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指南针和印刷术
B. 火药和指南针
C. 造纸术和火药
D。 印刷术和造纸术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内容的理解。由“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得知这分别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作用。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
8。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的科技具有重大影响
B. 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 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D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古代文明并不能直接孕育西方近代文明,三项伟大发明本身并不能体现出蕴含着的资本主义因素;B不能做出这样的预判,西方的侵略是在多种因素下的产物,三大发明本身不能作为侵略的工具。C项正确,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点睛】解题关键是从材料“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解读出天人感应思想.
5。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以改名阳明山。王守仁( )
①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有利于培养人的主观意志力
③具有唯心主义思想
④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
A. ①②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四大发明
9.下列农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齐民要术》
②《农政全书》
③《农书》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所著,《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编著,《农书》是元代王祯所著,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C、D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古代主要农业著作概况的了解。
10.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王安石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活动和人的形体联系在一起,突出了“形”的存在;B、C、D三项均突出了“天地"或“万物"这一“形”的存在。A项是宋明“心学”的观点,“心学”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这明显与王安石的思想相对立。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 所学可知,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其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有利于培养人的主观意志力,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选项B正确;王阳明心学属于儒学,而儒学属于正统思想,因此④错误,选项C、D排除;选项A概括不全,排除。
6。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孟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顾炎武
【答案】C
【解பைடு நூலகம்】
【详解】根据材料“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可知,君王将自己的行为和上天结合在一起,体现的是天人感应思想,来源于董仲舒,选项C正确;孟子、荀子并未提出天人感应主张,排除A、B;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而且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罪己诏》,与顾炎武时代不符,排除D。
3。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
A。 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 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 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里的“天理”指我国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通过它来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故选B。A项是说科举选官制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关心时政;C项说法错误,明清之际才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早期启蒙思想; 站在统治阶级立场才谴责农民起义,故D错。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严格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的自然欲望,但是宋明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注重气节、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培养民族性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4。我国古代不少君王曾颁布《罪己诏》以求得宽恕,其内容一般是君王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如唐德宗曾颁布《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上述思想主要来自(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法、道的思想
【详解】
2。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 人的平等权利
B。 人的善良本性
C. 和谐社会 人际关系
D. 人的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
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B只符合孟子的主张,排除B;三者都主张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故选C。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1。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李贽,提倡男女平等 。其思想实际否定“三纲五常,同时反映出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其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
7.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
A. 甲—儒,乙—法,丙—道
B。 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C. 甲—儒,乙-道,丙-墨
D. 甲—道,乙一墨,丙-儒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主张道德教化,因此甲属于儒家思想;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因此乙属于法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因此丙的学说属于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B. 火药和指南针
C. 造纸术和火药
D。 印刷术和造纸术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内容的理解。由“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得知这分别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作用。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
8。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的科技具有重大影响
B. 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 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D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古代文明并不能直接孕育西方近代文明,三项伟大发明本身并不能体现出蕴含着的资本主义因素;B不能做出这样的预判,西方的侵略是在多种因素下的产物,三大发明本身不能作为侵略的工具。C项正确,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点睛】解题关键是从材料“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解读出天人感应思想.
5。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以改名阳明山。王守仁( )
①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有利于培养人的主观意志力
③具有唯心主义思想
④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
A. ①②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四大发明
9.下列农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齐民要术》
②《农政全书》
③《农书》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所著,《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编著,《农书》是元代王祯所著,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C、D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古代主要农业著作概况的了解。
10.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王安石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活动和人的形体联系在一起,突出了“形”的存在;B、C、D三项均突出了“天地"或“万物"这一“形”的存在。A项是宋明“心学”的观点,“心学”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这明显与王安石的思想相对立。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 所学可知,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其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有利于培养人的主观意志力,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选项B正确;王阳明心学属于儒学,而儒学属于正统思想,因此④错误,选项C、D排除;选项A概括不全,排除。
6。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孟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顾炎武
【答案】C
【解பைடு நூலகம்】
【详解】根据材料“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可知,君王将自己的行为和上天结合在一起,体现的是天人感应思想,来源于董仲舒,选项C正确;孟子、荀子并未提出天人感应主张,排除A、B;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而且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罪己诏》,与顾炎武时代不符,排除D。
3。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
A。 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 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 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里的“天理”指我国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通过它来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故选B。A项是说科举选官制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关心时政;C项说法错误,明清之际才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早期启蒙思想; 站在统治阶级立场才谴责农民起义,故D错。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严格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的自然欲望,但是宋明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注重气节、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培养民族性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4。我国古代不少君王曾颁布《罪己诏》以求得宽恕,其内容一般是君王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如唐德宗曾颁布《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上述思想主要来自(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法、道的思想
【详解】
2。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 人的平等权利
B。 人的善良本性
C. 和谐社会 人际关系
D. 人的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
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B只符合孟子的主张,排除B;三者都主张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故选C。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1。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李贽,提倡男女平等 。其思想实际否定“三纲五常,同时反映出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其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
7.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
A. 甲—儒,乙—法,丙—道
B。 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C. 甲—儒,乙-道,丙-墨
D. 甲—道,乙一墨,丙-儒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主张道德教化,因此甲属于儒家思想;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因此乙属于法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因此丙的学说属于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