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名著默写答案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名著默写答案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默写
1.古诗文名句积累。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5)家国之思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春夜洛城闻笛》中借折柳抒发故园情,“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中一声“传语”尽显无奈,“________,________”。
(6)小文在某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有点飘飘然。
小涵想提醒小文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下列诗句最适合作为提醒内容的一项是(_______)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B.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答案】(1)弹琴复长啸
(2)苔痕上阶绿
(3)烟笼寒水月笼沙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B
【解析】【分析】(1)——(4)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琴”“苔”“笼”“缘”等字的书写;(5)属理解型默写题。
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要注意“柳”“纸”等字的书写;(6)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写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赞美人的奉献精神。
结合语境“取得了好成绩,有点飘飘然”“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分析,应该选B。
故答案为:⑴弹琴复长啸;⑵苔痕上阶绿;⑶烟笼寒水月笼沙;⑷自缘身在最高层;⑸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⑹B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2.古诗默写。
(1)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和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梦令》中表现词人对往事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
《赤壁》
(4)《庭中有奇树》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5)________,志在千里。
《龟虽寿》
(6)烽火连三月,________。
《春望》
(7)________ ,心远地自偏。
《饮酒》
【答案】(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铜雀春深锁二乔
(4)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5)老骥伏枥
(6)家书抵万金
(7)问君何能尔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
需要注意“燕”、“骥”、“枥”的书写。
理解型默写(1)抓关键词“将自然现象和人的感受巧妙结合”,(2)的关键词是“对往事回忆”。
故答案为: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⑶铜雀春深锁二乔;⑷此物何足贵;此物何足贵;⑸老骥伏枥;⑹家书抵万金;⑺问君何能尔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3.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
(《竹里馆》)
(3)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
(《逢入京使》)
(5)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6)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登幽州台歌》)
(7)荡胸生曾云,________。
(《望岳》)
(8)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9)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10)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泊秦淮》)
【答案】(1)策勋十二转
(2)弹琴复长啸
(3)谁家玉笛暗飞声
(4)凭君传语报平安
(5)杨花榆荚无才思
(6)独怆然而涕下
(7)决眦入归鸟
(8)不畏浮云遮望眼
(9)落红不是无情物
(10)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要形式在平时的学习中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做题时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注意默写不能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故答案为:(1)策勋十二转;(2)弹琴复长啸;(3)谁家玉笛暗飞声;(4)凭君传语报平安;(5)杨花榆荚无才思;(6) 独怆然而涕下;(7)决眦入归鸟;(8)不畏浮云遮望眼;(9)落红不是无情物; (10)隔江犹唱后庭花
【点评】做该题时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注意错别字,书写要正确。
注意平时的积累,完成此题不是难事。
4.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
(杜甫《望岳》)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已不在朝廷为官,却仍然心系国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杜牧《泊秦淮》诗中,引发历史兴衰之感,其实是对那些不以国事为重的统治阶级表示忧虑和愤慨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览众山小
(2)濯清涟而不妖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濯”“涟”“庭”等字词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一览众山小;⑵濯清涟而不妖;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5.古诗文积累。
(1)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
(韩愈《晚春》)
(2)士别三日,________。
(《孙权劝学》)
(3)木兰从军的故事广为传颂,北朝民歌《木兰诗》借“________ , ________ “表现了战争的惨烈。
(4)中国人都喜欢用《爱莲说》中的“________ ,________”来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答案】(1)百般红紫斗芳菲
(2)即更刮目相待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学生首先需要对考纲范围内的古诗文熟读成诵,能根据上下句填空;能根据要求进行理解性默写;能联系实际进行恰当运用;准确无误的书写。
(1)百般红紫斗芳菲;(重点字:紫)
(2)即更刮目相待;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重点字:淤、濯)
故答案为:百般红紫斗芳菲;
(2)即更刮目相待;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点评】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
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6.古诗文名句填空。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
李白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________ , ________”;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望乡,一句“________ ,________ ”,让人动容;花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沙场,暮宿黄河边,“________ , ________ ,坚强背后是少女心中的不舍与孤独。
【答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在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此夜曲中闻折柳;(重点字: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重点字: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重点字:溅)。
故答案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点评】名句名篇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
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7.某校九年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
①等你长大了,妈妈就享福了。
②等你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③等你结婚生子,妈妈就享福了。
④等我长大了,我让奶奶享福。
材料二:“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答案】(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3)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结合主题“弘扬传统•孝敬父母”活动要求,注意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父爱”“母爱”,结合平时积累选择诗句或俗语即可。
示例:母爱如水滔滔不绝,父爱如山延绵不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儿行千里母担忧。
任选其一即可。
(2)做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一定要审查好材料中隐含的信息。
材料一注意图表有一共同点,都出现了“享福”二字;从中可以看出从小到大,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
材料二注意审查数据,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
结合两则材料的出研究结果: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
(3)对于开放性题目,只要按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多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故答案为: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⑵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⑶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积累,根据题干找出相关诗句是答题关键;
⑵对于此材料题,做题时一定要明确题目要求,审查好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注意调查数据从而按要求作答。
⑶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关键是学生要在“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主题下答题,并能够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告诉我们的道理。
8.东方中学七(2)班想在下周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为他们出谋划策。
(1)有同学献计可以举办爱国诗词朗诵会,请写出一联完整的爱国诗词。
(2)除了举办爱国诗词朗诵会,还可以举办什么活动?请写出三个。
【答案】(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名言展示会;爱国电影推荐会。
【解析】【分析】(1)答案不唯一,符合“爱国”主题即可。
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活动主题是什么,所在设计的活动要具有可行性。
还有注意活动的格式要与“爱国诗词朗诵会”的字数,格式一致。
如:爱国征文展示会;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名言展示会;爱国电影推荐会。
故答案为: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⑵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名言展示会;爱国电影推荐会。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积累。
有关爱国的古诗句有很多,如陆游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都属此类。
注意书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⑵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
适合中学生开展的活动有: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
从中选择两种活动,按照所给的示例拟写名称即可。
如: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等。
9.春,是四季之首,经过一个冬天的桎梏,我们迎来了春,更体悟到了春的美好。
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了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加入其中,一起来感受春天独特的魅力吧。
(1)【活动一】古诗·春天
春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美文妙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写春的古诗句。
(2)【活动二】摄影·春天
张开臂膀迎接春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春天,用相机留下春天的影像。
张萧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了一张春天的照片,请你帮他写一段文字来描述照片内容。
(40字左右)
(3)【活动三】励志·春天
面对这大好春光,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自己说几句鼓励的话吧,让自己的人生有目标,让这个春天更加美丽生动。
【答案】(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那迎着乍暖还寒天气开放的一树树桃花宣告着春天来临的消息。
那簇在一起的密密匝匝的花,用自己的笑靥迎接春天,展现了春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3)“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
我要在这大好春光中,奋勇拼搏,扬帆远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解析】【分析】(1)根据自己的古诗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写春的古诗句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
用诗意的语言描写出你眼中的春天即可,有细节,有文采,有修辞,才能出彩。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具有抒情的话语。
要做到语言简洁、优美,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如:对偶句、排比句、短句子等)。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
我要在这大好春光中,奋勇拼搏,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点评】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对于这类题,学生平时要多了解诗词的内容,多积累。
10.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
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
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无数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2)下面是日照市“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活动中,有关“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请概括出表格所反映的情况。
(不超过20个字)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列举在网上交朋友的好处。
【答案】(1)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示例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示例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示例:大部分中学生交网友看重的是对方人品。
(3)示例:扩大交友的范围,结交更多朋友;通过身处不同地域的网友,了解更多地区的风土人情,扩大知识面;对着看不见的网友,可以宣泄自己的烦心事,不会存在尴尬。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诗词积累情况。
这一题型对考生有较高的要求,在注重知识迁移的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最准确的答案。
本题难度不大,所写诗句只要与友谊有关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图表的认识。
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
看图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
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本题要注意抓住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看中人品”进行概括,概括时不能出现数字。
(3)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正方应该围绕网上交友好处多进行阐述,例如结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领略各地风土人情,便于倾诉等方面。
【点评】(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综合性学习。
郑振铎背井离乡,在茫茫大海上,在驶向异国他乡的客轮上,借助小燕子这一可爱艺术形象,抒发了浓浓的乡愁,主题深刻感人。
(1)“乡愁”是众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请调动你的积累,默写两句关于“乡愁”的诗句。
(2)仿写。
乡愁是故乡那一对对飞翔的燕子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________
乡愁是________
【答案】(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一杯浓浓的酒
;一轮圆圆的月
【解析】【分析】(1)解答时,首先要弄懂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仿写能力,通过题中所给的例句,将自己想说的话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即可。
如: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12.综合性学习
中国教育部日前宣布,将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1)被誉为“中国戏曲之母”的是________ ;中国的戏曲“国粹”是________ ,被称为“东方歌剧”。
(2)戏曲的角色可分为________ 四大行当。
(3)对“京剧进课堂”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的,试谈一谈。
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答案】(1)昆剧(昆曲)
;京剧
(2)生、旦、净、丑
(3)本题是一道表达观点题。
无论有什么观点,说出充分的理由即可。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昆剧”的认知能力。
根据对“昆剧”的了解来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对“昆剧”的认知能力。
根据对“昆剧”的了解来填写即可。
(3)本题是一道表达观点题。
无论有什么观点,说出充分的理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