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术语“六淫”的英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术语“六淫”的英译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mportant component, is rich in content, the thought is profound, has an independent theoretical syste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face the world, face future, face moderniza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ke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volves multiple specific discipline and many aspects of other disciplin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erminology, especially is the key. TCM term is the most basic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notation is rich, the implication is profound.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or not, relates to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lation to the futur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 in the translation of TCM terms, must follow the certain translation principle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TCM terms shall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five characters", i.e.,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information, normative principles, to accept the principle, cultural principle. The "six excesses " of the translation, must be based on basic theories of TCM, to understand "six excesses" of the sequence of ev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norms of acceptabl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stringent attitude, not only requires the accurate expression of the cont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t also to meet the English language inherent laws, in line with the English expression, pay attention to English style, style, flexible, not dogma.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cise, practical, custom and convention.
Key words: Nomencl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tional exchange;English translation principles; Excesses of the six factors
1前言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医药卫生的对外交流,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理论体系已越来越引起国际上的重视,中医药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
为了
准确地将中医药学的理论、实践与科研成果介绍到国外,使国外学者能正确理解,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可以说,中医学英译问题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梁,而中医术语的英译,尤其是关键[1],例如本文将详细讨论的“六淫”的翻译.
2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原则
笔者认为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应当坚持“五性”原则,即科学性原则、信息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接受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理论的名词术语在英语中很多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语,而特别是许多与西医学共同的用语,字面虽相同,内涵却常有很大差异。
例如内脏的名称,中西医学用词相同,但其内涵却常大相径庭。
因此,中医术语英译的科学性非常重要。
准确地译出中医术语是先决条件,既要准确表达中医的内容,语义准确(semantically precise),词形简明(morphological concise),又要符合英语的构词规律(structurally consistentwith the formation and usage of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rminology in English)。
目前已经约定俗成的名词术语的翻译,如音译法翻译气、阴阳、脏腑、寸关尺三部、风气命三关、三焦、卫气营血等术语。
2.2 信息性原则
翻译是跨越语言文字、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
中医名词术语翻译要强调信息转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准确传达的信息更易被西文读者理解且信息尤其是概念信息损失较少。
要贴切、恰如其分地传递中医原文所提供的信息。
例如,中草药名词的翻译中大多采用拉丁法,原植物的拉丁学名能反映出该植物的科、属、种、定名人等信息。
如人参Panax ginsengC. A. Meyer,银杏Ginkgo bilobaL等。
中药材的拉丁名能反映出该药材的入药部位及动、植物名。
如中药材人参RadixGinseng;白果SemenGinkgo等。
因此,翻译时也要保证译语的信息性[2]。
2.3 规范性原则
人类的共性,交流的必要性以及语言本身的共性,使得中医药学英译统一和规范化是可取的,也是必须的。
但是,由于中医翻译界多重视实践经验而忽视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尚未建立一套指导其健康发展的理论体系;而且对中医药这一专门学科的语言翻译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规范和统一的翻译标准,而由此造成译者没有实实在在的标准可循,只好“独辟蹊径”。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在国际上更快更广泛地传播。
20世纪80年代,在WHO的组织下,对针灸经穴英译名采用汉语拼音作了统一规范。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中医术语的汉语拼音
法已经得到认可与接受。
如八纲辨证中的“阴阳”;脏、腑、寸关尺三部、风气命三关、三焦、卫气营血等术语。
这些词表面看来似乎存在相应的英文词语,但从它们所表达的丰富的中医内涵而言,却无法找到相应的译语。
这时一般都主张音译。
当然,义译和音译的有机结合和平衡取舍是中医药翻译成功的关键,关于义译的问题则在后文中有所阐释。
2.4 接受性原则
我们搞中医英译的对象是外国人,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医学在世界上的影响,所以一切要以外国读者的接受性为主要尺度来衡量,哪一种方式最容易被接受,就应采用哪一种,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当然要能基本正确地表达原意,能为中医英译专家所接受。
这两点不能偏废,主次也不应颠倒。
例如有些中医术语与西医术语存在文化共核[3],概念意义两者基本相同而文化意义也较相近,译者只要掌握中西医术语的概念意义就可以找到自然对应词。
这些词语易于被外国读者所接受,普及性较强。
例如,“经血”menstruation,“绝经”menopause,“麻疹”measles,“脑”brain。
中医“血”译成blood,“亡血”(即失血、出血、流血、溢血)译成bleed, bleeding, hemorrhage, hemorrhagic;“汗”(即出汗、流汗、发汗)译成sweat;“热”(即发热、发烧)译成fever, fevered, feverish, febrile;“冷”(即:恶寒、作冷、寒战、寒栗)译成chill ,chilly, chilliness, chilliless(反不恶寒)。
这些词语易于被外国读者所接受,普及性较强。
2.5 文化性原则
中医英译对外交流的实质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输出。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Nida 就说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4]所以他又指出“Language and culture cannot existwith each other.”[5]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语言必然反映出该民族所处社会的特定文化,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文化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就构成了翻译的障碍。
从这个意义来说,翻译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源语言(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言(target language)之间建立文化对等(cultural equivalence)。
在构成翻译对等的诸多方面,文化对等的原则要求译者积极介绍源语言的文化意蕴,努力传达原作的文化特色,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整体文化氛围.
3中医术语“六淫”的翻译
六淫(the six pathogenic factors)是中医理论中阐发病因与发病的特有专用术语。
印会河教授指出,“六淫,即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
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6〕。
陆保磊认为,当六气变化失常或人体抗病能力下降,使人发病时叫六淫,又叫六邪。
六淫必须由人体的病理变化体现出来,否则不能称之为六淫。
人体特定的病理状态是六淫的存在形式,没有这种病理状态,六淫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六淫既是病因又包含证候。
病因由证候体现,证候代表病因。
中医学认识外界病因的方法决定了这两方面的内容在六淫的定义中不能分割〔7〕。
然而目前有关工具书对中医专业术语“风、寒、暑、湿、燥、火”的英译主要有:(1)wind,cold,heat,dampness,summer_heat,fire; (2)pathogenic wind, pathogenic cold, pathogenicsummer_heat, pathogenic dampness, pathogenic dry-ness,Pathogenic fire;也有人将其译作unusual wind,unusual cold,unusual summer_heat,unusual damp,un-usual dryness, unusual fire;或直接译为Feng,Han,Shu,Shi,Zao,Huo〔8〕.
笔者认为unusual wind,unusual cold,unusual sum-mer heat,unusual damp,unusual dryness, unusual fire中“unusual”的意思为“不寻常的”、“杰出的”,如:Hewas an unusual film star even in Hollywood.由此可见上述英译不能确切地表达中医病因学说中六淫概念,影响了中医对外交流,这主要是对中医学中六气、六淫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握上出现了偏差,曲解了中医学病因学说。
3.1 六气概念
六气(the six climatic factors)是指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随季节变换交替出现。
印会河认为,“它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
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即使说人依靠天地之间的大气和水谷之气而生存,亦循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成长发育。
同时,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了它们的特点,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正常的六气不易使人致病”〔6〕。
3.2 六淫概念
六淫是中医学病因学说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仅是病因,还应包含受邪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证候,病因由症候体现,症候代表着病因,证因一体,不能分割。
所以由人体特定的病理变化体现出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症候,才能称之为六淫。
3.3 六气与六淫的关系
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随季节变换交替出现称作六气。
外界气候不论是骤寒骤热,还是应寒反热、应热反寒,若人体功能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而没有发病,这种反常的气候变化就不能叫六淫。
只有当六气变化失常,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加之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时使人发病时才称为六淫,又叫六邪。
即使没有明显的气
候变化,若发生外感病,这种气候对于患者就叫邪气。
因此六淫概念的要点是能“使人发病时”的邪气,人体正气是发病关键,人体特定的病理变化是六淫的存在或外在表现形式;六淫体现了病因与邪正的关系。
3.4 六气与六淫的英译
根据以上六气、六淫的概念以及六气与六淫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将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正常的“六气”译为“wind,cold,summer_heat, dampness, dryness, fire”较译为“Feng,Han,Shu,Shi,Zao,Huo”合适,便于理解,虽然二者同义,但后者容易产生歧义,不利于中外交流。
4 结语
我们认为六淫的“风、寒、暑、湿、燥、火”可以译为(1)pathogenic wind,pathogenic cold,pathogenic sum-mer_heat, pathogenic dampness, pathogenic dryness,pathogenic fire;(2)unhealthy wind,unhealthy cold,un-healthy summer-heat, unhealthy dampness, unhealthydryness,unhealthy fire。
但是随着中医药对外国际交往的发展需求,是否可以把六淫直接译作“Pathogenic Feng, PathogenicHan,Pathogenic Shu, Pathogenic Shi,Pathogenic Zao,Pathogenic Huo.”则更能反映出“风、寒、暑、湿、燥、火”这一中医学理论中所特有的概念,便于理解中医学病因学说的深刻内涵,便于世人学习中医,接受中医。
而且符合中医药专业术语英译的传统与特色。
陈可冀院士曾说过:“中医译事之难在形神俱合,信达雅兼备;而译者之难在融合东西文化精髓,通晓古今知识流变。
”为了准确地使用译语传达中医术语所载负的信息,只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地、合理地综合运用各种译法,我们才能将中医术语准确地译成术语形式。
在中医英译的时候,一定要态度严谨,不但要求准确表达中医的内容,而且要符合英文语言的内在规律,符合英文表达方式,注意英语的文体、风格,灵活机动,不要教条。
同时注意中医特色,简洁、实用,习惯性和约定俗成。
参考文献:
[1] 刘干中,吕维柏,谢竹藩,等.中医基本理论名词术语英译探讨(一) [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2, 12(6):327-330·
[2] 李永安.中医诊断学中常用辨证证名英译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 15(8): 499-500.
[3] 周杰.关于中医英译作品内容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 16(1): 55.
[4] QIUMR. Culture and its translation[ J].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1998(2): 19-22.
[5] EUGENE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J].Beijing Foreign Language,1998(3): 29-33.
[6]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3—94Yin HH.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ers, 1984∶93—94.
[7] 陆保磊.六淫新识[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L u BL. New understanding of“the six pathogenic factors”Shandong J TCM2003;(10)∶58.
[8] 刘伟.关于“风、寒、暑、湿、燥、火”中医术语英译的商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11)∶872.Liu W. Discussion on the Eng lish translation of TCM terms of“Wind, Cold, Hotness, Damp, Dryness and Fire”. Chin J In-tegr Tradit West Med2003;(1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