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编辑制作国际新闻--以《北京晚报》国际新闻报道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编辑制作国际新闻——以《北京晚报》国际新闻报道为例
秦秀玲北京晚报国际新闻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国际新闻与受众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尤其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新闻资讯呈现爆炸式增长,传播技术和手段都发生了深刻改变,对国际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变化对传统纸媒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纸媒必须变压力为动力,针对受众的阅读需求,在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制作意识上下功夫。

本文将以《北京晚报》国际报道为例,对融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编辑制作国际新闻进行案例分析。

关键词:融媒体;纸媒;国际新闻;编辑;策划
国际新闻是很多纸媒的主打内容之一,受众通过报纸所开设的国际新闻版面,可以对国际时事热点进行全面了解,甚至一些纸媒的忠实受众,订阅纸媒的主要目的正是能够读到国际新闻。

广播电视或一些新媒体虽然也提供国际时事类资讯,但纸媒所特有的分析角度以及内容的广度和厚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给受众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北京晚报》的国际新闻报道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注重深度加工,尤其是遇到重大事件时,各种手段齐上,形成报道强势;强化制作意识,图文并茂,全方位还原新闻事件、解读新闻背后;突出策划意识,结合国内热点,引入国际视角,及时报道国外如何处理类似问题。

一、注重新闻整合巧用关键词打造亮点
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纸媒的国际新闻稿件通常都来自于新华社,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选材,相对比较被动,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制作出一顿精美“大餐”,考验着纸媒编辑的能力。

在当前形势下,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实现了资讯传播零时差,如果纸媒在进行国际新闻编辑与
制作时,过多考虑时效性,则会失去新闻
传播效果,所以纸媒应该扬长避短、另辟
蹊径,在强调时效性的基础上,注重新闻
整合,突出知识性、服务性和趣味性。

在这方面,《北京晚报》常用的制作
手法之一是巧用关键词进行整合,把零碎
的信息串起来,打造出可读性强的版块。

如2019年8月11日第6版,在当天热点
新闻极少的情况下,编辑选取了3条比较
有意思的稿件:英国大范围停电、美国
男子带枪逛超市、英国夫妇卖仿真儿子,
然后用惊魂、惊吓、惊人三个关键词加
以“包装”,这样的设计显然很抢眼。


2019年5月7日第23版,用伤、闲、乐
三个字串起法国电信巨头惊现自杀潮、美
国人最爱“八卦”、巴黎警局因跳蚤太凶
关门三篇稿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读
性。

如2019年8月6日第22版,用变
了、急了、拒了三个关键词串起印度取消
克什米尔“特殊地位”、韩国砸钱推百种
产品国产化、澳总理称不会部署美中程
导弹三篇稿件,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提升传播效果。

版面语言是吸引受众的主要手段,同
时还会体现出媒体的审美价值。

编辑在进
行新闻整合时,可以运用多种手法丰富版
面语言,但最重要的是选择贴切传神的关
键词。

如《泪点》(2016年1月8日第16
版)一文,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痛陈
枪支暴力顽疾时禁不住飙泪为新闻由头,
从解读总统泪点的角度回顾了普京和朴槿
惠洒泪的背后,启示受众政治人物们的泪
腺发达程度除去自身性格的因素,与国内
的政治语境也有很大关系。

国际新闻具有涵盖面广、内容繁杂
等特点,面对海量信息,编辑如何“沙里
淘金”非常重要。

《北京晚报》国际报道
一直坚持受众本位,尽量选取与受众最贴
近、最能让受众产生共鸣的稿件。

如围
绕投资、中奖、股票的话题总能引起受众
的兴趣,编辑在遇到这类报道时就格外
认真,不仅花心思整合,还有意识加以
引导,如曾经刊发的《中巨奖丈夫“巧
计”瞒妻子》、《姑姑中大奖侄子拿锤抢》
等稿件,在充分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通
过编辑手段的运用让受众得到某些启示或
警示。

二、强化新闻制作深挖细节多视角解读
与新媒体的快速及时相比,纸媒处于
劣势毋庸置疑,但纸媒可以强化制作,在
深度厚度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
势。

融媒体时代的新媒体平台每天所更新
的新闻数量庞大,在进行重大新闻报道
时,通常都会以粗放式的专题集纳的方式
进行制作,新媒体受众基本都是用碎片化
的时间来进行阅读,主要了解自己所关注
的内容。

而纸媒则可以有针对性地面对目
标受众,合理化地对报道内容进行深度加
工。

编辑可以采用巧妙的编辑手法,将相
关新闻的各类信息“一网打尽”,使受众
能够对整个新闻事件的背景、人物、图片
以及历史资料等都有所了解。

《北京晚报》强化制作意识的常用手
法是对重大事件进行“精耕细作”,全方
位、多视角解读。

国际重大事件往往全球
瞩目,报道素材有的很多有的极少,需要
编辑开动脑筋、深入挖掘。

如关于巴黎圣
母院大火事件的报道(2019年4月16日
第24版),编辑在新华社稿件的基础上
对照英文,多方寻找材料补充细节,从目
击、救援、损失、原因等视角,用揪心、
伤心、痛心、惊心四个关键词串起整篇稿
件,还原了大火事件的来龙去脉,形成了
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后续几天编辑坚持盯
紧这一重大事件,继续整合拓展报道内
容,都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注重节点性报道也是《北京晚报》强
作者简介:秦秀玲(1975.1.17-),民族:汉族,籍贯:山东,学历:研究生,职称:中级,从事工作:国际新闻编辑,研究方向:国际新闻、新媒体。

下转(第89页)
发展的阵痛期,置身改革大潮之中的行业报,必须从思想和观念上认清传统报业和新媒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要尝试进行媒体融合,依托行业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媒体传播和经营方式,转危为机。

(一)提高自身认识
行业报发展新媒体,必须提高认识,摆正方向。

坚守住舆论阵地是党和国家赋予行业媒体的使命,行业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传播权威声音,不能因为发展新媒体就放任自流、人云亦云。

同时,也要认清新媒体是媒体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是要积极应对,化危为机。

(二)改革体制机制
发展新媒体,行业报在业务架构、机构设置、人才引进培养、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要充分建立适应现代传媒制度,特别是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实现传媒转型及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三)丰富传播与经营手段
行业报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
媒体平台建设,扩展内容传播渠道,创新
内容生产和服务;拓展新技术新业态,运
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出版内
容、产品、用户数据库的建立,充分利用
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开展产品定制、项
目活动、宣传推广、咨询培训等对外合作
服务项目,既要做成行业的新闻与信息集
散地,也要成为全产业产品链解决方案服
务商。

(四)发挥专业优势
行业报所处的行业大都细分领域众
多,专业性强。

行业报扎根行业多年,拥
有丰富的政府、专家、企业资源,以及自
媒体不可比拟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价
值。

在新媒体时代,行业报要充分发挥自
身优势,开拓具有特定需求的“小众”市
场,探寻“窄播”路线的发展方向,承担
这个行业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的重任,
这将成为行业报刊保证经济效益的根本
出路。

(五)维护合法权益
针对新媒体“拿来主义”,行业报要
敢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现有条件下,
行业报可以组建媒体合作联盟,一方面开
展版权合作谈判,输出优质内容产品;另
一方面强化监控,收集证据,依法起诉侵
权行为。

最终在内容生产方与使用方之间
建立一个合理的对价机制,建设良性发展
的版权市场,形成一个传统主流媒体与新
媒体‘共融共生、共享共赢’的新生态。

参考文献:
[1]刘爽.新媒体时代行业报刊的生存与发
展[J].新媒体观察,2016(23):97-98.
[2]上官云.中国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在
北京宣告成立[OL].中国新闻网,2017-4-26.
[3]刘敬东.浅谈报纸在新媒体时代的生
存与发展[J].新闻传播,2016,21.
化制作意识的重要手段。

节点性报道指的是到某个重要时间节点时把此前的碎片化新闻重新加工整合,提炼出新的亮点来。

例如《冷暖自知苦乐不均》(2018年12月25日第14版和15版)这组报道,2108年大事频发,全球震荡,编辑特意选取十个政要人物,通过对他们的报道,回顾一年来国际政坛的风云变幻、潮起潮落,每位政要人物的年度影响指数则分别用“天气”来展现,例如特朗普的影响指数是“飓风”、普京是“初晴”、特蕾莎·梅是“沙暴”、马克龙是“霜冻”等,从内容到形式可谓达到了完美统一。

如《比比谁更失意》(2016年12月19日第15版)一文,2016年是多事之秋,很多国家进行了总统选举或政府换届,一批“新面孔”闪亮登场,一批“老面孔”即将离场,编辑选取了6个关键性政要人物,分别用饮恨、玩砸、灰心、难堪、不甘、纠结等词语进行点评回顾,读起来别有意味。

三、突出策划意识结合国内热点推专题
融媒体时代对纸媒的国际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不能局限在简单的一事一报上,而应该要更加贴近受众,贴近热点,突出策划意识和服务意识。

编辑在对相关新闻进行选取与处理上,必须要将受众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关注
的焦点进行综合性考虑。

也就是说,需要
对新闻事件进行接地气处理,要能够使不
同文化层次的受众都能读懂理解,拉近新
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在这方面《北京晚
报》国际报道中比较常用的一个方式是结
合国内热点推出相关专题,有针对性地报
道国际领域的类似新闻,让国际新闻“落
地”。

专题性策划深入下去将会成为纸媒
国际版的拳头产品,但必须要在第一时间
推出,时效性一过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例如《突破垃圾分类难点哪些经验
可借鉴》(2019年7月4日第22版)一
组稿件,垃圾分类问题成为当前热点话
题,国外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呢?这篇
文章配合国内热点,特意刊登了日本、德
国、新西兰三个国家的垃圾分类发展历史
以及管理方法,让受众全面了解垃圾分类
中的要点和难点,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
实用性。

如《国外鸡趣》(2017年1月28
日第11版)一文,鸡年来临象征吉祥如
意的“鸡”成为热门话题,在国外鸡界的
趣闻也多种多样,编辑特意选取了为鸡织
衣、养鸡为伴、伴鸡环游等一组趣味性很
强的稿件,为版面增添了节日气氛。

策划意识的提升需要编辑具备多方面
的能力,要有敏锐的眼光和高超的专业水
平,随着媒体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纸媒的
国际新闻编辑必须及时转变陈旧的传播理
念,加强专业能力学习,能够涉猎更多与
之相关的知识,不断对国际新闻版面进行
创新,争取为受众带来最佳的阅读体验。

四、结语
总之,融媒体时代传统纸媒面临着各
种严峻的考验,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要想在融媒体时代依然得到发展,必须要
有求变和创新的发展理念,利用多年积累
的经验,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在大环境
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新技术发
展虽然日新月异,但“内容为王”不会改
变,国际新闻报道也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
索出更加新颖的传播手段和方式,以满足
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薛晓薇.中外媒体对美国波士顿爆炸
案报道的框架分析——以《纽约时报》《人民日
报》为例[J].新闻世界,2014(06):229-230.
[2]毛亚美.新闻网站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
框架分析——以人民网与凤凰网对“7·23动
车事故”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2(01):134-
136.
[3]易清清,彭光芒.关于“黄金大米事件”
报道的框架分析——以凤凰网为例[J].新闻世
界,2013(09):216-218.
上接(第8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