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学上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颞窝与颞窝类型
现生爬行类中除龟鳖类外均为双颞窝;鸟类为 双颞窝后代;哺乳类为合颞窝的后代
次生腭
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和腭骨共同形成。
二、脊柱
1、脊椎骨结构与椎体类型
先产生椎 弓,而后 脉弓,最 后出现椎 体。
2、脊柱的进化
脊索从有到无,坚固而灵活。 脊柱无分化 分化程度低 分化为五部分
颈椎:0 1 多枚(哺乳类恒为7枚; 海牛6枚、树懒9枚) 荐椎:0 1 多枚(愈合)
第一章 脊索动物
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
脊索
背神经管
肛后尾
咽鳃裂
脊索鞘(结缔组织) 脊索鞘(纤维组织) 脊索细胞(富含液泡
脊索:位于背神经管和消化道之间的棒状结构。见于脊索动物胚胎期, 成体或终生保留、或退化、或被脊柱替代
脊索出现的意义:动物向大型化发展的基础;有效完成定向运动,准 确迅速取食和避敌;是头骨、脊柱、上下颌出现的基础
背神经管:脊索背方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在脊椎动物前端形成脑,后端形成脊髓。
咽鳃裂:消化道前端-咽部左右成对的裂 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低等脊索 动物、鱼类终生存在(呼吸、滤食)
二、脊索动物的分类
原索 尾索动物亚门
被囊动物
动物 头索动物亚门
无头类
圆口纲
无颌类
软骨鱼纲 脊椎 硬骨鱼纲 动物 两栖纲 亚门 爬行纲
2•1•2•3
4、食草哺乳动物的消化道特征
具有复胃(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皱胃为胃本体) 或盲肠发达(奇蹄目、兔形目等)
瘤胃
瓣胃 网胃
皱胃
未完,见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此腔,以单一的泄殖腔口开口体外。见于软骨鱼、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单孔类)
肌肉层
内腔 粘膜 粘膜下层
浆膜
粘膜上皮源自内胚层,其余结构来自中胚层
泄殖腔 泄殖腔
泄殖腔
十二指肠 盲肠
空肠
结肠 回肠
直肠 肛门
增加肠消化吸收面积的方法:肠具螺旋瓣或幽门 盲囊;增加肠长度;肠绒毛
二、消化腺
消化管以外的大型消化腺:肝脏、胰脏、口腔腺
咽鳃裂
卵巢
肝盲囊 肌节
(二)、尾索动物亚门—海鞘
海洋生活,以单体或群体存在,约1370余种
成体多固着生活;具植物纤维素被囊;脊索和背神经管 位于幼体尾部,成体消失或退化;开放式循环,有心脏, 血流无一定方向;雌雄同体,异体受精;逆行变态
脊索 背神经管
咽鳃裂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出现明显的头部 2、脊柱代替了脊索(绝大多数) 3、鳃呼吸(原生水生种类),肺呼吸(陆生 种类和次生水生种类) 4、具备上下颌(圆口纲除外) 5、完善的循环系统 6、肾脏代替了肾管 7、成对的附肢为运动器官(圆口纲除外)
第三节 骨骼系统
构成: 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肋骨 附肢骨胳:带骨(肩带、腰带)、肢骨
脑颅:保护脑和感官的骨骼 一、头骨
咽颅:支持上下颌及鳃的骨接方式:双联式,舌联式, 自联式
头骨的进化趋势
骨化程度:由低到高
骨块数目:由多到少。软骨化骨的减少主要由于相邻骨块 的愈合;膜质骨主要由骨块的退化消失导致。哺乳类下 颌仅由齿骨构成。
◆齿式:哺乳动物食性差异明显,牙齿的齿 型和数目也有很大差异。
兔 2 • 0 • 3 • 3 =28
1•0•2•3 猪: 3 • 1 • 4 • 3 =44
3•1•4•3 大鼠: 1 • 0 • 0 • 3 =16
1•0•0•3 牛:0 • 0 • 3 • 3 =32
4 •0 •3 •3 人: 2 • 1 • 2 • 3 =32
颞窝的出现:由于颞部和后头部膜质骨块的丢失而出现的 穿洞。爬行类始现。利于颌肌收缩,闭颌更加有力
次生腭的形成:分割消化道与呼吸道前端的骨质隔板。爬 行类始现。
咽颅:因肺呼吸取代鳃呼吸,部分骨骼转变为舌器、听小 骨、喉部骨骼(方骨——砧骨;关节骨——槌骨;舌颌
骨——镫骨(耳柱骨);甲状软骨——第二对鳃弓)。
第五节 消化系统
一、消化道的分化(泄殖腔与泄殖窦) 二、消化腺 三、牙齿的类型 四、哺乳动物的齿式 五、食草动物的消化道特征
一、消化道的分化
口腔(哺乳类可以进行口腔咀嚼与口腔消化) 咽 食道(鸟类食道中下部特化为嗉囊) 胃(鸟类分为腺胃和肌胃;哺乳类有单胃和复胃之分) 小肠(消化和吸收食物。在哺乳类分化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储存粪便和重吸收水分。在哺乳类分化为盲肠、结肠和直肠) 肛门/泄殖腔(为大肠末端的膨大处,输尿管和生殖管都开口于
5、毛——表皮衍生物
毛干:皮肤外面,横切面分髓 质(内)、皮质(中)和鳞 片层(外)。中央髓质疏松 多孔,充满气体,保温作用; 皮质细胞高度角质化,排列 紧密结实,坚固而有弹性, 决定毛的韧性及颜色;鳞片 层起保护作用,决定毛的光 泽。
毛根:埋于皮下。末端膨大为 毛 球(毛囊)
针毛:长而坚韧,有毛向,主要功能是保护
逆行变态背神经管脊索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1出现明显的头部2脊柱代替了脊索绝大多数3鳃呼吸原生水生种类肺呼吸陆生种类和次生水生种类4具备上下颌圆口纲除外5完善的循环系统6肾脏代替了肾管7成对的附肢为运动器官圆口纲除外第二章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比较解剖第一节脊椎动物胚胎的早期发生与胚层分化一卵的类型与卵裂
数鸟类的体羽只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内成为羽区。
正羽:由羽轴与两侧的
羽片构成。羽轴下段不具 羽片的部分称羽根,呈空 心状;羽轴的上段着生羽 片称之为羽干,是实心的。
羽干的两侧有一系列的斜 行羽枝构成羽片。羽枝又 斜生许多平行的羽小枝,
羽小枝上具羽小钩。
功能:构成飞翔器官的一 部分;形成流线型外形; 保护皮肤
羊膜动物的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以 及哺乳动物 的膈肌均属 轴下肌
2、眼肌
上直肌 外直肌
下斜肌
上斜肌 内直肌
下直肌
二、鳃节肌:司上下颌的开关、舌弓和鳃弓的运 动
三、皮肤肌:止于皮肤,带动皮肤及其衍生物产 生活动。两栖类始现。
四、发电器官:电鳐、电鳗等由肌肉特化 形成;产于非洲的电鲇由皮肤腺特化形成
鲤鱼腰 带
无名 骨
腹鳍
四、五趾型附肢
哺乳类四肢着地方式
蹠行 趾型 趾行
蹄行
第四节 肌肉系统
体节肌:来自中胚层上节的生肌节
中轴肌

轴上肌、轴下肌

眼肌
附肢肌
鳃节肌:来自中胚层下节的脏璧中胚层 皮肤肌:来自体节肌或鳃节肌
一、体节肌
1、中轴肌
低等水生脊椎动物的中轴肌以肌节的形式存在。 鱼类开始出现水平生骨隔,把中轴肌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
鸟纲 哺乳纲
变温
无羊 膜动
水生动物
动物 物


恒温 动物
羊膜 动物
陆生动物 四足动物

有 头 类
三、原索动物 (一)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
主要特征
背神经管 脊索
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浅
海海域,约30种。 终生具纵贯全身的 脊索;背神经管; 咽鳃裂;具围鳃腔; 肛后尾;闭管式循 环;无心脏;肌肉 以肌节形式存在; 雌雄异体,无生殖 管道,体外受精
皮脂腺
角化层 表 皮
真 皮
汗腺
2、鳞
骨鳞
表皮
骨鳞(圆鳞、栉 真皮 鳞)、硬鳞—— 真皮衍生物
硬鳞:成行排 列,不呈覆瓦 状。见于鲟、 鳇、弓鳍鱼、 雀鳝、多鳍鱼
圆鳞
栉鳞
•角质鳞(爬行类)
表皮衍生物
•楯鳞(软骨鱼)
表皮真皮共同形成, 牙齿的同源器官
釉质 齿质
表皮
真皮
•3、羽毛——表皮衍生物
羽毛的着生特点:原始鸟类的羽毛均匀分布在体表。 现存鸟类中除企鹅、鸵鸟、叫鸭和鼠鸟外,绝大多
绒毛:针毛之下,无毛向,毛干髓质发达,保温
触毛:特化的针毛,分布吻端,感觉作用
6、角
洞角(虚角)真皮形成骨质芯,表皮角质化形成角质壳,不
分叉,终生不更换。如牛羊等
实角(鹿角)真皮形成的实心骨质角,分叉,每年脱换一次 表皮角(犀牛角)由表皮角质化纤维形成
表皮衍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真皮 衍生物少而简单
第二章 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比较解剖
第一节 脊椎动物胚胎的早期发生 与胚层分化
一、卵的类型与卵裂:根据卵黄含量与分布 少黄卵:文昌鱼及高等哺乳类。 完全均等卵裂。 中黄卵:圆口类、两栖类。完全不等卵裂,植物
极分裂慢,细胞大而数量少。 多黄卵:鱼类、爬行类、鸟类。盘状卵裂
卵黄量与动物进化的关系:动物进化越高级,卵 黄含量越高, 胚胎发育越完善
1、口腔腺:
圆口类——抗凝血 鱼类——无 两栖、爬行类——粘液。湿润、粘捕食物(毒蛇的毒腺) 鸟类——粘液。湿润食物(燕雀类含淀粉酶) 哺乳类——发达。耳下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唾液含淀粉酶
2、肝脏:分泌胆汁,促进脂类消化 3、胰脏:胰液多种消化酶:淀粉酶、脂肪 酶、蛋白酶
3、牙齿
(1)牙齿的着生部位:
囊胚
原肠胚与中胚层形成
第二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基本结构
表皮:外胚层发生,复 层上皮。
真皮:中胚层发生(头 颗粒腺 部真皮源自外胚层)
粘液腺 表皮
进化趋势:表皮由单层
细胞到多层;无角
质化到轻微角化到
高度角化;真皮由
薄到厚
真皮
二、皮肤衍生物
1、腺体:
粘液腺、皮脂腺、 汗腺、乳腺、味腺 等 —表皮衍生物。 变化趋势:单细胞 腺到多细胞腺;位 置由表皮到真皮
上下颌、犁骨、腭骨、咽
骨等
槽生齿
(2)牙齿着生方式:
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
端生齿
(3)牙齿的形状:同型 齿、异型齿
侧生齿
(4)牙齿的更替: 多出齿、再出齿
(5)哺乳动物 牙齿与齿式
门齿:切割;犬齿:撕裂 前臼齿和臼齿:研磨
肉食性 草食性 杂食性
裂齿
食肉类上颌最后 一枚前臼齿和下 颌的第一枚臼齿 特别增大,齿尖 锋利咬合在一起, 用以剪切肉食
三、带骨
硬骨鱼:肩带与
头骨相连。组成
上除软骨化骨的
肩甲骨和乌喙骨
外;还有多块膜
质骨。 自两栖类以上,
匙骨
肩带与头骨并不
直接相连,增加 乌喙
了前肢的活动性 骨
和功能的多样性 , 后匙
也使头部能灵活 骨
转动
鲤鱼肩带
肩胛 骨
胸鳍
鱼类腰带不与中 轴骨骼相连。
自两栖类以上, 腰带由髂、坐、 耻骨三骨构成, 通过髂骨与荐椎 横突直接关节。
绒羽:羽干短小或缺失,羽枝呈簇地从羽 根顶部伸出,羽小枝上不具羽小钩或很稀少。
保温
毛羽:外形如毛发,基本功能为触觉。
换羽—羽毛的定期更换
飞羽及尾羽:多为左右对称、逐枚渐次更换 雁鸭类及红鹳换羽时飞羽同时脱落,失去飞
翔能力。大规模环志
4、喙与爪——表皮衍生物
喙:形状与食性有关
爪:爬行动物开始出现,蹄和指甲为爪的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