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课《捏塑造型的乐趣》教案-赣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捏塑造型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2、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在作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
面塑常用工具:拨子(也叫塑刀)、剪子、小梳子、擦手油等。

其中拨子使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形状似柳树叶,一头尖。

拨子一般可以用有机玻璃或旧的牙刷把制作,规格根据个人需要。

此外,还要准备一些小竹签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教师分发制作材料.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2、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很多民间工艺。

千百年来,中国民间工艺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绽放着独特的光彩.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快速地了解民间工艺的形式.谁能准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皮影、剪纸、中国结、泥塑、面塑、年画等).通过图片我们知道,中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我们这节课着重来了解泥塑和面塑的有关知识,体验一下捏塑带来的乐趣,引出课题————捏塑造型的乐趣。

3、讲授新课
(1)讲解泥塑的定义、特点过渡到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泥人”。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形象的泥塑让学生欣赏。

泥塑俗称“彩塑”、“泥玩”。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泥塑的材料一般采用含沙少、质地细、黏性强的泥土.我国泥塑艺术已有7千多年的历史,泥塑艺术品即可观赏陈列,又可供儿童玩耍,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其中最着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天津的“泥人张”。

(2)简单介绍“泥人张”彩塑的历史、艺术特色,欣赏其主要作品.
(3)说过了北方的“泥人张”,我们再来说说南方的无锡“惠山泥人”。

在“惠山泥人”中人们最熟悉、也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就是惠山的大阿福。

欣赏大阿福,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一下大阿福的外貌特征。

(师生共同分析大阿福的外貌特征及寓意,归纳惠山泥人的艺术特点。


惠山泥人的品类丰富,分为粗活和细货两大类。

粗活又称耍货,主要供儿童玩耍,造型皆丰满活泼,色彩对比强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戏剧人物,这类泥人很注意神态刻画,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悦目,装饰精美,富有江南地方特色。

(4)总结泥塑艺术引出面塑艺术,介绍面塑的定义、起源。

(5)不同种类形象的面花让学生欣赏,请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归纳面塑的用途、题材及面塑艺术的价值意义.
(6)教师演示、师生共同学习捏塑的基本技法:
压、揉、搓、拧、剪、切、捏、贴、粘等
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帮助。

梳子、牙签、牙刷、拨子等。

(7)看视频:
这些方法在实际造型中还需要灵活运用。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位民间艺人的作品,看看他是如何用这些技法表现作品的?
五、学生作业,体验捏塑造型的乐趣,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塑造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形象。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指导要点:
(1)造型设计要有创意。

(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六、课堂小结,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互相欣赏浏览.并让学生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教师概括总结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一下身边的艺术,保护并传承民间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