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三学案:第20课西学东渐(两课时)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西学东渐(两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雾里看花”———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一)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场景图为五口通商后的广州
➢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皇帝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二)怎样“开眼看世界”?
【活动一】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什么还称他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活动二】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问题:①“夷之长技”指什么?
②学习“夷之长技" 之目的何在?
③学习“夷之长技"能挽救民族危亡吗? 如果你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你有何建议?
(三)如何评价“开眼看世界”?
【材料】林则徐在广州时,一方面他从美国人手中购买了“剑桥"号战舰,并仿造西洋式样,建造了一批火炮;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彼之所恃,只在炮利船坚。
若赴大洋与之交锋,总应相度机宜,须得确有把握,方无虚发。
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
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
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 -—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
【活动三】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应如何正确评价“开眼看世界”?
二、“移花接木”-——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一) “中体西用”出现的背景
结论
(二)体用之争
【活动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李鸿章
【材料二】:“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 ——晚清顽固派言论
1、请指出材料一、二的不同主张。
2、归纳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根源。
3、由此谈谈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实质、结果及其作用
(三)如何评价“中体西用”?
材料:“中体西用”思想的出现可以说打破了封建保守思想一统天
嫁接
下的局面,使中国的近代化道路上露出了第一缕曙光,意义深远。
正是“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洋务派才在封建统治阶
级中争得了一些同情者、支持者,才能够打开向西方学习的大门.【活动二】根据上述图片材料,如何正确评价“中体西用”?
【活动三】与19世纪40、50年代的西学活动相比,60---90年代的西学有什么继承和发展?
二、“残花留香,新芽绽放”--—维新思潮(19C末20C初)(一)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C6070S)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西人立国,……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 —郑观应
【活动一】想一想:材料二代表哪一派别的主张?它与洋务派相比有何异同?为何有这种不同?这派的主张有何意义?
(二)维新思想发展(19C90S)
【活动二】1、19世纪末,洋务思想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为何会被
维新思潮所取代?
【活动三】根据教材,完成下列表格:维新代表及其主张
【活动四】材料一:“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 马克思
材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历史·文化发展历程》
1、结合史实说明康有为是如何“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由此指出其思想的特点。
请举出与康有为这一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的历史事件?
2、对康有为“移花接木”的方法,你如何评价?康有为等人为何如此做?
【活动五】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问题探究】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学习重点、主张、实践、影响等方面比较19世纪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实质:比较“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
【综合活动】概述鸦片战争—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课后探究活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应如何继承西学东渐之路?
今天,我们仍在学习西方,全球化下我们见到的是更加全面、真实的西方,除了因特尔、哈利波特,还有暴力、枪击、拜金等这样的字眼.这条学习西方的路我们该如何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