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光-愈挫愈勇,不当逃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鲁光-愈挫愈勇,不当逃兵
王鲁光:愈挫愈勇,不当逃兵
在王鲁光眼中,父亲既慈祥又严厉,有时候甚至不近人情。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他的一生,王树声反复劝导儿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着百姓的冷暖安危,那个司机应当受到惩处,可他也是百姓的后代啊!”
王鲁光(1946-2005),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70年9月到部队服役。

曾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

因为车祸,王鲁光与轮椅相伴30余年,并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残疾人事业。

当过空军的王鲁光,生前对蓝天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不仅仅是屋内摆着几十个飞机模型,在屋外,还排着整齐的鸽笼,里面总共有90多只白鸽。

他说:“鸽子承载着我的梦想,我希望它们能带着我的梦想在蓝天邀游。


“革命为啥呀,就是要平等”
1946年11月2日,王鲁光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王树声认为儿子应该继承他鲁莽倔强的性格,又因当时中国革命胜利曙光在望,所以给儿子起了一个充满希望且有性格的名字——王鲁光。

王鲁光是属于“生在炮火中,长在红旗下”的一代,父母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在王鲁光眼中,父亲对他既慈祥又严厉,有时候甚至不近人情。

有一次,在饭桌上,因为保姆没有把衣服洗干净,王鲁光说了几句重话。

王树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声骂道:“革命为啥呀,就是要平等。

这些工作人员都是组织上请来照顾我的,你没有任何权利对他们怎样。

你的衣服为什么不自己洗?还抱怨洗得不干净,以后自己洗!”这件事,对王鲁光影响颇深。

王鲁光小时候特别崇拜父亲、崇拜军人。

但是王树声在家里从来
不提他当兵的事情,他没有吹嘘过他辉煌的战果、战例。

王鲁光说:“父亲穿便服的时候跟普通人一样,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儿,很土。

只有参加活动、上天安门,参加重要会议、出国,才穿大礼服,真是很帅!我看到就想,有机会我也要当兵!”
带着父母的厚望,王鲁光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这使全家分外欢欣和自豪。

在大学里,王鲁光是绿茵场上的好手,又是一名游泳健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梦想,永远停留在26岁
1970年,王鲁光大学毕业到一个高技术研究所做见习技术员。

随后又到空军部队锻炼,最后被空军部队派驻国营华北光学仪器厂担任产品验收军代表。

当时,部队里具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军官并不多。

没想到,不幸的车祸发生了。

那一天,距王鲁光的婚期只有4天。

1972年12月26日清晨,整个北京笼罩在一片浓浓的雾气之中。

早上,王鲁光骑车上班,在大门口掏出入证时,手套不慎掉了。

他正弯腰捡手套,一辆无轨电车从身后驶来,把他撞出三四米远,甩到马路边上。

当王树声惊悉此事赶到301医院时,躺在抢救室中的王鲁光号啕大哭:“爸爸,我完了!”
王树声久久凝视着重伤的爱子,心头掠过一阵凄苦悲怆之情。

三个儿子中,二子楚还是个病号,三子建初也有病,唯有长子鲁光才思敏捷,年轻有为,却偏偏遇上了这飞来横祸。

但他很快调整好情绪,鼓励儿子不要灰心丧气,要勇敢地同伤痛作斗争。

可是,当他一迈出抢救室,顿时潸然泪下:“鲁光这孩子,苦哇!”
经过抢救,王鲁光虽然性命保住了,然而由于胸椎四五节错位,造成了高位截瘫。

肇事电车车队领导顿时傻了,把国防部副部长的儿子撞得这么惨,这是塌天大祸呀!司机家里也乱成了一锅粥,其父母吓得心惊肉跳,担心儿子会坐牢,说不定会被枪毙,司机本人坐立不安,连饭也吃不下去了。

王树声担心儿子年轻气盛,饶不了肇事司机,反复劝导:“这种时候,要想到我们是干部家庭,对人对事就应该站得高些,看得远点。

那个司机应当受到惩处,可他也是百姓的后代啊!也是父母含辛茹苦拉扯大的,比起我们这样的家庭,付出的辛苦要多得多!车祸已经酿成了一个家庭难以挽回的悲剧,不能再让另一个家庭陷入悲剧中。


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似春风雨露,使王鲁光的心情平静了许多,鼓起了正视严酷现实的勇气。

王树声对前来看望的车队领导说:“请转告司机,饭还是要吃的,好好吸取这个教训就行了。

”寥寥数语,情深似海,让人难以相信竟出自一个受害者父亲之口,出自共和国大将、国防部副部长之口!
后来,因为身体上的原因,王鲁光主动拒绝了曾经门当户对的婚姻。

直到很多年后,他才与另一位女士结为伉俪。

“你们总要做点儿事”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973年6月,王树声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住进医院。

王鲁光永远都记得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父亲的病房去看望
父亲。

那时候,王鲁光和邓朴方(邓小平长子,1968年8月不堪忍受虐待和凌辱选择了跳楼自杀,造成高位截瘫。

他住在王鲁光隔壁的病房)一块儿去的。

王树声衰竭得很厉害,化疗头发都掉光了,他断断续续地说:“党教育你们那么多年,你们总要做点儿事,你们也要做力所能及的事。


父亲的话总在王鲁光的耳边回荡。

但如何才能用他残缺的身体去支撑一段生命的辉煌呢?
在301医院住院期间,医生们对邓朴方和王鲁光聊过康复医学的情况。

1982年,邓朴方因脊柱损伤,到加拿大做手术,三个月以后
就回来了。

他给王鲁光打了个电话:“建康复中心的事,咱们还是干吧!你找个人给咱们跑跑……”
1983年3月,邓朴方、王鲁光一起去拜会了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提出在北京地区筹建中国第一个康复中心的建议,并就该建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说明。

经过艰苦努力,1984年3月15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成立。

王鲁光先后担任秘书长、副理事长。

回想父亲多年来的教导和激励,王鲁光曾动情地说:“父亲作为
一代开国元勋,他的毕生经历充满传奇与坎坷。

父亲晚年,休闲时喜欢练习书法,他写得最多的是毛主席的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

也许,这句诗可以表述出父亲军事生涯中丰厚的情感积淀吧。

这些年来我时时感谢父亲给予我的激励。

今天,我终于可以说:敬爱的父亲,您的儿子在意志斗争的路途中没有跌倒,没有做逃兵。

我将以您为楷模做一名坚强勇敢正直、乐观、求胜的不穿军装的优秀军人。


2005年2月20日,王鲁光因病离世。

这一年也是王树声诞辰100周年。

(责编/陶明兰来源/《人物》、《开国将帅的亲情家事:往事亲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