活动.这在别的学校看来,巴学园是另类的存在,它的教育活动仿佛都是没有逻辑的,但是,这样的一个学校,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中心,顺应了孩子的自然心性,让孩子能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
巴学园的教学之所以这么成功,要归功于它的创办者——小林宗作。
在我看来,小林校长是一位很有创新精神的校长,他深谙教育之道,基本脱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倡导自然教育,贯彻尊重孩子们个性的教育理念,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并针对孩子的个性,采取适合的教育方式。
如他倡导的“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的学习方式,这种上课方式,对于老师来说,是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兴趣、特点、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的个性。
再者,对于学生们来说,从自己喜爱的学科学起,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热爱研究物理化学的阿泰,总是能呆在他的酒精灯、烧瓶、试管旁边,专注地研究,享受研究的过程,大大地培养了他在物理研究方面的兴趣。
即使那些不喜欢的学科,只要在放学前完成就好,不会受惩罚,这就充分尊重了孩子的个性,因为每个孩子最喜欢的科目都不一样,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既避免了学生呆呆地坐在教室听老师宣讲自己不喜欢的课的情况,又让孩子有兴趣,吸引了孩子
的注意力,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
在小林校长眼里,学生都是平等的,他会给每个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孩子实现自己的价值,如面对患侏儒症的高桥君,他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刻意的关照,在学校运动会上设计的所有项目都是为了让高桥君发挥出比别人更佳的优势,拿到冠军,帮助他树立信心,去除他因为身体缺陷而怀有的自卑心理,让他感觉自己与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
又如,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小林先生安排每天在中午开饭前都要由一位小学生站在圆圈中说几句话,并以此来培养孩子们在别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他的鼓励下,
一个人无话可说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话,而且一次比一次说得清楚、大声。
正是因为小林校长对孩子的尊重、鼓励、宽容、耐心、爱,才使得巴学园的孩子能快乐成长并且长大后都有建树。
或许,在现代社会,要创办一所像巴学园那样的学校已经不可能,而且,那种上课方式在现在的学校并不适用,因为,现在学校的人数都是大规模的,不可能采用那样的方式办学。
但是,小林宗作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要作为一位成功的教育者,首先要有爱,爱事业,爱孩子,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中心,要懂得尊重孩子的自然属性,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
其次,要有一套独特的、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并且还要博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对各领域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涉猎;最后,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特点,要知道孩子的差异表现,并且,要针对那些孩子进行差异性的指导。
这些都是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中的精华,对现在的教育的借鉴作用还是挺大的。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5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刻意的遮掩,作者在用朴实的文风讲述了自己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的同时,也在提倡和介绍一种教育制度。
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
--小林宗作校长。
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
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
不由自主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的同时,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
这本书不仅让我记住了"巴学园",记住了小林老师,记住了一个慈祥的妈妈,读出了怎样去面对一个孩子的行为,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
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过去的我是如何,今后又该如何吧。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6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窗边的小豆豆》其中我最爱看的一段叫"只是闹着玩"。
讲的是在每顿晚饭前都是小豆豆的游戏时间。
这个时侯小豆豆总会和牧羊犬洛基一起玩,她们总会从房间的一角滚过去,小豆豆总会和洛基撞在一起,可是这回小豆豆说;"我们看谁最想狼,谁就赢了!”这对于洛基来说并不算什么,它只要把耳朵一立,嘴再张大就行了。
可是小豆豆却还要把手放在头上当耳朵,嘴再张大,眼睛也要拼命睁大。
可是正在这是意外发生了!洛基毕竟还是一条小狗,可是它玩着玩着渐渐分不开玩笑和真格,居然真的咬了下去!小豆豆的耳朵耷拉下来,鲜血汩汩的流下来,小豆豆"啊—"的一声,小豆豆的爸爸妈妈跑了过来,发现小豆豆的耳朵留了很多血,小豆豆说“不要怪洛基”他们只好答应了小豆豆,并带他去医院。
等小豆豆回来时在屋里四处找洛基,洛基露出了头,小豆豆抱着洛基的脖子,因为两人都很疲倦所以都睡了。
从此以后,她们成了最好的好朋友。
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小豆豆的耳朵都被咬了,可是小豆豆不仅不责怪洛基还保护洛基,为了自己的朋友而不顾一切的去保护朋友,
我也要向小豆豆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7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她因做了一连串影响学生们上课的事情,而被退学了。
可是,幸运的是,她来到了读书天堂——巴学园。
在这场严肃面试中,校长小林先生竟幽默的叫小豆豆说点什么,因为小豆豆非常喜欢这所学校,为了能在这所学校中读书,她绞尽脑汁居然说了4个小时。
所以,她成功的通过了面试,顺利的成为了这所学校的学生。
在学校里,小豆豆已经有很多知己知彼的好朋友,他们在学校里的电车教室里玩啊笑啊。
快乐得很!
我最喜欢小林先生了,因为他是一位真正的好校长。
处处都为学生着想。
为了不让不能再长大的高桥君自卑,就把运动会上都改成他拿手的项目,好让他拿第一名,让他知道,不能长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
为了不让像秦明一样身体有缺陷的学生感到自己比别人差。
变来突然袭击:让大家赤裸着身体游泳,来告诉大家,每个身体它都是美丽的。
不仅如此,他还会时常带同学们散步,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放松,在放松中娱乐。
因此,我认为,如果要评选全世界最好的校长,那肯定是小林先生了。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8
这个学期我度过许许多多的书,有《中国上下五千年》,《水浒传》……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
因为书中的生活以及作家的活泼天怎和淘气都深深打动了我,还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
《窗边的小豆豆》主要讲述了作者因淘气,在教室里大声喧哗,还不时探出头向窗外东张西望而被校长退学。
当她到了巴学园后,她仿佛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快乐。
在巴学园中与大哥哥们一起玩耍,与小弟弟们嬉戏。
在巴学园里,小豆豆认识了许多同学,有泰明,"正男","小辫子"。
巴学园可不像普通学校那样有上千名学生,而是仅有五十
几人的学生。
令人惊讶的是,里面的教室都是动车构造。
渐渐地,这个贪玩,可爱的小豆豆在校长的带领下变成了大家能接受的孩子。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无数的笑声和感动。
小豆豆的淘气有时让我笑得合不拢嘴。
泰明的死让我又遗憾又悲伤。
这本书带给了世界几千万的读者喜悦和悲伤,并且成为了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所以,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9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
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我们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10
食物哺育人身体的成长,书籍哺育人精神心灵的成长。
我读过很多本书,但是真正让我能够流连忘返的却很少。
我读过一本书,叫《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可不小哦!
这本书主要讲,小豆豆是一个活泼的小女生,却因为在学校调皮捣蛋,被学校开除,之后到巴学园上学的事情。
在巴学园里,教室就是一辆电车。
巴学园的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是特别而又普通的。
小豆豆在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觉得巴学园的教学方式很独特,把电车当教室,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座位,可以选择自己
喜欢的课来上。
老师校长都很有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小豆豆那种跟同学们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精神使我感到惭愧与感动。
惭愧是因为,想到了我们平常的生活,同学、朋友之间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互相地不信任,不团结,闹矛盾。
感动是因为,即使他们有些身有残疾,但他们都很乐观开朗地去面对一切困难,而不会因为谁身有残疾而去抛弃他们。
相比之下,他们那时候的生活不是很容易,但他们都很开心,很珍惜身边的一切。
现在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却不如他们的善良、乐观。
读完这本书以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给我感触太深了,巴学园的教学,孩子们乐观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也告诉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11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很多的书,有一本书让我留意在心。
那就是《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豆豆上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
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孩子,并尊定了她一身的基础。
小豆豆有一颗好奇心。
看见什么东西就会跳上去。
有一次,小豆豆放学回家,快到家时,她看见了一堆沙子。
没有海,又有沙子,小豆豆感到很好奇。
就往上跳,结果发现不是沙子,而是灰色的抹墙泥。
妈妈发现后,严肃的批评了小豆豆。
小豆豆还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朋友被别人欺负,她就会挺身而出帮主朋友。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她在学校里的活泼可爱。
我也想拥有一个像她一样的学校。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12
在家卧床,无聊之时,映入眼帘,一本布满尘土的《窗边小豆豆》,翻开,再一次的感受着小豆豆的天真可爱,再一次由衷的佩服与尊敬着小林宗作先生,再一次意识着日本教育的独特性,再一次羡慕着小豆豆,羡慕着高桥君……很久以前,无意间翻开这本书时,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