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
展晓玲;廖翠芳;何凯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性质小儿热性惊厥(FC)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81例小儿热性惊厥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基本性质不同分为单纯性FC(SFC)组(43例),以及复杂性FC(CFC)组(38例),所有患儿行脑电图检查,比较SFC、CFC患儿惊厥发作时临床特点,同时观察两组患儿脑电图情况.结果 CFC组较SFC组患儿发作时体温低、发作次数多、持续时间长,P<0.05;CFC组异常脑电、临界脑电为26.3%、34.2%高于SFC组11.6%、20.9%,P<0.05.结论小儿FC患者发作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其中SFC者脑电图异常率较低,脑损伤轻微,而CFC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脑损伤较严重,临床需要及时积极给予神经功能保护、预防治疗.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9(009)010
【总页数】3页(P67-69)
【关键词】脑损伤;单纯性;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作者】展晓玲;廖翠芳;何凯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河源 517000;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河源 517000;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河源 517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0.597
FC是临床儿科常见急重症,在小儿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以6个月~5岁高发,相关数据显示儿童其FC发病率为3%~5%,约为成人的10倍左右,目前有关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研究表明高热、遗传、感染等为小儿FC发生的主要因素[1]。
患儿疾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肌群阵挛性、强制性反复、持续抽搐,发热,伴有意识障碍等,且惊厥发作具有突发性、全身性或局限性特征[2]。
若不及时治
疗不仅给患儿造成痛苦,同时随着病情发展脑损伤严重还可致癫痫、智力及生长发育异常,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目前FC治疗原则为降温、控制惊厥、对因治疗,为有效控制FC惊厥、高热情况,减轻脑损伤,及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3-4]。
本文通过观察SFC、CFC患者脑电图指标变化,探究指标与小儿脑损伤的关系,旨在为
后期小儿治疗、预后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FC发作入院治疗的81例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检查确诊为FC,患儿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未合并严重感染疾病、肝肾
功能不全、外伤。
根据基本性质不同分为SFC组与CFC组,其中SFC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发病时间30min~8h,平均(2.9±1.5)h,年龄9个月~6岁,平均(2.9±0.4)岁,病因:上呼吸道感染23例;支气管炎6例;支气管肺
炎3例;甲型流感4例;疱疹性咽峡炎4例;急性喉炎2例;腹泻病1例;CFC
组38例,发病时间45min~7h,平均(2.7±1.4)h,男 22例,女16例,年龄11个月~8岁,平均(2.9±0.5)岁,病因:上呼吸道感染19例;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肺炎3例;甲型流感3例;疱疹性咽峡炎4例;轮状病毒肠炎4例;两组
患儿一般资料(年龄、病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C诊断标准[5]:体温在38℃以上,出现惊厥症状,表现为突然性全身或局部出
现抽搐,患儿出现斜视、短暂性意识丧失、双眼球凝视等情况,排除因颅内感染、其他原因(代谢性、器质性疾病)致惊厥。
SFC:占70%~80%,患儿惊厥持续
时间<15min,年龄6月~5岁,表现为全面性发作,一次热性病程中发作一次,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CFC:占20%~30%,发病年龄多<6月或>5岁,发病前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全面性发作,发作持续时间≥15min或一次热性病程中发作≥2次,发作后可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Todd's麻痹等。
1.2 仪器、方法
1.2.1 仪器设备美国尼高力数字脑电图仪(型号NicoⅠ et EEG v32)。
1.2.2 检测方法所有患儿均于惊厥发作1周后给予脑电图检查,采用脑电图仪按国际标准以10/20系统放置头皮盘状电极,对患儿行4~12h剥夺睡眠,期间行单
双极描记,将患儿睡眠、清醒各时期的脑电活动进行描记。
所有患儿均能有效配合临床检查,在清醒闭目状态下进行闪光刺激、睁闭眼、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常规描记时间在1~3h。
1.3 观察指标
观察SFC、CFC患儿脑电图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惊厥发作时体温、次数、时间,
分析不同性质FC者疾病发作时脑损伤情况。
本次脑电图诊断参考《临床脑电图学》[6]分为临界、异常、正常脑电图,异常脑电:患儿脑电图存在广泛慢波异常,同
时出现尖波、棘慢尖慢复合波、棘波;临界脑电:患者出现以枕区为主的慢波明显增加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差异比较
CFC组体温(37.96±0.35)℃低于SFC组(39.12±0.43)℃,发作次数、发作
时间CFC组为(2.58±0.57)次、(10.75±0.72)min高于SFC 组(0.83±0.46)次、(3.68±0.53 )min,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脑电图检查比较
CFC组异常脑电、临界脑电为26.3%、34.2%高于SFC组11.6%、20.9%,P<0.05,见表2。
表1 两组相关指标差异比较()组别体温(℃)发作次数(次)发作时间(min)SFC组(n=43)39.12±0.43 0.83±0.46 3.68±0.53 CFC组(n=38)
37.96±0.35 2.58±0.57 10.75±0.72 t 14.282 15.278 17.716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儿脑电图检查比较[n(%)]组别正常脑电临界脑电异常脑电SFC组(n=43) 29(67.4) 9(20.9) 5(11.6)CFC组(n=38) 15(39.5) 13(34.2) 10(26.3)χ2 35.454 18.668 5.498 P<0.05 <0.05 <0.05
3 讨论
FC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为小儿临床急重症,婴幼儿因年龄小,大脑、神经髓鞘
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刺激调节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病菌,故为疾病高发人群,患者疾病发作时因神经元、骨骼肌异常放电、收缩,临床出现惊厥、短暂性意识障碍等症状[7]。
若不及时治疗发作持续时间过长,可造成脑损伤,影响患儿智力、生长发育,因此有效诊断疾病,给予相应对因、对症治疗,对降低小儿癫痫发病率、减轻脑损伤有重要意义[8]。
临床发现脑电图是有效判断人体脑损伤的诊断手段,FC发作时可造成患儿缺氧性
脑损伤,影响脑功能,进而引发脑电图异常,本次研究结果CFC组较SFC组患儿体温低、发作次数多、持续时间长,P<0.05;同时脑电图检查,CFC组异常脑电、临界脑电为26.3%、34.2%高于SFC组11.6%、20.9%,P<0.05。
提示CFC患
儿脑损伤严重程度高于SFC患儿,分析原因可能与患儿体温、惊厥发作次数、持
续时间有关。
在本次研究中SFC发病时患儿温度较高,而CFC发作时温度较低,提示患儿惊厥发作时低温者潜在危害较大,患儿大脑可能存在程度不同的病灶,后期转归为癫痫的几率较高[9]。
临床认为人体高热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
脑组织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导致脑电图的变化不是很强烈,但随着惊厥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可能发展为低热CFC发作[10]。
小儿CFC发作病因主要与其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由于患小儿神经细胞结构简单、髓鞘未完全形成,神经元树突发育不完善、皮层分化不全,受感染发热影响,易致中枢神经过度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平衡,导致大脑稳定性差,惊厥阈值降低引发痉挛[11-13]。
阈
值降低会造成患儿发作次数增多,相关研究认为FC发作期间,患儿存在神经元、糖的代谢率上升,机体耗氧量增加情况,而惊厥反复发作会使机体缺氧情况严重,会导致患儿脑损伤加重、脑电图异常率高[14]。
对于热性惊厥者行脑电图检测,不仅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鉴别,同时为早期预防提供有效指导依据,本次研究提示对于多次出现脑电图异常患儿,临床需要高度重视,防治惊厥再次发作,期间要注意观察患儿脑电图变化,避免后期癫痫发生[15-16]。
综上所述,小儿FC患者发作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其中SFC者脑电图异常率较低,脑损伤轻微,而CFC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脑损伤较严重,临床需要及
时积极给予神经功能保护、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李学超,王建忠,张冬艳,等.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或地西泮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反复发作的
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9):4106-4109.
[2]白利洁,许丽霞,郭明丽,等.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点及复发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14):2130-2133.
[3]李晓军,李晓岚.动态脑电图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在婴幼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7(1):83-86.
[4]冯鑫飞,唐云芳,王钟瑾.复杂型热性惊厥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与日后癫痫发生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19-21,24.
[5]孙文秀,王学禹.实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7-152.
[6]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5-216,378-381.
[7]吴星,王艳.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肾上腺髓质素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5):476-477,480.
[8]夏晓文.单纯性热性惊厥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5):4317-4319.
[9]王增成.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41-42.
[10]刘芬,高玉娜,王丽丽.326例高热惊厥脑电图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92.
[11]温清芬,王芳,林亚芬,等.298例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9):1933-1936.
[12]黄丽.小儿热性惊厥脑电图特征异常与后期癫痫发作的相关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5):2291-2292.
[13]Ebrahim Rajab,Zahra Abdeen,Zuhair Hassan et al.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convulsion risk after experimentally-induced febrile-seizures in ra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2014,34:19-23.
[14]陈旭艳.儿童热性惊厥脑电图与临床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37-38.
[15]张珍端,申艳平.小儿热性惊厥85例脑电图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849,1851.
[16]弓高云,刘芬,李金荣.动态脑电图联合NSE检测对复杂性与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的鉴别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18,39(4):45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