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样本(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样本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报告(国发〔____〕____号)文件明确指出:“为推进改革进程,需恢复并强化农村信用社在群众基础、管理民主及经营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
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引领下,农村信用社应实现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效发挥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
各级人民政府需加强对改革进程的领导,密切关注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
”“农业银行应继续强化对信用社的引导,但不宜直接干预其信贷决策。
信用社可跨地区开展存贷业务,并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横向业务联系。
存放利率可参照银行基准利率上下浮动,部分可接近市场利率。
信用社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金融政策,并接受农业银行的监督指导。
”
____年,____与____联合发布的《____年农村工作部署》(中发〔____〕____号)文件强调:“农村建设资金的筹措,除国家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外,还需依靠农村自身的积累。
鼓励合作经济组织从当年收入中合理提取公共积累,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并激励群众参与生产设施的建设。
人民银行与农业银行需根据不同区域与产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改造。
应全面落实中央去年一号文件及关于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各项规定,避免向信用社下达硬性转存款指标,确保其存款与贷款业务的自主发展。
还需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事业的发展。
”
____年发布的《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发〔____〕____号)文件进一步指出:“农村信用社必须革除官办积弊,在遵守国家金融
法规的前提下,实行民主管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其资金运营自主权不得受国家银行及各级政府的干预。
信用社的准备金比例应与专业银行保持一致,存贷款利率可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在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当浮动,业务范围也可与其他基层金融机构适度交叉。
县联社的体制改革应在保持基层信用社合作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试点。
农业银行与其他专业银行应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为信用社提供服务与相互代办委托业务。
”
____年,《____金融体制改革____决定》(国发〔____〕____号)文件规划了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步骤:“根据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在农村信用社联社的基础上,逐步组建农村合作银行。
为此,需制定《农村合作银行条例》,并首先将农村信用社联社从中国农业银行中独立出来,成为基层信用社的联合体。
农村合作银行初期仅在县(含县)以下地区组建。
国有商业银行可按《农村合作银行条例》参股农村合作银行,但不得改变其合作金融性质。
”
随后,____发布了《____农村金融体制改革____决定》(国发〔____〕____号),并成立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明确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目标:逐步将其转变为由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
改革路径包括: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并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
经____批准,____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与中国人民银行在____召开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____在会上发表
了重要讲话。
会议围绕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人民银行加强监管、组建行业自律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____还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____关于做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____〔____〕____号),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将农村信用社建设为合作金融组织,按合作制原则改革其管理体制,完善并加强县联社建设,同时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职能,专门设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负责此项工作。
随后,____再次转发《中国人民银行____关于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整顿规范管理工作的意见》(____〔____〕____号),要求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清产核资,按合作制进行规范改造,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力度以防范化解风险,并组建农村信用社县以上行业自律组织以行使其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功能。
经____领导批准同意,人民银行与____省政府在____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2024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样本(二)
一、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两种观点
观点一:鉴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尚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农村金融体系应强化其政策性特征。
国家支持的农村金融模式被视为合理的发展路径。
其成因主要包括:一是贫困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资金流量与经济效益难以支撑商业化金融运作,农民的资金需求多依赖于政策性金融机构。
二是商业化与市场化进程可能导致农村金融市场出现空缺,农业产业的特性与商业化金融机构的盈利原则相悖,资金易从农业流向工商业,形成资金抽离现象。
三是农村金融市场具
有小额、分散、个性化的特点,商业性金融机构难以适应农户多样化的小额资金需求,这也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撤离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之一。
农村信用社则凭借其成员在当地的信息源和信任资本优势,降低了交易成本,为社员提供了实质性利益。
四是农村合作金融虽存在制度缺陷,但也具备制度优势,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合作制农村信用社兼顾了效率与公平。
五是鉴于农民、农业、农村的弱势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
观点二: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表明,合作制原则在农村金融领域难以有效实施,信用社制度本身的合作性质并非最优制度选择。
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应聚焦于组建和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
其理由包括:一是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已名存实亡,农民缺乏真正的合作意识,合作多依赖政府行政力量推动。
二是农村信用社自诞生以来就缺乏真正的合作制基础,贷款程序与商业性金融无异,农民不认同其互助合作性质。
因此,农村信用社吸引农民参与的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作为农村金融体系核心的农村信用社,已偏离了创办初期的社员自愿性、互助合作性、民主管理性、非盈利性等基本特征。
当前改革虽明确向合作金融方向转变,但受历史与现实因素影响,前景尚不明朗。
农村信用社的成立及改革多由政府自上而下强制推动,而非农村金融自主发展,政府仍起主导作用。
这种行政强制性制度变迁虽初期取得成效,但随着农村经济成分的复杂化,其矛盾逐渐显现。
农村信用社涉及国家、地方政府、员工和农民四大利益主体,各方在既得利益格局中均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改革主张,导致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
进展。
第三,农村信用社初始产权框架由政府主导下的非自愿入股形成,产权界定不清,实际运作中政府管理替代了民主管理,改革多停留于法人地位和权力的调整,而非产权主体让渡和金融改革的实质性提升。
尽管近年来进行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但因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结构不清晰、社员入股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其合作性质仍不明确。
三、农村信用社发展途径
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紧密依托于“三农”领域。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生产力尚不发达,农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土地分散经营、农村人口众多、科技水平落后、农产品投资回报率低及资金匮乏等因素制约了农民摆脱贫困的步伐。
因此,农民迫切需要为其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
在当前农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下,个体农户、小手工业者和小规模经济实体占据主导地位,其融资需求具有分散性、灵活性的特点且总量庞大。
国家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均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唯有借助合作金融相互调剂才能实现供需平衡。
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不可推卸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