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灭虫新方法,“以虫治虫”效果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大棚灭虫新方法,“以虫治虫”效果

温室大棚的环境既能成全农作物生长,也能成全害虫的滋生。

一直以来,如何预防虫害,都是种植温室作物的重点。

如今,大型害虫已经很难进入温室大棚为非作歹,可是,对于一些身材小巧的小型害虫来说,常用的防虫网、隔离门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为了防范它们,北京市植保站想出了一种以虫治虫的办法,也就是用害虫对付害虫。

对于农作物来说,温室大棚就像是一个金钟罩,它可以抵御外面的严寒,也可以抵御棚外的干旱。

但是,温室大棚也有抵抗不了的东西,那就是小型害虫。

啥才算小型害虫呢?举个例子,翻看一片菜叶,如果你在上面看见暗红色的小点点,或者黄褐色小细条,亦或是乳白色的小飞虫,那很可能就是温室大棚里的小型害虫。

别看这些虫子小,危害力可是相当惊人。

拿常见的叶螨来说,在25℃左右的温度里,它繁殖一代只需要5到7天。

那么它一代能繁殖多少子女呢?大约是五十到六十头,其中还有三分之二是雌性。

那么一周下来,这些雌性将又能产下多少新卵呢?真是细思极恐。

图为显微镜下的巴氏新小绥螨(右)正在捕食叶螨
既然长虫了,那就赶紧喷点儿药吧!看见这些小害虫,不少人都会这样想。

但是,喷药真能管事儿吗?说真的,还真不靠谱。

以这些小型害虫的超强繁殖力,即使高效的化学农药能够杀灭90%的害虫,余下那10%用不了一两周就又能恢复原有的种群数量。

而且,能逃过农药攻击的,都是抗性程度较高的个体,它们的子女将会继承甚至增强这种抗性。

每一次的用药,实际上都是在帮助害虫军团筛选精兵强将。

长此以往,得不偿失。

那么,我们只能望虫兴叹了吗?所幸自然界自有其一物降一物的平衡法则,这些害虫也有它们畏惧的天敌。

比如叶螨,它的天敌就是捕食螨。

近些年,北京市植保站一直在研究一种灭虫方法,那就是用捕食螨来消灭叶螨。

从个体上来看,捕食螨和叶螨的大小差不多,但活动能力却远远高过叶螨。

不仅如此,这种捕食螨还特别挑食,其它什么都不吃,只吃叶螨这种害虫。

所以,用它来搜捕猎物,既不会损坏植物,也不会污染环境。

图为显微镜下的智利小植绥螨(右)正在捕食叶螨
效果这么理想,那么问题不就解决了?当然没那么简单。

要知道,自然界的捕食螨品种繁多,仅我国就已发现了300多种,但是,并非
所有的捕食螨都能成为捕虫能手。

它们有的骁勇,有的懒散,有的喜热,有的抗寒。

到底哪一种最适合温室大棚,这就需要慢慢筛选了。

目前,国际上已经商品化的捕食螨品种约有30多种。

其中,智利小植绥螨是最早被开发出来的捕食螨产品,到目前为止,也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对叶螨捕食能力最强的天敌。

不过,如何大批量繁殖捕食螨,却是另外一个难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已经自主研发出了智利小植绥螨的规模化生产、纯品收集技术,并在北京等地区开展应用。

今年,北京世园会也采用了这种灭虫法。

而通过以虫治虫的方式,北京近郊地区的温室大棚防虫工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些虫与虫的微型战争,不仅体现着农技人员的智慧,也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的辛勤。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成为保障园区蔬菜健康成长的有力武器。

信息来源:三农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