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栋岁月新——金华寺平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栋岁月新——金华寺平村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画报》 2019年第12期
文|图胡展
Siping Village in Jinhua is an ancient village with over 700 years history. There are grey tiles and white walls, cobblestone-paved paths, zigzag lanes,
elegant halls of old mansions and graceful tile carving. Here you can enjoy the leisurely farm life, just like what Meng Haoran, a famous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descried in his poems.
金华市汤溪镇汤莘公路旁,绿树掩映着一座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寺平村。
迎面而来的秋风,带着浓郁的桂花香,热心村民给我指路,踩着一条用鹅卵石铺设的小路,直
通尽头林荫深处。
青瓦白墙,鹅卵小路,蜿蜒的巷弄,清逸的古宅厅堂,精美的砖雕……“绿
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笔下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在眼前铺开。
寺平村始建于元代末期,据《兰源溪东戴氏宗谱》记载,“吾祖自宋南渡以来,世居西溪,至庚三公者,见古安乐寺南,土地沃饶,林木扶疏,号曰溪东寺平。
”村落位于金衢盆地,东
侧有七座山丘作为屏障,南侧有九峰瀑布。
村民以戴姓为主,村以寺为名。
全村以“七星伴月”的理念构建,村中有一池塘呈半弯月状,周边建筑大致分成七块。
每当穿越祠堂之间的小巷,
都能感觉到古人古朴的智慧和巧妙的构思,不禁感悟时空转换、流年似水。
寺平村古建筑面广、量大,院落及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建于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传统建
筑有24座之多,古民宅总量2.2万多平方米。
建于明代的有百顺堂、崇厚堂、立本堂等8座,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这些传统建筑,造作讲究,体量大,多为群组式四合院,因受徽派建筑风格的影响,每座古建筑的门面上都镶嵌着数以千计的砖雕,层数最多的达到11层,雕刻着飞禽走兽、花草虫鱼、戏剧人物等图案,构图生动、雕工精细,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始建于明末的崇德堂距今已有300余年,业主是贡生。
贡生是指明清两代成绩优异、入京
师国子监读书的秀才。
门楼上各种雕饰嵌入其中,形态古拙稳重,气宇苍劲,线条流畅,无一
不体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虽然数百年过去了,但整个门面的砖块之间隙缝依然非常严密。
门楼正中的“福、禄、寿、禧”四字篆书,根据砖雕的特点,把字刻成了正方形,极具装饰美感,寄托了厅堂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于村里出过明朝的进宫娘娘“银娘”,崇德堂在村
里又被叫作国舅府。
门楼上的雕刻“凤在上,龙在下”,这种形制在古代非常罕见,这也表达
了对寺平女儿“银娘”的敬重和纪念。
崇德堂内部的木构件雕饰也十分精美,梁枋整根采用圆雕、透雕技法,用航拍机升高近距离观察,造型是霸气凌厉的龙头和低调的鲤鱼,透雕的造型
之生动、想象力之丰富令人咋舌。
民间工匠巧妙的灵感来源于农耕社会独特的文化特征,丰富的细节和冗杂的工艺是为了表
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寺平村每一幢青砖黛瓦的古宅中,一代代演绎
的故事,是中国千百年来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古宅是江南民居的一个缩影。
寺平古村先
后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特别是2010年被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荣誉诸多,难能可贵的是,街头巷陌,孩童老人皆怡然自得,村子秩序井然,没有沾染商业气息,也让我们得以惬意游走在古老与现代之间,聆听巷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