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分班考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分班考试题及答案同窗们是不是有着聪明的头脑呢?接上去,高一语文分班考试题来供同窗们练习,从而稳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大家一定要仔细做哦!
第一卷(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一、选择题(12分)
1.以下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卷帙浩烦似是而非众说纷纭无所适从
B. 深谋远虑浓墨重采革故鼎新讲信修睦
C. 一厢情愿胡搅蛮缠步履匆匆悬壶济世
D. 义奋填膺扼腕叹息体无完肤千疮百孔
【答案】 C(A卷帙浩繁;B浓墨重彩;D义愤填膺)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位著名的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念鲜明,一针见血,这可谓不刊之论啊?
B.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厚的作品少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精雕细刻,令人不忍卒读。
C.有人屡次为芦山灾民小气解囊,倾尽全部积存,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D.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繁登堂入室,截至往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答案】 A(A.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正的言论。
B.误用对象。
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描画文章内容凄惨动人。
C.望文生义。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丢弃。
描画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D.不契合语境。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艺从浅到深,到达很高的水平。
)
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效果,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如今大家普通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伟大、据守梦想的生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感动了观众。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展开了方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行等文明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达,在世界主要国度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
比例增加的概念模型制造。
【答案】 D(A.句式杂糅。
〝普通采用……为准〞说法不当.B.搭配不当。
〝表现了……故事〞不搭配。
C.偷换主语,〝促进了汉语国际传达,在世界主要国度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的主语应该是〝文明交流活动〞,将〝展开了〞改为〝展开的〞。
)
4.把以下句子组成语意连接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断章取义是曲解话语的一种方法
②由于这两种行为都会使话语信息偏离理想,进而形成人际之间的曲解和社会纠纷
③在不品德的话语了解行为中,曲解与断章取义是最为恶劣的
④而断章取义就是孤立地运动了解话语单位,使之偏离话语在原始语境中的意义,以切合话语了解者的需求
⑤所谓曲解就是故意歪曲话语的转义,使之朝着话语了解者的利益方面停止
A.③④①②⑤
B.⑤①④②③
C.③②⑤④①
D.⑤④①③②
【答案】C(③②句总说,其中②为解证句,因此,③在②前;⑤句分说〝曲解〞;④①分说〝断章取义〞,其中第④句为转机句,表话题的转换,应紧承在⑤句后。
依据第③句中〝曲解与断章取义是最为恶劣的〞,这一语序,可推断谈〝曲解〞的第⑤句应在谈〝断章取义〞的④①之前。
) 二、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诗――中华文明的灵魂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
着国度的政治文明。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实际。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醒悟,从现代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尔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位置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文字声心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巧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明生活的首选。
传达之广,辐射之大,沉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不得人心,浸透到中华文明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沉淀为潜看法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度、传统作风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以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
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自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发明。
修建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实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考究空灵、意味,处处诗意弥漫。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鼓舞着他研讨物理。
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简直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关于人格的构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庞大。
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邪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表达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邪气。
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文明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
〞极为敬仰,以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
他以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出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紊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
〝芹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
点。
东坡的〝假定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
1920年罗从离开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
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我置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
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
(«罗素回想录»)正是这充溢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古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发明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
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
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求,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兴盛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5.以下对中华诗歌的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明发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尧典»
中的诗乐结合的实际,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古典诗词集汉言语文字声心意象之美,精炼、美听、巧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C.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浸透到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民族气度、传统作风的重要基因。
D.诗歌与音乐、绘画、戏剧乃至修建都有普遍的联络与亲密的关系,诗词作为文明的名片,甚至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它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
【答案】 D(诗词不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生活才是艺术的真正源泉。
)
6.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契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现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明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剖析透明,巧妙援用,委婉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明的支柱、灵魂乃至沉淀为潜看法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十分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紊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以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古诗中丰厚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厚思想,熏陶情操,鼓舞斗志,培育浓重的文明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用。
【答案】 C(指代对象错误,〝以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
7.以下对原文中作者观念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援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效果。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
如戏剧实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弥漫。
C.作者充沛一定古诗的作用,召唤人们谦逊学习古诗,勇于探求,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兴盛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赞不绝口,以为西湖充溢诗情画意的自然风景,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答案】 D(张冠李戴,罗列罗素的例子,不是赞誉中国古诗,而是赞誉西湖充溢诗情画意的山水。
)
三、白话文阅读(9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
被服轻绡,身自佩小硌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帖帽以见宾客。
每与人议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随便如此。
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有余。
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
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
骑士皆下马,付麦以对峙,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
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
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
〞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
〞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尝讨贼,廪谷缺乏,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
〞太祖曰:〝善。
〞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
〞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
〞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三国志»
8.对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被服轻绡被:被褥
B.因援剑割发以置地援:持、拿
C.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而:却
D.特当借君死以厌众厌:抑制、对立
【答案】 A(被:穿、披)
9.以下六句话区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操〝酷虐变诈〞的一组是()
①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
②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③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④身自佩小硌囊,时或冠帖帽以见宾客
⑤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⑥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A.③④⑥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④⑤⑥
【答案】B(②④表现曹操不稳重、缺少威仪,⑤表现曹操执法严峻)
10.以下对原文的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曹操喜欢音乐,倡优伴身,经常是从白日玩乐到夜晚。
每次和宾客议论的时分,言语戏谑,毫不隐晦自己的心中情感。
B.本文综合运用了诸如言语描写、举措描写等手法描写了一个酷虐变诈的曹操笼统。
C.曹操率军征伐朋友时粮食缺乏,就采用主事官员的建议,用小斗量米来供应军队。
后来却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他,杀掉了他。
D.现在,袁忠担任沛国的辅相,曾经想用法律来惩治曹操,沛国的桓邵也很轻视曹操。
最终都在充州被曹操杀掉。
【答案】 D(在兖州被杀的是边让)
参考译文:
太祖为人不够稳重,缺少威仪,喜好音乐,他经常把歌舞艺人留在身边,从早到晚歌舞文娱。
太祖常穿轻纱的衣服,身上常带着一个革制的囊袋,用来装手巾等粗大的物品。
他有时戴着丝织的便帽来会晤宾客,(很不礼貌)。
每次和宾客议论的时分,言语戏谑,毫不隐晦自己的心中情感,等到他自
己说到开怀之处,哈哈大笑,致使一头扎入桌子上的杯盘之中。
菜肴把他的帽子头巾都弄脏了。
太祖经常怠慢失礼就到了这种水平。
但是太祖执法却是严峻苛刻,各位将领之中,假设有谁谋略超越自己的,常托故用法律诛杀掉他,无论是老相识还是过去有仇怨的人,都不能躲过诛杀。
面对被自己诛杀的人,总是对着他痛哭流涕,嗟吁痛惜不已,但是最终也没有可以保全性命的。
现在,袁忠担任沛国的辅相,曾经想用法律来惩治太祖,沛国的桓邵也很轻视太祖。
等到太祖在兖州的时分,陈留的边让言语之中大大侵犯了太祖,太祖诛杀了边让,族灭了边让全家。
袁忠、桓邵听到音讯后,一同到交州避难,太祖就派遣使者找到太守士燮,族灭了袁忠一家。
桓邵前来自首,跪在庭院中谢罪,太祖对他说:〝你跪上去谢罪就能免除死亡吗?〞于是太祖就杀了桓邵。
一次大军外出,经过一片麦田地,高祖下令说:〝战士不能破坏麦田,冒犯的处死。
〞骑兵都下了马,用手拨开麦田相互照应(让人马经过),在这时(曹操)的马跳进了麦田中,(曹操)下令文书官员议论罪名,文书官用史书«春秋»上的道理来回答,(说是)惩罚不能加在至尊的首领身上。
(曹操)说:〝我制定的法律自己却违犯了,我凭什么率领部下?但我是军队的统帅,不可以自杀,请允许我自己惩罚自己吧。
〞就拿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扔在地上,(用割头发意味杀头)。
有
一个太祖很溺爱的姬妾跟太祖在白昼一同休息,太祖枕在她的身上,通知她说:〝一会儿叫醒我。
〞那个姬妾看见太祖睡得很平稳,还没有等姬妾叫醒他,他自己醒了,就用棍棒打死了那个姬妾。
有一次太祖率军征伐朋友,粮食缺乏,私下里问主事的官员说:〝这应该怎样办?〞主事的官员说:〝可以用小斗来量米供应军队。
〞太祖说:〝很好。
〞后来军中有传言说太祖诈骗战士,太祖对主事的官员说:〝如今只好借你的人头来压制大家的怒气,不然的话,事情没有方法处置。
〞于是就斩杀了主事的官员。
取下他的首级来写榜文公告部下:〝他用小斗量米,偷盗军粮,曾经在军门斩首了。
〞太祖冷漠残酷巧变诡诈,很多都是这样的。
第二卷(120分)
四、白话翻译(23分)
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
义,罚不加于尊(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假设有谋略超越自己的各位将领,(曹操)常托故用法律诛杀掉他。
(2)在这时(曹操)的马跳进了麦田中,(曹操)下令文书官员议论罪名。
文书官用史书«春秋»上的道理来回答,(说是)惩罚不能加在至尊的首领身上。
((1)定语后置句的翻译;〝诛〞,译为〝诛杀〞。
(2)〝于是〞,译为〝在这时〞;〝敕〞,动词,译为〝下令〞;〝主簿〞,译为〝文书官员〞,也可保管称号不译。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8分)
卜算子。
春情
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
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①袅金凫,双陆②思纤手。
拟倩西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注:①四和:香名,亦称四和香。
②双陆:现代一种博戏的称号。
(1)赏析词的上片〝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中〝透〞〝瘦〞二字的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下片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明剖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透〞,充足之意,点明春黑暗丽的时节特点,紧扣词题,表现对春天来临的欣喜之情。
〝瘦〞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画了早春花枝凌寒挺立、含苞待放的倩姿。
衰弱花枝亦恋人幻影,词人触景生情,兴起对伊人的相思之情。
(2)下片前两句回想往事,描写了与恋人相聚的甘美生活,表现诗人的相思之情。
后两句借比喻、顶真等修辞手法将词人的感情推向高潮,化景语为情语,想象奇警,表达了对恋人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13.补写出以下词中空缺的局部。
(5分)
(1)恰同窗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神女应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3)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答案】 (1)见课本
(2)当惊世界殊
(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现代诗鉴赏(2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花环
何其芳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虑的日子,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1932年9月19日夜
14.请简析这首诗中少女的笼统特点。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纯真自然,②充溢梦想,③多愁善感。
15.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你有更美丽的夭亡〞一句的了解。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玲玲虽然过早的分开人世,但终生不染世俗尘
垢,永葆纯真美丽的质量。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和纯美人生的向往和赞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迂回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来
【注】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分开大陆到台湾。
16.艾青说:〝写诗的人经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觅笼统。
〞你如何了解诗中〝醉汉〞的笼统?他因何而醉?(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的〝醉汉〞不是普通意义的酗酒的人,而是一位天涯断肠人,他思念故土,渴盼亲人,乡愁折腾得他如痴如醉。
17.〝我正努力向您走来〞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思?结合整篇诗歌来了解〝努力〞一词的含义。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作者对故土和祖国的期盼和向往;〝努力〞表达了对国度民族的有限热爱,同时也说明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顽固,等候着早日聚会的忠诚。
六、作文及言语运用(15分)
18.以〝希望〞为扫尾,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以添减一般词语,但不得改动原意。
(4分)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掩盖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在黑暗和严酷的理想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觅希望,而虚幻有力的希望不能够给诗人以肉体的挽救。
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希望只能从戴望舒昔日的旧梦中寻觅,而这种虚幻有力的希望不能够给诗人以肉体的挽救,所以在黑暗和严酷的理想面前,他的诗情总是掩盖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19.随着高校扩招,大先生失业难的效果逐渐遭到关注。
大先生实习与失业毫不相关,它有助于提矮小先生的素质和竞争才干,使他们更好地顺应社会。
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先生实习效果停止了调查。
状况如下:
①您最希望经过实习取得什么?(5分)
任务阅历实习鉴定正式任务时机其它
69% 7% 21% 3%
②您最希望经过实习提高哪方面的才干?
专业技艺人际交往才干实际才干其他
21% 26% 51% 2%
请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给高校就大先生培育提出合理建议。
(5分)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论:实习成为大先生取得任务阅历的最主要的渠道,大先生末尾自觉地提高人际交往和实际才干。
建议:高校应注重对先生实际才干的培育。
20.请你仿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
(6分)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和风里,飘来流水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湖水中,倒映群山画在斜阳下,惹得晚霞笑在长亭旁,洒下离人泪在折柳处,涌起故园情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资料,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的外公,从前会偷东西。
〞母亲说,〝有一天,他去他人菜园偷菜,被菜园主人看见了。
可是,那主人看见了,转身就走。
〞母亲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告官,赶忙追去。
不料那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翻开。
外公想想,上去敲门。
门开了。
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
〞那人说:〝看见什么?我明天连门都没出。
〞外公说:〝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
〞外公还说:〝我如今没法做人了。
〞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
我们是邻居,你想知道我菜为啥长得美丽,虽然问。
我那菜,美观,也好吃。
信不?你先尝尝。
〞说着,真去天井边的悬篮里抱出两棵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
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
片面了解资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资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剽窃。
【佳作赏读】
宽容――让明月高照
宽容,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两个烫金的字,这更是全世界的上空那轮皎洁的明月。
(观念)
那位曾会偷东西的外公因菜园主人的宽容而痛改前非,成为邻里众口交誉之人,这让我想起那句古训:〝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给人一轮明月,点亮他人昏暗的人生,沐浴在宽容的广博爱河中的人必会还一轮明月。
明月高照,
照亮全世界开阔的天空。
(结合资料)
明月照到了谁的禅院,让那僧人看见了前来偷盗的人的脸。
那人惊慌、羞愧,等候着数落、制裁……但是他等到的不是乌云,而是一轮清澈的明月!〝天冷,把他披上吧!〞僧人的嘴角是宽容的浅笑,他将一件衣服披在贼的肩上,就如将暖和的明月光裹上那贼冰冷瑟缩的身体。
一轮明月送给了贼,僧人等到了。
翌日清晨,翻开门扉,那件衣服划一地叠着安静地候在门口,如一轮明月,一轮被返还的明月。
嗅到了吗?那是宽容的清爽的馨香。
明月移动在天际,又将倩影投向了一个牧师的小屋。
那里,曾走出一位被世人赞颂的冉阿让。
曾记否,生活在凄惨世界中的一个小人物冉阿让,曾因偷面包而下狱,并且释放后仍不思悔改。
那么是什么培育了一位英勇无私冉阿让呢?是那位牧师,是那位以宽容为准那么的牧师!持久的一夜,面对着差点偷走他美满自足生活的冉阿让,牧师将一对烛台举起:〝连带这对烛台,我也送给你!〞泪水,从冉阿让的眼中涌出,映着那对烛台上微弱的光,将冉阿让的心灵洗濯。
烛台上明月普通温顺的光啊,载着牧师的仁爱,照亮了冉阿让黑暗伟大的未来。
看到了吗?那是宽容的慈祥的脸庞。
明月划过历史的石碑,映出一个伟大的名字――唐太宗。
大堂乱世,贞观之治,太宗垂拱而治,天下太平。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唐太宗宽容了一个李建成的谋士,一个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