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思小学2019年春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成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资料
●学生课外读物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






(2019年春季学期)
(2019年第1期)
【谜面】辛苦开垦勤耕耘,曾助织女配成婚。

有人把我来吹捧,有人为我来弹琴。

【谜目】打一种动物
【谜底】牛
【注解】作者:乔北海。

根据牛助人耕作的特点及神话故事“牛.郎织女”、词语“吹牛.”、成语“对牛.弹琴”推出谜底。

【最快射手】三年级陈三贵(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牛”
在中国文化中,牛是吃苦的符号、高尚的象征、任劳任怨的代名词。

牛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精神为世人所喜爱与赞赏。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歌颂牛的诗篇,许多仁人志士和贤达伟人也每每以牛自喻。

有不少咏牛的名篇佳句,特别是描写农村风光的诗篇,牛成了不可缺少的点缀。

北原牧唱
明·李东阳
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

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

山苍茫,水清浅。

[注:坂(bǎn),山坡,斜坡。

]
现代写牛的诗文就更多了,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已家喻户晓。

郭沫若在《水牛歌》中写道:“花有国花,人有国手,你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

李可染在他的牛画中写道:“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其为牛乎!”正因为牛具有勤劳、淳朴的美德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人们才赞美牛、喜欢牛。

老黄牛
现代诗人·臧克家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2019年第2期)
【谜面】雪色入眼秀
【谜目】打我校学生一
【谜底】张银丽
【注解】作者:陈纯森。

“张”本为“姓”,别解为“看”,由谜面中“入眼”扣出。

“雪色”扣“银”(白)。

“秀”扣“丽”。

【最快射手】五年级胡黔赣、胡弦(各奖笔一支、书一本)【知识链接】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19年第3期)
【谜面】天,万里无云夜色妍。

银盘外,点点亮圆圆。

【谜目】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星星
【注解】作者:郑育斌。

妍(yán),美丽。

【最快射手】一年级陈坤(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谜语赏析
本期谜面是用《十六字令》写的。

《十六字令》是最短的词,单调,四句,十六字。

第一、二、四句押平声韵,词中韵脚“天”“妍”“圆”在清·戈载的《词林正韵》中属第七部(平声先韵)。

从形式看,词中四句字数分别为一、七、三、五,长短相间,加上平仄(zè)协律,音调铿锵(kēng qiāng),读起来犹如马蹄疾走,得得有声,凸显了此谜的音韵美。

从内容看,星星是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这首小令不仅点明星星三要素——“夜晚”“天空”和“发光”,而且以银盘借喻月亮,用来衬托点状圆形能发光的星星,显示出此谜的意境美。

(作者:方炳良)
(2019年第4期)
【谜面】望南岳
【谜目】猜一位科学家
【谜底】张衡
【注解】“张”本是“姓”,须别解为“看”。

南岳衡山。

【最快射手】四年级郑渊(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张衡的故事
张衡是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

他还发明了“浑天仪”、“候风仪”等仪器。

我们听过的“数星星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张衡。

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成就世人皆知。

张衡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

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

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

它们不是在跑动吗?”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

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

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又问:“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


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么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

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他召到京城洛阳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

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么好啊!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始了试制“观天察地”仪器的工作。

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提出了“浑天说”。

接着,张衡根据“浑天说”设计、制造仪器。

不知经过多少个风雨晨昏,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诞生了。

这个大铜球很像今天的地球仪,它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相等。

而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可以准确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

张衡说:“天上的星星,能见的共有二千五百颗,但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却只有一百二十颗。

”后来,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也是钢铸造的,形状像个酒坛子,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

只要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吐了出来,就预示着那个方向发生地震了。

测试非常灵验,没有一次不准。

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是由于他从小就爱科学,勤奋地学习和不懈地观察实验,而且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刻苦研究、创造才获得的。

(2019年第5期)
【谜面】入眼惊奇景,长天现彩披。

我知仙女晾仙衣,雨霁云开红日欲临时。

【谜目】打一自然物
【谜底】虹
【注解】作者:郑育斌。

雨霁(jì),指雨停了。

【最快射手】二年级段焕丽(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谜语赏析
本期谜面是一首隐射“虹”的小令,调寄《南歌子》。

南歌子,词牌名,单调全词二十六字,三平韵。

词中韵脚“披”“衣”“时”在词韵中属第三部(平声支微韵),平仄(zè)协律,体现此谜的格律美。

谜作者不是囿(yòu)于机械地对天上自然物予以客观反映,而是运用形象思维,将天上彩虹比作仙女晾的仙衣,从而给读者带来视觉的惊艳感和艺术的奇幻感。

这是作者诗心的彩虹,在长天云海间遨游。

(囿:局限,被限制。


(作者:方炳良)
(2019年第6期)
【谜面】下棋布局
【谜目】打古籍一
【谜底】列子
【注解】作者:陈纯森。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

【最快射手】六年级赵小辉(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列子》故事:歧路亡羊
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

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

”不久,他们回来了。

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

”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

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的脸色变得很忧郁,有很长时间不说话,一整天都没有笑容。

(故事来源:《列子·说符》)
附成语解释:
歧路亡羊:歧(qí)路,指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

亡,丢失。

杨子的邻居把羊丢了,没有找着。

杨子问:“为什么没找着?”邻人说:“岔路很多,岔路上又有岔路,不知道往哪儿去了”。

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造句:对年轻人如不循循善诱,就有歧路亡羊的危险。

(2019年第7期)
【谜面】呼吁前来垒山石
【谜目】猜唐代诗人一
【谜底】吕岩
【注解】作者:陈纯森。

谜面别解。

“呼吁”二字的前部为“口”与“口”(合为“吕”);“山石”合为“岩”。

吕岩,也叫吕洞宾,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最快射手】五年级郑紫娴(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吕岩诗二首
洞庭湖君山颂
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

天香风露苍华冷,云在青霄鹤未来。

潭州鹤会
这回相见不无缘,满院风光小洞天。

一剑当空又飞去,洞庭惊起老龙眠。

(2019年第8期)
【谜面】用心扶贫,一定脱贫
【谜目】打一字,11笔
【谜底】捧
【注解】作者:王楷波。

“用心”取“用”的中间部分,即两横一竖,所得与“扶”“一”组合为“捧”字。

谜面中,“贫”因“脱贫”而抵消。

本谜为形扣法与抵消法的综合运用。

【最快射手】四年级王浩林(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用心扶贫为脱贫
本则谜作轻巧醒目:用心,扶贫,一定,脱贫!在铿锵(kēng qiāng)有力、掷地有声的言辞中,套用离合和抵消手法,为扶贫攻坚政策做出呼唤和赞赏。

“用心”,取出的是“用”的中间部分,即两横一竖;“扶”字实叫,踏实后在后面“脱贫”中巧妙甩出多余的“贫”字;随后,让“一”定夺成全了整个谜作,一个“捧”字,呼之即出。

值得肯定的是,作者以敏锐的眼光,用心创作,运用抵消手法,在“扶贫”和“脱贫”间,运用自如,和谐化积,既诠释了扶贫的意义和难度,又坚定了脱贫的信心和力量,尤其是“用心”一词,在令其与“扶”和“一”的有机融合过程,天衣无缝,天然吻合,可以说是棒棒的一个灯谜佳作。

(节选自王绍宽的谜话《用心扶贫为脱贫》。


悬谜揭晓
(2019年第9期)
【谜面】耳大鼻长壮又高,帮忙干活最辛劳。

盲人摸肚说如鼓,称重曹冲船刻刀。

【谜目】猜一动物
【谜底】象
【注解】作者:郑育斌。

【最快射手】一年级胡梦曦(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谜语赏析
(1)解读谜面。

谜面是一首七绝,平仄协律,诗的韵脚“高”“劳”“刀”属平声豪韵。

首句叙写象的形体特征,次句评述象的用途,第三句引用一则与象有关的寓言故事,结句述说一则由象引发的益智故事。

(2)再建性想象。

再建性想象,是根据别人的语言描述,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觉材料,在脑中再建起相应的形象的过程。

谜语作者以语言描述为中介唤起读者的感觉经验和形象记忆,使特定的人物和场景浮现于读者脑中;而读者会根据谜语作品的暗示,对艺术形象进行合理的补充,使其生动鲜明。

①人物和场景之一:盲人摸象
这是一则古代印度的故事:国王召集一群盲人触摸大象,摸到腿的说大象像一只大圆桶,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像一把扫帚,摸到肚子的说大象像一面大鼓,摸到头部的说大象像一支大勺子……这群盲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盲人争论的焦点是“象”的形状。

②人物和场景之二:曹冲称象
《三国志》载:曹冲年少聪明,五六岁时知识和判断能力比得上成人。

孙权送来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下属,均无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没过船痕迹处,用刀刻上记号,称实物装上船,比较之下就能知道结果了。

”曹操大喜,立刻照办。

这则故事的关键词是“称象”。

(作者:方炳良)
悬谜揭晓
(2019年第10期)
【谜面】一江清水又得见
【谜目】猜宋代词人一
【谜底】王观
【注解】作者:郑远达.“清”本义为“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扣底时别解为“清除”。

清除“江”的“水”,剩下“工”;“一”与“工”合为“王”。

“又”与“见”合为“观”。

【最快射手】六年级陆羽彤(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关于环境保护的故事两则
一、小河哭了
我原本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流向远方。

然而这几年来,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断地侵害我。

他们在我的身旁大量地挖沙,我被挖得千疮百孔。

工厂排放的污水也流进了我的肚子,我变黑了,身上缠满了垃圾。

小鱼不再喜欢我,就连小朋友经过我身边时,都会捂着鼻子嫌我臭。

我哭了,流着泪,痛苦地呻吟着。

人类啊,请你们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吧!
二、财富是什么
从前,有座山庄,那里森林葱郁,河水清澈,鸟语花香,人们活得非常快乐。

后来,有一个人来到这儿,对当地的人说:“你们拥有巨大的财富。

”人们高兴极了,以为这儿埋有大量的金银财宝。

于是,他们开始砍倒树木寻找黄金。

一年后,那人又来了,人们因为没有找到财宝而质问那人。

那人叹口气说:“我说的财富就是你们原来拥有的那优美宜人的环境。

”人们听后难过极了,因为现在这里的环境很差,也很少有鸟儿光顾。

(2019年第11期)
【谜面】左边有十八,右边有十八。

下面多一半,你说是个啥?中国当然有,努力实现它!
【谜目】打一字
【谜底】梦
【注解】作者:王德海。

“十八”合为“木”字。

两个“木”合为“林”。

“多”的一半是“夕”。

“林”与“夕”合为“梦”字。

谜面第三句意思是努力实现中国梦,再次想到谜底“梦”。

双扣。

【最快射手】三年级陈三贵(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2019年第12期)
【谜面】一朵红花头上开,锦衣华丽不需裁。

啼声喔喔人知晓,唤出朝阳每日来。

【谜目】猜一动物
【谜底】公鸡
【注解】作者:郑育斌。

【最快射手】二年级王璀玥(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谜语赏析
这则诗谜讲述的是公鸡的故事,突出公鸡的颜色、形态和拂晓啼鸣的生活习性。

谜面是一首七绝,其韵脚“开”“裁”“来”属平声灰韵。

谜面首句兼用比喻和移用。

“红花”借喻公鸡头部红色的肉冠;“红花开”本来用于形容植物,面诗却用来形容动物,这种修辞方式叫移用。

公鸡是家禽,它穿着华丽的锦衣,能唤出朝阳,这是拟人。

“啼声喔喔”属摹声。

“人知晓”一语双关,明说人们都知道了,暗示人们知道天亮了——这就是灯谜术语所谓“别解”。

“唤出”乃传神之笔,以千钧之力振起全谜,点赞光明的使者——公鸡,寄寓作者的喜爱之情,凸显这则诗谜的词藻美。

“唤出朝阳每日来”就是这则诗谜的“豹尾”。

(注:豹尾,比喻乐曲、诗文等坚劲有力的结尾部分。

)
(作者:方炳良)
(2019年第13期)
【谜面】“一叶渔船两小童”
【谜目】打一字
【谜底】远
【注解】作者:李创龙。

杨万里《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zhào)坐船中。

”以“辶”喻船,象形法。

“远”中“元”可拆作“二儿”,“二儿”即“两小童”。

【最快射手】五年级周成霞(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杨万里拜师的故事
有一年春天,杨万里到当时的京都临安(今天的杭州)应考。

他自认为知识渊博,准能考中,在客店住下后,便天天游山玩水。

一天,杨万里在西湖的苏堤上闲游,满眼秀丽的风光令他心旷神怡,便脱口道:“西湖风光,举世无双;湖上筑堤,天下第一。


旁边一个牧童听了,笑着说:“您说得并不准确。

”杨万里便问原因,牧童解释说:“全国有好多个西湖,风景都很美。

听说广东惠州的西湖就很不错,而且也有苏东坡筑的湖堤。

”杨万里听了心悦诚服。

在回客店的路上,杨万里自言自语:“从前孔子以小孩项囊为师,我今天也得尊这位牧童为师。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一点也不假!”
悬谜揭晓
(2019年第14-16期)
2019年5月29日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用谜第14期:
动作谜:
表演者:王爱红
表演过程:王老师手拿一块石头,将其放置在台上。

(猜中国文学家一)王安石
最快射手:五年级陆安进(奖笔一支、书一本)
设计:陈纯森
第15期:
异面同底谜:①举头望明月;②明月何时照我还;③何人不起故园情;④梦魂常向故乡驰(猜称谓一)思想家
作者:东方商人、田鸿牛等
最快射手:五年级刘彬(奖笔一支、书一本)
第16期:
后生杰出能人多(猜动漫人物一)熊大
作者:陆炜
注解:“生”后是“一”,“杰”后是“灬”,“灬”与“能”合为“熊”,“一”与“人”合为“大”。

最快射手:四年级郑渊(奖笔一支、书一本)
悬谜揭晓
(2019年第17期)
【谜面】排行生肖都在末,身上饰品很独特
【谜目】猜动漫人物一
【谜底】小猪佩奇
【注解】作者:陈纯森。

“排行在末”意味着“小”。

“猪”排在生肖的末位。

“身上饰品很独特”,扣“佩奇”。

【最快射手】四年级郭梓涵(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狮子和野猪的故事
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万物干渴不已,狮子和野猪一同来到泉边饮水。

他们为谁该先喝而争论不休,互不相让,差一点拼杀起来。

就在他们憋足了劲要扑向对方的时候,看见一秃鹫正候在一旁,等着吞食倒下的牺牲品。

狮子和野猪便停了下来,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彼此做朋友,可比给秃鹫和乌鸦做食物强多了。

这就是说,人们不要相互进行无聊的争斗,否则,会给自己招来灾难。

[本课外读物编者:陈纯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桐梓县灯谜协会理事、校教导主任)]
悬谜揭晓
(2019年第18期)
【谜面】田里有它,土里有它,它不是米,米里有它
【谜目】打字一,两笔
【谜底】十
【注解】作者:刘官明。

包含法猜射。

“田”里、“土”里、“米”里都有“十”字。

(“田里”有“十”,“土里”有“十”,“米里”有“十”。

)
【最快射手】一年级胡蝶(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例谈)
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

十牌:十户人家。

牌,门牌。

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

《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宋代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


十步芳草:汉代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

”后来用“十步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周立波《暴风骤雨》:“头年炕没扒,老冒烟,烧不热,十冬腊月睡着乍凉乍凉的,我那老伴一夜哆嗦到天明,老睡不着……”
十不闲莲花落: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中国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由莲花落与十不闲合流发展而成,表演形式有单曲和彩唱两种,内容多为演述民间故事。

(2019年第19期)
【谜面】两人肩并肩,站在地平线
【谜目】打字一
【谜底】丛
【注解】形扣法。

【最快射手】二年级赵雨欣(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地平线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驰。

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

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相接了。

天和地已经不再平行,形成个三角形,在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啊,天到尽头了!”我拼命儿向那树丛奔去。

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一个老头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

“老爷子,你是天边来的吗?”我问。

“天边?”“就是那一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

去那儿还远吗?”“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地平线是什么?”“是个谜吧。

”我有些不大懂了,以为他是骗我,就又对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

然而我失败了:矮屋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那一道地平线。

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头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

正因为是个谜,我才要去解,跑了这么一程。

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从那以后,我一天天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

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辛、苦楚、寂寞。

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交叉的时候。

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

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作品出处:《贾平凹散文集》)
(2019第20期)
【谜面】拍摄萤火
【谜目、谜格】猜我校学生一,白头格
【谜底】赵小辉(照小辉)
【注解】作者:陈纯森。

白头格:是常用谜格的一种,谜底需两字以上,第一字用谐音来代替解释谜面。

别名:皓首、素冠、冠玉、寿星、雪帽、望月、戴雪。

谜例:旅行写生(美术名词·白头格)油画(游画)正底:油画;副底:游画。

萤火,比喻微弱的灯光或亮光。

例:萧红《初冬》:“也许要熄灭的萤火在我心中复燃起来,热力和光明鼓荡着我。

”在本谜中,“萤火”扣“小辉”。

【最快射手】六年级王涛(奖笔一支、书一本)
【知识链接】
咏萤火虫诗精选
时节变衰草,物色近新秋。

度月影才敛,绕竹光复流。

——唐•韦应物《玩萤火》
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

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

——唐•骆宾王《秋萤》
水殿清风玉户开,飞光千点去还来。

无风无月长门夜,偏到阶前点绿苔。

——唐•罗邺《萤》
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

乱飞如拽火,成聚却无烟。

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

昔时书案上,频把作囊悬。

——唐•处默《萤》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苍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唐•杜甫《见萤火》
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

夜空寥寂金气净,千门九陌飞悠扬。

——唐•刘禹锡《秋萤引》
夜静乘凉坐水亭,草头隐映见孤萤。

瞥然飞过银塘面,俯仰浮光几点星。

——宋•白玉蟾《孤萤》
微踪一腐草,霜重不禁秋。

想悟浮生短,常为秉烛游。

——宋•真山民《萤火》
随风疑落烬,过水乱疏星。

学子灯前寝,谁将尔照经。

——宋•司马光《南园杂诗•萤》
浅草时双起,深丛忽独明。

情知晓月淡,意欲照人行。

——宋•杨万里《早行见萤》
寒光一点映松萝,零落西风恨更多。

莫向波间照秋影,满溪凉雨颤新荷。

——明•陈颢《秋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