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二中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经典练习卷(提高培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D
解析:D
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
2.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
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
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D
解析:D
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
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C项不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声波的能量传递到结石,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解析:C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大类,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所以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可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即减小不必要的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A
解析:A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A正确;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光传播得较快,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慢,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错误。
故选A。
5.如图所示,医生用B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超发出的是次声波
B .这主要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C .利用B 超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 .准妈妈听不到B 超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振幅较小B
解析:B
A .
B 超发出的是超声波,不是次声波,A 错误;
B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用B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在传递信息,B 正确;
C .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与地球之间是真空,所以利用B 超不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C 错误;
D .准妈妈听不到B 超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不是振幅较小,D 错误。
故选B 。
6.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一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 )
A .少了0.294s
B .多了0.294s
C .少了0.34s
D .多了0.34s A
解析:A
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传播的快,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减少的时间为 100m 0.294s 340m/s
s t v =
=≈ 故选A 。
7.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 )
A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 .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 .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
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
解析:D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A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A 不符合题意;
B .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B 不符合题意;
C .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 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超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应用中是利用超声能传递信息这一特性的是()A.金属探伤仪B.用超声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提高发芽率C.用超声消毒杀菌D.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A
解析:A
A.超声金属探伤仪能利用声音来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超声育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能够杀菌消毒,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一项功能是将正常录制的音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
已知人发出的声音率范围为60-2500Hz。
应用此功能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响度比正常声音的大
B.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传播速度比正常声音的大
C.人耳听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比正常声音要少
D.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人耳听到的声音比正常声音要少D
解析:D
A.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振动幅度不变,则响度与正常声音的相同,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则在空气中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传播与正常声音的相同,故B错误;
CD.已知人发出的声音率范围为60-2500Hz,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不会变少,但会有一部分声音变成超声波,人耳接收不到,故人耳听到的声音比正常声音要少,故C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10.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B
解析:B
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B 符合题意;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C不符合题意;
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
解析:D
A.甲、乙两者的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但是振幅相同,所以响度是相同的,A错误;B.甲、丙两者的振幅相同,故响度是相同的,但是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是不同的,B错误;
C.乙、丙两者的频率是不同的,故音调是不同的,但是振幅是相同的,所以响度是相同的,C错误;
D.甲、丁两者的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频率也是相同的,所以音调是相同的,D正确。
1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
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C
解析:C
【分析】
(1)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3)声呐系统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
(4)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
B.佩戴耳罩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呐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故C正确;
D.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这一装置无法检测声音的音调与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D
解析:D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平直公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
②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③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④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C
解析:C
①由图可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t1=1
2
×0.5s=0.25s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1=v波t1=340m/s×0.25s=85m 故①正确;
②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t2=1
2
×0.4s=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2=v波t2=340m/s×0.2s=68m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s′=s1-s2=85m-68m=17m
③④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17m;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0.9s,则17m共用时间为
t′=Δt-t1+t2=0.9s-0.25s+0.2s=0.85s
汽车的车速为
v车=
17m
0.85s
s
t
'
=
'
=20m/s
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5.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产生的,它是通过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的声音的_____不同,发出较强声音的嗽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
振动空气音色能量
解析:振动空气音色能量
[1][2]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
[3]我们能分辨不同老师的声音,是因为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是因为喇叭发出的声音具有能量,而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引起烛焰跳动。
16.婷婷自制了一个乐器,如图,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
在敲击时,________(选填“最左边”或“最右边”)水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若是对着瓶口去吹,_______(选填“最左边”或“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最左边最右边
解析:最左边最右边
[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壁,瓶中盛水越少,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小,
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即最左边水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17.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
国庆假期,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自制小乐器的作业,小华同学制作了一个“弦琴”,如图所示,如果他将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发出的音调会越_________。
频率;高
解析:频率; 高
[1]声音的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所以说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会越高。
18.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时间间隔为 1s ,则 障碍物离声源_______m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可以确定位置和距离,南山和北山相距 1360m ,小王同学 站在南山和北山之间大喊了一声,先后听到了来至南山和北山的回声,听到两次回声的时间间隔为 1s ,则 小王站在离南山_______m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 )595
解析:595
[1]1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3401340m/s s=m s vt ==⨯
所以障碍物距声源的距离为:
1134017022
m m s =⨯= [2] 设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 1,到南山的距离为s 1,由s v t
=可得: 11122340m/s
s s t v == 设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 2,到较远的峭壁的距离为s 2,则
s 2=1360m -s 1
()122213602340m m/s
s s t v -== 由题知:
t 2=t 1+1s
即:
()112136021340340m s m/s m/s
s s -=+ 解得:
s 1=595m
19.医院利用超声波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s 才能接收到信号.
能量信息9
解析:能量 信息 9
[1]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3]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s =2×6.75×103m=1.35×104m ,
由v =s t
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t =s v =41.3510m 1500m /s
⨯ =9s . 20.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响度音调
解析:响度 音调
[1]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三、解答题
21.一辆汽车在山崖前鸣笛,(汽车静止)鸣笛后4s 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v =340m/s)求:
(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该汽车若以54km/h 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鸣笛后4s 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
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
解析:(1)680m ;(2)650m .
(1)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为:
t =12×4s=2s , 由v =s t
得,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 s =v 声t =340m/s ×2s=680m ;
(2)54km/h=15m/s ,汽车行驶的路程:
s 车=v 车t =15m/s ×4s=60m ;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声=v 声t =340m/s ×4s=1360m ;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
则:
2s =s 声+s 车=1360m+60m=1420m
s =710m ;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s ′=s −s 车=710m−60m=650m.
答:(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80m ;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50m.
22.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 。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 ,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完成下列计算: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 ?
解析:(1)85m ;(2)34m ;(3)42.5m/s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为
1111340m/s 0.5s 85m 22
s vt ==⨯⨯=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为
2211340m/s 0.3s 51m 22
s vt ==⨯⨯=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的距离为
12-85m -51m 34m s s s ===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所用时间为
0.5s -0.3s 0.9s -
0.8s 2
t ==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为 3442.50.8m m/s s
s v t ===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为85m 。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42.5m/s 。
23.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小明和小亮同学合作估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两人选取长为510m 的长铁轨,小明站在铁轨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亮站在铁轨的另一端测量出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1.4s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解析:(1)1.5s ;(2)0.1s ;(3)5100m/s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510m =
=340m/s
L t v 空空=1.5s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 t 铁=t 空-Δt =1.5s-1.4s=0.1s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v 铁=510m =0.1s
L t 铁=5100m/s 答:(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1.5s ;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是0.1s ;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 。
24.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884m 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 2.43s 。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解析:(1)见解析;(2)5200m/s;金属由铁制成
(1)分析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
(2)由
s
v
t
=,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1
1
2.6s
340m/s
884m
t
v
s
===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212.6s 2.43s0.17s
t t t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2
2884m
5200m/s 0.17s
s
v
t
===
查表知:金属管是铁制成的。
答:(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温度(密度)有关;
(2)52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