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杨志川
晋江平山中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这部分内容安排第三单元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二课时,建立在运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是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进一步分析和扩展,同时又能对洋流知识进行巩固,很好地衔接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沿岸气候的相关知识,同时又能为海洋环境的开发利用作铺垫。

此外洋流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较为典型,而且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当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海洋观。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有: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资源、航运、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其中对前2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

在讲述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中,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再通过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这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印证,注重学生运用例子解释洋流的意义。

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重点讲解渔场的分布规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处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原因。

接着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对航海的影响:分别是航速的影响和引起海雾、冰山对航海的危害。

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则以利弊两方面考虑,树立学生看待问题的唯物主义辩证观。

最后以厄尔尼诺现象作为活动题进行知识的巩固,锻练学生的总结和综合运用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学会通过相关知识解释世界著名渔场
的成因;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
系、制约、影响的辩证关系;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树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和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3.教学重点: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和航运的影响
教学难点:秘鲁渔场的成因
4.教材突破和处理:
新课改的教材更加注重情景的创设和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并且扩展了知识面,内容方面更加灵活给老师更大的处理空间。

(1)利用两个案例说明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这就给予老师权力灵活地采用其他案例来替代。

(2)将波浪和潮夕等较易理解的内容处理成阅读材料。

(3)把厄尔尼诺现象放在活动题中,使处理上可以因校而异并且通过问题使理解更加容易些,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我将教材里的案例作为课堂引入,用都柏林和圣约翰斯的比较分析来替代解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哥伦布航行和二战例子分析对航海的影响。

最后以泰坦尼克号海滩作为综合分析的练习,而将厄尔尼诺现象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资料后再回答。

二、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必须传授的内容,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学生
对生活中的知识面已有较多的关注和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地图提高素材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并尽量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主要采取了读图法,直观教学法,问题引导法
三、学习方法
地理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因此,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学生在学习时采取如下的学习法:(1)归纳法(2)讨论式学习法;(3)师生互动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板书: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