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一导学案:16孔雀东南飞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的方法.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相”等一词多义及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学习重点
1.疏通文义,掌握本文出现的重点字词的音、形、义,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的一词多义。
2.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三、学法指导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偏义复词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作者不详,选自《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选编,十卷,书成于梁代,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796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
见于此书。
思考:标题为何不直言“古诗为刘兰芝作”呢?
2。
文体解读
“汉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诗的特点有:叙事性强,情节较完整,人物有个性;艺术手段丰富,常用比兴,描写见细节,人物重刻画,对话有个性;形式多样,以五言为主,兼有四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和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浪漫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化蝶和《西游记》的神魔世界都较好地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
3。
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
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4。
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箜篌( ) 公姥( ) 槌床( )
伶俜( ) 葳蕤( ) 玳瑁( )
纨素( ) 明月铛( ) 磐石( ) 拊掌( )
便言( ) 否泰( ) 白鹄舫 ( ) 幡旗( ) 婀娜( ) 踯躅( ) 青骢马 ( )
赍钱( ) 鲑珍( ) 自缢( )
二、课堂研习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
终老不复取 2.箱帘六七十
3.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_____
4.府吏见丁宁
5.虽与府吏要________________
6。
摧藏马悲哀________________
7。
奄奄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偏义复词
1。
便可白公姥..______________ 2。
昼夜勤作息.._________
3.我有亲父兄..
4.我有亲父母..__________
5。
逼迫兼弟兄.. 6。
其日牛马..
嘶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
汝岂得自由..:__________ 可怜..
体无比:______ 遣去.慎莫留: 本自无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 叶叶相交通..:_________________ _便利..此月内: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守节..情不移: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人故.
嫌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妾不堪..驱使: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徒.留无所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便可白.公姥: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及时相.遣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儿已薄禄相.:_____________________8.结发..同枕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何意致.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__10。
何乃太区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伏惟..启阿母:____________________12.槌床..便大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谢.家来贵门:_____________________14.伶俜萦.苦辛: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供养卒.大恩:_____________________16.留待作遗.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足下蹑.丝履:_____________________18。
好自相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初七..及下九..:_____________________20.感君区区..怀: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君既若见录..:____________________ 22。
逆.以煎.我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阿母大拊.掌:_____________________24。
不图子..
自归: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便言..多令.才:_____________________26。
府吏见丁..宁.
: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自可断来信.:_____________________28。
始适.
还家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寻.遣丞请还:_____________________30。
阿母谢.
媒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否泰..如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32。
足以荣.汝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处分适.兄意:_____________________34.渠.会永无缘: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赍.钱三百万:_____________________36.交广市.鮭珍: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郡门:_____________________38.适.得府君书:37.郁郁
..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掩口啼:_____________________40.零.泪应声39。
手巾
..
落: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渐见.愁煎迫:____________________42。
奄奄黄昏
....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_____________________44。
多谢.后世43。
寂寂人定
..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为.仲卿母所.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相”“见”“谢”“适”一词多义。
相:
见:
谢:
适: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情节用四字词语概括课文层次。
小序——托物起兴开端——
发展—-
再发展-—兰芝抗婚高潮—-
尾声—-
二、研读诗歌,分析文章内容.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3。
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三、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的方法一般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
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分析示例:
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本段写刘兰芝“严妆”,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表现了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去的微妙心理.这一段话作者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分析1:
第2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段话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分析2:
第26段: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表现了焦仲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分析3:
第20段: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兰芝的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互文:诗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也是互文手法。
互文手法可使上下文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和节奏的优美。
请再举一例并分析.
五、基础知识与训练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组是()
A、虽与府吏要.yāo 蹑履
相逢迎nièlǚ
..
B、勿复重.纷纭chóng 伶俜萦.苦辛yíng
作细步qiānqiān
C、否.泰如天地pǐ纤纤
..
D、便可白公姥.mǔ留待作遗.施wèi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人故.嫌迟(故意)好自相扶将
(服侍)
..
体无比(可爱)
B、始适.还家门(出嫁)可怜
..
C、却.与小姑别(回头) 便言多令.才(美好)
D、谢.家事夫婿(感谢)自可断来信.(媒人)
3。
下列各句中“相”的读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登即相许和(xiāng,称代“它",指亲事,副词)
B、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xiāng,,称代“你”,副词)
C、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xiàng,,命相,名词)
D 、好自相扶将(xi āng ,互相,彼此,副词)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B 、多谢..
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 、便利..
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观魏博①何相公猎
张 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魏博:古地名。
5.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的形象.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4.k ōngh óu m ǔ chu í p īng w ēi ru í d ài m ào w án d āng p án f ǔ pi án p ǐ h ú f ǎng f ān ē nu ó zh í zh ú c ōng j ī xi é y ì
二、(一)
1、“取"通“娶”。
2、“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3、“纫”通“韧",柔韧牢固。
4、“丁宁”也写做“叮咛",嘱
咐。
5、“要”通“邀”.
6、“藏"同“脏”,脏腑。
7.“奄奄”通“晻晻”,
昏暗无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偏义复词
1、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2、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
3、即同胞兄,亲哥哥。
4、 这里指母。
5、这里指兄。
6、这里指马
(三)自由:自作主张(古)不受拘束和限制(今) 可怜:可爱(古)怜悯与同情(今) 去:离开(古)到……去(今) 教训:教养(古)从错误和失败中获得知识(今) 交通:交错相通(古)运输邮递事业的总称 (今)
便利:吉利(古) 方便(今)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守节..情不移:遵守府里的规则 2.大人故.
嫌迟:故意 3.妾不堪..驱使:不能胜任 4.徒.
留无所施:徒然,白白地。
5.便可白.公姥:禀告,告诉. 6.及时相.
遣归:偏指一方,我 7.儿已薄禄相.:相貌 8.结发..
同枕席:束发。
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女子15)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9.何意致.不厚:招致。
10.何乃太区区..
:见识短浅。
11。
伏惟..启阿母:趴在地上想。
12。
槌床..
便大怒:捶。
床,古
代一种坐具。
13.谢.家来贵门:辞别 14。
伶俜萦.
苦辛:缠绕
15。
供养卒.大恩: 完成,引申为报答。
16。
留待作遗.
施:赠送
17。
足下蹑.丝履:踩、踏。
这里指穿。
18.好自相扶将..
:搀扶,这里指服侍。
19。
初七..及下九..
:初七,农历 七月七日。
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20.感君区区..
怀:诚挚 21.君既若见录..:记住我 22.逆.以煎.
我怀:逆,逆料,想到将来。
煎,使煎熬. 23.阿母大拊.掌:拍。
24。
不图.子.自归: 图,料想.子,你。
25.便言..多令.
才:便言,很会说话。
令,美好。
26.府吏见丁宁...
:叮嘱我. 27。
自可断来信.:使者,这里指媒人。
28。
始适.
还家门:出嫁。
29.寻.
遣丞请还:不久。
30.阿母谢.媒人:谢绝,拒绝。
31.否泰..
如天地: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32。
足以荣.汝身:使动,使荣耀。
33。
处分适.兄意:依照。
34。
渠.会永无缘: 他。
35.赍.
钱三百万:赠送。
36。
交广市.
鮭珍:买. 37.郁郁..登郡门:繁盛的样子. 38.适.得府君书:刚才. 39.手巾..掩口啼:名词作状语。
用手巾。
40。
零.
泪应声落:落。
41.渐见.愁煎迫:被 42。
奄奄黄昏....
后:奄奄,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黄昏,是戌时,现代晚上7点到9点. 43。
寂寂人定..
初:人定,是亥时,现代晚上9点到11点. 44。
多谢.后世人: 告诉。
45.为.仲卿母所.
遣:被 第二课时
一、小序:托物起兴 开端:兰芝被休 发展:夫妻誓别 再发展:兰芝抗婚 高潮:双双殉情 尾声:鸳鸯合鸣
二、1。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托物起兴,以孔雀飞离时徘徊眷恋的情景,引出后面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妻分离的故事;为全文奠定了悲剧的基调,形成了缠绵凄楚的气氛。
3.结尾以浪漫主义手法,用鸳鸯双飞寄托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首尾呼应,以鸳鸯照应开头的孔雀,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终结,诗意浓厚。
三、分析1: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赋),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的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
分析2:表现出焦仲卿因不了解情况,对刘兰芝有误解;“磐石"句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忠贞.
分析3:“作计何不量”足见他的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表现他的趋炎附势、见利忘义。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五、(一)1。
C( “纤纤”应读xiānxiān) 2。
D(“谢”指“辞别”)
3。
D(“相”,“她”代指兰芝婆婆)
4.A(B项“多谢”,古义批“多多劝告”,今义指“多多感谢”;C 项“交通”,古义指“相互连接",今义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D项“便利”,古义指“吉利”,今义指“方便”)
5.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
“背手”而“抽"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角弓",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的情景,侧面表现出何相公射箭技艺的高超。
解析:“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翻身控角弓"展现了猎手臂力强劲的特点。
最后两句写由于射雁成功而出现的欢声雷动的热烈场面。
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就可以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正面描写主要从动作上分析,侧面描写主要从“万人齐指”和“一雁落”上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