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达标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樟脑丸变小B.露珠的形成
C.“雾凇”的形成D.河水结冰
2、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①雾的形成②蜡烛滴“泪” ③冻衣服晾干④露珠的形成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3、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华D.先液化,后汽化
4、“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
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
A.B.C.
D.
5、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是一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
为了阻断病毒传播,医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衣、口罩、护目镜。
护目镜内侧常常会出现起______(选填“雾”或“霜”)的现象,这是由于医生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的。
2、2020年5月27日,我国完成了珠峰测量任务。
小明观看了登山运动员登山过程的视频后,立志今后加强锻炼身体,长大后参与珠峰测量。
小明登顶珠峰后测量气温应选用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示数为______℃。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熔点是﹣39℃,酒精的熔点是﹣117℃)
3、2021年1月7日,是成都的初雪。
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小明同学想到雪花形成的过程中需要
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小明抬手想要接住雪花,可雪花很快便熔化,在雪花熔化的过程中,雪花的温度 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
______投向了大海的怀抱(填物态变化名称)。
5、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图所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比赛场地的冰面是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可以制冷使水凝固成冰。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矿泉水,过一会儿矿泉水瓶外面就沾满了水;用毛巾擦干,没过多久又沾满了
水。
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2、现在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在寒冷的冬天从室外进入暖和的屋内,镜片立即变得模糊不清,影响视线。
过一会镜片恢复如初,又能通过镜片看清物体了。
请你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家养成了出门戴口罩的习惯,戴口罩对防护其他呼吸道疾病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现象。
(1)寒冷的冬天我们戴口罩的时候,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口罩变得潮湿了;
(2)戴上口罩,呼气时脸上感觉暖呼呼的。
请你解释以上现象的形成原因。
4、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会不会沸腾?为什么?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请问这些“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5、阅读下面的短文: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
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
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仿照示例,指出短文中包含的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示例除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示例】二氧化碳气体凝华,放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中。
(1)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_________(选填“A”或“B”)固定夹的位置。
(2)水银和酒精是液体温度计常用的测温物质,由表格乙中的数据可知,本实验应选用___________制作的温度计。
(3)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5)图丙是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两图线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选填序号)
A.酒精灯的火焰相同,a组水的质量大B.水的质量相同,b组酒精灯的火焰小
2、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并根据实验数据各自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
(1)关于图甲中纸板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减少热损失
B.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
D.减小杯内气压,使水沸腾得更快
(2)图乙是水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烧杯中气泡上升的情况;由图丙可知,当前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
(3)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是依然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4)小明、小华采用相同的装置,将初温相同的水加热至沸腾,但用时不同,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参考下表数据,本次实验所用温度计液泡内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
3、(1)将图1中三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数值及单位)依次填写在下表相应空格中。
(2)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
星期天,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征: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探究:
①通过 ___________(填字母)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②同学们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取相同的两个容器,具体形状如图3中的 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分别倒入质量不同的水,观察比较
___________(选填“哪个容器中水先干”或“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
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同时开始加热等质量的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同时开始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下表中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形如图丙所示,可判断该情形是水沸腾______(选填“前”或“后”)的现象;
(4)图丁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不同。
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_______(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视线应按_______(A/B/C)读数,此时水温为_______℃。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
图甲情况下温度计的示数应为________(填字母);
A.96℃B.98℃
C.100℃D.无法读数
(3)小明查阅资料得到水在不同气压下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已知1个大气压为1.0×105Pa,由表格数据可知:
①小明做实验时的气压约为_______个大气压;
②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
糖汁的沸点约为104℃,为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变质,温度要低于100℃,以下方法中合适的是______。
A.用小火加热糖汁B.增大气压C.减小气
压D.将盛糖汁的容器放入水中加热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樟脑丸变小,这是固体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体,会吸收热量;露珠的形成,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会放出热量;“雾凇”的形成,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小冰晶,会放出热量;河水结冰,这是由于液体水,凝固为固体冰,会放出热量;综上所述,樟脑丸变小会吸收热量,露珠的形成会放出热量,“雾凇”的形成会放出热量,河水结冰会放出热量,则这四个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樟脑丸变小。
故选A。
2、D
【分析】
【详解】
①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②蜡烛滴“泪”,是熔化现象;
③冻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
④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④。
故选D。
3、B
【分析】
【详解】
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整个过程先汽化,后液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分析】
【详解】
金属钛是一种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前和熔化后温度要升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A.物质同由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凝固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发生凝华现象,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雾液化
【详解】
[1][2]医生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会由气态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护目镜的内侧形成雾。
2、酒精热胀冷缩 35~42℃ 36.5
【详解】
[1][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采用了转换法。
珠峰上温度约﹣50℃左右,此温度低于水银的凝固点,而高于酒精的凝固点,在此温度下水银是固态的,而酒精是液态的,所以采用酒精温度计。
[3]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最小数值是35,最大数值是42,所以它的量程是35~42℃。
[4]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示数是36.5℃。
3、放出不变
【详解】
[1]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这个过程要放出热量。
[2]雪花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
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从气态变为液态,故是液化。
5、汽化
【详解】
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是液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水向外放热,凝固成冰。
三、简答题
1、见解析
【详解】
这是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温度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会液化而附着在矿泉水瓶的外表面上。
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矿泉水瓶表面发生液化而又使矿泉水瓶外面沾满了水。
2、见解析
【详解】
冬天从室外进入暖和的屋内,镜片温度较低,镜片模糊是由于屋内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表面;一会又清楚了,是镜片的温度上升至室温,镜片上的小水珠汽化成水蒸气的原因。
3、(1)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蒸气附在口罩上;
(2)呼气时,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口罩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
(1)冬天我们戴口罩的时候,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口罩液化成水,所以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口罩变得潮湿了;
(2)由于水蒸气液化过程放出热量,所以戴上口罩,呼气时脸上感觉暖呼呼的。
【详解】
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因为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沸腾。
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5、水蒸气凝华、放热水蒸气液化、放热
【详解】
(1)[1]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这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
(2)[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这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
四、实验探究
1、 A 水银 93 见详解 B
【详解】
(1)[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A的位置。
(2)[2]水的沸点在100℃左右,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3)[3]温度计分度值1℃,示数为93℃。
(4)[4]撤去酒精灯后,烧杯底部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烧杯温度,水可以继续吸热,故水可以继续沸腾。
(5)[5]a升温较快,可能是酒精灯的火焰相同,a组水的质量小,或者水的质量相同,b组酒精灯的火焰小,故选B。
2、 D 沸腾前 98 吸热质量不同水银
【详解】
(1)[1]A.纸板可以减少因蒸发等因素带走的热量,减少热损失,缩短加热时间,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气泡越来越多,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纸板有助于固定温度计,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气泡越来越多,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容易在表面液化,干扰读数,纸板可以减少干扰,方便读数,故C正确,C符合题意;
D.盖上纸板后,内部的水蒸气不易排出,会导致水的上方气压增加,水的沸点上升,使水沸腾时的温度更高,使水沸腾得更慢。
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2)[2]水在沸腾前,烧杯上部水的温度要低一些,气泡上升的过程中遇冷,部分水蒸气液化,气泡变小,所以沸腾前的气泡由大变小,而沸腾时,整杯水的温度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不断有水蒸气进入气泡,而上部分的水的压强较小,所以沸腾时的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故图乙中是沸腾前的情况。
[3]液体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此时水的温度上升到98℃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当前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98℃。
(3)[4]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如图所示,水的沸腾时仍需要加热,即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加热。
(4)[5]在加热器相同时,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是相同的,但液体的质量越大,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故小明、小华采用相同的装置,将初温相同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时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
(5)[6]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而酒精的沸点为78℃,水银的沸点为357℃,故本次实验所用温度计液泡内的测温物质沸点应高于水的沸点,应为水银。
3、 2.50cm ﹣21℃ 2min20s A、C 乙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
【详解】
(1)①[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50cm﹣1.00cm=2.50cm
②[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图中当温度升高时,液柱上升,故可知液柱在0℃以下,故温度是-21℃。
③[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5min 中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 ,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 ,指针在20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 ,即秒表的读数为2min20s 。
(2)①[4]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
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改变液体的温度大小,故通过A 、C 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②[5][6]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想探究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多少有关,需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水的质量,通过观察比较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若比较哪个容器中水先干,则实验时间过长)来比较蒸发的快慢,为便于比较容器内水量的减小,故应该选相同的柱形容器,即如图3中的乙所示相同的乙容器,观察比较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
4、 水银 96 后 初温
【详解】
(1)[1]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为完成实验选用温度计测温物质应为水银。
(2)[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
(3)[3]水沸腾前的现象:产生少量的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小;沸腾后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观察图像,图像下边气泡小,上边气泡大,可知为水沸腾后。
(4)[4]由题可知,甲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说明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相同,根据Q cm t =∆吸,甲乙液体都是水,比热容相同,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变化相同,所以甲乙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是相同的。
从图中丁可知,甲的初始温度大于乙,加热到沸腾,甲的温度变化小,吸收热量少,加热时间就短,所以造成了甲先沸腾,乙后沸腾的结果。
5、 需要 B 94 98 B 0.96 C
【详解】
(1)[1]按规范要求,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
(2)[2]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所以视线应按B 读数。
[3]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4℃。
[4]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由图象丙可知,水在第3min开始温度保持98℃不变,则第3min开始沸腾,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5]图甲烧杯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大,到水面破裂,此时水沸腾,达到沸点,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98℃。
故选B。
(3)①[6]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大气压为0.08 MPa时,水的沸点是93.51℃,当大气压为0.10 MPa 时,水的沸点是99.63℃,所以当大气压为0.09MPa时,水的沸点约为97℃;实验时水的沸点为98℃,所以此时的大气压大于0.09MPa,但小于0.10MPa。
当大气压均匀增大时,水的沸点增大越来越小,所以猜测小明做实验时的气压约为0.096MPa,即约为0.96个大气压。
②[7] A.用小火加热糖汁只能减小糖汁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热量的多少,不能改变糖汁的沸点,故A 错误;
BC.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要使糖汁沸腾时温度低于100℃,可以通过减小气压实现,故B错误,C正确;
D.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将盛糖汁的容器放入水中加热,水的沸点是100℃,由于容器中的糖汁会吸收热量,最终也会达到100℃,故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